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什么会有掌状裂叶:成功就是做你自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1:46:47

成功就是做你自己


  你在等待成功吗?如果是,那成功永远不会来到。
  成功就是做你自己;他就在你每天要过的日子里。成功不是临头的奖赏,也不是最终目的地,而是你巡行、耕耘、照料自己“花园”的一条路。
  “乐在工作”的想法,在西方文化中并不普遍。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里受欢迎的是“立即的满足”和“感谢上帝,星期五又来了”的心态。美国人每年打的官司,多过全球其他国家诉讼案的总和。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人们期待不劳而获--如果他们透过诉讼从某家公司或某个人身上赢来一笔钱,就可以辞掉工作,省得再为社会尽任何心力。
  许多人把“工作”看作是周末和假期之间一段无聊之际的时光。如果他们能打赢官司或者中了彩券,即可自此无忧无虑。不幸的是,很多孩子从小就被灌输这样的想法,一位只有在不必工作、而荷包又满满的时候,才能享受人生。结果长大后,他们讨厌工作,尽其一生都在追求金钱,奢望过更多自由自在的日子。
  密西根大学心理学家史帝文生以超过7000名的美国小学至初中的学生,与台湾、中国大陆和日本的学生作比较。不管是几年级,美国学生的成绩都是最差的。然而,四组学生的智商并没有什么不同。这提醒我们,家庭可能是造成差异非常重要的因素。答案在于父母不同的家教方式,原因很简单,影响却很大。当亚洲国家的父母被问到孩子的成绩为什么好,他们通常回答:“因为用功。”相对的,美国的父母则把孩子的成就归功于“天赋”
  寻找心中之乐
  想要在21世纪成为孩子、员工与国家真正的领导者,必须要拥抱“成功来自耕耘多于天分”的观念,并且以身作则。而想要真正成功且历久不衰,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致力于一份自己喜爱又天天期待的职业,这不仅可以造福他人,也能造福未来的世代。“乐在工作”的哲学可以浓缩成一个句子:“找个挑战你能力与想象力的工作,这让你精神振奋,投注最宝贵的资源,一分一秒都不愿浪费,如此你才是真正的富有。”
  工作中自由乐境。钱所能买的一切,也无非是与另一些人的工作成果作交换。乐境来自心中。终究,你还是得为一个主要的观众耳演出:那就是你自己。你要从自己的梦想、目标价值与信念,来衡量自己的表现。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我生长在经济大萧条过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在那段人格形成阶段中,祖母是我最重要的启发者,而祖母最崇拜的偶像是蒋介石夫人。1943年,在我家乡的地方报纸上,曾刊载一份蒋夫人的广播稿。祖母亲手写下这份文稿,至今我仍珍藏着:
  “历史告诉我们,翻事有因必有果,每一步行动都会带来影响。中国俗谚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日常生活上也是如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诚然,圣者与罪人同受阳光的照耀,而且往往邪恶势力看似猖狂。然而不论对个人或国家,我们都可以断言,恶势力的兴盛只是幻像,因为,我们功过得失都记载在生命的史册上。”
  “到最后,我们就是毕生言行的化身。个性不能仿冒,更不会像是一件随兴所至而穿上或扔开的外衣。就像年轮深深刻在树心一样,个性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时间和培养。因此,随着岁月流逝,我们写下自己的命运,无可避免地反映出本身的所作所为。”
  这几段话不仅让人追忆起那个饱经战乱的年代,更成为我的立身准则。真正的快乐植根于实际生活的体验,而不是取决于外在的财富、地位或头衔。快乐是日复一日的生命旅程,而非目的地或终站。
  纵观历史,没有一个社会不是在盛世植下败根。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每一个曾达到经济与文化巅峰的国家,都会安于既有的成就,一味追求逸乐、自满自大,甚至把历经万难才学到的正直与价值观抛诸脑后,终于动摇衰颓。领导人变得妄自尊大,劳工变得自私自利;享乐成为追求的目标,权力成为众人崇敬的神灵。这样的恶性循环,就像司机变换与生命周期一般清楚可见。然而,这并不是必然的结局。因为我坚信,我们不仅可以由“受”中,也可以由“施”中发现喜悦。
  爱你所拥有
  我相信成功使生命更多彩多姿,让我们感觉自己更有价值。毋庸置疑,财富是为善、为恶与一切研究的动力来源,就像必须现在农地上播种,才能生产出粮食一样。然而成功不是取决于我们“获得”什么,而是在于我们如何持续耕耘现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