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赶集网:豫东战役:粟裕如何终结蒋介石的中原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7:00:54
豫东战役:粟裕如何终结蒋介石的中原梦


粟裕

 
 粟裕在他的《战争回忆录》中写道:“豫东战役的胜利证明,适时扩大战役规模,组成更为强大的野战兵团,以对付敌人的高度集中,比以较小的野战兵团,寻歼较小目标的敌人,对我更为有利,发展下去,势将成为我军同敌人主力的决战。”⑴

  中原战场举行豫东战役

  豫东战役,又称开封、睢杞战役,是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和中原野战军一部,在粟裕统一指挥下,与顾祝同指挥的中原地区国民党军主力,展开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会战。是我军转入外线战略进攻以来,敌我主力在中原战场的首次交锋。是我军经过几个月中原逐鹿的艰苦奋战后,终于打开外线战局的关键一仗。

  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后,至1948年1月基本实现了进军大别山、转入外线作战的初期任务。但是,国民党军当时在中原战场仍占据较大优势,敌我双方呈现出胶着僵持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对峙局面,将我军的战略进攻继续推向新的胜利,成了当时中央军委和毛泽東考虑的主要问题。

   1948年1月底以后,中央军委对华东野战军的战略部署作了通盘调整,将12个步兵纵队划分为4个野战兵团,分别赋予不同任务,分开在4个地区机动作战。第1兵团以1纵、4纵、6纵组成,由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兼任兵团司令员和政委,亦称粟兵团。主要任务是:准备进行两个月休整后南渡长江,挺进到闽浙赣诸省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创建新解放区,实施第二次战略跃进,将战争继续引向国统区的远后方。军委指出:这第二次跃进,“势将迫使敌人改变部署,可能吸引敌 20至30个旅回防江南”,“使敌人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防不胜防,疲于奔命。”⑵第2兵团以7纵、9纵、13纵组成,亦称山东兵团,许世友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委,该兵团并指挥渤海纵队、鲁中南纵队,主要担负山东战场的作战任务。第3兵团以3纵、8纵、10纵组成,陈士榘兼任司令员,唐亮任政委,亦称陈唐兵团,主要任务是在中原地区配合刘邓、陈谢两军机动歼敌。第4兵团以2纵、11纵、12纵组成,亦称苏北兵团,韦国清任司令员,陈丕显任政委,主要担负华中战场的作战任务。

  中央要求粟兵团南渡长江,实施第二次跃进,主要原因是中原之敌过于集中,我军暂无好的歼敌机会;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调动敌人,使敌人再度分散,以造成我军打歼灭战的条件。中央在2月7日致刘伯承、鄧小平的电报中,明确要求刘邓统一指挥外线各兵团,“在淮河、汉水、陇海、津浦之间集中,机动打中等的及大的歼灭战”,并强调指出:“必须打歼灭战才能解决问题。”⑶所以,粟兵团南渡长江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以创造打歼灭战的条件为目的的手段。中央这一决策本身,隐含着一种“例外”:如果有其他办法也可以大量歼灭敌人,发展战局,那么“粟兵团南渡长江”的计划是可以改变的。更何况粟兵团南渡长江未必就一定能分散敌人,创造出好的歼敌机会。这就为中央接受粟裕关于3个纵队暂不过江,加入中原作战,实施更大规模歼灭战的建议,埋下了伏笔。

  3月初,粟兵团奉命北渡黄河到达濮阳地区休整补充,准备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训后执行渡江南下的任务。此间,粟裕一面指挥部队休整,进行各项渡江南进的准备工作,一面密切关注着中原战局的发展。这位年仅41岁的我军高级指挥员,身经百战,经历过各种战争环境的考验,尤其是 1934年与寻淮舟等率红7军团执行北上抗日先遣任务和抗戰后期率新四军一部南下执行开辟苏皖新区的任务。这两次亲身经历使粟裕深刻认识到大兵团远离后方,到敌占区作战的艰难。经过1个多月的深思熟虑,粟裕认为我军在中原战场已基本具备打较大规模歼灭战的条件,而大量歼灭敌人则是对目前中原战局的最大帮助,是发展我军战略进攻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4月18日,粟裕在分析了分兵渡江与暂留在中原作战对战局发展的利弊关系后,“斗胆”向中央军委“直呈”了 3个纵队暂不过江而继续留在中原作战,集中中原我军主力打大规模歼灭战的建议。

  毛泽東接到粟裕的电报后,又接到刘伯承、鄧小平内容相似的电报,刘邓在电报中表示:在粟部准备尚不充分的情况下,还是“迟出几个月为好”,让其“加入中原作战,争取在半后方作战情况下多歼灭敌人,而后再出,亦属稳妥,亦可打开中原战局”。刘邓大军自挺进大别山以来,一直经历着无后方作战,深知无后方作战的艰难,因而在这方面也最有发言权。所以,粟裕在向中央 “斗胆直呈”之前首先说服了陈毅,并将自己的意见电告了刘邓,得到华东局和中原局几位领导的支持。中央军委接到粟裕的建议报告后,非常重视,立即要陈毅、粟裕一起到中央去当面汇报。5月初,毛泽東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亲自主持召开了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根据城南庄会议决策,中央接受了粟裕兵团暂不过江,加入中原作战的建议,并决定陈毅调中原局工作,由粟裕代理华野司令员和政委之职。不过,中央此时并没有完全放弃要粟部渡江南下的计划,而是要粟裕统一指挥华野外线各纵队在徐汴线南北地区,以寻歼邱清泉第5军等部为主要目标,力争在4至8个月内歼敌6至12个旅,开辟渡江道路,完成渡江准备。⑷

  邱清泉的第5军,是整编74师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全歼后,蒋介石在关内的两支精锐主力之一(另一个是胡琏的整编11师,即原第18军)。该军组建于抗日战争初期,是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1939年11月,该军在昆仑关战役中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坂垣征四郎所部第5师团第12旅团,为第5军及军长杜聿明赢得了殊荣。1942年后又奉命远征缅甸对日作战,屡建功勋。抗戰胜利后整编为第5师,改换成全副美式装备,在华东和中原战场多次与我军交手,一直未受重大打击。军长邱清泉,在国民党军队中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战将。早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后又毕业于黄埔二期,1934年赴德国学习工兵,次年入柏林陆军大学专攻机械化部队战术。抗戰中先后就任第200师(第5军前身)副师长、第5军新编22师师长、第5军副军长、军长等职,与第5军结下了不解之缘。抗戰胜利后就任整编第5师师长,1948年后该师恢复第5军番号,邱再任第5军军长。

  此次,毛泽東与中央军委明确要求粟裕兵团以邱清泉第 5军为主要歼击对象,表明我军作战指导思想已由“先打弱敌”转变为以主力对敌主力,寻求与敌决战。5月22日,毛泽東致电中原和华东两野战军首长,更加明确地指出:“夏季作战的重心是各方协助粟兵团歼灭5军,只要5军被歼灭,便集中了最大力量歼灭18军的条件,只要该两军被歼灭,中原战局即可顺利发展,望本此方针,部署一切。”⑸

  5月23日,陈唐兵团主力3纵、8纵由许昌地区向淮阳方向移动,调动了邱清泉兵团及整编75师随之南下向太康急进。30日,粟裕率1纵、4纵、6纵及两广和特种兵纵队乘机南渡黄河,前出菏泽、巨野一线。31日,由各部抽调组成的渡江先遣纵队随主力南渡黄河后,即准备伺机渡江南进。

  粟裕率华野外线主力南渡黄河后,蒋介石立即令邱清泉兵团迅速北返堵击,又令第4绥靖区刘汝明等部收缩固守菏泽、曹县、金乡等地。由于敌第5军先我到达成武、曹县地区,粟裕当即决定全军改以战备姿态进到定陶、金乡外围集结,休息3天,再决定第二步行动。6月3日,军委复电指出:你们到达适当地区后,不是休息3天,而是休息半月,主力不要用于打小仗,等候刘邓对第5绥区张轸部作战完全结束,陈唐到达陇海汴徐线附近,并休息若干天恢复疲劳之后,再采取调动敌人之行动,于运动中歼灭敌人。⑹

  6月13日,粟裕、张震致电军委,提出分三步歼灭75师、5军和83师的计划,并表示:“决于16日晚完成对75师之分割包围,发起歼灭5军战役。”这时,顾祝同已自苏北地区调来整编83师、25师、72师及63师 1个旅到达鲁西南,企图与我决战。介于敌情已变,粟裕于次日即致电陈唐并报军委,决定放弃上述计划,同时提出由陈唐兵团突然奔袭开封,吸敌回援,于运动中歼灭援敌等预案。⑺

  6月15日,军委复电指出:“此次战役目的,只在歼灭75师,不要企图打5军,待75师歼灭后再作打别部之部署。”⑻同日,粟裕致电军委,认为“我不宜在正面与敌对峙”,在鲁西南求歼敌5军已不可能,决定转向豫东地区作战。并随即定下“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战役决心:以陈士榘、唐亮率3纵、8纵出敌不意地攻击开封,调动邱兵团等部增援,然后集中主力于运动中歼灭援敌。为保证攻城作战胜利,粟裕随华野前指亲率3个纵队楔入定陶、曹县、民权、考城地区,以运动防御手段阻击可能西援的邱兵团,并以中野11纵自巨野地区南下侧击该敌;以冀鲁豫军区独立旅相机攻占东明,钳制敌4绥区刘汝明部,同时建议陈赓兵团“向郑州进逼,使郑敌不能东援”,并设法阻滞敌18军之行动。⑼中央军委于次日批准了这一部署,并指示中原野战军以 9纵楔入郑州、开封之间,阻击郑州可能东援之敌,主力钳制胡琏兵团(第18军),以配合华野的作战行动。

  开封城当时是国民党河南省的省府所在地,也是中原地区的战略要点。其四郊地势平坦,城内低洼,城墙周长20余公里,共有六门四关。守敌为整编66师师部率第13旅及河南省保安第1、第2旅等部,共3万余人。

  6月16日晚,陈唐兵团第3、第8纵队隐蔽地向开封急进,于18日黄昏袭占四关,守敌退守城内顽抗。当晚,我军分别自东、南两面攻城,激战至20日,占领城厢大部,残敌退守古龙亭、华北运动场核心阵地顽抗。此时,开封之战行将结束,粟裕亲自到南郊陈唐兵团指挥部,督促陈唐除留必要兵力继续攻城外,主力迅速集中整理,准备再歼援敌。21日下午,攻城部队对核心阵地之敌发起猛攻,战至22日晨全歼守敌,击毙敌整编66师师长李仲辛,击落敌机两架。

  由城武、曹县西援之敌邱清泉兵团被我粟兵团阻止于兰封(今兰考)以东地区;由郑州东援之敌孙元良兵团被中野9纵和豫皖苏军区部队阻止于中牟地区,胡琏兵团被中野1纵、3纵和华野10纵阻止于上蔡地区。

  在我军攻击开封期间,中央军委于19日致电华野前指,估计到此次攻克开封后我军将“不能巩固地占领”,为此要求陈唐兵团做好主动撤出开封的准备。6月 20日,刘伯承、陈毅、鄧小平致电军委,就豫东战役下一步行动方向,提出我军攻克开封后,中野攻击郑州,调动敌张轸兵团向北增援,邱清泉、沈澄年等部向西增援,寻求一路分割歼灭,以打张轸为主的战役部署。21日,粟裕等华野首长复电刘陈邓并中央军委,同意中野攻击郑州的设想,但认为打击东路援敌邱清泉兵团比打击南路张轸兵团更为有利。22日,军委致电华野和中野首长,祝贺攻克开封之大胜利,同时对下一步行动提出意见,认为“目前打很大规模的歼灭战,主客观条件都不成熟,故须避免”,强调“目前必须打有确实把握的仗。”⑽

  我军攻占开封后,蒋介石为稳定人心,严令邱兵团及刘汝明部加速向开封攻击前进;并以整编75、72师和新编21旅组成一个新的兵团,由第6绥靖区副司令官区寿年中将率领,位于邱兵团左翼,经睢县、杞县迂回开封,企图重占开封城,寻求我军决战。蒋介石宣称:“战争能否胜利,全靠中原这次决战。”⑾

  开封之战后,粟兵团与陈唐兵团会合于开封。华野首长再次认真分析了敌情,认为邱兵团辖有3个整编师(第5、第70、第83师),战斗力较强,我军为求必胜和保持已取得的战场主动权,不宜寻歼邱部,而宜寻歼较弱之敌。因此,经军委批准,决定放弃开封,以陈唐兵团向通许转移,吸引邱兵团向南尾追,然后集中主力围歼区寿年兵团于杞县以东、以南地区。其部署是:以粟兵团和中野11纵组成突击集团,隐蔽集结于睢县、杞县、太康之间和民权地区,待机围歼区兵团;以开封战役中的攻城集团3纵、8纵和两广纵队以及正在归建的宋时伦第10纵队组成阻援集团,在杞县以西构筑阻援阵地,隔离邱、区两兵团,阻止邱兵团东援;以中野9纵进至郑州东南地区,阻止郑州之敌东援,并从侧后牵制邱兵团;以冀鲁豫、豫皖苏军区武装辗转破袭陇海路徐州、民权段,配合华野主力作战。

  26日晨,陈唐兵团撤出开封,向通许方向转移。此时,蒋介石、白崇禧均判断我华野主力有南进与刘邓会合打18军的可能,故急令邱清泉、区寿年两兵团从民权、兰封、开封之线向西南急进,以期合击我军。陈唐兵团撤出开封的当日,邱清泉即以先头1个旅进入该城,担任守备任务,主力则直趋通许方向追击我军。但区兵团因很少与我军作战,始终惧怕被歼,进抵睢县、杞县后,便徘徊不前,致使与前锋邱兵团之间出现了40公里的间隙。

  鉴于邱、区两兵团已首尾难以相顾,区兵团进退维谷。我突击集团即按预定方案于27日晚发起进攻。至29日晨,将区寿年兵团部及整编75师和新21旅包围于龙王店及其周围地区。当夜,我军以一部兵力包围监视铁佛寺之敌整编 72师,以主力围攻龙王店之敌。战至7月2日凌晨,除整编75师残部不足1个旅仍据守榆厢铺、何旗屯外,其余为我全歼,兵团司令区寿年及整编75师师长沈澄年被我生俘。

  至此,我预期的战役目的已基本实现。参战部队经过连续作战,减员较大,也十分疲劳。粟裕等华野首长认为,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就是顺利撤出战场,结束战役。当时的敌我战场态势是:西线援敌邱清泉兵团被我军顽强阻击于杞县东南一线;由于中野在西平以西地区重创敌吴绍周兵团,迫使胡琏兵团折回西平接应吴兵团。在我围攻区兵团时,蒋介石又令整编25师开至商丘,与第3快速纵队和交警第2总队组成一个新的兵团,由整编25师师长黄百韬率领,增援区兵团。黄兵团于7月1日到达帝邱店附近。

  鉴于敌整编72师已转入固守,而黄百韬兵团却在运动中。为使我军能够顺利撤出战斗,粟裕遂决心集中主力首先给黄兵团以歼灭性打击,使其在我军撤退时不敢妄自追击,然后再回师歼灭72师。据此调整部署:以粟兵团主力及两广纵队东移,围歼立足未稳的黄兵团;以陈唐兵团继续阻击邱兵团;以8纵主力及6纵一部围歼整编75师残部,以中野11纵监视整编72师,并作为战役预备队。

  7月2日,我8纵主力和6纵一部歼灭敌整编75师残部。同时,粟兵团主力及两广纵队向黄兵团全线出击,但由于该敌迅速向帝邱店周围收缩,我军未能将其分割。战至6日晨,歼敌3个多团。此时,西线援敌邱兵团得到刘汝明部加强后,绕过我阻击部队右翼,推进至龙王店以北地区;东线援敌整编74师(孟良崮战役中被我歼灭后重建)已进至宁陵及以西地区;南线援敌胡琏、吴绍周兵团正倾全力北进,其先头部队正向商水地区前进。我军为保持主动,即于7月6日撤出战斗,主力分别向南北分散转移。由于我最后一仗将黄百韬兵团打得焦头烂额,又给邱清泉等部以有力回击,使该两路援敌在与我脱离接触时,均不敢追击,我军随得以顺利撤出战斗。至此,包括开封、睢杞两役在内的豫东战役胜利结束。

  这时,白崇禧以豫东会战关系整个中原之安危甚大,仍令胡琏率18军及张轸兵团继续北上,准备东西夹击我军。为此,粟裕等于7月7日致电军委,称:“为应付敌人乘我疲劳后进攻,决放弃对敌25师等部之作战,即北返民权、考城、荷泽、曹县、定陶地区,争取休整。如敌继进,则相机予以歼击。”次日,军委复电指出:“望你们于10天内完成再战准备,以利再战”,同时“希望许谭争取于 10天内外攻克兖(州)济(宁),以便于粟部再战时能够直接援助粟部。”⑿同日,军委又致电刘陈邓,要求中野准备以全军北进援助粟部,以防止敌胡琏、张轸部继续北进企图集全力先击破我粟部,“总以使粟部取得喘息时间,立于主动地位为原则”⒀。

  可见,战役结束阶段的行动,对整个战役的结局乃至战略全局关系重大。战役结束,是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役实施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组织部队撤出战斗,转入休整,以利再战,以及打扫战场等。为使顺利结束战役,适时脱离接触,组织必要的战役造势和主动出击,防敌追击和火力报复,是战役结束的关键。此外,战略上的配合也是不可缺少的。战役结束阶段组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战役的最终成败。邱清泉统帅的第5军,在抗日战争中曾有过血的教训。当时第5军由杜聿明率领,隶属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出国入缅作战前总兵力万人,到第一次入缅作战结束时,战斗伤亡7300人,而在撤退中造成的伤亡达万人,为战斗伤亡的两倍。所以,在战役指挥中,组织撤退和转移是战役结束的中心工作,它不仅关系到与下一步作战任务和作战行动的衔接,而且直接影响战役本身的成果。

  豫东战役,是我军转入外线战略进攻以来,在中原战场与国民党军主力举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会战。我军直接参战兵力达20万人,国民党军直接参战的兵力达25万余人。我军经过 20天连续作战,歼敌1个兵团部、2个整编师部、4个正规旅、2个保安旅,连同阻援作战在内,共歼敌9万余人。给了中原之敌以重创,为我军进一步开展中原和华东战局,创造了有利条件。

  豫东战役的胜利,使蒋介石在中原战场完全失去了对我发动战役进攻的能力。从此,中原之敌只有招架之功,再无还手之力。河南省会开封城仅3天即为我军攻克的事实,更加动摇了国民党军据守战略要点的信心。国民党国防部在《中原会战经过及检讨》中,对我军在豫东会战中的表现有三点感到意外:一是对我军“敢于集中主力作大规模之会战决战”感到意外;二是对我军“敢于攻袭大据点”感到意外;三是对我军敢于“对战场要点作顽强固守,反复争夺”感到意外。⒁战场对手的检讨,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军已具备了与敌举行大规模正面决战的能力。中共中央7月11日的贺电称:豫东战役的辉煌胜利,“正给蒋介石‘肃清中原’的呓语以迎头痛击;同时,也使我军更有利地进入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三年度。”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