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帘子:毛泽东写给蒋介石的两封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20:15
毛泽东写给蒋介石的两封信 愤怒到热情:毛泽东写给蒋介石的两封信1924年 1月 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开幕。  开幕式那天,165位代表和 6位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出席大会。代表们对号入座,第 39号席上,坐着湖南代表毛泽东。蒋介石也坐在会场里。他不是代表,只是列席会议。  这是毛泽东和蒋介石人生轨道头一回交叉,同聚于一个屋顶之下。虽说在此之前,他们都已知道对方,却未曾谋面。不过,这一回,毛泽东和蒋介石只是彼此见到对方而已,并无交往。毛泽东多次在大会上发言,显得外向活泼;而蒋介石只是静静地坐在一侧,注意地听着。这个时候他并未意识到,这个一口湖南话的青年,后来竟成了他一生的政治对手。1926年 1月,两人又共同参加了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回,蒋介石不仅是代表,而且他在会上慷慨激昂地宣称:“去年可以统一广东,今年即不难统一中国!”相比较而言,毛泽东这次倒是显得安静很多。1月 18日下午,毛泽东和蒋介石相继上台讲话。这是毛泽东和蒋介石头一回同台发言。从此之后,他们在各自不同的舞台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他们时而合作,时而对立,给后人留下了一段值得评说的历史。  蒋介石(1887—1975):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早年在宁波箭金学堂读书,后入奉化龙津中学,1907年入陆军速成学堂(保定军校前身),毕业后赴日本,1908年入东京振武军事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结识孙中山。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蒋介石回国,曾参加光复上海及杭州等役,在沪军都督陈其美部下任团长。民国成立后随陈其美参加讨袁,1914年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8年应孙中山之邀赴广州,任陈炯明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1919年至 1920年在上海从事证券交易。1922年 5月任粤军第二军参谋长,1923年 3月任大本营参谋长,8月奉孙中山之命率孙中山博士代表团访问苏联。1924年黄埔军校创办时任军校校长。  1925年 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国民党“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任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6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出师北伐。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年的 3月 20日,蒋介石为了同共产党争夺领导权制造了一桩目的在于打击共产党人的阴谋事件 ——中山舰事件。这次事件使全体共产党员被迫退出第一军,第一军军权被蒋介石所掌握,3名反蒋的苏联顾问也1924年,孙中山与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合影。  蒋介石阴谋打击共产党的一次不流血的政变演习。事件之后,毛泽东痛斥了蒋介石,两人发生过一次争吵。  5月 28日,毛泽东辞去宣传部代理部长职务。从此,毛泽东离开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离开之前,毛泽东最后一次出席国民党中央常委会——6月 1日的第三十次会议。那次常委会,到会者既有蒋介石,也有毛泽东。这一次,是毛泽东和蒋介石在 1920年代的最后一次见面。  此后,毛泽东和蒋介石阔别19年后,才在重庆谈判时握手,蒋介石在江西南昌指挥“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回叙 20年代同在广州的那段最初岁月。此时早已人是物非,两人的境遇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任国民党总裁,同年 8月下野,1928年 1月回南京,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  蒋介石对于中共,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向来是一个“剿”字:对井冈山一次次“会剿”;对江西中央苏区五次“围剿”;红军被迫长征,来个前堵后截;红军到达陕北后,则来个“西北剿匪”。面对着日本的侵略,蒋介石的政策是“攘外必先安内”。因此当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蒋介石始终奉行不抵抗政策。眼看国土一日一日沦丧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中国共产党很是痛心,于是决定想办法逼迫蒋介石抗日。  毛泽东在 1936年 12月 1日率领 19位红军将领联名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  介石先生台鉴:  去年八月以来,共产党、苏维埃与红军曾屡次向先生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自此主张发表后,全国各界不分党派,一致响应。而先生始终孤行已意,先则下令“围剿”,是以有去冬直罗镇之役。今春红军东渡黄河,欲赴冀察前线,先生则又阻之于汾河流域。吾人因不愿国防力量之无谓牺牲,率师西渡,别求抗日途径,一面发表宣言,促先生之觉悟。数月来绥东情势益危,吾人方谓先生将翻然变计,派遣大军实行抗战。孰意先生仅派出汤恩伯之八个团向绥东赴援,聊资点缀,而集胡宗南、关麟征、毛炳文、王均、何柱国、王以哲、董英斌、孙震、万耀煌、杨虎臣、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高桂滋、高双成、李仙洲等 260个团,其势汹汹,大有非消灭抗日红军荡平抗日苏区不可之势。吾人虽命令红军停止向先生之部队进攻,步步退让,竟不能回先生积恨之心。吾人为自卫计,为保存抗日军队与抗日根据地计,不得已而有十一月二十一日定边山城堡之役。夫全国人民对日寇进攻何等愤恨,对绥远抗日将士之援助何等热烈,而先生则集全力于自相残杀之内战。然而西北各军官佐士兵之心理如何,吾人身在战阵知之甚悉,彼等之心与吾人之心并无二致,亟欲停止自杀之内战,早上抗日之战场。即如先生之嫡系号称劲旅者,亦难逃山城堡之惨败。所以者何,非该军果不能战,特不愿中国人打中国人,宁愿缴枪于红军耳。人心与军心向背如此,先生何不清夜扪心一思其故耶?今者绥远形势日趋恶化,前线之守土军队为数甚微,长城抗战与上海“一二八”之役前车可鉴。天下汹汹,为公一人。当前大计只须先生一言而决,今日停止内战,明日红军与先生之西北“剿共”大军,皆可立即从自相残杀之内战战场,开赴抗日阵线,绥远之国防力量,骤增数十倍。是则先生一念之转,一心之发,而国仇可报,国土可保,失地可复,先生亦得为光荣之抗日英雄,图诸凌烟,馨香百世,先生果何故而不出此耶?吾人敢以至诚,再一次地请求先生,当机立断,允许吾人之救国要求,化敌为友,共同抗日,则不特吾人之幸,实全国全民族唯一之出路也。今日之事,抗日降日,二者择一。徘徊歧途,将国为之毁,身为之奴,失通国之人心,遭千秋之辱骂。吾人诚不愿见天下后世之人聚而称曰,亡中国者非他人,蒋介石也,而愿天下后世之人,视先生为能及时改过救国救民之豪杰。语曰,过则勿惮改,又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何去何从,愿先生熟察之。寇深祸亟,言重心危,立马陈词,伫候明教。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一日令毛泽东没有想到的是,12日,居然发生了惊天动地的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扣押。 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毛泽东倒是沉默了。  10年了,蒋介石一直是毛泽东的死对头。如今,这个最大的政敌,突然在一夜之间,由总司令变为阶下囚,毛泽东怎不高兴!但是怎么处置蒋介石,这个困惑随着这突然到来的特大喜讯紧接而至。经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同意了中共的“抗日”和“停止剿共”主张,西安事变最终圆满解决,国共合作开始提上日程。经过一番努力,第二年的 5月底,毛泽东说:“10年内战已成过去,两党团结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两党终于携手,团结一致,并肩抗日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抗敌,大大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两党密切配合,共同合作,这是过去 10年中所从未有过的。  蒋介石在此时期任国防最高会议主席。  对于蒋介石的英勇抗战,毛泽东也表示非常敬佩。  1938年 10月 1日,周恩来自延安来到武汉。4日,周恩来会晤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递交了毛泽东的亲笔信。毛泽东此信,极为热情地赞扬了蒋介石。  在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位政治对手之间,如此洋溢友情的信,颇为罕见。  这封信内容如下:  介石先生惠鉴:  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既。先生领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革命战争,凡在国人,无不崇仰。十五个月之抗战,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虽顽寇尚末戢其凶锋,然胜利之始基,业已奠定,前途之光明、希望无穷。抗战形势,有渐次进入一新阶段之趋势,一方面将更加困难,然又一方面必将更加进步。必须实行团结全民、巩固与扩大抗日阵线,坚持持久战争,动员新生力量,克服困难,准备反攻。在此过程中,敌人必利用欧洲事变与吾国弱点,策动各种不利于吾国统一团结之破坏阴谋。因此,同人认为此时期中之统一团结,比任何时期为重要,唯有各党各派及全国人民克尽最善之努力,在先生统一领导之下,严防与击破敌人破坏阴谋,清洗国人之悲观情绪,提高民族觉悟及胜利信心,并施行新阶段中必要的战时政策,方能达到停止敌之进攻,准备战争反击之目的。因武汉紧张,故欲恩来不待会议完毕,即行返汉,晋谒先生,商承一切。未尽之意,概托恩来面陈。泽东坚决相信国共两党之长期团结,必能支持长期战争。敌虽凶顽,终必失败,四万万五千万人之中华民族,终必能于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克服困难,准备力量,实行反攻,驱除顽寇,而使自己雄立于东亚。  此心此志,知先生必有同感也。专此布臆。  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  毛泽东  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1945年,随着夏日的到来,世界的历史进程以高节奏向前推进:4月28日,墨索里尼被处决;4月 30日,苏军把红旗插上柏林市中心的德国国会大厦;5月 8日深夜,在柏林郊区举行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8月 10日下午 7时 50分,日本外相东乡茂德通过电台广播,宣布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8月 15日上午 9时,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从此,中国八年抗战,画上了句号。爆竹声震撼着华夏大地,中国人民泪眼含笑,欢呼这一历史性的胜利。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对这一历史性的胜利发表了演说。  中国,再次来到了十字路口:未来的中国是蒋介石领导的中国,还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未来的中国是国民党的中国,还是共产党的中国?中国未来可能的两种命运,眼看着要再次展开较量了……  1945年 8月 14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前一天,蒋介石从重庆给毛泽东发去一份十万火急而又举国瞩目的电报,全文如下:  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注:未寒即 8月 14日)  毛泽东一时没有给予明确答复,他决定来个虚晃一枪,避实就虚。8月16日,他回电蒋介石:  重庆  蒋委员长勋鉴:  未寒电悉。朱德总司令本日曾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  毛泽东  未铣  于是,蒋介石 20日第二次致电毛泽东:“来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蒋介石在电报中,对以朱德名义发来的那份长电,作出了答复:  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  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毛泽东 8月 22日再复蒋介石:  重庆蒋委员长勋鉴:从中央社二十日新闻电中得读先生复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晋谒,到后希予接洽为恳。毛泽东未养延安  然而,蒋介石当然不满意毛泽东这样的答复,他于 23日第三次致电毛泽东: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唯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现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蒋中正这已经是蒋介石发出的第三封电报了。毛泽东知道,蒋介石想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但是和平建设阶段已经来到,鉴于全国人民对于和平的渴望,中共中央认真分析了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8月 24日,毛泽东向蒋介石第三次复电:
蒋介石先生勋鉴: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极愿与先生会见,商讨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晋。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毛泽东敬  8 月 28日下午 3时 37分,在国民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等从延安飞抵重庆。  当天,蒋介石在林园官邸设晚宴,招待毛泽东一行。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和蒋介石即相识共事,自从成了政治敌手后,已有将近 20年没有相见。蒋介石一身戎装,胸前缀着耀眼的勋章,而毛泽东则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唯一炫目的只是一双新皮鞋。他们缓缓地走向对方,互致问讯,紧紧握手,在掌声中,蒋介石致欢迎辞。  8月 29日晚,毛泽东应邀出席蒋介石为他举办的宴会。虽说蒋介石平时滴酒不沾,毛泽东的酒量也不大,此刻却几度举杯,互祝身体健康。席间,蒋介石和毛泽东先后致辞。蒋介石知道毛泽东爱吃辣椒,特意准备了几盘掺有辣椒的菜。毛泽东知道蒋介石不抽烟,忌烟味。烟瘾甚重的他,席间不抽一根烟。此后毛泽东每一回与蒋介石会谈,从不抽一根烟。  8月 29日下午,蒋介石会见毛泽东,表示愿意听取他的意见,同时,他又表示不能同意中国有内战的说法。毛泽东知道蒋介石之所以否定内战的存在,其用心是混淆国际视听,蒙骗人民群众,以遮掩其发动反共、反革命的内战。他以 10年内战和抗日战争中的大量事实为依据,说明中国没有内战是欺骗性的宣传。蒋介石默然不语。  当晚,因蒋介石的挽留,毛泽东住在林园。住惯了延安窑洞的毛泽东,对这里的豪华设施很不适应,再加上他一向夜晚工作、白天休息,因此睡不着。  当晨曦刚刚从窗外投进来,他便趿着鞋,沿着长长的石阶漫步,没想到竟与蒋介石相遇,蒋介石先是一愣,很快便笑容可掬地招呼道:“哦,是润之啊……我喜欢早起转转,透透气。听说你有夜晚工作,白天睡觉的习惯。怎么不多睡会儿,来这里习惯吗?”  毛泽东答道:  “还好,只是现在白天也睡少了。有道是,前 30年睡不醒,后 30年睡不着啊!不知委员长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体会呀?”蒋介石似乎听出了弦外之音,但又不能失却“领袖”身份,只能喏喏应着。毛泽东在重庆的 43天里,和蒋介石有过多次会谈。9月 2日、4日、12日、17日和 10月 9日、10日,毛泽东或者单独和蒋介石会谈,或者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或者在美国大使赫尔利的参加下,与蒋介石等共同会谈。这是一场复杂而艰苦的斗争。蒋介石对谈判既无诚意,也没有充足的准备。他只是想借助美国的压力,利用和谈而不动声息地吞并解放区,遣散解放军。针对蒋介石的所谓谈判原则,毛泽东为更鲜明、具体地表明了自己的原则立场,提出了“应予各党派以合法地位”、“应释放一切政治犯”、“应参加分区受降”等八点意见。  重庆谈判进行了一个多月,经历了一番艰苦的谈判,总算接近尾声。经历了“顶牛”,经历了争吵,经历了一连串的讨价还价,国共双方总算达成了协议。协议初名《会谈公告》,定于 10月 10日举行签字仪式。这就是后来的《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简称《双十协定》)。10月10日,《双十协毛泽东与蒋介石合影定》签毕,蒋介石来看望毛泽东。蒋介石非常讲究礼仪和规格。他是国民党领袖,所以只在毛泽东刚到,以及即将离渝时,两次前去看望毛泽东,其余均是毛泽东去他那里。这一回,蒋介石军装笔挺,佩特级上将领章,挂着佩剑。毛泽东在楼房阶檐口跟蒋介石握手,然后陪着他步入客厅。蒋介石为《双十协定》的签订,说了几句祝贺的话,席不暇暖,便和毛泽东一起出去,坐上汽车,前往国府路,来到国民政府大楼,出席“双十节”招待外宾的鸡尾酒会。 过了一个多小时,招待会结束,毛泽东回住的地方休息片刻,然后坐车去了机场,从此就告别了重庆。  但是蒋介石“剿共”的政策始终没变。就在《双十协定》签订后的 13号,蒋介石就下达了“剿共”的密令。他知道虽说中共的势力已不小,但比起他自己来还差一大截。蒋介石相信,尽早着手“剿共”,能够获胜。于是,在借助重庆谈判拖延时间,蒋介石就已经调整好了兵力。内战终于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1947年 3月 11日下午,国民党轰炸机大批飞临延安上空,进行狂轰滥炸。从此,国共之间的战争全面展开。  蒋介石和毛泽东作为国共双方的主帅,下着国共的决战之棋。在国共之战的初期——以 1946年 6月 26日蒋介石部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蒋介石打的是全面进攻战,他调动了手下 200万大军,全面出击,四处开花。  毛泽东打的战略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进行运动战。  战争进行了 8个多月,毛泽东放弃了 105座城市,却消灭了蒋介石部队 71万人。从棋局来看,蒋介石部队越楚河,过汉界,咄咄逼人。实际上,他损兵折将,消耗实力。  1948年末到 1949年初,解放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历时 142天,蒋介石部队被歼的总数为 154万多人。  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败局震撼着南京城。蒋介石别无选择,于是在 1949年 1月宣布引退。  解放战争犹如风卷残云一般横扫中国大地,而蒋介石只能一步步败退。1949年 10月 1日,毛泽东在北京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宣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然而蒋介石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继续受着打击:10月 14日,广州插上五星红旗;17日,厦门解放;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新疆迪化。  蒋介石自知大势已去,于 1949年 12月 10日下午从凤凰山机场起飞,先是在南京上空绕了一圈,然后含泪告别故乡溪口,告别上海复兴岛,告别重庆林园……终于,他向中国大陆投去了最后一瞥,从此一去不复返。  蒋介石到了台湾以后,连任“总统”及国民党总裁。对于“台湾独立”和“两个中国之想法”,蒋介石说“此是极大的错误”;“中国的事情可以由中国人民自己解决”。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与蒋介石再没有见过面。但这并不等于说二人之间再没有任何接触,只不过,他们之间的接触是以特殊方式进行的。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6月 27日,杜鲁门以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危及太平洋地区安全为由,公开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当时的蒋介石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面,以他自己的兵力,不可能守住台湾,因此,他希望美国第七舰队能长期停留在台湾海峡;另一方面,他也看出美国人有分裂中国的阴谋,杜鲁门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只是这个阴谋的一部分。因此,在美国人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之前和他商谈此事时,他没有同意,而且决定即使第七舰队撤离台湾,他也要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所以,6月 28日,经蒋介石授权,国民党“外长”叶公超发表声明,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之一部分,仍为各国所公认,国民党接受美国防务计划,但不影响国民党维护中国领土完整之立场。他特意在声明中表示:“台湾属于中国领土一部分”,“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  毛泽东看到叶公超这个声明后说,蒋介石还有一点良心,不想成为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