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网上车险网:诗词之旅------一路风光一路诗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4:14:26
诗词之旅------一路风光一路诗

从小喜欢古诗词,年少轻狂口袋里揣有几个钱时也常邀朋聚友, 走山访水。也许现实中的旅游总是熙熙攘攘众生芸芸,因此我们常常 选择一些僻径或许只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那一点自命不凡,也或许就 是财力的贫乏,不得已而为之。就像一首歌中唱到的那样,“有钱的 时候没时间,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没钱的旅游各有一番风味, 几个朋友也是情投意合,喜欢音乐,喜欢诗词,更喜欢足球。常常有 人怀疑我们是怎样一个综合体,为什么喜欢古诗词缠绵悱恻又如此衷 情于激烈的足球,但长久以来形成的默契,或者说是潜移默化,我们 总是能在随意而无目标旅游中找到亮点,大概年青、好奇就是最好的 支撑点吧。而古诗词在旅游中无处不在,一处山水,一段风月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的洗礼就凝固在诗词之中。这么些年来,我和我的朋友们 走过了很多地方,对于人生的变幻且枯燥,生命的无序且起落,就有了 更多更深的理解,懂得了从容..懂得了感激... 平和的笑容里有大漠的 孤 烟,有杨柳岸晓风殘月,有寂寞开且 落的芙蓉花......活着就是为 了赶路,让我们在旅游中品味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吧

首先,抛砖引玉我们去年十一几个朋友一起出游 的一篇小记开始我们的诗词之旅吧

十一长假,朋友自助出游,没计划去哪儿,都说到哪算哪.因为路边抢眼的广告,我们选择了去乌镇.那天到达乌镇已是下午的4:30分.因为在这个季节阳光还很灿烂,所以大家也趁兴说还不晚就现在去吧.

在景区门口,好心的工作人员给了我们一个提示.说再等到15分钟就可以免费进入了!因为景区工作人员要下班了!只是进不了"林家铺子"和"矛盾纪念馆"还有一些院子了!不过在门口拍张照留个影还是OK的!大家商议了一下,觉得几十块一张的门票可以省掉,是个好建议.

一会儿天便暗下来了,古朴的乌镇在夕阳的掩映下,也变得富丽起来。这时候的乌镇宛若待嫁的小家碧玉般的动人。心急的朋友赶紧拍照留影,我们几个不想拍照的,就沿着街道慢慢地走。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景区里并没有游人。走在青石板上,心不由静了下来。思绪仿佛也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仿佛眼前有一个江南女子正迎面走来,撒下的清脆笑声在小巷中久久地回荡。夜色中乌镇安详,和美,江南女子的灵慧和优雅;古诗词里的杏花春雨,菊花秋月;凄美的爱情故事;文人墨客的风流蕴藉……无不一一显露。我们踩着夜色,呼吸着丁香花般的空气,抬头间天空也不再是那么无边无际的了,我仿佛能明白那些寄情于山水间的没落文人的心境。两旁雕花门窗在夜色中分外古朴可爱,我忍不住把脸贴着上去,闭上眼睛。此刻的我不再是一个游客,就好象一个在外停留了好久的游子,正回到了熟悉的家乡。我的心正向这份满足靠拢,几个一直嘻闹的朋友也静了下来。几个朋友也因为是工作或是感情上的烦恼才促成了这次游玩,但在这一刻,好象什么都不重要了。“美人如花花易逝,功名似土土易僵”,我们好象已明白了这其中的禅理。古朴拱桥下河水静静地流淌,岸边停着的乌蓬船正泼墨着渔舟唱晚,我仿佛看见三五妇人正在河边洗衣服,衣捶声、嘻骂声,偶而岸上还会传来一句气急败坏的声音“三嫂子!你家伢儿.....”那梳着桃子头摸鱼钓虾的小伢儿因为谁的战利品多而闹成一团,拄着拐棍的白须老人正眯着眼睛,享受着阳光。历史在这河水中已流过了千年万年,但"春风不改旧时波”那红酥手采红菱的意境仍依然可见!

傍晚的微风吹得人好舒服,大家都没有离开的意思,很想一直这样走下去。我们贪婪地享受着这份宁静,就让此刻的我们都不再为尘世间的繁纷复杂烦恼,不再为功名利禄而思考。但不经意从巷子里传出的电视声还是提醒着我们,该走了!











西安(古称长安)

八水绕长安,千年古帝京。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南倚终南山,东望郦水,依山带水,是我国黄河流域古代文明重要必源地之一。西安,古又名长安,京兆,是陕西省的省会,是 中国 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渭河南岸。背依秦岭,面向川,等水流经径内,形成沃野千里,号称 “八百里秦川”。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贫困,曾游两湖、广西,无所遇合,屡试不第。46岁始中进士,50岁为溧阳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郊专写古诗,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

孟郊的诗中描写了很多平凡的人伦之爱,如《结爱》写夫妻之爱,《杏殇》写父子之爱,《游子吟》写母子之爱,其中《游子吟》是一首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小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白居易27岁时参加科举,考中之后在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写下了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千古名句。表现了作者当时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的心情 。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纪念亡母文德皇后以报答养育之恩而修建,故名"慈恩寺"。

曲江池在西安南约五公里的低洼地带,是古都长安最著名的风景区。秦始皇时在这里修筑离宫名:“宜春苑”。汉武帝时,曲江池被划入上林苑(皇家苑圃)。因其水曲折,故名曲江。唐玄宗开元年间又对曲江大加兴修。从终南山义谷口的黄渠引河水入池,使它变成了一个南北长、东西短、弯曲有致、水波荡漾的大湖池,并恢复曲江池的原名。可惜经安史之乱和唐末战乱后,曲江池畔的宫殿楼阁皆被毁坏,流水断绝,渠道干涸,曲江池便衰败下来。如今眼前是一片平凹的农田,仅存彩云亭和紫云楼两座建筑遗址。春天的的曲江池,波光潋滟,宫殿连绵,花卉环绕,烟水明媚。杜甫这首“丽人行”描写的就是西安曲江边上踏青的丽人如云,体态娴雅,姿色优美,衣着华丽全诗语极铺排,富丽华美中蕴含清刚之气。虽然不见讽刺的语言,但在维妙维肖的描摹中,隐含犀利的匕首,讥讽入木三分。

丽人行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荷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际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控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遢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灸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乐游原地势高敞,视野广阔,南有苍翠的终南山列屏,北有滚滚的渭水系带,近在原下的曲江池两岸,楼台亭馆接连,碧波荡漾,花柳周环,与高耸的大雁塔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恬静的图景。因此,每年正月晦日(正月最后一天)、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长安城中的士女游人,盛服艳装,乘车骑马,来这里登高观赏烟水明媚的风光。唐高宗的女儿太平公主,为了饱览京师清景,特意在乐游原上修建亭子。亭内锦绣珍玩,名花丽物,布置的十分奢华。至于文人学士对原上登眺之美的享受,兴致更为浓厚。不少诗人,登原游览时,留连忘返,思绪万千,写下了许多优美诗篇。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乐游原 李商隐

向 晚 意 不 适,驱 车 登 古 原。

夕 阳 无 限 好,只 是 近 黄 昏。

在唐代长安酒肆林立,酒帘和各色彩旗门前飘舞,妙龄女子弹吹丝竹吸引过往食客。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写出了长安城歌伎业发达和竞争激烈。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胡麻饼是用特制粉、植物油、芝麻、天中草为主料制成的清素食品。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到唐代发展成为大众化的方便食品。相传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与杨贵妃 出逃到咸阳,就买胡麻饼充饥。著名诗人白居易亦喜食这种食品。其特点为酥脆 油香、咸淡适中、营养丰富。

白居易在四川忠州见到当地出产胡麻饼(类似今天的芝麻烧饼),想起了长安的老字号辅兴坊,于是就给“馋鬼”杨万州寄去。就从四川寄到了长安,就算沿途驿站快马加鞭像给杨贵妃运荔枝那么卖力,至少也要三天。到那时“面脆油香”的胡麻饼还能“尝看得似辅兴无”吗?

寄胡饼与杨万州 白居易

胡麻饼样学京都,
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与饥馋杨大使,
尝看得似辅兴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 5:23:06编辑过]


咸阳古称渭城

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宗山亘北,山水俱阳, 故称咸阳。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是我国著名的秦王朝的首都,历史文物非常丰富,文化遗迹及古墓到处皆是,故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中国的金字塔群”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咸阳楼是咸阳古城两千多年历史上的重要景观,它起建于秦代,名咸阳东楼,汉唐时期更名为“咸阳楼”,位于咸阳明城区东门外渭河一级阶地上,傍城而立,临渭而显,是关中八景之一——咸阳古渡的集中体现。宋代以前,咸阳楼年久失修。宋仁宗在位时(公元1034~1037年),北宋诗人黄孝先任咸阳知县时重建用于观景,题名曰:“清渭楼”。历史上的清渭楼和黄鹤楼、鹳鹊楼、岳阳楼齐名。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 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 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 故国东来渭水流。

晚唐的江南才子许浑写诗,据说爱用“水”字,这首咸阳楼上远眺感怀的诗也不例外,“山寸欲来风满楼”写尽咸阳楼的风光,因此时人嘲笑他说:“许浑千首湿”。实在是冤枉他了,看看历来写咸阳诗的哪首脱得了杨柳、雨丝?



灞桥位于西安城东12公里处,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日雪花飞扬。自古以来,灞水、灞桥、灞柳就与送别相关联。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唐时就有“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的风气,为文人骚客所乐道。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唐人送别远行者至灞桥,往往喜欢攀折杨柳的枝条来赠别亲友,正所谓“年年柳色,灞桥伤别(李白《忆秦娥》)。“灞桥风雪”从此被喻为“关中八景”之一。还有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龙山文化米家崖遗址、隋汉灞河古渡遗址、汉文帝霸陵、黄巢练兵遗址,文化底蕴深厚。

杨柳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一个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的《小雅*采薇》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以轻柔可爱的杨柳,反衬出辞别家园的依恋感伤的心情。从此以来,杨柳的意象跟离别连在一起。因为我们汉语中的“柳”和“留”是谐音。寓意着挽留的意愿。

我喜欢的一首词也是有关于柳的。 词曰:“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唐.罗隐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
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




说到咸阳,不得不提一位重量级人物,那就是秦始皇,秦王首葬于此,防盗措施堪称一绝,至今无人能盗得了此墓,且西汉有十一个帝王葬于此。因此虽说盛世已过,繁华不再,但大家风范犹存,城墙、角楼、雕花门楼、花石门墩,总是能把人拉回到模糊的画面中,于是在断垣残壁中凄清、悲凉氛围笼罩下你便不由自主脱口而出李白的《忆秦娥》。耳边忽隐忽现悲咽的箫声,在若明若幽的月色下,你该有多少思绪自心潮中涌出?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 5:22:40编辑过]

天水古称秦州

从长安出发天水是“丝绸之路”的第二站,它是李广将军的 故 乡。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古称成纪,因相传华夏始祖伏羲氏就诞生于此,所以又有“羲皇故里”之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

燕歌行 高适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 


泾川古称泾州

泾川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早期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商代建 有阮、共国。西汉元鼎三年(公元114年)置安定县,后秦置雍州, 北魏置泾州。唐至德元年改名保定县。金大定七年改革名泾川县,因 水 得名,明洪武三年(1370年)撤县由州直理县事,民国时改州为 县, 沿用至今。唐代泾州的府治就是今天的泾川。泾川回山王母宫是全国公认的西王母圣地。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岳父家就在泾州,因此李 商隐的诗词中常出现大量的西王母典故。细细读来李商隐的诗词中总 让我们体会到的是一种绝望的爱情观。“春心莫待花争发,一寸相思 一寸灰”。那是因为时年26岁的李商隐陷入朋党相争的峡谷,成了政 争的牺牲品。这年春天,他参与博学宏词科考试,先为考官所取,复 审时却被中书省内有势力的人除了名。徒有一腔报国志而永无翻身之 日,因为无法正面与当政者冲突,只有隐喻于男女私情之中。四十岁多一点的李商隐抑郁而死,留下了很多传世的大作。因此去泾州旅游 一定先要拜读其诗词后再在山水间细细品味那种割舍不下又不得不割 舍的吟唱,问世界情为何物?你的心灵深处的震憾不亚于目视一场激烈的战争。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我每次读,心底总不由地生出凉意,这是李商隐在妻子死后三年,在梓州作幕僚时,割舍不掉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而挥墨泼就的一首荡气回肠、令人心碎的经典之作。泾州给李商隐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灾难。然而,与王氏的生离死别却为他的诗歌创作增添了悱恻动人的乐章。

兰州古称金城)


兰州,古称金城(旧说因取“固若金汤,不可攻也”而得名)。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置兰州总管府,始有兰州之称。倘若从西汉置金城郡算起,到公元1994年为止,兰州已经历将近2200年历史了。兰州也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

金城( 兰州)文人不再羸弱多疾、力不缚鸡、穷酸落魄,盛唐的文人有着天然自成的豪迈劲健,他们自信到自负,狂放到狂妄,,他们“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他们“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祖咏“少小虽非投笔吏,论攻还欲取长缨”……“熟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因了一个个金城,他们放声高歌,吞吐山河;雄奇瑰伟,万里风色。是战场上尸骨堆积的震憾点燃了他们心中刚烈豪放的气质。

岑参  20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

  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

  他的诗词中体现出了一种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

在兰州他写下了千古绝篇:

题金城临河驿楼

唐.岑参
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
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
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
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






青海湖

日月山 初唐时名赤岭。是游人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当年文成公主沿唐蕃古道行至日月山,毅然将能看到家乡的宝镜一分为二,一半化为日山,一半化为月山,其山口就是有名的日月山口。山顶修有遥遥相望的日亭和月亭,山南脚下有流向独特的倒淌河,站在山顶,向东眺望,一派田园风情;向西看,碧波荡漾的青海湖,海心山明丽动人,与田园秀色迥然不同。故游人都说:“登上日月山,又是一重天”。过了日月山便接近青海湖了。只有身临其境,才深切体会到唐诗七绝圣手王昌龄的状物之妙。王昌龄的边塞诗有不少篇章就是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的。下面这首便是有代表性的一篇。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张掖(古称甘州)

据文字记载,甘州已有5000年的历史。从夏商到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有羌、戎、狄等少数民族居住,北凉沮渠蒙逊建郡至西魏废帝三年改为甘州,因甘泉清洌而名,甘州之称自此开始。曾有“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处处”的赞誉。原始遗存、月氏遗址、汉代墓群、明朝烽燧,揭示出古甘州的文明历程,隋代木塔、西夏大佛、明代钟楼、绝世金经,折射出古甘州灿烂的文化。5000年历史留下了甘州人民的民族之魂,六百里山川造就了甘州人民质朴豪放的民族个性,加上融南国秀色与西北风光为一体的旖旎自然景观,汉、回、蒙、藏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哈密(古称昆莫)

哈密曾为乌孙王府所在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民族风情浓郁,人文、历史、自然景观星罗棋布,闻名瑕迩。雄伟的天山横贯全境,形成了迥然不同的两个气温带,山北雪山草原风光、山南大漠风光,有“十里不同天,一日游四季”和“新疆风光缩影”之说。主要自然人文景观有雄伟的天山、神秘的魔鬼城、哈密回王陵、盖斯墓等。

嘉峪关

嘉峪关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 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永济(古称蒲坂)

永济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古蒲州城濒临黄河,古为畿辅重镇,曾建中都,是古代全国六大雄城之 一。永济历代明贤辈出,舜帝、柳宗元、王维、聂夷、杨贵妃、司空图、马远、杨博等堪称历代英杰,声名远扬。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著名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中的黄鹤楼就位于永济市内黄河岸边,它同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一起,并称中国的四大历史文化名楼,同时也是四大名楼中唯一位于中国北方和黄河岸边的文化历史名楼。
永济市内的普救寺,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西厢记》中崔盈盈和张生缘定三生的地方,也成了千千万万青年人追求爱情的圣经。“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也成了人们对追求爱情的祝愿和向往。


洛阳

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洛”本作“雒”,三国·魏改。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洛阳地脉花 最 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相传,唐武则天寒冬设宴赏花,令百花绽放,唯牡丹不 从,贬之洛阳。岂知迁洛后竟吐蕊怒放。武后闻知,命火烧牡丹。牡丹枝干烧焦,次年却依旧叶荣华发,且花更大,色更艳。洛阳牡丹遂驰名天下做花魁,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亦日盛成俗。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所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成都

成都是我国大西南的古城,远在三千年前在成都平原已有部落聚居,号称蜀国。公元前316年,秦派张仪、司马错入川,并了巴 蜀,改蜀国为蜀郡。秦当时治水专家蜀郡守李冰带领群众筑都江堰,凿山导河,开渠引水,于是成都平原便有“天府”之称。王莽末年,成都首次成为封建帝王之都。三国时,蜀汉在此建都,十六国的成 汉、五代的前蜀和后蜀均在此建都,秦汉时期,置有锦官和车官,故成都有“锦官城”、“车官城”之名,简称“锦城”。五代后蜀孟之祥为加强防御,绕城筑低矮的土墙,称“羊马城”,至孟昶时,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树,故成都又有“芙蓉城”之称,简称“蓉城”。 成都市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中外驰名。其中尤以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都江堰、二王庙、青城山最具特色。谁都知道成都有大名鼎鼎的杜甫草堂,杜甫是中国历史上可以与李白齐名的大诗 人。被称为诗圣。其实,可以与杜甫相提并论的还有女诗人薛涛。薛涛一生在成都留下了大量的诗作,显示了她非凡的才华,她没有被人们充分地研究和供奉,不是因为她的才华有什么逊色之 处,是因为她是一名女子。又是一名歌妓,诗妓,这在封建社会是大忌。但成都人却对女诗人薛涛顶礼膜拜,成都有杜工部的草堂,亦有薛涛的望江楼和薛涛井,这是两处同等重要的名胜。


襄阳

襄阳即襄樊,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秦岭大巴山余脉。被汉水分为南北两城,南为襄城,北为樊城。襄樊交通发达,自古即为交通要辏。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
襄樊已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华夏第一古城池保存完好。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在襄阳城西13公里处的古隆中寓居10年,成就了著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和“隆中对”,闻名中外的《三国 演义》120回中,有31回发生在襄樊这片大地上。宋玉、杜审言、孟 浩然、皮日休、张继、李白、杜甫、米芾等一大批文人名士使襄樊大地更具人文底蕴。
襄樊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和东汉汉武帝的诞生地,有造型奇特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多宝佛塔,有号称“华夏第一城池”全国最宽的护城河。诸葛亮在襄阳隆中躬耕10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襄樊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也是历史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孕育了楚国诗人宋玉、战国时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诗人杜审言、孟浩然、张继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等文人名士,留下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历史贤达雅士的足迹和传颂千古的诗章。李白在《襄阳曲》一诗中写道:“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杜甫诗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王维的《汉江临眺》更是将悠悠汉江水融入了滔滔汉江情中,把汉江之美,襄阳之魅贯穿其中。


南京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又被称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古为吴地,位于“天下九州”之一的古扬州地域。前495年,传说吴王夫差在此筑冶城。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范蠡筑越城,位置在今中华门外秦淮河南岸。前333年,楚威王熊商灭越,埋金以镇“王气”,并于石头山(今清凉山)筑金陵邑,故南京别称“金陵”。

扬州


扬州是一座具有248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东南第一大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称。这里春秋时代的邗沟(中国最古老运河段),汉代广陵王墓,隋代炀帝陵,南北朝古刹大明寺,唐宋古城遗址,唐鉴真纪念堂,宋伊斯兰教普丁墓,仙鹤寺,明清私家园林个园(以四季叠石闻名于世),何园(以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享誉海内)等众多名胜古迹,使古城扬州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扬州的"瘦西湖"历史悠久,受历代造园专家的青睐,在十里长的湖区两岸,营造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区圣境;观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灵山”之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河处教吹箫”,自古是赏月的佳绝处;扬州还有历史悠久的古刹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著称的个园,有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等,美景数不胜数实是江南瑰宝。
扬州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一大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曾在扬州为官、游访,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杜牧等曾先后在扬州生活。康乾时期,以郑燮、金 农、李方膺、罗聘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 扬州文化最为奋发、最具强势的时代是在唐代。“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还有“市桥灯火连霄汉,水郭帆樯近半牛”,扬州人写的《春江花月夜》,眼睛里看到的是大江瀚海、明月星光、长飞鸿雁、潜跃鱼龙,视通万里的同时,思考的是人生宇宙。后代人从唐人的吟哦里,读出了磅礴、恢宏、壮阔和大气,读出了唐代扬州人人与自然的谐和,读出了智慧与灵性,扬州不仅是扬州人的扬州,也是天下人的扬州。书生到了扬州,反思于“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于是意气风发,别有他图;失意人到了扬州,高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城市风貌使他看到光明、看到希望。

黄山---富春江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贫困,曾游两湖、广西,无所遇合,屡试不第。46岁始中进士,50岁为溧阳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郊专写古诗,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

呵呵。据说唐代士子登科之后要举行宴会,席间,会让年龄最小的才子骑马夜游,探访长安城最美丽的花。后来殿试第三名称探花,典故即出于此。

我想只有大唐包容开放的气象,才会诞生出这么浪漫的登科宴吧。唐代以诗取仕,客观上促成了唐诗繁荣发展。所以唐诗才那么令人神往,因为我们能在字里行间,影影绰绰的看到那个繁花似锦兼收并蓄的大唐。

至于后来八股大行其道,程朱理学成为取仕标准,“探花”二字变得没有实质仅有名称,科举再没有浪漫的登科宴,再没有“一日看尽长安花”,只剩下酸腐之气,帝国的气数也尽了。

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提到了张掖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这里的居延就是张掖)
征蓬出汗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赛宣慰,查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就作于赴河西节度使幕府途中。诗人在离开京城,前往边关的时候,心情是激愤而又抑郁的。诗的前四句就是作者这种心情的写照。五六句写进入边关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写的十分概括而又自然,为后人所称道。

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它是“千古壮观”的名句。诗人领略了苍茫辽阔的塞外风光,但并没有驱散他的孤寂之感,而是把这种感情巧妙的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最后两句写诗人在广阔原野的跋涉中,突然听到战争在迅速向前推进的消息,这使诗人从凄婉转向喜悦,全诗就在胜利的气氛当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