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歌曲:张大千《长江万里图》欣赏---典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44:07

张大千《长江万里图》欣赏  

2008-03-26 07:57:49|  分类: 美术欣赏 |  标签:山水  张大千  四川  情感  技法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長江萬里圖》是非常重要之中國繪畫題材,長江對中國人來說有很深的人文情感,正如詩仙李白所謂“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聱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歷代多少詩人畫家因其靈感創作,乃有無數偉大的作品傳世。

 對張大千而言,由於四川係其故里,他曾畫過無數以蜀中、長江沿岸之名山勝水為創作之題材,例如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所藏的《蜀江圖上下卷》、《長江山水連作》、《蜀中八勝》、《蜀楚勝蹟冊頁》,以及《蜀中四天下》等精品無數,然而畫題雖然重覆,但畫面卻每每呈現新的生命力量,情感豐富引人入勝。因此,此幅《長江萬里圖》亦可說是大千一生終情於長江山水無數情感經驗的統合、整理與總結。

 此幀《長江萬里圖》,是為其好友張群祝壽所作,絹本,高半公尺餘,長達二十公尺,畫幅的表現形式為傳統之中國手卷。把長江發源自青海以後,流經大千家鄉四川,從岷江索橋開始,直至江蘇入海的沿途景色盡收眼底,無論沿岸之屋宇、舟帆、山嵐、雲霧、遠山、近水、林瀑、、城垣等,疏疏落落,千巖萬壑沿綿不絕。

 《長江萬里圖》一作如許宏偉浩瀚,大千卻自署“竟十日之功”完成,足見畫家當時功力之強盛,此際前後十餘年間實為畫家畢生功力最為精純淵穆之時。

 此作在表現形式上大致有三個特色:

 一、長達三十公尺的佈局,主要以鳥瞰之構圖方式展現了連綿不絕的動勢和空間,將不同之時空視點,納入同一視覺空間,透顯了中國文化的宇宙觀。畫面上疏密明暗的安排,絕無單調重覆之病,並有一氣呵成的整體感。

 二、通幅畫面予以一種水氣濕潤、青翠盎然的感覺,將那種濃郁幽深、鬱鬱蒼蒼的江南景緻,表現得極為動人,同時也呈現了張大千個人深厚之人文情感。

 三、綜合了張大千平生畫風與技法,舉凡潑墨、潑彩、用筆、點染、蔭濕、流動、沈漬、乾印等各項技法之運用,營造出長江山水龐大蜿延的氣勢。

 張氏在這幅作品中具有一項特殊成就,即是將濃艷的青綠設色與工緻的筆調融入文人山水的筆墨中,在文人畫家和職業畫家間的調和上表現了他最大的企圖和努力,達於前人所未及之境地。《長江萬里圖》兼重筆調的雄渾與秀潤,並以張大千潑寫兼施的個人風格,奠定了張氏在中國山水畫上不可憾動的地位。

 長江,是大千先生少年時代,在重慶求學期間就十分熟悉的大江。早在一九一六年,大千隨二兄善子離開重慶赴上海時,便種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千的家鄉在內江,他一九三八年後十餘年間,又長住成都,均位處長江的主要支流。在航空業並不普及的年代,乘船進出長江,乃大千在大陸時期的常事。

 此卷開頭一段採用縱深來回往覆的手法,咫尺千里,山勢與河流蜿蜓交錯;然後採橫勢舖陳的手法,高山與平陸綿延交替,經武漢三鎮,江面霍然開闊,又不時畫出支流,山城水廓錯落銜接,風帆處處,製造深遠蒼茫的空間。過了南京和金山,江面更形寬闊,山勢漸渺;過上海、崇明後,則是一望無際的汪洋大海了。 

 洋洋灑灑近二十公尺的長江勝景,在大千的筆下,時而明淨,以線條為主,時而蓊鬱,以濕墨疊彩暈染,粗放與精工,收放自如,技法上真正達到隨心所欲的地步。

 全卷結構,誠如一場百人樂團大規模演出的交響曲,雄壯與細膩,快速與舒緩交互迭出,色彩變化,有繽紛濃郁,也有清雅飄逸。而且天光水色,陰陽明滅,氣象萬千,可以說是極宇宙之大觀於眼底,,如果不曾像大千那樣遊歷名山大川的蓄積之厚,絕不可能作到如此胸羅天下的氣魄。

 由於大千此畫是為同是四川人的張岳軍(群)先生祝壽,所以借用也是川人的蘇東坡詩句:“我家江水初發源,宦游直送江入海”,主要景點起自四川境內的長江上游,可以從畫中明指的有岷江、都江堰、索橋、導江玉壘、重慶、萬縣、三峽、宜昌、武漢三鎮、廬山、小孤山、黃山、蕪湖、南京、鎮江、金山寺、焦山、上海,至崇明島出海為止。

 此畫在一九六八年於歷史博物館展出的第二天,六月三十日一天內有六千觀眾湧入參觀,不乏長江流域的各省同胞,與大千一般抱著“看山須看故山青”的心情,來觀賞大千創作顛峰期集大成的山水鉅構。

 觀眾熱烈的程度,反映在媒體的報導上,紛紛要求展期延長,而此一《長江萬里圖》也不愧為大千畢生的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