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润滑油各省代理商:唐寅的山水情节(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2:40:49

二、唐寅山水画的表现内容

 

    唐寅山水画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高士遁世独处为题材,这和他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有关,也是他思想情感的表现。画中人物虽小,但神情仪态都刻画得很生动,如前面提到的《花溪渔隐图》作于1500年,时唐30岁,刚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科场案。他在图中画太湖边一处滩渚,松荫稀疏,残英纷落,一高士盘膝孤舟,闭目垂钓,完全表现唐寅铩羽而归,以求在家乡的软山温水间找到抚慰心灵创伤之所的心情。同样《观瀑图》中,连峰之间,飞瀑直泻而下,分流转折,聚散为潭,一隐士巾而无须(暗合唐自己),坐坡观瀑。唐还题句:“一派银河倾碧落,耳根于此洗尘嚣。”有趣的是,此画问世几十年后,与唐寅有同样隐逸思想的吴中名士赵宦光在西郊寒山“深居三十年不入市”,更有趣的是,追怀先贤的风流天子乾隆六下江南时,造访寒山,并为寒山瀑布“千尺雪”题诗,更巧的是,此次来苏,又见到了唐寅这幅画《观瀑图》,天子不禁龙心大悦,欣然在画上题句:“吴中偶见吴人画,观处有形听有声;千尺寒山雪已好,应需三笑寄逸性。”(显然,荒唐的“三笑故事” 当时已广为流传)。

    此外,唐寅作为一个吴门画家,他的山水画还有很多反映家乡风貌的作品。如《金阊别意图》,描绘了苏州阊门的城外高拱木桥,一行人散列船埠,送别离任的地方官员郑储豸。1508年,唐寅唯一弟子戴昭(休宁人,师唐学文)学成返皖,唐与祝枝山等到吴江垂虹桥畔送别(垂虹桥至今仍在),唐寅作《垂虹别意图》以赠并题诗云:“柳桅霜前落,桥垂水上虹;深怀惜离别,明日路西东。”

     1503年,唐寅作《洞庭黄茅渚图》,描绘浩淼太湖之滨一状如熨斗柄之奇异湖石,题诗云:“震泽东南称巨浸,吴郡繁荣天下胜;黄茅石壁一百丈,熨斗湖水三十湾。”1984年,笔者专程去太湖黄茅渚(现苏州光福镇窑上村)寻找熨斗柄巨石,可惜当地老农告诉我,1958年围湖造田时炸毁了。如今,“熨斗柄”已不复见,但《洞庭黄茅渚图》永存于上海博物馆。

     其次,唐寅钟情于山水画创作,想通过亲近自然、讴歌自然以追觅一种太平、和谐的理想社会,所以在其作品中还有反映其乐融融的农耕社会的内容(这在古代画家中是罕见的)。现藏于苏州博物馆的《农训图》是唐中年妙笔,画中远山近水、穰禾阡陌、农舟穿梭、网收滩渚,一派江南乡居情景。作者题诗云:“白衣村老鬓萧萧,夸说官家降教条,县里不容词状入,万家都放插青苗。”另一幅《江南农事兴图》更为生动,江南水乡、春柳依依、溪田交错、禾秧青青、河道曲伸、涟漪粼粼,农夫扬棨载金谷,渔父撒网捕白鳞。作者题诗曰:“四月江南农事兴,沤麻浸谷有常程,莫言娇细全无事,一夜缫丝响到明。”《守耕图》是描述太湖之滨南山的景色(南山在光福镇潭东村),画家题诗曰:“南山之麓上腴田,长守犁锄业不迁,昨日三山降除日,长沮同拜地行仙。”


   (《江南农事兴图》)

   (《农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