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火车站到马栏山:观音拜菩萨:求人不如求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36:06

 

 

观音拜菩萨:求人不如求己

 

   一个本来纯属杜撰的段子,却几乎成了经典典故。说的是某人某时某地,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是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
  
  观音接着说,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在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第二天,人又遇到了麻烦,便去庙里求观音。当走进庙,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菩萨,长得和观音一个模样。人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正是。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和你一样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其实,古代也有类似的故事记载。宋代张义端《贵耳集》中称,宋孝宗幸天竺,至灵隐寺,有辉僧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又有观音像手持念珠,问曰,何用?答道,要念观音菩萨。疑问,自念则甚?曰,求人不如求己。孝宗大喜。我想,那现代的段子,大概也是脱胎于此。看来,求人不如求己是一条古训。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宋朝时的佛印禅师,与大学士苏东坡在郊外散步。看到路边,有一座马头观音石像,佛印立刻向前合掌礼拜。苏东坡则突发奇想问,观世音菩萨本来是我们礼拜的对象,为何他的手上也拿着一串念珠?他好象也在合掌念佛,他拿着念珠在念谁呢?佛印禅师说,这要问你自己了。苏东坡一头雾水道,我怎知观音手持念珠,在念谁呢?
  
  佛印禅师最后解疑道说,求人不如求己。言下之意是,念观音、求观音,不如自己做个观世音;学佛,其实就是学自己,修行,其实也是完成自己。禅师的座右铭就是,自修自悟,自食其力,都是学禅者的榜样。我们如能用禅心、禅眼,去想、去看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自己,自己就是一切。与其天天去念佛拜佛,还不如自己去修行,自己去度自己。
  
  我认为,所有宗教信仰,它们的核心理念,都是告诉信众,求人不如求己,靠自己的修行,才能到达彼岸。神或者信仰,都是靠不住的;神是不存在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至高无上的神。中国人在关键时候,总会感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于是便真正懂得了,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自己。自古以来就是,自立者,天助之。要得到天助,首先就是要做到自立。
  
  而且,这也是古代贤者一贯的教诲。孔子在《论语》中有言,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里的求,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从积极追求的角度说,是指凡事都靠自己;另一方面,求也包括对自己失败原因的探求。较早的《易经》中也说,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无论进退成败,最终都只能靠自己。从这一点来说,我是很赞同孔子的观点的。
  
  孔子还说,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君子的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孟子也说过类似的话,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不怪靶子不正也罢,不怪比自己射手好的人也罢, 总之,都是要求从自身找原因。俗话说得好,会怪的怪自己,不会怪的怪别人。
  
  在我们的人生之中,从实效来看,来自外在的助力,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并且,往往只会使受助者走向衰弱,而来自内在的自助,则必定使自救者腾达。每个人的命运,只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古至今,那些具有独立人格的贤者,都是奉行求人不如求己的原则的典范。就连隐居者梭罗也曾说过,要想有一面牢不可破的盾牌,就要站立在自我之中。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世界。现代人生哲学业已证明,在全球化时代的现代社会中,所有的信仰,都是建立在巴别塔基础之上的;而巴别塔,就是一座语言的废墟。依傍和仰赖于这种语言的废墟,自身无法解决的悖论,人是无法获得真正的生命和拯救的。于是,失败就是现代所有信仰者的必然归宿,这几乎也就是所有现代人的生命轨迹。
  
  精神信仰对于我们,不过是一种乐曲,可以松弛精神;不过是一种茗茶,可以消去疲意;不过是一种美食,可以慰藉口舌。但是,信仰从来不是生命的支柱,也不能成为现实的功用。克里希那穆提说,唯一重要的是,点亮你自己心中的光,去照亮你自己的生命。对此,尼采也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的人,几乎能克服一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