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王星:老百姓主动放弃“教育公平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39:47
悲哀——老百姓正在抛弃仅剩的一点公平权力 作者:孙锡良 

近期以来,有关高考招生的事情议论比较多,落后地区抱怨重点大学的录取人数太少,农村地区也抱怨孩子上重点大学的比例越降越低,另外还有其它各种不平的声音混在一起,总而言之,皆是一个共同诉求——要公平。大家在抱怨的同时,并没有看到很多人会认真反思自己的公平权是如何一步步失去的,并没有人敢于大声抗拒这种逆民意的发展潮流,现在是该清醒的时候了。

 

2009年的时候,北大清华等名校推出所谓的“推荐制招生”,细节今天不谈,大体上还是属于自主招生的拓展,为了让大家抵制各类不正常录取方式,当时,我给大家全面分析了“点招、特招、自主招生、推荐招生”等新型政策的陷阱,但是,并没有得到更多老百姓的支持和呼应,在网络层面没有取得相应的影响力,今天,我又一次急切地提出高考招生公平性的问题,希望能得到更多普通百姓的支持和理解,招生期一过,大家又不关心自己的权力。

 

中国为什么会在高考招生中施出很多新鲜花样?理由其实只有一点:素质教育。一些精英搬出西方教育如何如何的合理,如何如何的讲究素质,如何如何的注重创新,以求把中国高考招生逐步多元化,最终推向自由化。在中国,招生真的自由化了,中国的教育也就乱了,中国高校是国家出钱运转,穷人被剥夺重点大学的入学公平权,哪能平静得下去。我不敢说归国精英的思维全是错的,也不否认西方教育的进步成分,但是,我必须告诉普通百姓几个基本的实事:1、素质教育任何时候都没有办法体现到中国高考录取中,就算高校是你家办的,200年内也没办法按素质录取学生;2、中国出不了创新人才、得不了诺贝尔奖与高考招生制度无关,甚至与大学教育也无关;3、西方教育并不是完美无缺,西方成功的东西拿到中国也未必有用。

 

素质教育的概念是很动听,但到底是什么素质?没几个人能说清楚。吹、拉、弹、唱就是素质?不一定。肩扛手挑就是素质?也不尽然。素质是一个综合而又模糊的概念,是一个无法量化的概念,也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概念,这样的概念只要引入到招生过程,在中国这样的社会里,任何事情都可以发生,并且是朝着对普通百姓不利的方向发展。  

 

教育的折腾对我们这个民族的影响太大,不能再继续下去,我从不反对改革,但是,如果“改革”仅仅是一个借口,行的是为少部分人谋利之实,这样的改革坚决不能搞,老百姓不要一听“改革”就鼓掌,尤其是教育这样一个大问题更不能任由少数人在玩弄。  

 

一,现在的高考招生到底弊端在哪里?  

 

根据民间意见,不外乎三大点:1,千军过独木桥,加大了了青少年的负担和成长压力;2、偶然性太强,一考定终身很不合理;3,高考只注重分数,很多人高分低能。  

 

实事上,以上三点是否真的有那么严重呢?我看不一定。不妨一一分析,第一、现在中国的高考招生比例非常高,专科以上录取率已经达到80%左右,个别发达地区还更高,不存在“千军过独木桥”的问题,如果想读大学,即使没有上录取线的同学,还有成教、自考之路,只要想读大学,几乎所有考生都是可以读;第二、一考定终身是不是成立呢?也不是,所有参加过高考的人应当都知道,在高考中发挥不正常,偏离平时成绩很大的学生毕竟是极少数人,从统计学规律来讲,90%以上的学生应当与平时成绩是相对应的,这就说明总体上讲“一考制”对绝大多数学生是公平的,大偏差并不普遍,即使存在发挥不正常的学生,多半也是平时成绩不很稳定的那部分,绝对好成绩的学生很难出现在高考中有重大失误,况且,现在进入了大学也不代表定了某个人的终身,当今中国要定某个人的终身,其决定因素太多了,决非高考可定,不读大学的人也有很多的成功途径;第三、高考的确只看重分数,国外也看重分数,否则,他们为什么如此喜欢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学生呢?高分学生中可能存在低能者,但是,仍然要看总体规律,据我本人的经验,高分者的智力还是普遍要高于低分者。现在,有些人判断一些高分学生低能的理由是“动手能力不强”和“社会能力不足”,这是个社会问题和用人观的问题,有些学生本来只适合搞理论的,你偏把他安排到工程实践上,他就是扬短避长,当然就显示出低能,有些人只适合搞技术业务工作,你偏偏把他放到管理岗位,当然就显得社会能力不足,那些善于学习并且成绩很好的学生智力差不到哪儿去,决非高分低能之辈,用学习成绩作为选才标准至少目前是基本准确的,几乎找不到比这更合理的办法。  

 

社会上为什么会有高考存废之争呢?表面看起来是上述提到的三条理由,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人在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出现阶级以后的主导权之争,那些既得利益者要想捍动高考制度决不能无事生非,他们多年以来一直在极力的鼓吹高考的不合理性,极力要求扩大高考招生的灵活性,在中国这样一个非常怪异的社会,只要有“灵活性”,得利者决不能普通老百姓。  

 

二,已经实施的“自主招生”到底是什么目的?  

         

1、自主招生:也就是教育部划定一些高校的自主招生权,理由是招一些怪才、专才、奇才,实事上,从实际操作来看,与其说是招“才”,还不如说是招“财”、招“权”,网上曝光的上海某重点高校几年来自主招生的名单可以说明一切(普通百姓的孩子所占比例不及低分的钱权阶层比例),其它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也好不到哪里去,大家注意!!!有自主招生权的全是重点高校,并且,招生量有不断增之势,进展很快,大家想过没有,得利最大的是谁?你们想到过没有,这些人的得利全是在合法的外衣下取得的,你们甚至连个说“不”的权力都没有,更别谈对他们进行攻击了。这个比例越大,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孩子上重点大学的比例就越小,如果最后全部放开,那么,中国的考高招生将变成“阶级招生”,与选才并无多大必然关系。有人会说,重点高校也要质量,不可能全招权钱阶层。不错,是不可能,但是,中国的国有名校只要有一部分尖子生撑着,他们不怕招差生的,这与哈佛、剑桥的环境和理念绝不一样。  

 

包括北大、清华等中国相对较好的大学早已经实行了所谓的“自主招生”,当时的设想也是突破招生局限,尽量为高校招一些“偏才、怪才、人才”,避免一些人才因高考发挥不正常而失去用武之地,教育部也为自主招生设立了很多防止腐败和暗箱操作的规章制度,但是,时间已经过去六年多了,自主招生就又招了些什么“怪才”?又得到了哪些“人才”?我不敢说所有的自主招生都是“问题生”和“关系生”,但是,至少有相当大一部分并不是人才,从上海某知名大学被泄漏出来的两年自主招生的名单来看,问题不是一般的大,而是特别的大,放在正常高考,这些人中60%考不上该校,是不是这些人就都是该校所求的“怪才、偏才”呢?大家会相信吗?还有北京某名校的“外国来华留学生中名单”中大部分是中国人,怪不怪?这真是“怪才”!如果教育部真是想为全民族搞教育改革,不妨设一个硬性规定:所有的自主招生的学生及家庭信息必须全部“三公开”(高中公开、大学公开、网上公开),公开期直到该学生大学毕业。只要有这个勇气,老百姓才会有真正的知情权。如果改革者以“个人隐私”为借口强行保密,唯一能说明的问题就是有意给暗箱操作留下空间,一个学生他想享受自主招生的特权,他必然有公开信息的义务,如果权力和义务不对等,那谁该享受这一特权呢?  

 

 一个现有的自主招生不能搞好,又再搞个什么“校长推荐制”,谁能保证它会比先前的自主招生更好?教育部为什么在不进行任何约束的情况下就对其认可呢?难道说这又是搞“试点”吗?亿万个家庭的教育就凭这些人去反复试点吗?不检讨失败的地方就重新乱试,你们有权这样搞吗?成本太大了,不能再试了。  

        

2、高考加分:这也是一项合法的高考制度,加分名目种类繁多,不一一列举,初期人数较少,问题不太严重,现在,招生量很大,加分项目也越来越多,加分套路也越来越神秘不测,大家再注意!!!除了一部分是特别特别突出的学生加分是众所周知的,有很多人被加分,甚至别人完全是不清楚的,其腐败过程完全被“合法性”掩盖了,因为普通老百姓根本连探听加分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想加分了,“钱权”二字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十分突出。  

       

 3、综合能力测试:这是暂时听到的一种新的高考改革模式,据说以后高考会取消一考制,采取三年学习成绩综合评定再结合高考成绩的方式,如果真的要实行的话,那就太坏了。大多数老百姓刚一听到这种模式肯定是支持的,看起来很美很公平,也许还显得很具有科学性,如果放到某些国家可能是不错,但是,放在中国就是一场灾难,是对普通老百姓最后一点高考公平权的彻底侵占,有权有势的人,在他们的子女一进入高中以后,他们就可以开始向所有任课老师发起腐败攻势了,所谓平时成绩和综合能力可不是大家随便可以监控和干预的,伸缩性之大是无限的,吃亏的毫无疑问是那些无力攻关的普通学生,高中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腐败高发区。  

         

4、所谓素质教育:有很多人不厌其烦地在媒体上宣扬素质教育,并要求将其与高考相结合。中国所谓的素质教育是什么?就是某些人口中的“吹、拉、弹、唱、玩”。懂了这些东西好不好呢?当然好,不过,教育就是教育,高考就是高考,这些东西最好还是离远点,离普通老百姓还有距离,每个家长都想自己的子女有条件跟富人一样享受这样的教育,但是,大部分老百姓有这个条件吗?尤其是农村学生,他们到哪里去搞这些玩意儿?他们没搞这些玩意儿,他们的素质就差些吗?不见得。城市现在就出现了这样的苗头,中学选才时一步步向富人靠拢,与穷人远离。等你农民搞了吹拉弹唱,他们又会出新花样,玩是玩不过他们的,农民的孩子会挖地,专家在素质测式中会不会算素质能力的一个选项呢?肯定不会。有些人刚从农村跳到城里不久,就开始鄙视农村学生缺乏素质,大不应该!  

 

三,中国的高考招生到底要怎么改革?  

 

这是一个非常大且牵涉利益最为复杂的一项改革,我没有权力和能力制定出什么特别合理的方案,同样教育部的领导、专家们也没有那样的能力。中国的高校从目前看来也缺少相应独立拿出方案的能力,有关“高招”的问题已经切切实实地摆在了全国每个人的面前,是一个全国人都不能回避的大事情,面对这个局面,我想提出一个倡议:全民大讨论。如果说过去我们把希望全寄托在教育部身上是相信政府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必要反醒的,政府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即使他们的能力再强,毕竟脑袋的容量是有限的。  

 

如何开展全民大讨论?人人都写方案吗?没必要,只要开通几个渠道就可以:第一是主管部门站在政府立场提方案,体现原则性和全民性;第二是高校站在大学人才的需要角度提方案,体现教育培养的需求方向;第三是网民站在各自的立场提方案,体现国民思维的多样性,同时也是广纳民智的最好途径,主管部门负责对典型性的方案进行汇总、精选,形成网络方案初稿。最后将政府、高校、民间三方不同版本的方案进行综合讨论,找到最大公约数,形成一整套改革方案,再发布到网上进行二次修改,以求对细节部分进行完善,经过这样多方位、多循环的过程,相信比几个部长和几个校长拍脑袋产生的方案要好得多,也一定能经得起历史考验。  

 

一旦形成了新的高等教育招生方案,必须由中央以“国策”的形式发布实施,不是象现在一样,谁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教育不能弄成是权力的玩具,任人随意摆弄。我们所有人在考虑中国的教育改革时一定要想到: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高校绝大部分是国有的,不是私有的,教育所用的钱是全民的,不是私人的,离开国家公益性和平等性谈改革,无论多好的方案,最后必定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最后都会失败。  

 

老百姓!你们也要清醒点,不要盲目站到所谓的“素质教育为原则”的队伍中,不识破高招的陷阱,你们大部分人的后代都将成为“没有素质的群体”,在没有新的共识性的方案出台之前,完完全全不带任何自主招生的模式是最有利于普通百姓的招生政策。  

 

老百姓!请别轻易放弃自己仅剩的一点教育公平,请勇敢地捍卫自己的公平权力!  

   

——孙锡良(转载须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