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泽梓集合:给不听话的心上一堂佛学课:看开 赵伯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26:55

[世间情] 给不听话的心上一堂佛学课:看开 赵伯异

赵伯异

给不听话的心上一堂佛学课:看开 赵伯异

第1节:幸福的味道

  幸福在哪里

  生活中不缺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有句话说得很精辟:“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中,那只是饲料。”
  生活中不缺幸福,缺的是发现幸福的眼睛。有句话总结得挺到位:“幸福就躲在下一条街的拐角,只要你去找,就找得到。”
  佛祖说,幸福是心的感觉。幸福与哀愁往往会同时敲响人的心门,你把谁邀请进来,你就将与谁同在。

  你是否觉得烦恼、孤寂、不幸、痛苦?你是否感受过快乐?你是否品尝过幸福的味道?烦恼、孤寂、不幸、痛苦、快乐、幸福,这些都是形容词,而所有的形容词都是相对而言的。没尝过痛苦,又怎知何谓幸福的人生?不幸又岂非人生之必经?人有时候很奇怪,每每拥有幸福的时候,不懂得这些就是幸福,总是要到失去以后才发现,幸福早就放在了自己的面前。

  肚子饿坏时,有一碗热腾腾的面放在你眼前,是幸福;累得半死时,有一张软软的床让你躺上去,是幸福;哭得伤心欲绝时,旁边有人温柔地递过来一张纸巾,是幸福……幸福没有绝对的定义,幸福只是心的感觉。幸福与否,只在乎你的心怎么看待。你要是总感觉自己钱没有别人多,地位没有别人高,妻子没有别人的漂亮,丈夫没有别人的体贴,孩子没有别人的聪明,你能感到幸福吗?

  佛祖说,不幸往往源于自己,烦恼往往源于比较,痛苦往往源于不知足。心好一切都好,心美一切都美,心快乐一切都快乐,心幸福一切都幸福!当你拥有了一颗愿意发现美好、快乐和幸福的心时,你就拥有了一双从纷乱的世界中找到幸福的佛眼,你就会是一个幸福的人儿,你的幸福就能像花儿一样绽放!
  幸福的味道

  一日,佛祖遇见了一个农夫。农夫的样子非常苦恼,他向佛祖诉说:“我家的水牛刚死,没有它帮忙犁田,我怎么能下田作业呢?”于是佛祖赐给了他一头健壮的水牛,农夫很高兴,佛祖在他身上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佛祖遇见了一个男人。男人非常沮丧,他向佛祖诉说:“我的钱被骗光了,没有盘缠回乡。”于是佛祖给他银两做路费,男人很高兴,佛祖在他身上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佛祖遇见了一个诗人。诗人年轻、英俊、有才华且富有,妻子貌美温柔,但他却过得不快活。佛祖问他:“你不快乐吗?我能帮你吗?”诗人说:“我什么都有,只欠一样东西——幸福,你能给我吗?”佛祖说:“可以。”于是佛祖把诗人所拥有的都拿走了——拿走了诗人的才华,毁去了他俊朗的面容,夺走了他的财产和他妻子的生命。佛祖做完这些后便离去了。一个月后,佛祖回到诗人的身边。这时,诗人已经饿得半死了,正衣衫褴褛地躺在地上挣扎。于是,佛祖把他原有的一切都还给了他。然后,佛祖又离去了。半个月后,佛祖再去看诗人。这次,诗人搂着妻子,不停地向佛祖道谢,因为他得到了幸福。

第2节:生活原本没有痛苦

  读者朋友,你闻到幸福的味道了吗?你悟到幸福的真谛了吗?
  生活原本没有痛苦
  生活原本没有烦恼,当欲望之火被点燃后,烦恼就来敲你的心门了。
  生活原本没有痛苦,当你开始计较得失,贪求更多时,痛苦便来缠身了。

  从前,有个百万富翁,每天让他劳神费心的事情跟他拥有的财富一样多。所以,他每天都愁眉紧锁,难得有个笑脸。

  百万富翁的隔壁,住着磨豆腐的小两口。曾有谚语说,人生三大苦,打铁撑船磨豆腐。但磨豆腐的这小两口却乐在其中,一天到晚歌声笑声逗乐声不断地传到百万富翁的家里。

  百万富翁的夫人问老公:“我们有这么多钱,怎么还不如隔壁家磨豆腐的小两口快乐呢?”
  百万富翁说:“这有什么,我让他们明天就笑不出来。”

  到了晚上,百万富翁隔着墙扔了一锭金元宝过去。第二天,磨豆腐的小两口果然鸦雀无声。原来这小两口正在合计呢!他们捡到了“天下掉下来的”金元宝后,觉得自己发财了,磨豆腐这种又苦又累的活儿以后是不能再做了。可是,做生意吧,赔了怎么办;不做生意吧,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丈夫心里还想,生意要是做大了,是该讨房小的呢还是该休了现在这个黄脸婆;妻子则在琢磨,早知道能发财,当初就不该嫁给这臭磨豆腐的。寻思呀琢磨呀,之前快乐得很的小两口现在谁也没有心思说笑了,烦恼已经开始占据他们的心。更令小两口痛苦的是,为什么天上不能多掉几个金元宝呢,这样就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了啊?

  生活原本没有烦恼,当欲望之火被点燃后,烦恼就来敲你的心门了。
  生活原本没有痛苦,当你开始计较得失,贪求更多时,痛苦便来缠身了。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人之所以烦恼,在于对生活舍本逐末。

  有一天,几位分别了多年的同学相约去拜访大学时的老师。
  老师见了大家后很高兴,问他们生活得怎么样。没想到,这一句话就勾出了大家的满腹牢骚。大家纷纷诉说着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压力大呀,生活烦恼多呀,做生意的商战失利呀,当官的仕途受阻呀……仿佛都成了时代的弃儿。

  老师笑而不语,从厨房里拿出了一大堆杯子,然后摆在茶几上。这些杯子各式各样,形态各异,有瓷器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的杯子看起来豪华而高贵,有的则显得普通而简陋……

  老师说:“大家都是我的学生,我就不把你们当客人看待了。你们要是渴了,就自己倒水喝吧。”
  众人正好都说得口干舌燥了,便纷纷拿了自己看中的杯子去倒水喝。等大家手里都端了一杯水时,老师说话了。他指着茶几上剩下的杯子说:“你们注意了没有,你们手里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别致的杯子,而像这些塑料杯却没有人去选它。” 第2节:生活原本没有痛苦

  读者朋友,你闻到幸福的味道了吗?你悟到幸福的真谛了吗?
  生活原本没有痛苦
  生活原本没有烦恼,当欲望之火被点燃后,烦恼就来敲你的心门了。
  生活原本没有痛苦,当你开始计较得失,贪求更多时,痛苦便来缠身了。

  从前,有个百万富翁,每天让他劳神费心的事情跟他拥有的财富一样多。所以,他每天都愁眉紧锁,难得有个笑脸。

  百万富翁的隔壁,住着磨豆腐的小两口。曾有谚语说,人生三大苦,打铁撑船磨豆腐。但磨豆腐的这小两口却乐在其中,一天到晚歌声笑声逗乐声不断地传到百万富翁的家里。

  百万富翁的夫人问老公:“我们有这么多钱,怎么还不如隔壁家磨豆腐的小两口快乐呢?”
  百万富翁说:“这有什么,我让他们明天就笑不出来。”

  到了晚上,百万富翁隔着墙扔了一锭金元宝过去。第二天,磨豆腐的小两口果然鸦雀无声。原来这小两口正在合计呢!他们捡到了“天下掉下来的”金元宝后,觉得自己发财了,磨豆腐这种又苦又累的活儿以后是不能再做了。可是,做生意吧,赔了怎么办;不做生意吧,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丈夫心里还想,生意要是做大了,是该讨房小的呢还是该休了现在这个黄脸婆;妻子则在琢磨,早知道能发财,当初就不该嫁给这臭磨豆腐的。寻思呀琢磨呀,之前快乐得很的小两口现在谁也没有心思说笑了,烦恼已经开始占据他们的心。更令小两口痛苦的是,为什么天上不能多掉几个金元宝呢,这样就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了啊?

  生活原本没有烦恼,当欲望之火被点燃后,烦恼就来敲你的心门了。
  生活原本没有痛苦,当你开始计较得失,贪求更多时,痛苦便来缠身了。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人之所以烦恼,在于对生活舍本逐末。

  有一天,几位分别了多年的同学相约去拜访大学时的老师。
  老师见了大家后很高兴,问他们生活得怎么样。没想到,这一句话就勾出了大家的满腹牢骚。大家纷纷诉说着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压力大呀,生活烦恼多呀,做生意的商战失利呀,当官的仕途受阻呀……仿佛都成了时代的弃儿。

  老师笑而不语,从厨房里拿出了一大堆杯子,然后摆在茶几上。这些杯子各式各样,形态各异,有瓷器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的杯子看起来豪华而高贵,有的则显得普通而简陋……

  老师说:“大家都是我的学生,我就不把你们当客人看待了。你们要是渴了,就自己倒水喝吧。”
  众人正好都说得口干舌燥了,便纷纷拿了自己看中的杯子去倒水喝。等大家手里都端了一杯水时,老师说话了。他指着茶几上剩下的杯子说:“你们注意了没有,你们手里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别致的杯子,而像这些塑料杯却没有人去选它。” 第3节:人之所以疲累,在于想拥有的东西太多

  当然,大家对此都不觉得奇怪,因为谁不希望自己拿着的是一只好看的杯子呢?
  老师继续说:“这就是你们痛苦和烦恼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非杯子,但我们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去选择漂亮的杯子。这就如同我们的生活──如果生活是水,那么工作、金钱、地位这些东西就是杯子,它们只是我们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其实,杯子的好坏,并不影响水的质量。如果将心思花在杯子上,我们哪里还有心情去品尝水的苦甜啊。这,不就是自寻烦恼吗?”

  佛祖说,财富、地位、名利,这些让很多人欲罢不能的东西,其实只是生活的装饰、生活的虚相而已,并不是生活本身。可惜,很多人把生活的重点放错了,忘记了此生的目的,把心思都放在了追求错误的东西上,痛苦自然难免。

  真正的幸福,是杯子里的水,而不是装水的杯子。
  人之所以疲累,在于想拥有的东西太多
  佛祖说,满足不在于多加柴草,而在于减少火苗;不在于积累财富,而在于减少欲念。

  据说造物主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它仍可以爬得和蛇一样快。
  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它有脚动物都跑得比自己快,心里很不高兴,便说:“哼!脚愈多,当然跑得愈快啊。”
  于是,他向造物主祷告说:“造物主啊,我希望拥有比其它动物更多的脚。”
  造物主答应了蜈蚣的请求。他把很多很多的脚放在了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自己身体上贴去,从头一直贴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贴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它心满意足地看着满身是脚的自己,暗暗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飞出去了!”
  然而,等它想要开始跑步时,它才发现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都在各走各的,所以蜈蚣一定要全神贯注,才能使一大堆脚不致互相绊跌而顺利地往前走。这样一来,它走得比以前更慢了,而且还累得够呛。

  贪多的人,虽然表面上看得到了很多,但事实上最后得到得更少,还有可能成为痛苦的奴隶。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活得疲累,不是因为拥有的东西太少,而是想要的东西太多。只有懂得把握分寸,适可而止,生活平衡,才能享受到更多的幸福与快乐。 第4节:人之所以不快乐,在于活得还不够简单

  人之所以不快乐,在于活得还不够简单
  有些人整天说自己不快乐,缺幸福,却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其实,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不快乐,并不是因为快乐的条件还没有齐备,而是因为活得还不够简单。

  有个富人尽管拥有很多财富,但却总感觉不到快乐。他已经厌倦了当下的
  生活,便决定到美丽而神秘的远方去寻找快乐。一天,富人背上许多金银珠宝出发了,他要去远方寻找快乐。
  背负沉重包袱的他上路了。可是,他发现自己走得越远就越是烦躁,觉得根本就不可能有所谓的快乐。走遍了千山万水的他,累得气喘吁吁,根本就没有心思去欣赏野外的风景,体会那闲云野鹤般的悠闲自在。

  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的农夫唱着山歌从对面走了过来。富人忍不住问农夫:“你看上去很快乐,对吗?”
  “呵呵!是的,我觉得自己很快活!我刚从田地里回来,我的秧苗又长高了一截;在路上,我又幸运地捡到了一些柴火和蘑菇!”
  “我什么都不缺,你看我背上有这么多宝贝,可我就是感觉不到快乐,你能告诉我快乐的秘诀吗?”
  农夫憨厚地笑了笑说:“哪里有什么秘诀啊?想快乐很简单啊,只要你把背负的东西放下来就可以了。”
  
    富人忽然顿悟。是啊,自己背着那么沉重的金银珠宝,腰都快被压弯了,而且一路上担心的事情也太多了:晚上住店时害怕财物会被人偷走,白天走在大路上担心身上的东西被别人抢了去,带着太重不方便,丢下又舍不得。自己成天如此忧心忡忡、惊魂不定,又怎么能快乐得起来呢?如果自己只带够用的银两,然后把心思单纯地放在欣赏身边的自然风光上,或者把身上的金银财宝分发给穷人,让别人得到快乐,也许自己不但能轻松,也能获得快乐!  

  富人真的这样做了,结果他发现,没有了沉重的包袱,他因获得了轻松而快乐,另外,他还因为帮助了别人而快乐。原来,快乐是如此简单,只要懂得放下,只要学会分享!

  为什么孩子们总是快乐的?因为他们思想单纯,生活简单。对于一个喜欢零食的孩子来说,一座金山也不如一包糖果能令他快乐;对于一个喜欢在野外玩的孩子来说,一团可以变幻出各种玩具的黏土胜过满屋子的高级玩具。快乐其实很简单,生活原本没烦恼。想想自己当孩子的时候是多么地容易快乐,就会明白幸福的源泉在哪里了。

  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行囊在人生的旅途上行走。一路上,人们会捡拾很多东西——地位、权力、财富、友谊、爱情、责任、事业……一路捡拾,于是行囊便渐渐被装满了。由于沉重,快乐也就渐渐地消失了。

  佛祖说,生活原本没有痛苦,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当欲望太多,计较太多,背负太多时,痛苦、烦恼、忧愁和沉重便产生了。欲望越多,痛苦便越多,幸福便越远离。

  只有懂得节制欲望的人,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正乐趣;只有懂得不去计较的人,才能享受到左右逢源的和谐;只有懂得放下自己的人,才能享受到生活的自在从容。 第5节:最不听话的是我们的心

  最不听话的是我们的心

  所谓“管事容易,管人难;管人容易,管心难”。有时候,我们责怪别人不肯听自己的话,其实,最不听话的是我们的心,今天要求这样,明天希望那样,总是翻来覆去,心猿意马。

  有位书生忽然对佛教产生了兴趣,便决定去寺庙学习入定。可是每当入定不久,他就感到有一只大蜘蛛出来骚扰自己。书生施尽所能也无法改变,只得去请教老和尚。
  老和尚建议他下次入定时,拿一支笔在手里,如果大蜘蛛再出来捣乱,就在它的肚皮上画一个圈,看看到底是只什么样的妖怪。
  于是书生准备了一支笔。在一次入定时,大蜘蛛又出现了。书生迅速拿起笔来在蜘蛛的肚皮上画了个圈圈。刚画好,大蜘蛛便没了踪影。没有了骚扰,他便安然入定,再无困扰。
  书生出定一看,原来画在大蜘蛛肚皮上的那个圈记,赫然出现在自己的脐眼周围。书生明白了,原来入定时的那个破坏分子——大蜘蛛,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发于自心。

  其实,不止是入定之时,在生活中我们产生的烦恼、痛苦、绝望、发怒或者从容、自在、快乐、闲适之类的感受,都源于我们的心。就像入定之时会有一只大蜘蛛不请自来对你进行骚扰一样,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我们的心都会对我们的情绪进行影响,或悲或喜、或烦恼或自在、或绝望或希望……要感受到更多的幸福与快乐,就必须学会管好我们的心。

  世上最不听话的是我们的心

  有个人在市场上买了一个青花瓷瓶,价钱还算公道,做工精雕细刻。回家以后,他一会儿擦擦,一会儿端在手里看看,喜欢得不得了。有位朋友来了,他把青花瓷瓶拿出来展示,结果被朋友浇了一盆冷水:“现在谁还买这样的老古董啊?早过时了,你看人家买的玻璃摆设,那才叫有品位呢。”

  等朋友走后,这个人再把瓶子端在手里看,这下可真不得了了,他觉得瓶子一下子变得很难看,原先精雕细刻的做工,现在感觉粗陋无比,原先的公道价钱也变成了低贱不值。他愈想愈气,便拿起瓶子就摔了。这时,又有一个朋友来敲门,他是个收藏家。他捡起了地上的碎片一看,不禁惊呼一声:“这可是宝贝啊!”然后把这个瓶子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

  这时,大家能想象得到这个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吗?
  在这个过程中,瓶子有贵贱、新旧的变化了吗?没有。变化的只是这个人自己的感觉。为什么这个人会突然改变自己的态度呢?因为他听信了别人的话。他为什么那么容易听信别人的话呢?因为他没有自信。为什么没有自信呢?因为在购买瓶子的时候,他根本就不懂得它。那他为什么还要买呢?因为人家说,这个瓶子可以升值,所以他一时冲动就买了下来。为什么会冲动呢?因为他的心产生了妄念。 第6节:世上最可怕的是贪欲无止境

  所谓“管事容易,管人难;管人容易,管心难”。有时候,我们责怪别人不肯听自己的话,其实,最不听话的是我们的心,今天要求这样,明天希望那样,总是翻来覆去,心猿意马。

  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是否掌握了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如果我们没有能力自己判断,就会惑,就会陷入恐慌、焦虑和浮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之所以惑,往往是因为我们已经付出了,付出前没有搞清背景实情,没有掌握客观的评价标准,因此无论我们如何私下揣摩,患得患失,结果都反而损失更大。

  患得患失,不明就里,这样的惑,自古有之。佛法里的四圣谛——苦、集、灭、道,就是佛教导我们知苦、离苦和解决人生问题的方法。形成苦的原因,不外乎是我与物、我与人、我与身、我与心、我与欲、我与见、我与自然的关系之不调和。这一切都起因于我们心中有了种种分别、执着、妄想,因此才会迷惑颠倒、烦恼重重。

  世上最可怕的是贪欲无止境

  弟子问禅师:“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禅师说:“欲望!”弟子满脸疑惑。禅师说:“听我讲一个故事吧!”
  有一个农民想要买一块地,他听说有个地方的人想卖地,便决定到那里打探一下。到了那个地方,他便向人询问:“这里的地怎么卖呢?”
  当地人说:“只要交1000块钱,然后就给你一天时间,从太阳升起的时间算起,直到太阳落下地平线,你能用步子圈多大的地,那些地就是你的了,但是如果不能回到起点,你将不能得到一寸土地。”
  这个人心想:“那我这一天辛苦一下,多走一些路,岂不是可以圈很大的一块地?这样的生意实在太划算了!”于是他就和当地人签订了合约。
  太阳刚一露出地平线,他就迈着大步向前疾走,到了中午的时候,当他回头已看不见出发的地方时他才拐弯。他的步子一分锺也没有停下,只是一直地向前走着,心里还在想:“忍受住这一天的辛苦,以后就可以享受这一天的辛苦带来的欢悦了。”
  他又向前走了很远的路,眼看着太阳快要下山了,他心里非常着急,因为如果他赶不回起点处,就一寸地也得不到了。于是,他走斜路向起点赶去。可是太阳也马上就要落到地平线下面了。于是他加紧了脚步,只差两步就要到达起点了,但这时他的力气已经耗尽,倒在了那里,倒下的时候他的两只手刚好触到了起点的那条线。那片土地归他了,可这又有什么用呢,他的生命已经失去了。

  禅师讲完,闭目不语,弟子则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的答案。
  世上最可怕的是贪欲无止境。有欲望不是错,欲望过盛,就会自寻烦恼,自招痛苦,甚至引来灾祸。这一切,都是我们那颗不听话的心在作怪。如何避免这一最可怕的东西降临到我们身上?掌控好我们的心,让心听自己的话,不被贪欲蛊惑。

第7节:世上最要不得的是随意生气

  世上最要不得的是随意生气

  如果你问别人,你活着是为了什么?有的人会说为了快乐,有的人会说为了幸福,有的人会说为了成功……但肯定没有一个人会说自己活着是为了生气的。

  没有谁喜欢有事儿没事儿生气玩儿的,但很多人却有事儿没事儿就生气。其实,不是生活中的不顺心事太多,而是因为我们忘了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很多的烦恼,时不时地还搞一些脾气出来。回过头想想,那些惹得我们大发脾气的事情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一些小事、一段小插曲而已,只是当时心里太认真甚至太较真了。只要我们学会管住自己那颗不听话的心,一切就都好办了。所以,当我们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痛快时,不妨用心想一想,我们做这些事究竟是为了什么。当我们找回自己最初的愿望时,就会发现眼下的不快根本算不了什么。

  有一位禅师教导世人,每当我们生气时,不妨这样对自己说——
  “我不是为了生气才交友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才工作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才恋爱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才结婚的!”
  ……
  当你这样做了之后就会发现,你的生活一下子变得阳光灿烂了!无论什么时候,当烦恼袭来时,当我们的心不听话硬要生气时,一定要记得告诉自己一声:我不是为了生气才活着的!

第8节:幸与不幸,全在于你怎么看

  幸与不幸,全在于你怎么看

  幸福与不幸、痛苦和快乐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不幸与痛苦在正面,幸福与快乐就会被转到反面;当你把幸福与快乐放在正面的时候,不幸与痛苦也就离开了你的视线。

  一日,无德禅师遇见三位信徒,他们向禅师询问道:“信佛真的能解除痛苦吗?如果是真的,那为什么我们信佛多年却还是不快乐呢?”
  无德禅师说:“你们为什么要活着?”
  思考了片刻后,甲说:“我活着是为了不死,死亡太可怕了,我不想死,所以我要活着。”
  乙说:“我活着是为了现在努力劳动,老的时候能享受丰裕的生活。”
  丙说:“我活着只是为了能养活一家老小,没有我他们就无法生活,我是一家的顶梁柱,缺了我,这个家就要崩溃。”
  禅师说:“你们整天想着死亡、年老、辛劳,又怎么能够快乐呢?你们应该想到理想、信念和责任,想着这些你们就会快乐!”

  信徒们对禅师的话半信半疑,说:“这些说着容易,实际上它能当饭吃吗?没有饭吃怎么能快乐呢?”
  禅师说:“那你们说拥有什么才能够快乐呢?”
  甲说:“拥有名誉就拥有了一切,所以拥有名誉就能够快乐。”
  乙说:“爱情是最甜蜜的,拥有了爱情,就能够快乐。”
  丙说:“金钱最有用,拥有了金钱,就能够快乐。”
  禅师说:“为什么世上有那么多拥有了名誉、金钱和爱情的人,还是很烦恼呢?”
  信徒们无言以对。

  幸福还是不幸,全在于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眼晴是怎么看的。一个人心里想的是快乐的事,眼睛只关注快乐的事,他就会变得快乐;心里想的是伤心的事,眼睛只看到不幸的事,心情就会变得灰暗。

  很多人只看到了别人所拥有的,却很少想想自己已经把握住了的,于是就认为只要自己拥有了别人拥有的,就一定能幸福快乐,却不知道,幸福还是不幸,快乐还是不快,全在于你眼晴怎么看,心里怎么想。

  幸或不幸,全在于你看的角度

  禅师外出云游,借宿在一个老婆婆家里。一连几天,这个老婆婆都在不停地哭。禅师很纳闷,便问她:“你为什么整天都在哭呢?有什么伤心事呀,可以告诉我吗?”
  老婆婆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布鞋的,小女儿嫁给了卖雨伞的。天晴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小女儿的雨伞一定卖不出去,所以忍不住要伤心;下雨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大女儿,雨天会没有顾客刮骨买布鞋,所以会流泪。”
  禅师说:“原来是这么回事,你这样想不对呀!”
  老婆婆说:“母亲为女儿担心,怎么会不对呢?我知道担心也没有用,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啊!”
  禅师开导她说:“为女儿担心是没有错,可是你为什么不为女儿们开心呢?你想想,天晴的时候,你大女儿的布鞋店一定生意兴隆;下雨的时候,你小女儿的雨伞肯定十分畅销,你应该天天为她们开心才对呀,怎么会难过呢?”
  老婆婆听完禅师的话,豁然开朗。从此,每当想到两个女儿时,无论晴天还是雨天,她都是笑嘻嘻的。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事情就完全变了样。人生不也是如此吗?幸福与不幸、痛苦和快乐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不幸与痛苦在正面,幸福与快乐就会被转到反面;当你把幸福与快乐放在正面的时候,不幸与痛苦也就离开了你的视线。

  快乐或痛苦,全在于你是否计较

  有个富人一生气就会跑回家去,然后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越来越广,但只要一生气,他仍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当他已经很老了,走路都要拄拐杖了,他生气时还要坚持绕着土地和房子转三圈。

  一次,富人拄着拐杖绕房子走到太阳下山了还在坚持,他的孙子怕他会有闪失,就跟着他。孙子问道:“爷爷!您生气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这里面有什么秘诀吗?”

第9节:高兴或烦恼,全在于你如何选择

  富人对孙子说:“年轻时,我一和别人生气,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边跑就会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气消了,我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工作和学习了。”

  孙子又问:“那您成巨富了,年老了,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
  富人笑着说:“老了生气时我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边跑我就边想——我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跟人斤斤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
  富人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仔细想想其实任何事都不会使你生气,让你生气的是你的想法。你可以让自己变得快乐,也可以让自己痛苦,这都是你的选择。

  高兴或烦恼,全在于你如何选择

  当我们面对不利处境或者对所面临的问题感到无能为力时,烦恼与忧虑就产生了。对此,很多人觉得天经地义。其实,即使改变不了外部环境,我们还是能决定自己的心境的。

  有位一脸焦虑的太太问先生:“我们刚买的新车被偷走了,你怎么还笑得出来?”
  先生安慰太太说:“亲爱的,我们可以因为丢了车而烦恼,也可以因丢了车而快乐。虽然我们的车子被偷了,然而我们可以选择态度和心情,现在我决定选择让自己快乐。”

  世上并没有人规定,谁丢了车就一定要烦恼。何况烦恼于事无补,车子绝不会因为你的烦恼而自行回归,相反,它倒会使你的损失从物质扩展到精神。这时,像故事中的这位先生那样,你其实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高兴或烦恼,全在于你自己如何看待。

  为失去的月亮哭泣,你还会错过满天灿烂的星星。面对不可能尽如人意的现实,让我们学会选择快乐吧,用积极昂扬的心态,去营造更加美好的人生!

  富有或贫穷,全在于你怎么看待

  有个年轻人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生活不幸,终日愁眉不展。一天,有个云游的老僧问他:“年轻人,你干嘛不高兴?”
  “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老是这么穷。”
  “穷?我看你很富有嘛!”老僧很肯定地说。
  “这从何说起啊?”年轻人问。
  老僧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假如今天,我折断你的一根手指头,给你一千元,你干不干?”
  “不干。”年轻人回答。
  “假如斩断你一只手,给你一万,你干不干?”老僧又问。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变成八十岁的老翁,给你一百万,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一千万,你干不干?” 第10节:懂得惜福,才会有福

  “不干。”
  “这就对了,你的财富已经超过一千万了,哪里算是一个穷人嘛?”
  还没等年轻人反应过来,云游老僧便笑吟吟地走了。

  其实,贫穷还是富有、快乐还是痛苦,全在于你怎么去看待。从年轻人的角度看,自己很贫穷;但从老僧的角度看,谁都很富有。

  世界是相对的,有真就有假,有善就有恶,有美就有丑,有幸就有不幸,有快乐就有痛苦,有富有就有贫穷,关键是你选择什么。你选择假恶丑,就会活得很累很痛苦;你选择真善美,你的生活就是快乐与幸福的。

  懂得惜福,才会有福

  人的未来如同太阳西升,是没影子的事,为什么要为眼前的事烦恼呢?烦恼、挂虑、忧伤、痛苦,如果整日计较这些,生活就太辛苦了!懂得惜福,才会有福;关注快乐,才会快乐。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羡慕别人的生活。有两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位在一家工厂做普通工人,另一位开着八家连锁店。老友相见,自是感慨良多。

  工人对老总说:“你老兄混得好哇!如今是要什么有什么。”话里带着一点自叹不如和悲凉。老总笑着说:“老弟,我要说我过得并不舒服,你可能不信吧?”工人瞪直了眼睛:“你是不是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哇,整天吃的山珍海味,周围都是漂亮小姐和高科技人才,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你还说自己不舒服?”老总笑着说:“那好吧,你就和我一起待上几天试试吧!”工人答应了。结果和老总呆到第三天,工人就主动提出要回家了。老总再三挽留,工人还是拒绝了。工人真诚地说,本以为你的生活很舒服,可现在你要和我换我还不干呢!

  原来,这两天工人和老总寸步不离。老总一天要接数十个电话,两天时间,有十几个小时是在飞机上度过的,余下的时间是处理公司的各种事务,夜里12点锺,还在陪客户吃饭,唱卡拉OK。好不容易睡上几小时,刚到了凌晨,一个电话就把他叫醒了,于是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轮回。所以,工人受不了了,他觉得老总还没有他幸福呢。至少他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至少他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无独有偶,凌小姐很羡慕嫁入豪门的万太太,看到好友穿金戴银奢侈消费的时候,自己总是生出一些怨恨来,为什么我就没有那个命呢?直到有一天,在万太太向她哭诉丈夫的不忠、婆家的刁难、一个人独守空房的寂寞时,她才发现原来自己有丈夫陪伴、幼子相偎,这种幸福也是很令富豪太太们眼热的啊!

  懂得惜福,才会有福。学会珍惜是很重要的,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羡慕的,都是别人表面上的生活,别人这些风光背后的辛酸和苦涩,我们不一定能看得到。所以,不要埋怨你的工资太少,不要埋怨你的丈夫不会赚钱,不要羡慕别人的宝马香车,不要羡慕大款们的挥金如土,因为你不用付出他们那样的代价。而你目前所拥有的平凡生活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珍惜当下吧,也许活在当下也是很适合你的。即使不适合你,你也可以安然接受,同时努力奋斗,去追求真正能为你带来幸福的生活。 第11节:与其渴求远大的虚幻云影,不如珍惜身边的点滴甘露

  与其渴求远大的虚幻云影,不如珍惜身边的点滴甘露

  有个富商碰见了一个乞丐。那个乞丐说:“你是我以前的旧相识,能给我一些钱吗?”富商仔细地看了看那个人说:“我认出你了,你家里不是挺富裕的吗?怎么会沦落到这般田地?”
  乞丐说:“唉!去年的一场大火将我的全部财产都夺去了。”
  富商问:“那你为什么要当乞丐呀?”
  乞丐说:“为了要钱来买酒呀!”
  “那你为什么要喝酒?”
  “喝了酒,才有勇气乞讨呀!”

  富商脑中轰然一声,似乎看见了愚痴人间的愚痴众生。他感叹道:“世人谁不是这样愚痴一生呢?为了酒、色、财、气耗尽了一生,最终还是尘归尘,土归土,这又何必呢?”然后,他去拜访智封禅师,请示道:“我的未来会怎样呢?”
  智封禅师笑着说:“太阳从西边升起,照在树上没有一点儿影子!”
  “太阳照在树上怎么会没有影子呢?西边,你确定是西边吗?”富商问道。
  智封禅师却微笑不语。过了好一会儿,富商顿悟。人的未来如同太阳西升,是没影子的事,为什么要为眼前的事烦恼呢?烦恼、挂虑、忧伤、痛苦,如果整日计较这些,生活就太辛苦了!懂得惜福,才会有福;关注快乐,才会快乐。只有怀抱善良、慈悲、包容、仁爱、无争执、无仇恨,人间才是快活的

  天堂。而一个心灵苦旱的人,与其渴求远大的虚幻云影,不如珍惜身边的点滴甘露。

  与其日后追悔莫及,不如好好珍惜当下

  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而是现在,是此时此刻,因为只有现在我们才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有一天,一个长得非常漂亮的女人跑到一个哲学家的门口告诉他:“哲学家,我好想嫁给你。和我结婚吧!娶了我,你将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如果你不娶我的话,再也没有一个会像我这么爱你的女人了。”

  年轻的哲学家对姑娘说:“让我考虑一下吧!”

  从此,哲学家用他的哲学思维方式来衡量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处。好些年后,他发现结婚和不结婚的利弊相等,于是决定尝试一下没有走过的路。他找到了女孩家,推开了门,看见女孩的父亲正坐在屋子里。他忐忑不安地对女孩的父亲说:“我想好了,我要娶你的女儿。”

  女孩的父亲看看眼前的哲学家说:“你已经来晚了,她现在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
  不久,哲学家就在抑郁中死去了,死前他烧毁了生前所有的著作,最后只留下了两句话:“前半生不要犹豫,后半生不要后悔!”

  人世间有很多人,在其前半生中确实因为犹豫而失去了很多机会,包括生活、事业、情感等等。俗话说:“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因为不经意间,我们就错过了一些生命中很重要的人和事。不是我们不明白,而是我们太犹豫,没有抓住,所以生活中才有那么多的遗憾和不堪回首。但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当下,把握现在,别再留下更多的遗憾。 第12节:幸福就是一碗水

  懂得惜福,才会有福。心中存有幸福,幸福就在你的身边。每个人都要学会珍惜眼前的实实在在,不要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马不停蹄地疲于奔命。谨记,一味盲目地去追寻那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幸福,你就会错过所有路边的最美的风景。

  幸福就是一碗水

  所谓的幸福,就像一杯水一样平淡,不易觉察。只有在你失去她的时候,你才会知道她的珍贵。
  很早以前,有一位国王觉得自己不幸福,就派宰相去找一个最幸福的人,将他幸福的秘密带回来。
  宰相碰到男人问:“你幸福吗?”
  男人回答:“不幸福,我还没有功成名就呢。”
  宰相碰到女人问:“你幸福吗?”
  女人回答说:“不幸福,我没有闭月羞花的美貌。”
  宰相碰到穷人问:“你幸福吗?”
  穷人回答说;“不幸福,我没有钱。”
  宰相碰到富人问:“你幸福吗?”
  富人回答说:“不幸福,我的钱还不够多。”
  宰相询问了各种各样的人,但始终没有找到自认为最幸福的人。在返回的路上,一筹莫展的宰相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歌声,那歌声中充满了欢乐、活力和激情。于是宰相赶紧找到了那个唱歌的人。
  宰相问:“你幸福吗?”
  唱歌的人回答:“是的,我幸福,我是最幸福的人。”
  宰相问:“你为什么是最幸福的人呢?”
  唱歌的人回答说:“我感激父母,感激生命,感激妻子,感激朋友,感激这温暖的阳光,感激这和煦的春风,感激这蓝蓝的天空,感激这广阔的大地。我感激所有的一切,因此我是最幸福的人了。”
  宰相问:“为什么?”唱歌的人回答:“因为对能够改变的事情,我竭尽
  全力,追求美好;对不能改变的事情,我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宰相发自肺腑地说:“你确实就是那个最幸福的人啊!快说出你幸福的秘密吧,国王一定会重赏你的。”
  最幸福的人说:“如果我有幸福的秘密,那就是我懂得心怀感激,因为感激才会珍惜,因为珍惜才会满足,因为满足才会幸福。给不给我赏赐都无所谓,你还是把幸福的秘密送给国王,送给一切需要幸福的人吧。”

  这位最幸福的人认为幸福的秘密是,懂得心怀感激。那么,你心目中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第13节:幸福就是放下

  幸福就是放下
  有一个人两手各拿了一个花瓶前来献给佛祖。
  佛祖对他说:“放下!”
  那个人就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了。
  佛祖又说:“放下!”
  那个人又把右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了。
  佛祖还是对他说:“放下!”
  那个人说:“能放下的我已经都放下了,现在我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的了,你到底让我放下什么呢?”
  佛祖说:“我让你放下的,你一样也没有放下;我没有让你放下的你全都放下了。花瓶是否放下并不重要,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你的心已经被这些东西充满了,只有放下这些,你才能从生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才能懂得真正的生活,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那个人终于明白了。
  佛祖说:“‘放下’这两个字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有的人追求功名,所以他放不下功名;有了金钱,他就放不下金钱;有了爱情,他就放不下爱情;有了嫉妒,他就放不下嫉妒。因此,世人能有几个能真正‘放下’呢?‘放下’,是一条追求幸福的绝妙方法啊!”

  幸福就是一碗水

  有个男子最近正在和妻子闹离婚。他是那种很不现实的男人,有许多和他年龄不相符的浪漫,甚至是天真的想法。他的爱人很爱他,除了工作之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他的身上,全身心地尽着妻子的责任。而他的表现却很差劲,不但不体贴妻子,还时常无端地向妻子发火。他还常常怀疑妻子有外遇,不相信妻子是真心爱他。不久前,他又以感情不合为由提出了离婚。

  一天,他见到一位老和尚,便向老和尚抱怨起了自己的妻子,在数落了妻子的种种不好后,又说,妻子不愿意和他离婚,搞得他很烦恼。

  老和尚听完他的抱怨后,问他:“每天在你下班进家门时,在你晚饭后,在你风尘仆仆出差归来时,她会不会总是给你端上一杯水?”他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老和尚又问他:“难道这不是幸福吗?你可曾在她忙碌之后给她端过一杯水?”这个男子若有所悟。

  老和尚又说:“其实,所谓的幸福,就像一杯水一样平淡,不易觉察。只有在你失去她的时候,你才会知道她的珍贵。富人在他腰缠万贯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他不了解一个穷人家的幸福。穷人则认为,能够自始至终都拥有一碗水,不至于在口渴难忍的时候到别人门前等候赏赐,就是极大的幸福了。在感情问题上也是一样,我们不能抱怨自己的婚姻平淡无味,在你厌倦了这一切的时候,你应该问问自己,是否始终对对方有一份爱心,对家庭有一份责任感。你是否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给她以温暖和关怀?如果你能对感情生活负责,对爱负责,婚姻何愁不美满?”男子听后,汗颜不已,渐生惭愧,从此厚待妻子。

  幸福哪有那么难寻?幸福不过就是一碗水,但这碗水却要比一杯陈酿还要香浓。

第14节:拥有一颗能感受幸福的心

  拥有一颗能感受幸福的心
  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这些看似极其简单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如果现在就拿这个问题来问你,你可能一下子也回答不上来。
  对于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来说,这时候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就是大吃一顿;对于一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流浪者,这时候能有一个家、一间不需要多大地方的生着火炉的家,就是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衣食无忧的你看到这里也许会笑起来:“这难道也算快乐、也算幸福?”可能对你来说并非快乐和幸福,但对他们确实如此。

  当然,对于快乐和幸福概念的界定,很难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你可能说,我要是有很多很多钱,我就很快乐、很幸福。那是因为你没有很多的钱,要真有了很多钱,你肯定就不会这么说了,别忘了世界首富也有世界首富的诸多烦恼。你可能又会说,我要是握有很大的权力,我就会快乐、幸福。这也是因为你目前手中没有很大的权力,如果你位极人臣,让你烦恼的事情可能比现在更多。

  金钱可能给我们快乐和幸福,但有了金钱却不一定会快乐幸福。权力也一样。
  快乐和幸福说到底是一种心态。相同的生活境遇和生活条件,以不同的心态去衡量,有人就会觉得不幸,有人则觉得幸福。同样是一百元,张三会说“只剩下一百元了”;可李四则说“呀,还有一百元呢”。有人觉得乌云密布,有人则觉得云淡风轻,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心态啊。

  所以,幸福不是瓢泼大雨,快乐也不是毛毛细雨;幸福不在高官显位之中,快乐也不在万贯家财里。幸福快乐就在你的心中。当你拥有了一颗幸福快乐的心,就拥有了幸福!

第15节:人生要八戒,更要悟空

  人生要八戒,更要悟空
  我们“悟空”,并非是要去领悟佛学真谛而成佛,而是应该把一切都看得平淡一些,不必汲汲于功名利禄,以免成为欲望的阶下囚。

  人活世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欲望。人生在世,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欲望得到满足与失落的不断交错,于是人便不知不觉地在欲望的海洋中沉浮着,便有了悲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咸。

  有这样一副对联,对人生颇有指导和规戒的意义:“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人处世上,要八戒更须悟空。”此联构思颇为巧妙,分别嵌入了《三国演义》与《西游记》中人物的姓名,并巧用了双关。尤其是下联,更引人深思。

  在《西游记》中,当猪八戒被唐僧收为徒弟时,他自己说:“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于是唐僧为其取了别名——八戒。八戒所说的“五荤三厌”,属于宗教戒条规定不准食用的八种食物。五荤,是指佛教忌食的五种辛辣蔬菜,即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茗葱;三厌,道教把雁、狗、乌龟作为不能吃的三种动物,列为教条。不过,这“五荤三厌”是佛道二教的混合物,佛教的“八戒”实际另有所指。八戒全称“八斋戒”,是佛教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项戒条,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高广华丽之床,不打扮及视听歌舞,不食非时食(即正午过后不食)。

  这“八戒”对于普通人来说,要一一做到确实很难。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其指导和规戒意义在于它提示了我们,人生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去做的,例如杀生偷盗、淫欲妄语、饮酒过度、醉心于灯红酒绿之中这些,无论何时都应该是人生的禁忌。

  关于“悟空”,佛教认为,众生之所以陷溺于生死轮回的苦海而不能自
  拔,就是在于先天元始而有的“无明”遮障了佛智,使人执着于尘世诸色,贪恋荣华富贵,至死不悟。要排除“无明”,就必须溃破红尘,证悟“空”谛,意识到我、法皆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佛学也是“空”学,“空”字乃佛门教义的根基。如果不参悟空谛,纵然读遍佛经,也不能成佛。正是有鉴于此,菩提祖师为孙猴子起了个“悟空”的法名。孙悟空到最后倒也真的就“悟空”而成为“斗战胜佛”。

  对普通人来说,人生要尽可能“八戒”,但更要学会“悟空”。我们“悟空”,并非是要去领悟佛学真谛而成佛,而是应该把一切都看得平淡一些,不必汲汲于功名利禄,以免成为欲望的阶下囚。也许有人会问,若真有如此人生又如何能成功呢?但我们不妨仔细想想,平安快乐的人生又何尝不是成功的人生?

  人生短暂,轰轰烈烈、曲折传奇也许是一种成功,但安然淡定、平安幸福更是一种成功。

  天亮睁开眼,还活着,真好;天黑闭上眼,能睡好,值了。

  人生要有思量,更要平常心
  有个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慧海答道:“有。”“是什么呢?”慧海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慧海答:“当然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呢?”慧海答:“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厉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由此可见,心无杂念的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这需要修行,需要磨练,一旦我们达到了这种境界,就能在任何场合下,放松自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圆满的“自我”。而我们只有心无杂念,将功名利禄看穿,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才是真有“平常心”。 第16节:人生要知枯荣,更要无分别

  人生要知枯荣,更要无分别

  药山禅师有两个弟子,一个叫云严,一个叫道吾。有一天,师徒几个到山上参禅,药山看到山上有一棵树长得很茂盛,旁边的一棵树却枯死了,于是问徒弟们:“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道吾说:“荣的好!”云严却回答说:“枯的好!”
  这时来了一个小和尚,药山就问他:“你说是荣的好,还是枯的好?”小和尚说:“荣的任它荣,枯的任它枯。”
  禅师说:“荣自有荣的道理,枯也有枯的理由。我们平常所指的是人间是非、善恶、长短,可以说都是从常识上去认识的,不过是停留在分别的界限而已,小和尚却能从无分别的事物上去体会道的无差别性,所以说:‘荣的任它荣,枯的任它枯。’”

  无分别而证知的世界,才是实相的世界。而我们所认识的千差万别的外相,都是虚假不实、幻化不真的,甚至我们所妄执的善恶也不是绝对的。好比我们的拳头,当用它无缘无故地打别人一拳时,这个拳头就是恶的;如果我们好心帮人捶背,这个拳头又变成了善的。恶的拳头可以变成善的,可见善恶本身没有自性,事实上拳头本身也无所谓的善恶,这一切只不过是我们对万法的一种差别与执着而已。

  欲拥有一双佛眼,就必须知枯荣,懂得无分别的道理。懂佛法就有佛心,有佛心就有佛眼。其实,佛法世界就是要我们超出是非、善恶、有无、好坏、枯荣等等相对待的世界,佛法世界就是要我们在生死之外,找寻到另一个立身立命之所在。

  人生要有追求,更要常知足

  《佛遗教经》说: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传说八仙当中的吕洞宾,有一天从天界下凡来,发心要救度有缘的众生。在半路上,吕洞宾看见有个少年坐在地上流泪,于是上前问道:“小朋友,你为什么哭呢?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少年叹了一口气:“我母亲卧病在床,家里没有钱请医生来看病,我本来要出去做工赚钱的,可是母亲又不能没有人照顾!”

  吕洞宾一听,心里很高兴,难得世间还有这么孝顺的孩子。为了资助这个少年,吕洞宾使用法术,把路旁的一块石头变成了黄金,并交给了少年。没想到,少年却摇摇手,表示不要这块黄金。

  吕洞宾心里更是欢喜欣慰,这少年竟然还是一个不贪恋黄金的君子。“你为什么不要黄金?这足够让你们母子几年不愁衣食了呀!”吕洞宾问。

  “你给我的黄金,总有用完时候,我要你的金手指,以后只要我需要钱,手指随意一指,遍地就是黄金。”少年一脸贪鄙。

  吕洞宾听了以后,感叹一声,飘然远去。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永远没有尽头。挣钱的,有了十万想百万,有了百万想千万,有了千万想亿万;当官的,当了乡长想县长,当了县长想市长,当了市长想省长;贪吃的想吃遍天下,贪色的想阅尽春色,贪命的想长生不老,贪名的想永垂不朽。

  人就是这样,越是拥有,越想索求,越是索求,就越堕落。

  人人都有凡心,没有欲望是不可能的,而且适度的欲望为公为私都是好事,但是欲望太盛,就会引发灾难,小到个人是犯罪,大到国家就变成了战争。所以说,人不能无欲,但不可贪心,贪心不足蛇吞象,人活着一定要知足,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真谛。 第17节:认识你自己

  看清自己

  学佛就是要你认识自己,看清自己,找到永恒的生命。

  人这一生最难做到的就是认识自己,所以古希腊的智者在太阳神阿波罗的神庙门上留下了这样的警训:“人啊,认识你自己!”

  看不清自己,不认识自己,结果往往就是活不明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活着,不明白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如果活了一辈子,连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应该去干些什么都没搞清楚,又何谈活得幸福、做出成就呢?

  很多人活得够用心、够努力、够忙碌、够辛苦,但就是活得不快乐、不幸福、不成功,因为他们看不清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知道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放弃。

  佛法里面有一个词叫“觉悟”,什么是觉悟呢?觉是“”字头,下面一个看见的“见”,悟是竖心旁加一个“吾”,所以“觉悟”本初的含义就是“见我心”,也就是“有能力看见自己的心”。

  人们总是喜欢去关注别人,却忘了花点儿时间去审视自己,于是便有了诸多烦恼。其实人这一生应付自己就够头疼的了,何苦再把别人的烦恼加诸于自己身上呢?

  要开心每一天,我们就需要更多的“觉悟”。如何去做呢?借一双佛眼,看清自己,认识自己。活着,只要能对自己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就能活得明白,活得真实,活得从容,活得快乐。

  认识你自己

  古刹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地去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我新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请方丈支使指教。”
  方丈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你先认识和熟悉一下寺里的众僧吧。”
  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边该去干些什么呢?”
  方丈微微一笑,洞明睿犀地说:“肯定还有遗漏,接着去了解、去认识吧。”
  三天过后,小和尚再次来见方丈,满有把握地说:“寺里的所有僧侣我都认识了。” 第18节:认识你自己(2)

  方丈微微一笑,因势利导地说:“还有一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
  小和尚满腹狐疑地走出方丈的禅房,一个人一个人地寻问着、一间屋一间屋地寻找着。在阳光里、在月光下,他一遍一遍地琢磨、一遍一遍地寻思着。
  不知过了多少天,一头雾水的小和尚,在一口水井里忽然看到自己的身影,他豁然顿悟了,赶忙跑去见老方丈……
  世界上有一个人,离你最近也最远;世界上有一个人,与你最亲也最疏;世界上有一个人,你常常想起,也最容易忘记……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别自扰,烦恼都是自找的

  当我们在为种种苦恼之事感到失落甚至掉泪时,其实快乐就在身边朝我们微笑。做一个快乐的人其实并不难,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也很简单,只要记住三条: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佛祖在旅途中遇到了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在好长的一段路上,那个人都在用各种方法去诬蔑佛祖。但佛祖从来不跟他计较。最后,佛祖问那个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的?”

  那个人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佛祖微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你自己。”
  那个人恍然大悟,摸摸鼻子走了。
  佛祖的意思是说,只要你对别人给你的烦恼采取不理不睬不接受的态度,那么无论别人如何谩骂你、如何对待你,都影响不了你的快乐,夺不走你的高兴。你可以生别人的气,但那只是在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你自己罢了,真正受害的还是你自己。
  不要扰乱了自己的心,烦恼往往都是自找的。只要你不接受“烦恼”这份礼物,任何人都破坏不了你的好心情。 第19节:活着不是为了生气的

  活着不是为了生气的

  有位老人非常爱摆弄盆景,所以在栽种盆景上投入了很多的时间。有一天,老人要外出。在临行前,他特意嘱咐儿子:一定要细心地照顾好家里那些他看得跟命一般重要的盆景。
  第二章看清自己
  在老人外出这期间,儿子很精心地照料着这些盆景。尽管如此,花架上还是有一个盆景在儿子浇水时不小心被碰倒了,打碎了。儿子因此非常害怕,准备着等父亲回来后接受处罚。
  老人回来后知道了此事,不但没有责备儿子,还说:“我栽种盆景是用来欣赏和美化家里环境的,不是为了生气的。”
  老人说得好,他不是为了生气才栽种盆景的。盆景的得失,并不影响老人心中的悲喜。气由心生,如果无欲无求,了无牵挂,则气无处生。人不是为了生气而活着的,只有心平气和,才不会愚蠢到去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啊。

  烦恼往往都是自找的

  有个人感到非常苦恼,于是就背上行囊去找佛祖为他灭除苦难。
  佛祖听完他的诉说后,说道:“真正能够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那人不解地问道:“可是,我心中充满了苦恼和困惑啊!”
  佛祖慈悲地解释道:“是谁给你心里放进了苦恼和困惑呢?”这个人沉思良久,没有说话。
  佛祖继续开示:“是谁放进去的,就让谁拿出来吧。”
  看着佛祖慈祥的笑脸,这个人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其实,心中的苦恼不过是自己的一种执着,能够解脱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有一天,城郊的寺庙里来了一位很富态的中年妇人。据她说,她最近老是失眠,无论面对多么鲜美的饭菜都没有胃口,浑身乏力,懒得动,做什么事都没有激情,很想了却尘缘,遁入佛门……
  方丈是个懂得医术之人,他听完那位妇人的描述后,便说:“不忙,待老衲先给施主把把脉如何?”妇人点头应允。切完脉,观完舌苔,方丈微微一笑:“体有虚火,并无大碍。”顿了一下,方丈又接着说:“只是施主心中藏着太多烦恼而已。”中年妇女一被点醒,心里暗叹神奇,便把心中所有事情逐一向方丈说明。方丈很随意地跟她聊着:“你家相公与施主感情如何?”
  妇人脸上有了笑容,说:“感情很好,耳鬓厮磨十几年从未红过脸。”
  方丈又问:“施主膝下有无子女?”
  妇人眼里闪出光彩,说:“有个女儿,很聪明,很懂事。”
  方丈又问:“家里的生活不好吗?”
  妇人赶忙摇头说:“很好,家里的生活算得上是镇上的富人家了……”

  方丈铺开纸墨,边问边写,左边写着她的苦恼之事,右边写着她的快乐之事,然后把写满字的这张纸放到妇人面前,对妇人说:“这张纸就是治病的药方。你把苦恼之事看得太重了,所以忽视了身边的快乐。”说着,方丈让徒弟取来一盆水和一只苦胆,把胆汁滴入水盆中,浓绿色的胆汁在水中淡开,很快就不见了踪影。方丈说:“胆汁入水,味则变淡。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施主,不是您承受了太多的苦痛,而是您不善于用快乐之水冲淡苦味啊。”

  当我们在为种种苦恼之事感到失落甚至掉泪时,其实快乐就在身边朝我们微笑。做一个快乐的人其实并不难,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也很简单,只要记住三条: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因为烦恼,一些本可以成为天才的人正在做着极其平庸的工作;因为烦恼,很多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了无谓的事上。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因烦恼而获得过好处,也没有一个人因烦恼而改善过自己的境遇,但烦恼却在随时随地损害着我们的健康,消耗着我们的精力,扰乱着我们的思想,减少着我们的工作效能,降低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第20节:别自大,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人生在世,其实是在为自己而活。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不容易的,也是幸运的。所以,珍惜和善待我们的人生吧,快乐和充实地度过每一天,才是远离烦恼的正确选择。

  别自大,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目中无人,狂妄自大,自诩第一,只能惹人讥笑!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才能有一颗谦虚的心,才能让自己更容易得道。

  明朝有个浅薄的书生,刚学会写几句歪诗,就不知天高地厚,居然夸口自己比当时的大学者解缙的学问还要深。他给解缙出了个对联:“牛跑驴跑跑不过马,鸡飞鸭飞飞不过雁。”
  解缙并没有与之多言,只是回了一副对联给他:“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书生见罢,羞得满脸通红,无趣而回。书生的尴尬,在于他没有自知之明。

  还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一只小花狗站在放大镜前,看到了自己高大的身形,不禁得意:“原来我是这般威严高大呀!”从此,它便目中无人地狂妄了起来。别人为了嘲弄它,给它看了一面缩小镜。当它看到镜中矮小的自己时,竟自惭形秽起来,从此不敢抬头见人。

  人们看了这则笑话后,往往笑狗傻,原因是它缺少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其实,狗需要有自知之明,人更需要。 第21节:凡事要懂山外有山

  凡事要懂山外有山

  道信禅师去拜访法融禅师,两人坐在青石上谈法。突然来了一只老虎,这只老虎是法融饲养的,他自然不怕,道信禅师其实心中也不害怕,但他故意装出一副害怕的样子。

  法融见他这样,笑着说:“你还有这个在吗?”道信禅师知道他指的是  “恐惧感”。

  学佛修禅,讲的是“平常心”,无论悲欢、喜忧、恐惧,都应该坦然处之。在法融看来,道信居然还有恐惧感在,那他修行的境界实在太浅了!所以法融就撇下道信,回禅堂去了。

  法融走后,道信就在法融刚才坐过的地方写了个“佛”字,然后等法融回来。过了一会儿,法融从禅房里出来,看见道信还在刚才的地方静坐,觉得有些失礼,于是过去和道信谈话。刚准备坐,突然发现了地上的“佛”字,法融吓了一跳,说道:“你这和尚,居然在我坐的地方写了个‘佛’字,要是我没看见,坐下去的话,岂不是对佛的大不敬!阿弥陀佛,险些侮辱了佛祖。”

  道信大笑说道:“你还有这个在吗?不怕老虎,却怕这一个字!你的这个还在心中啊!自心即是佛,平日坐卧就是佛法,处处受‘佛’的束缚,岂能成佛?”

  法融当即悔悟,他明白了原来道信的功底远在自己之上,因此放弃了平生所学的那一派佛学,拜道信为师,成了他的弟子。

  “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目中无人,狂妄自大,自诩第一,只能惹人讥笑!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才能有一颗谦虚的心,才能让自己更容易得道。

  凡事要能虚怀若谷

  有个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
  释圆笑了笑,问道:“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的没能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老师吗?”年轻人深深地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甚至还不如我呢!”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完便吩咐一个小和尚拿了笔墨砚和一沓宣低来。
  释圆又说:“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爱品茗饮茶,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的古朴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了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到了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释圆:“这幅画您满意吗?”
  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了位置。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胡涂,哪有茶壶往茶杯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道理?”释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又怎么能注入到你的杯子里去呢?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啊。”
  刚才还有些高傲自大的年轻人,听了释圆的话立时顿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江海能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它首先愿意身处低下。要想拥有百川的事业和辉煌,首先应拥有容得下百川的心胸和气量,这也是一种自知之明。 第22节:凡事要有自知之明

  凡事要有自知之明

  有只不可一世的狐狸,总认为自己是森林中最伟大的动物。
  有一天下午,它独自散步。走着走着,它意外地发现了自己的身影很巨大。这个新发现让它很高兴,使它更相信自己是森林中最了不起的动物。
  正在得意忘形之际,来了一只狮子。看到狮子时,它一点都不怕,它拿自己的影子和狮子的相比较,结果发现自己的影子比狮子的还大,就不理睬狮子,自得其乐地继续散步。没想到,狮子趁它毫无防备,一跃而上,把正在得意忘形的狐狸咬死了。

  细看芸芸众生,我们发现越是肤浅的人,就越容易像这只狐狸那样得意忘形,自命不凡。然而,下场往往也跟这只狐狸差不多。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清醒地认识自己,保持理智。要知道,自大无知只能给自己带来伤害甚至毁灭。

  凡事要会量力而行

  青蛙看到一头牛在牧场上吃草,很羡慕牛有那么庞大的身体。青蛙心想:如果把自己满布皱纹的身体拉长,也一定可以和牛一样大。于是青蛙尽量鼓气,以把身体涨大。鼓了一会儿,它问小青蛙,自己是不是和牛一样大了。
  “还没有”,小青蛙们回答。于是它又用力鼓了一阵,再问小青蛙,他和牛比起来谁大。“和牛比起来还差远的呢!”青蛙再度鼓起气来,结果因为气鼓得太足,身体破裂,就这么死了。

  敢和强者比较虽然勇气可嘉,但如果不自量力,后果会很严重。

  有个年轻人路过一片杏树林,看见了满树的大白杏后,很想买一点来吃。这时,他看见杏树下面坐着一位老汉,身边放着几个铁皮桶,便问道:“老人家,杏多少钱一斤?”老汉说:“两毛钱一脚。”年轻人诧异地问老汉,究竟是两毛钱还是两角钱。当年轻人弄清楚是交了两毛钱就允许向杏树踹一脚时,他惊喜地想,天下居然还有这样让人兴奋的买卖。

  他给了老汉两毛钱,便拎起了一个桶走向杏林深处。杏树大小不一,他瞄了半天,才选了一棵硕大无朋、枝头低垂的杏树,铆足了劲儿,背过身像马尥蹶子一样,猛踹杏树,脚腕子都快肿了,结果却是一颗杏都有落下来。年轻人刚想再接着踹时,老汉对他说:“再交两毛!”这时年轻人才明白了过来,于是选择了一棵细弱的小树,不轻不重地踹了一下,结果掉下的杏让他捡了半桶。

  这件事让年轻人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凡事要量力而行,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能吃几碗饭,能肩挑多重的担,能干多大的事儿。 人生目标--千诺
慧星之旅如此短暂、千个许诺如此沉重、一念清净如此发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