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天下百度:素描教案(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4:20:57
素描教案
作者:王卉    体艺组信息来源:本站    点击数: 6367    更新时间:2005-10-27    
第一讲  结构的分析和表现以及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对结构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能指导写生;同时对写生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有较深的认识
教学重点:结构的分析和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结构的理解和表现
结构的理解
1、从解剖学的角度理解
2、从视觉触摸的角度理解
3、从眼睛观察到的客观结果理解
结构的表现
1、抓物象突出的点  留心与周围突出点的距离  并找到表现这种距离的结构关系,最终表现在画面上即“堆起”一个部分和“掏空”一个部分的大起大落的表现
2、正确理解结构间(突出点之间)的关系
a运用解剖和透视知识
b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的客观结果
素描的基本要素在表现视觉凸凹中的具体运用
•素描基本要素
•三大面:黑、白、灰
•五大调:高光、亮部、明暗交界线(结构转折线)、反光、投影
•素描的基本要素本质上是为了表现结构,不是光影
•范画讲析:
二、深入过程中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线
•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按几何定义,线是点的延伸。其定向延伸是直线,变向延伸称曲线。直线和
曲线是线构成的两大系列。线作为几何含义不具有宽度和厚度,它是绘画借以标志形在空间中位置和长度的手段。人们用线画出物体的形状和态势。在二维空间中,线是面的边界线。在三维空间中,线是形体的外轮廓线和标明内构造的结构线。轮廓线是形体在纵深空间中侧面的压缩,结构线是形体正面构造面之间的交界。线亦称线条,线条是绘画中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时最概括最简明的表现形式。在写实的绘画中,线条体现为画家对物态质感、量感、重力与动速的客观感应,线条依附于物态性质,反映出曲直、粗细、润涩、软硬等不同特征。中国历代画家以线条为造型最基本的手段,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如各种描法,山水画的各种皴法等。一方面体现为对造物自然生态的认识,一方面又表现为画家气质情趣的个性流露。20世纪的西方的表现主义、抽象主义以及光效应艺术,则从力学、精神力学和心理学等角度出发,对线条的纯粹语意进行了多方面的表现尝试,运用线的各种不同变化,借线条产生的动力、弹性、重力效果来表现物象的各种情绪或质感,把线造型的观念拓展为视觉经验的宽泛领域。

•物态空间的外部映像。即除了物体空间位置和方向等性质之外的外部形象。在一维空间中,形是单纯的线;在二维空间中,形是线围绕的面;在三维空间中,形是面构成的体。线附于形体的边界而变化,色依于形体表面而显示,由此确立了形在美术作品诸要素中的中心地位。在美术术语中,形指有形状大小的边界内容特征,形态指形状质量与空间的因素、动与静态势的表现特征,形体指形态的空间体积特征,构造指形体内容的有机联结关系,形象指含有精神内容和表情的形体。在造型观念中,形又分为抽象形态和具象形态。以点、线、面、立体等几何因素构成的非具象形态,叫抽象形态,又称理念形象。具象形态又称现实形态,是指视觉可感知的一切自然形态。在美术中,为了加强形态的表情和力度而把自然形象进行改变的手法或风格,称做夸张变形。中国画论中,形似一词指再现自然形态的表象因素;神似,则指形象精神因素的表现;形神兼备的艺术主张是关乎形与神、精神与物质的辩证统一认识。几千年来,美术围绕着对形、形与神的关系、形体结构的认识,形成了包含有透视、解剖、形体、比例、光影、具象、抽象、设计构成等学说和艺术理论。东方和西方艺术传统的差异、古今各种流派的纷争,从形式表现而言,都无不集中地体现在形神关系和形态处理的造型观念上。
空间
即是画面立体与平面的关系。15世纪意大利建筑家、雕塑家菲力普·布鲁内莱斯基发现了线透视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些原则调节物象尺度、线的焦聚和扩散,在两维空间的画布上创造出具有立体深度感的三维空间。线透视及
后来空气透视的发现,在西方绘画技法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艺术思想的影响下,艺术家要肯定现实的人的价值,透视法则为在画面上创造出一个真实的现实环境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在后来几个世纪的发展中,透视法则已成为画家构图造
型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作品水平高下的学院派标准之一。这种要求真实地表现自然物象科学手段,以一种完全理性的态度来从事绘画创作,到19世纪下半叶越来越被青年艺术家认为是束缚了艺术家个性与感情的发挥。因此,要使绘画形式成为独立的欣赏对象,当然也要摆脱透视作为模仿现实的重要手段的束缚。但是,透视法则本身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中已形成历史的“积淀”,西方新艺术运动的画家的矛盾之处就是在真正认识并理解东方艺术、非洲艺术的平面构成和散点透视之前,他们仍然认为在二维平面上创造三维空间是绘画的重要任务,而新艺术就是要摆脱这种技术性的科学透视手段,用纯绘画的形式创造新的三维空间关系。
体积
物体的空间形态,亦指物质的立体空间。按几何定义,体积是面移动的轨迹,亦称面的三次元的移动。在物质世界中一切物态都存在一定体积之间。体积具有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多侧面
可视性,同时又具有多侧面的触觉可感性,所以体积又称立体。立体有方、圆、圆锥、圆柱、多面体、多面锥体、椭圆体等几何形态的概念。在自然界中,各种形体以大小、厚薄、长短、曲直等或规则或不规则的形态组合。如人体,头部为圆形,颈部为圆柱形,胸部为立体扁方形,四肢为圆柱、圆锥体等是有节奏、有规律的有机结合。山川、河流、动物、植物、飞鸟、走兽都呈现为丰富多姿的空间形体。运动的形体向视觉传递着速度和重力的量变感应。绘画中,画家运用透视法则、光影明暗的规律和虚实对比的技巧,在二维的平面空间中描绘出可视的物象立体形态,造成空间映象的真实效果称体积感,又称立体感或形体感。在雕塑中,形体感是最基本的材料语言。体积和体积感是造型艺术重要的表现因素之一。20世纪立体主义把对象的自然形态解析为几何形的组合,构成主义则把纯粹的几何形体人为地合成一种主观意象的设计。他们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在造型艺术中对传统体积观念的离异。
教学小结:
第二讲  设计素描
教学目的:设计专业的素描作为设计造型的基础课,以解决学生的设计意识,图形意识,创造性表现意识和思维理念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1、要缩短与设计专业课的距离并与其接轨。
2、要利用素描去实践形象的组成,探讨形象产生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基本的造型要素,并运用造型方式对形式语言表现手段更深一步的研究。
教学过程:
设计素描概述:
设计的基本元素是图形,以图形来表达设计理念。
以设计意识为核心,调整传统的绘画素描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在尊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前提下,以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理解、认识事物并赋予联想。通过素描的线条、肌理、明暗、空间结构的表现,不仅塑造了对象,而且通过形象的联想、夸张、变形和构图,选择画面主导形象和自由驾驭画面的能力,使画面形成一种具有节奏、韵律、秩序、构成的效果。
具体要求如下:
从物体的二维图形到三维立体结构的认识。
对物体进行归纳、剖析、置换、创造性地经营画面。从设计画面到注入全新的创作理念,对物体进行重新组合,合理安排画面,拓展视觉经验的过程,脱离写生对象来组织画面,还可以对物体进行创造,提高学生独立的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们的探索意识,挖掘他们的艺术创新的潜能,对事物各层面的探究。在绘画表现中采用与常规相悖的手法,以各种材料混合或借用自然肌理的效果,引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展思维空间。
第一节、        设计素描的属性和教学内容。
设计素描的属性,作为专业的基础课,首先解决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素描的属性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    它是视觉传播和产品设计基础的表现形式。
(二)    它是视觉艺术和产品设计的传播媒介。
(三)    设计素描的审美性。
一、           思维模式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一)    关于思维模式
①顺向思维       ②逆向思维       ③无序性的思维
(二)    关于表现能力的培养。
1、创造能力             2、表现能力
二、           图形的训练
(一)    几何图形训练
(二)    边缘图形训练
(三)    图形的感受
(四)    创作图形
三、           创意形态的训练
(一)    感性形态的创意训练
(二)    感性形态下的创意训练
(三)    创意要从主体入手
四、           图形组合与分割
(一)    同一图形不同组合
(二)    分割图形重新组合
(三)    图形结合的结构关系
(四)    相信自己的创造力
五、           物体具象描绘
(一)    设计素描的写真课训练
①      局部写真
②      物体外部肌理的描写
③      具象物体的画面位置
六、           描绘对象的选择
(一)    主观因素的选择
(二)    简化物体的组合与选择
(三)    从艺术创作角度去选择物体
教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