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幼师招聘信息:秦襄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50:05

秦襄公(无为整理)

来源: 无为历史整理工作室 无为 秦襄公  中文名称: 秦襄公 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相关人物: 周平王
  生平简介:
 (1) 秦襄公,姓嬴名开,秦国列为诸侯的第一代君主。幽王之乱时,犬戎进攻镐京,秦襄公以兵救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平王又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东的土地赐予秦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了基础。西周末秦国君主。公元前778~前766年在位。嬴姓。庄公长子世父之弟。其祖父秦仲于前822年为西戎所杀,世父率兵攻打西戎,以其弟为太子。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即位初,他将其妹缪嬴嫁与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前776年,襄公迁都于 邑(今地不详),向东进逼。时周幽王宠褒姒,废太子申,立褒姒子为太子,又屡次诈骗诸侯,失人心,于前771年为西戎、犬戎攻杀。襄公率兵救周有功,复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次年,他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命其将此处戎人赶走。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
开国功臣
  当居住在我们辽阔的中国土地上的人类还没有进入文明社会的时候,在一些水草茂盛的区域,散布着一个个原始氏族部落,秦就是其中之一。秦的祖先是黄帝之孙颛顼的一个支系,以燕子为图腾,作为他们部落的标志。颛顼又称高阳氏 ,与黄帝、帝喾、尧、舜并称为我国历史传说中的五帝。秦人的祖先叫女修 ,相传她吞食了燕子蛋而怀孕,生了一个孩子叫大业。这个传说反映了当时秦人还处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秦人部落还过着游牧的生活,他们的活动区域大约在黄河下游的东海之滨 。
  到了大费作秦人部落首领时,他帮助著名的贤人舜调驯鸟兽,很有成绩,舜便赐他为"嬴"姓,当时"秦"这个名称尚未出现。大费还同大禹一起治过洪水。治水成功后,大禹受到舜的夸奖,禹说:"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干成的事,多亏有大费协助啊。"大费也受到舜的奖励。公元前21世纪,黄河中游地区出现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夏王朝,秦人便在它的控制之下。夏代末年,大费的后代费昌 脱离夏桀,投奔商族,并参加了商首领汤发动的推翻夏朝的战争。商朝建立后,费昌为汤驾车,其后代世世为商做事,社会地位比较高。这时,有一部分"嬴"姓氏族来到黄河中游,同商族保持着联盟关系。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动灭商战争,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史称西周。西周建立不久,发生了一件大事,几乎断送了秦人部落的命运。周武王死后,成王继位。成王年幼,所以国政由大臣周公执掌。这时,以武庚为首的商朝残余势力发动了叛乱,包括"嬴"姓氏族在内的??两次东征,彻底打垮了叛军。平叛后,西周统洽者用极残酷的方法惩罚参与叛乱的人们,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将他们赶离故土,迁往他乡,逐到遥远的地方。秦人的祖先就是在这时从黄河中下游被赶向西方荒凉的黄土高原,在周的西部边陲"守边"。秦人被征服后,社会地位一落千丈,整个氏族都沦为奴隶,受西周奴隶主的驱使和奴役。因此,当西周势力逐渐强盛,一步步向东发展时,秦人部落被摒弃于西周统治中心之外,默默无闻地徘徊于茫茫的黄土高原,仿佛已被世人所遗忘。
  秦人部落与西周奴隶主贵族的关系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在西周奴隶主眼里,秦人就像牲畜、物品一样,可以买卖、赠送和赏赐。秦人的首领也常常被周天子征调去服役。传说周穆王曾经到西方巡游,同西王母相会于瑶池,最远曾到达中亚和欧洲,为他驾车的就是秦的造父 。由于造父技术精湛,赶的车一日千里,很讨穆王的欢喜,被封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周孝王时,为了对外战争的需要,对养马业十分重视。他听说秦人首领非子 特别善于养马,就把非子召来,让他在汧水和渭水会合处(今陕西宝鸡一带)的平原上主管养马之类的事宜。由于非子对马调教有方,马群繁殖很快,周孝王对非子十分赏识,便将非子的异母弟成 封于秦(今甘肃天水附近),作为周王的一个附庸,继承嬴氏血缘,号称秦嬴。所谓"附庸"就是还没有资格向周天子直接进贡,只能附属于某一个诸侯。尽管如此,秦在这时的地位毕竟比以前高了一点,周天子还允许秦人在"秦"这个地方筑城,此后,"嬴"姓居民才正式被称为"秦人"。
  西周的西部边境之外,有一些少数民族部落,其中比较大的有"戎"、"狄"等,它们经常骚扰周的边境,甚至入其境内掠夺财物和人口。在周王室强大的时候,根本不把秦人放在眼里;当周王室衰落,在戎、狄进攻面前无力抵抗的时候,秦人才被重视起来。周宣王时,周王室为利用秦人抵御戎、狄,就封秦人的首领秦仲 为"大夫"。秦仲受到周宣王的宠遇,非常卖命,率秦人向戎进攻,无奈力量单薄,屡遭失败,最后在一次伐戎战斗中,连秦仲自己也丧了命。秦仲死后,他的大儿子庄公 率兄弟五人带兵继续同戎作战,取得一些小小的胜利,被封为"西垂大夫"。尽管秦人在戎、狄的进攻面前没有多少抵抗力,但对于周王室来说,秦人已经不再是从前那样无足轻重了,他们的首领在西周末年被升为级别较高的"大夫",这反映了秦人正在发展和壮大,即将在中国历史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无道,宠爱妃子褒姒,整日沉醉于花天酒地的生活之中,为博得褒姒一笑,他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古时候交通不便,为了及时报警,在山顶上修建了许多高大的烽火台,上面准备了许多狼粪、火把之类的燃料,并派兵在台上驻守。一旦有敌情,看守烽火台的士兵白天就燃起狼粪,一缕白烟便直冲云天,很远的地方都能看见;夜里则点起火把,远处见到火光冲天,也能知道这里发生了敌情。周幽王这一天陪伴褒姒来到烽火台上,点起狼烟火把,并把大鼓擂得震天响。按照约定,周王室一旦有敌情,各诸侯国必须派兵相救。诸侯们一看烽烟大起,以为有外敌入侵都城,急忙率领兵马赶到镐京。但到这里一看,只是周幽王陪伴着褒姒在台上悠然饮酒作乐,并没有什么紧急情况,才知道受了愚弄,一个个懊恼地带兵回国。
  褒姒在台上看到各国诸侯受骗的狼狈相,觉得十分开心,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周幽王一看这个办法终于逗得褒姒发了笑,心里也非常高兴,又依法炮制了几次,结果各国诸侯一次比一次来得少了。后来,当幽王再点起烽火时,就根本没人理睬了。
  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进攻周的都城镐京。周幽王慌忙燃起烽火向各国诸侯报警。但是,各国诸侯平时被幽王欺弄惯了,这次以为又是在戏弄他们,因此没有一国诸侯派兵前来救驾。镐京轻易地被犬戎攻破,周幽王带着褒姒仓皇出逃,在骊山脚下被戎人杀死,褒姒也成为戎人的掳获品。繁华的镐京经过戎人的烧杀抢掠,变得残破不堪。周王朝聚敛的大批财宝、珠玉也被戎入席卷而去。
  这次事件在秦的发展史上却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各国诸侯得知镐京失陷、幽王被杀的消息后,纷纷派兵救援。当各路大军赶到镐京后,看到的只是一座被焚殆尽、洗劫一空的死城。各国诸侯见幽王已死,便共同拥立太子宜臼为周王朝的天子,这就是周平王。当时秦的首领是秦仲的孙子襄公,他带兵全力救周,立下很大的战功。
  周平王即位后,看到戎人随时都有卷土重来的可能,再加上镐京已成废墟,自己兵力有限,无法在关中地区统治下去,于是在公元前770年,由各国诸侯护送,把都城迁到了河南洛阳,历史上称这个王朝为"东周"。周平王东迁的时候,秦襄公率兵护送,出了大力。由于对周王室有功,周平王就把秦襄公从"大夫"提拔为"诸侯",并宣布把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赏赐给秦。从此,秦正式成了一个诸侯国,可以同别的诸侯国平起平坐了。
  尽管秦人获得了在关中地区自由发展的机会,但是在建国之初,还面临着能否生存下去的严峻考验。周平王赐给秦的土地,实际上布满了戎、狄部落,秦国要存在下去,就必须与戎、狄作长期的斗争,不断壮大自己,拓展疆土。最初几年的斗争,均以秦国的失败而告终。秦国统治者眼看着封赐给自己的土地却得不到手,很不甘心,于是连年向戎、狄发动进攻。秦襄公有一次率兵终于攻到属于自己的封地--岐山,但未能立足,只好又退回."西垂"故地。直到秦文公即位后的第四年(公元前762年),秦人才占据了岐山,真正取得了周天子赐给的封/p>
  岐山是周族人的故地,是当时古代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方。这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还有不少拥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劳动者。秦人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在这里筑城,建立根据地,使原来落后的游牧经济变为较先进的农业经济。在秦文公当政的几十年间,秦国在军事上虽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但巩固了岐山以西的广大地区,发展了奴隶制经济,为以后的更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秦文公死后,秦宪公即位。他将秦国都城迁往平阳(今陕西宝鸡),后来又消灭了国都附近的一些小股割据势力,关中西部基本上为秦国所控制。秦武公时,用武力向东、西两面扩展势力,不断取得对戎作战的胜利。经过80多年的斗争,秦国终于建立起以关中为中心、西至今甘肃天水一带、东至今陕西华县附近的强大诸侯国。
  秦襄公(?—前766年)春秋时代秦国第6位国君.
  姓:嬴
  名:开
  父亲:秦庄公嬴也
  妻子:(不详)
  子女:秦文公
 (2) 秦国正式立国于春秋初,但它一登上历史舞台,便以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不懈努力而后来居上。当人们讴歌穆公称霸西戎、孝公变法图强、终于由始皇统一中国时,更应该记住秦国的另外一位国君秦襄公,他才是秦国真正的开国之君。
  
    秦人祖居东方。西周初年,嬴氏一支被西迁,游牧于渭水流域。后因非子养马有功,周孝王封其为“附庸”,并准许“邑之秦”即在秦(今甘肃天水)地修城筑邑。西周晚期,秦仲诛伐西戎有功,封为西垂大夫,后传位长子庄公。秦襄公是秦庄公次子,其兄世父知其有雄心壮志,遂让太子位。公元前778年庄公死,襄公即位。此时,戎狄之势仍非常强大,直接威胁秦的基业之本。另一方面,秦仅为“大夫”之职,只有卖命效力的义务,并未得到周王室的信任。秦襄公深知秦人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稍有不慎将会导致灭种之祸。他审时度势,一是将妹妹穆嬴嫁与丰王为妻,二是把都邑迁到汧邑(今陕西省陇县东南)。
  
    襄公的决策显示了他的敏锐判断力和战略眼光。果然,襄公二年(前776年)戎兵大举围攻犬丘,世父率军顽强抵抗,不幸城破被俘。由于襄公得到西周丰王之援,又据汧邑战略要地,戎人不敢诛杀世父,一年后放其归秦,双方一度和好相处。通过这两项重大决策,秦人一方面加强了与周王室的关系,得到了较可靠的声援;另一方面东进占据汧邑膏沃之地,可以大力发展生产,加强武备,赖此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一个朝气蓬勃的新邦国的崛起,立即引起人们的注意。襄公五年(前773年),周王室司徒、郑植公曾问太史伯道:“姜、嬴其孰兴?”史伯对曰:“夫国大而有德者近兴,齐侯、秦仲、姜、嬴之隽也,且大,其将兴乎?”齐是姜太公创建之诸侯大国,齐君世为雄主,为周王室东方支柱,素为朝野所敬重,自不待言。而此时的秦还处在创业之初,但太史伯已从秦仲奋力伐戎、尽职疆场,庄公、襄公继先祖之志、发愤图强的精神和日益强大的国力中,看到了秦人必将兴盛的未来。太史伯把秦与齐相提并论,说明秦人已成为不可小视的一股力量。
  
    秦国在向上发展,西周王朝已日暮途穷。荒淫无道的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结果幽王被戎军杀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之际,在丰镐周围主要有四种力量:“一是幽王和伯服的势力,他们死后由王子余臣即携王继之。二是天王即后来的平王的势力。三是戎族的势力。四是秦的势力。”在幽王被杀之后,秦襄公面临的抉择是或者追随携王,或者拥戴平王。秦襄公利用周王室的传统威信,而并不拘于秦与幽王、伯服的旧有关系,特别是幽王死后,他更没有必要与王室的正统代表——天王相敌对。于是在“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时,“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秦襄公受封为诸侯,标志着秦已升为与齐、晋、郑等国一样的地位,得与山东各诸侯国通使聘享之礼,这是巨大的飞跃。秦襄公非常高兴,即立西汧,用马驹、黄牛、羝羊各三的太牢大礼,祭祀白帝,以庆贺秦的正式立国。
  
    秦人虽得周王赐以岐西之地,但却是一张空头支票。平王说得明白:“戎无道,侵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这就是说,你能赶走戎人,才据有其地,归秦所有。尽管如此,秦襄公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为他从此可以打着周天子的旗号,讨伐戎狄,以开疆拓土了。
  
    秦人要从戎狄手中夺取土地,谈何容易。当时戎狄之国布满渭水流域,力量仍十分可观。然而,此时,秦国的力量已经有了很大增长。秦襄公上台以后一直在整顿武备。“备其甲兵,以讨西戎”,经过四年艰苦征战,“伐戎而至岐”。岐,即今陕西岐山、扶风两地,古称周原,是周人发祥地。这里膏壤沃土,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戎人当然不肯轻易退出,双方争夺十分激烈。秦襄公在一次大战中身先士卒,奋勇冲杀,不幸战死疆场。秦襄公死了,但其未竟的事业没有中断,其长子文公即位,继续奋战。文公四年(前762年),秦兵到达汧渭之会(今陕西宝鸡市东),并筑城邑定居下来。文公十六年(前750年),秦军大破戎族,取得重大胜利,戎人败退,秦人占据周原,终于实现了秦襄公的遗愿。
  
    秦襄公是春秋初期的一位杰出君主,在位时日虽不算很长,但他开创的基业及其雄才大略,为秦国社会发展和强盛奠定了基础。因此,司马迁评说:“秦起襄公,章于文、穆、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冠带之伦。”这正是历史不会忘记秦襄公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