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师平民手游阵容:新疆焉耆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7:20:22

()产地和分布

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县、和硕县、焉耆回族自治县和博湖县,其中以和静、和硕两县为中心产区。分布于产区附近地区。据1980年统计,全州共有马9.3万匹,其中和静县有5.9万匹,和硕县有57百匹,两县的马占全州马总数的66%

产区海拔10583300m,地形比较复杂,有高山、大河、盆地、湖?白、绿洲和沙漠,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气候类型多样,气温变化剧烈,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主要河流有开都河、孔雀河、塔里木河等。土壤以砂壤土、砂土为主。


焉耆马分山地型和盆地型两类。前者产于和静山区,终年放牧;后者饲养于焉耆等县盆地,以农耕役用为主,仅夏季上山放牧。和静山区最高气温不超过25℃,年平均气温4.7℃,年极端低气温-46.6℃,年平均降水量284.6mm。积雪2040cm,积雪天数150130d,无绝对无霜期。夏季凉爽,蚊蝇少,雨量多,水草丰盛,适于抓膘。土壤有高山草甸土、沼泽土、栗钙土、黑钙土等。

焉耆盆地属大陆性荒漠干旱气候,寒暑变化差异更大,年平均气温3巳极端最低气温一30.4℃,极端最高气温39.2℃,年平均相对湿度50%,年降水量79.9mm,蒸发量2002.252438.70mm,无霜期176.1203.4d。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豆类等,有种植苜蓿的习惯。禾本科牧草有绵羊狐茅、高山狐茅、红狐茅、高株狐茅、宾草等,沙草科有三棱草、细叶苔等。

居住和静县的民族主要为蒙古族,马匹是当地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牧民有吃马肉、饮酸马奶的习惯。每年还支援农区大量役马。

()品种历史

焉耆马的形成与蒙古族的迁移历史是分不开的。在十三世纪初期,成吉思汗率领部落西迁,部分蒙古人迁移至中亚和东欧,部分留在今新疆各地。清朝在新疆的蒙古族分为准葛尔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和硕特四个部落。十七世纪后半叶,土尔扈特部落迁居伏尔加河一带,1771(乾隆三十六年)返回新疆。清皇朝为实行分治政策,将他们分散在新疆各地居住,形成今日蒙古族居住分散的局面。蒙古族与马相依为命,在他们迁移过程中,蒙古马既影响各地马匹,各地马匹也对蒙古马产生影响。  

(三)品种特征

  焉耆马有盆地型和山地型2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彼此在体躯结构和外貌特征及适应性上有所差别。盆地型的马多偏于乘挽兼用型。头中等大,多直头或半兔头。耳稍大。颈中等长,多直颈。鬐甲高长中等,胸部发育好,背平,腹稍长,尻较短斜。四肢中等高,后肢多有刀状肢势,距毛少,蹄质坚实。体质较干燥、紧凑。山地型的马以近似蒙古马者为主。头直额宽,颈略短,体躯较粗重,尻稍斜,毛厚,长毛多。蹄较小,蹄质较盆地型马好。体质较粗糙,在山上育成的马,下到盆地区有不适应的现象。2类群的毛色都以骝毛为主,栗、黑毛次之。成年焉耆马的平均体尺见表3-10

表 3-10 成年焉耆马的平均体尺 cm

类型     性别    数量/   体高    体长    胸围    管围

山地型     公      8    142.3    144.5     171. 5    19. 4

       母     48    133. 4   141. 3    162.5    17.4

盆地型    公     31    142.5   145.2    165.8    19.7

       母     192    139. 0   141. 7    160. 5    18. 0

()品种性能

  焉耆马适于农耕和运输,骑乘速力亦佳,尤以走马著称。有的马出生后自然会走对侧快

步,故有“胎里走”的说法。骑乘速力测验记录为,1000 m 用时 1 min 23. 4 s,1600 m 用时2 min 32 . 9 s , 3 200 m 用时 5 min 35 . 2 s , 4 800 m 用时 8 min 23 s , 50 km 用时 2 h 48min。最大挽力平均为 400kg。 单马拉胶轮大车,载重1600kg,可日行30 km。成年马驮重80kg,日行70~75 km ,能持续3-5 d;负重100 kg,日行60 km左右。

  泌乳性能较强,母马平均日产乳4.36 kg90d 泌乳量达392.4 kg。 屠宰5膘情中下等的马,平均体重318 kg胴体重145. 4 kg ,屠宰率 45.72 %,净肉重 99.24 kg,净肉率31. 2 %

()现状与评价

  新疆少数民族喜欢赛马,尤其是酷爱赛走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了一套挑选、训练走马的经验。 今后焉耆马应进行专项选择,重点发展走马特长,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