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麦康加盟骗局:不准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0:23:27
 有时候笑是很可怕的。我说的不是烽火戏诸侯这类混账事情:一个愚蠢的国王滥用手上的权力,结果葬送了帝国,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不值得一提。中国的史官习惯把亡国的责任推到某个姑娘身上,为此编排她的种种不是,如果实在无话可说,就指责她——为什么不爱笑?这实在是很下作的行为。
    笑之所以可怕,并不在于它可能诱导权力失控,而在于它可能让人出丑。特别是某些约定俗成的庄重场合,台上正在一本正经地演出,突然沧海一声笑,顿时化庄重为下流,让演员下不了台。日前铁道部和红十字会的负责人相继出面,解释他们的所作所为,那场景本来是很郑重其事的,但听他们说什么感情受到了伤害,网民们忍不住一笑,再笑,最后笑翻在了地上。这事就彻底下流化了,不复有任何严肃的意味。
    大多数情况下,哭意味着失败、悲伤、痛苦,而笑代表了胜利、愉快、幸福这些正面的情绪,但有时候也未必。那些先后伤害了红十字会和铁道部感情的网民,他们听到受害者的剖白,不仅没有内疚之意,反而笑得出来,简直邪恶。但反过来说,我从他们的笑声里听到的全是苦涩,甚至是绝望。他们笑了,却全无胜利之意,甚至比哭还要难听。
    实际上,笑是失败者最后的武器。荆轲刺秦,功亏一篑,秦王拔剑斩断了荆轲一条腿,又砍得荆轲全身是伤,荆轲只能“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却不能伤害秦王分毫。
    这个故事说明,如果掌握了一种不受监督的权力,不管是暴君还是小丑,都可以做到笑骂由人。但即便如此,笑仍被看作是犯禁之事。笑声不适合严肃的官方场合。在民间,即便有人在葬礼上笑出了声,也可以推脱说此人不通人事,但如果在官方场合发笑,周围的人会侧目而视——这还是客气的,如果辅导员(到处都是)不巧站在边上,说不定马上要出面斥责:不准笑!
    值得庆幸的是,禁止笑是不可能的工作,甚至比逼人哭还要困难。央视做过一些有趣的新闻,比朱军的《艺术人生》精彩得多,每次采访对象脱口而出“很黄很暴力”、“心神不宁”、“伤害了……的感情”之类用语,总会引起一阵接一阵的笑声。如果你喜欢阴谋论,也许会怀疑央视这样做的动机——难道他们是故意卖个破绽?
既然说到阴谋论,应该多说几句。因为阴谋论的主张者是很严肃的——尽管阴谋论本身往往很好笑。阴谋论者喜欢把世界看作一幅很大很大的棋,普通人只能看到假象,常识就成了“流行的谬误”。笑声对阴谋论者没有作用,因为他们觉得,唯一的真相掌握在自己手上。以前我认为这种人主要在美国,因为美国人总在质疑政府对公众隐瞒真相,而中国的情况正相反,大家总是以政府之是为是,以政府之非为非,天然没有阴谋论的土壤。但这些年情况有很大变化,阴谋论也在中国流行起来了。
    有趣的是,和美国的阴谋论者一样,中国阴谋论者的主要怀疑对象也是美国政府,其中最流行的看法是,美国正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目的是阻止中国崛起。有一些阴谋论的主题没有这么宏大。微博上有个ID叫“辟谣联盟”,由一些有志于辟谣的网友自费维护,自称“总是与流行的谬误作战”,多少带有阴谋论的色彩——主要怀疑中国网民里有一批人,处心积虑地引导舆论,歪曲政府的形象。
    “辟谣联盟”因袭了一种陈旧的看法,把那些有待进一步求证的信息斥为谣言,所以辟谣的方式很有喜感。比如有网友说铁道部掩埋车厢,“辟谣联盟”就发文澄清说,“经现场救援人员表示,挖坑不是为了掩埋车厢,而是为了平整土地,便于后续大型吊车进场作业。”照我说,这不是辟谣,而是比赛看谁更相信“现场救援人员”的话。
    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有自我纠错的功能——前提是信息流动要自由。要消除谣言,最好的办法是公开。但阴谋论者很少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他们习惯了全知全能,凡是和他们不同的意见,就是造谣。这种人没有幽默感,也缺乏智识生活必须的自嘲和反省精神,而且没法批驳——你越是觉得他的看法荒诞,他越是觉得自己是寂寞的先知。他们自我感动的样子是很可观的,但是——不准笑!

    【南方都市报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