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船:盛夏谨防脑中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0:19:26
有些人认为,冷天儿才发生脑中风,热天儿没事。然而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炎夏也是脑中风的高发季节,因此不可麻痹。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大。

气温高发生脑中风有两个原因

一、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肌体排热主要靠汗液蒸发。大量出汗会使体液严重消耗,若没注意及时补水或补水不足,血液会浓缩,血流会变慢,易形成血栓,血栓若堵住了营养大脑的颈总动脉,大脑就会发生缺血性中风。气候炎热,体表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多集中于体表,大脑本来就缺血,若发生血栓,脑血管被堵,大脑就更缺血,更易发生中风。

二、大量出汗虽然能使体温下降,但这要靠皮下血液循环比平时高5倍的血流量才能实现,这不仅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也会使血压升高而易发生出血性脑中风。

盛夏防脑中风注意六点

1.重视对原发病的防治

高血压、高脂血症是引发脑中风的根源。据统计,90%以上的脑中风患者都有高血压和高血脂,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重视合理使用降压药、降血脂药,多吃些能软化血管和能降血脂的食物,并科学地安排夏日生活,注意劳逸结合。

2.要避免贪凉

老年人血管多硬化,忽冷忽热的天气下易发生意外,因此取凉不可过分。使用空调的家庭,空调不可调得过低,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7℃~8℃为宜,使用时间不可过长,出入空调房间次数不宜过多;使用电扇不可直吹身体,可将扇叶固定,用其吹墙后返回的微风取凉。老弱者取凉最好用手摇扇。

3.要科学饮水防止血液浓缩

前面提到,盛夏时人常常大汗淋漓,特别是劳动锻炼之后,体液消耗极多,若不及时补水,血液浓缩、血流变缓、出现血栓,不但易堵住脑部血管,使大脑缺血发生中风,还易堵住冠状动脉,引发心绞痛,因此老弱者盛夏要注意科学饮水。

老年人对体内缺水反应能力低,若到渴急了才喝水已为时过晚,应采用“多次少饮”的补水方法。这是因为人的体液是逐渐消耗的,所以一次喝水量不能过多,否则会引起“水中毒”,出现胃肠不适、头晕等症状。老弱者活动量较少,体内含水量相对少些,每天补水2500毫升足矣。

4.要注意脑中风前兆

脑中风出现前常会出现一过性视物障碍或失明,突然头痛头晕,说话不清,半身发麻,频频打哈欠,嗜睡等不正常现象,出现这些症状应高度警惕,立即卧床休息,最好去医院检查就医。

5.注意平时保健

有心血管病的人每天睡醒后不可猛然起床,应先在床上稍停几分钟再慢慢下床。另据美国医学研究,经常吃些含钾多的食物,对动脉血管有保护作用,能有效地预防脑中风。

6.抬运脑中风病人要注意方法

脑中风症状一旦明显,切忌慌乱紧张,应将病人平放在床上,避免头部晃动。若住在楼上,送往医院搬出时,千万不能头朝下,应尽量平稳抬出。缺血性脑中风病人,多数神志清醒,尽量安慰病人,使其情绪稳定。

6级台阶通向悲剧

几乎每个得了脑卒中的病人,都会问医生同一个问题:我怎么会得上这个病?事实上,脑卒中导致的生命悲剧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总结起来大致有6级台阶,有的人走完它用了六七十年,有的人只用了却短短二十几年的光阴。

第一步:遗传因素。这个不是一道枷锁,而是一盏警示灯,它能时时提醒你,关注自己的健康。如果做得好,就会离脑卒中很远。

第二步: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久坐不动、暴饮暴食、盐油超标、过度劳累,这些坏习惯从小养成,日久积累就会把你带向第三步台阶。

第三步: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这些日益壮大的人群也是脑卒中的后备军。反过来,如果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得好,就会放慢甚至停止向脑中风前进的脚步。

第四步:短暂性脑缺血(TIA),俗称“小中风”。小中风约有1/2—3/4患者在3年内发展为脑梗塞,积极治疗小中风,能预防或推迟脑梗塞的发生。

第五步:脑卒中,俗称“脑中风”。这是一头“洪水猛兽”:全世界每2秒钟,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6秒,就有1人因之死亡。

第六步:卒中复发。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复发一次便加重一次,直至死亡。

6项原则保平安

脑卒中可能正在背后虎视眈眈。要阻止悲剧的发生,应重点防控好危险因素,尤其是遵守以下6项“基本原则”。

一、控制好“三高”。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要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或过度疲劳,应坚持按时服药、定期门诊检查。

二、积极、适度做锻炼。运动能提高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供血。

三、管住嘴,常称重。餐桌上摆满美食,管住嘴的难度大大增加。此时,人们要“聪明”吃饭,如避免进食含胆固醇高的猪肝、猪心、蟹黄、鸡蛋黄等食物。多吃含钾的土豆、香蕉,可以稳定情绪,保护脑血管。豆类、玉米、小麦、苹果、西红柿、海带以及多种绿色蔬菜都是含镁的“富矿”,能显著降低脑卒中之害。每隔两三天,还要称称体重,若发现体重长了,就要有意识地控制一下。

四、限制酒精摄入。大量酒精进入体内,产生过量的脂质过氧化物,造成动脉粥样硬化。需要提醒的是,高血压患者服了降压药后,不能喝酒。因为饮酒可使血管扩张,增强药物的降压作用,本身因药物作用而降到正常的血压会更低,容易引起突发性低血压,发生晕倒、跌伤等意外。

五、不抽烟、不吸二手烟。吸烟会增加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易引起脑动脉硬化斑块处血栓堵塞。需要提醒的是,节日期间,有些家庭会打牌、打麻将来消磨时间,难免有人会抽烟,再加上打牌时久坐,血液滞留于下肢及盆腔,回心血量减少且血流缓慢,高度精神紧张又可能引发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几个因素一综合,极易诱发脑卒中。

六、避免情绪激动。情绪突然激动,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促使末梢动脉收缩,血压骤然升高,那些脑血管已有病理改变的患者,很容易脑血管破裂,形成中风。因此,遇事不怒,心胸开阔,避免过度兴奋与悲伤,对防止中风发生很重要。

6大症状快去医院

脑卒中不像肿瘤,它说来就来,不给患者任何思想准备,并且可能在一两个小时就达到发病高峰。因此,老年人或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的人,要加倍留意自身的细微变化,一旦出现下述6个典型症状,就要及时去医院。

1.突发颜面部、上肢或下肢的无力或麻木,尤其发生于单侧时;2.突然言语困难或语言理解困难;3.突发单侧或双侧视力减退、复视;4.突然行走困难或不能平衡;5.突发眩晕;6.突发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

由于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其表现有所差别。在安静状态下发生的一般都是缺血性的,俗称“脑梗塞”。例如孙大爷早上起床后刷牙,发现手没力气了,走路时觉得有点慌、走不直,很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而在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状态下发生的一般都是出血性的,俗称“脑溢血”,如刘阿姨搓着麻将,眼看就要和了,情绪一激动,大喊一声后,突然倒下了,就可能是出血性的。

6个要素

防止复发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就为防止卒中复发,保护患者免遭二次打击,制定了治疗准则。根据《指南》内容,二级预防涵盖了6要素,分为三大基石和三个理念。前者包括抗血小板药、他汀类降脂药和降压药治疗;后者主要是分层、长期和依从《指南》。尤其是三大基石,对患者至关重要。

临床上,降压药和他汀类降脂药针对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抗血小板药则是直接针对血栓形成的过程。在二级预防中,高血压患者应该把血压控制到不超过140/90毫米汞柱,理想值应低于130/80毫米汞柱。胆固醇高的人除了改善生活方式,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脂;糖尿病患者则要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更严格地控制血压和血脂。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患者需按医嘱终身服用相关药物,且依从性越高,获益越明显。

《指南》还推荐采用Essen评分,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将复发风险分为低危、高危和极高危(3分—6分为高危,7分—9分为极高危)。针对不同分层,医生会针对性地选择更强效的抗血小板药物,抗击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