阿周那迦尔纳推特:古隆中怀古——湖北之行第二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8:07:39

古隆中怀古——湖北之行第二天

从武汉到武当山路途较远,途中朱总安排了一个景点——古隆中。上午昏昏然乘车,近一点钟草草吃罢中饭,尝了一下路旁西瓜也不可口。上车往景区出发经襄樊学院,襄樊学院依山而建,从西大门看也不咋地,但沿路绵延千米,面积当以千亩计,老师一看即说“没有洛阳中学大”成为一时笑谈。

古隆中因人得名,据说是诸葛亮青年时代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陇亩长达10年之久。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全面分析了当时三分天下的局势,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一进古隆中风景区的大门,就看到“古隆中”石牌坊,中雕刻着“古隆中”三个大字,背阴写着“三代下一人”,意思是说,诸葛亮是夏、商、周以后的近千年来唯一的人物,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两边除镌刻着杜甫“三顾频烦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诗句外,还有摘自诸葛亮《诫子书》一文中的“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八个大字。

 

转过石坊是荷花池,荷叶连绵,荷花亭亭玉立,有的含苞欲放,一只蜻蜓停在上面,一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境,正要拍照留念,老端惊飞蜻蜓,总成遗憾。

 

旁边就是诸葛亮曾“躬耕垄亩”逾十亩的躬耕田,土地方方正正,很是整齐,后人在田间修了躬耕亭以示纪念。前行为小虹桥,是诸葛亮寓居隆中时,出入必经之桥。该桥小巧玲珑,如虹跨溪,据说刘备冒大风雪第二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时,与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在此桥相遇。当时黄承彦触情生情,雅兴勃发,正高吟:“骑驴过小桥,独吟梅花瘦”。刘备见老人衣着不凡,误以为是孔明,便滚鞍下马,趋前问候,谁知此人骑着毛驴扬长而去,把满脸愕然的刘备扔在了小虹桥上

 

沿着林荫小道而上,便来到了隆中山腰的武候祠,武侯祠是是供奉诸葛亮的祠宇,三殿内陈设着诸葛亮生平简介。祠内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及蜀汉政权中功勋显赫的文武大臣塑像威武雄壮,栩栩如生。后面大殿内有诸葛亮及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塑像。堂里挂有董必武、郭沫若等名人匾额、题词和对联;二殿内有诸葛亮活动过地方的图片及八卦图拓片等文物。

弯弯山路间掩映着丛丛簇簇的各色林木,一切都把古隆中点缀得那么幽雅别致。水也来和历史亲近,这儿一个溪涧,那儿一条小沟,贴着山石幽幽地流,让古隆中灵气顿生。而声声入耳的水声、虫叫、鸟鸣声,搭配出一种比寂然无声更静的静谧。

 

三顾堂位于诸葛草庐前,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策的纪念堂。一进栅栏门,院内停放着一辆古代马车,导游说是诸葛亮的婚车,老师忙上前让夫人老师拍照,“二师兄”小朱挤着上前凑热闹。院子左边是一个古代打稻谷的石臼。三顾堂内陈放着古代的桌子,椅子,床和碗。两侧回廊镶嵌历代石刻和维修记事碑文。中堂挂有三顾茅庐的古画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前门有古柏三棵,树上纹路经导游解释也顿显灵气,颇能反映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时的心境。六角井是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用水井,上有雕花古朴的六块石栏板。

回望隆中,真是“山不高而秀雅;水不大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那翠柏茂竹之中的草庐,良夜含明月的古井,凝结着诸葛亮精神的梁父、抱膝苍石,撒下了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足迹的小虹古桥,令人流连忘返,浮想联翩——诸葛亮在这里隐居十年,怎样修炼了一身经天纬地的本领?我徘徊六角井边,想象诸葛亮当年取水的神态;量步躬耕田上,感觉诸葛亮当年农事的劳累;漫步小虹桥上,体味“三顾茅庐”的神奇情景。一番神游追问,想少年磨难应该是诸葛亮成才的启老师,青年隐居可能是诸葛亮成器的最好平台。诸葛亮四岁碰上“黄巾起义”,九岁丧母,十二岁丧父,颠沛流离,寄人篱下。这一个接一个的磨难和打击,让诸葛亮不得不深深的思考……其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自然也就非同一般了;青年时代,隐居隆中,他利用包括婚姻在内的各种关系,攀上了高官名士,豪门望族,拜良师,交贤友;他淡泊明志,宁静志远;他遍学百家,各取所长。从而又师古而不泥古,终于成就了“画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辱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的伟业。

 

登黄鹤楼——湖北之行第一天

古隆中怀古——湖北之行第二天

在武当山感悟学校文化建设

在武当山感悟生命

走马观花太子坡

登武当之巅——湖北之行第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