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中医文献姚培发辨治老年性高血压病的经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42:03
姚培发辨治老年性高血压病的经验
关键词:老年性高血压 中医药疗法 姚培发 老中医经验
姚培发老中医经验全国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姚培发教授,长期致力于老年病的研究,对高血压辨证精确,遣方用药独具匠心。余随师侍诊,亲聆教诲,获益匪浅,兹将姚老对高血压病的辨治经验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气郁血逆,疏肝调血为法
姚老认为,情志失调是老年性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的精神刺激可导致肝郁气结,影响到血液正常循环而瘀滞,因此,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血脉瘀滞是发生本病的重要病机,治当遵循《内经》“火郁达之”之旨,以疏肝调血立法,庶乎肝木畅达,气血调顺则血压自降。因此,他临床常用自拟验方“四草汤”(益母草30g,議莶草40g,夏枯草40g,钩藤20g,生小蓟30g,丹皮10g,葛根15g,刺蒺藜10g,地龙10g,野菊花10g,青木香10g)。方中以夏枯草、議莶草、野菊花、青木香、刺蒺藜疏肝解郁,丹皮、益母草、生小蓟凉血活血,全方共奏疏肝调血之功。根据姚老临床经验,若上方不应,乃营气痹窒,脉络瘀阻之重证,于上方中加入路路通10g,丹皮15g,川芎10g等品,加强活血通络之力,多有效验。
例一:安××,男,62岁,1997年5月21日初诊。患高血压病2年余,平时血压波动于170~150/100~98mmHg,常服珍菊降压片2片,1日3次,效不显.刻诊血压170/100mmHg,头痛以巅顶为主,两胁窜痛,胸闷满,手指发麻,嗜睡昏昏然,舌红苔薄白,脉法,辨证为气郁血逆,投以四草汤加黄芩10g,枳壳10g,天麻12g,甘草15g,嘱原来降压药照旧服用,服药5剂后,血压降为160/95mmHg,诸症明显改善,守方继服14剂,血压稳定在140/88mmHg,诸症释然,为资巩固疗效,上方连服1月,血压平稳。
2阳亢化火,滋阴凉肝则验
姚老认为“肝为刚脏,体阴用阳,其性升,故肝气要升,但不能过于升,反之则亢而有害”,用药选以补肾平肝,滋阴泄热之品,并强调老年患者不宜速降其火,泄火降压品中,不要忘加滋阴补本药,他临证治之概以滋肾凉肝立法,每用自拟方“滋阴凉肝方”(旱莲草、女贞子、杞子、生熟地、龟版、知母、黄柏、泽泻各15g,野菊花10g,生石决30g,夏枯草30g)。方中二至丸(旱莲草、女贞子)、生熟地、龟版、泽泻滋阴泄浊,野菊花、石决明、夏枯草凉肝潜阳,全方奏滋阴凉肝之效。
例二:顾××,男,70岁,1997年3月5日初诊。患高血压病4年多,平时血压波动于170~150/100~95mmHg,头痛头晕,耳鸣如蝉,午后面部潮热,失眠健忘,口苦咽干,腰酸肢软,尿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辨证为肝肾阴虚,阳亢化火,拟进滋阴凉肝方加远志10g,合欢花15g。服药14剂,血压降为150/93mmHg,头痛头晕、面部潮热等明显改善,余症亦见减轻,药证合拍,又进此30剂,血压稳定在150/86mmHg,诸恙悉平。
3气血两虚,调补气血贵速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病程迁延,机体各脏器逐渐虚损而出现正气虚弱现象,《内经》认为人到中年已开始显露出气虚征象,即“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另外,气能生血,气虚则血生化无源而衰少,阴血虚不能制阳,阳升无制而化风,上扰清窍则眩晕,临床多见眩晕动辄加剧,面色苍白,唇甲不华,盗汗,腰酸肢冷,小便频数,白带绵绵,舌淡脉弦。姚老曾云:此时虚火日久,阴阳并伤,相当于高血压病Ⅱ、Ⅲ,当选用助阳滋阴之品,助阳以温而不燥,补而不腻,即以温而濡润之品为要,临床善用“阴阳双补方”(杜仲15g,菟丝子15g,苁蓉15g,仙灵脾15g,仙茅15g,人参15g,远志10g,川芎、红花、辛夷各9g,威灵仙、徐长卿、女贞子、枸杞子、旱莲草各15g,黄芪20g)。方中黄芪、菟丝子、苁蓉、仙灵脾、仙茅、人参甘温益气,女贞子、枸杞子、川芎、红花滋阴活血,合而共奏气血双补之功。
例三:桂××,男,66岁,1998年7月28日初诊。患者高血压病近10年,平素血压尚稳定,近1年来血压波动于180~170/100~95mmHg,刻诊血压170/96mmHg,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腰酸怕冷,盗汗,神疲倦怠,小便频数,舌淡红脉细,辨证为气血阴阳俱虚,遂拟“阴阳双补方”加夜交藤30g,合欢皮15g,服药5剂,血压降为160/95mmHg,头痛头晕,腰酸怕冷减轻,共守方20剂,血压稳定于160/9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