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未央超长预告片:【引用】论肌源性.腱性筋膜劳损 (作者:陈超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27:10

 

  肌源性、腱性筋膜劳损是运动系统主要劳损之一,下面以解剖为基础,病理机制为指导,证实采用医用超然拨针治疗本病的合理性、实用性、开拓性。

解剖:筋膜组织是机体重要的防御组织,分布甚广,具有弹性、柔韧性的结缔组织。分浅、深两层。本文仅讨论参与运动系统的筋膜组织。浅层筋膜:该层与皮肤相似,位于全身皮肤层下,有第二防御系统之称。肢体伸面的筋膜较厚实,屈面的筋膜较薄弱。外表与皮肤内层相紧贴,内层覆盖于肌肉、肌腱和其他组织的表面。浅层筋膜又是皮下脂肪组织的支架,此层筋膜内富有脂肪组织,有些部位可形成较厚的“皮下脂肪垫”。

深层筋膜:也称固有筋膜,此层由浅层筋膜向深层发展、延伸,逐渐变厚,变坚韧,附着于骨性结构等处。有些部位形成伪韧带、筋膜板、肌间隔。部分深层筋膜包绕着一块肌肉,或一群肌肉的肌纤维鞘,多见于浅层肌肉周围。部分由深面筋膜、部分由骨膜组成者,叫骨纤维鞘,多见于深层肌肉组织周围。筋膜组织在各关节处,肌肉组织活动频繁处,肌肉交会处。形成团块状、片状,大小不一富含脂肪的组织叫筋膜组织缓冲区。如下肢有腘窝、上肢有腋窝等处。这种缓冲区有调节周围筋膜紧张度的功能。支持点筋膜:在浅层肌组织中的阔肌,长肌的中央(段)的张力点,也叫肌肉收缩支持点,均为筋膜组织,因该部位是承受力点,机体本能的代偿,使该部位筋膜结缔组织变韧、变实,形成伪韧带或筋膜板等。供长肌、阔肌中段(央)收缩时起支持之用。

筋膜组织的功能:1.能减少肌肉间摩擦,保证每块肌肉或肌群能单独进行活动。2.约束肌腱,改变肌肉的牵拉方向,以调节肌肉的作用。3.供肌肉附着,以扩大肌肉附着面积,起到支持点作用。4.对外力及内部运动起缓冲软垫作用,特别长期受压迫和牵拉部位,脂肪充实其间形成脂肪垫。5.由于神经、血管在筋膜间穿行,筋膜组织有助于神经血管的解剖定位。6.其分隔、包裹、覆盖的特点,在病变情况下有特殊意义,如限制炎症扩散,修复组织功能等。

病理机制:1.肌肉组织过度活动是筋膜组织及其他软组织劳损致病的主要原因。肌肉组织是运动系统的动力装置,肌肉组织在运动中,尤其是超负荷运动中,可出现不同程度筋膜劳损,特别是止点部、中段(央)部支持点周围的浅深筋膜易劳损。此时可出现疼痛、酸痛、麻木、肿胀等症状。劳损的肌肉组织经过休息并借助拮抗肌的收缩,通过改善供血、供氧,促进代谢酸性产物排泄得以舒张、松解,达到自我调节、修复劳损。肌肉组织这种快速自我修复功能是其他软组织特别是筋膜组织、腱性组织不具备的,所以因肌组织在动、静力过度牵拉而发生筋膜劳损所出现的症状,在早期、轻症如及时休息,可缓解恢复,重症者必须人为地使其松解,才能恢复而治愈。2.体质下降是劳损的主要内因:即肌张力下降,也可称作“心源性或体质虚弱型肌源性筋膜劳损”。如年龄增长(40岁以上)、产后、重病后、过度劳累者,均伴有持续性或短暂性体力下降,即肌张力下降,肌组织功能负荷力低于心理负荷。即人们常说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现象,可积劳成疾导致慢性筋膜劳损症。3.寒冷潮湿因素(简称寒湿):寒湿是肌源性筋膜劳损主要外因之一,寒湿均可使体表温度下降,寒、湿可透过皮肤层,浅筋膜层向深层筋膜侵袭,使浅、深筋膜层紧缩,视寒、湿侵袭时间长短,程度轻重,范围大小成正比,即温度越低,湿度越高,受寒湿时间越长,范围越大,浅深筋膜紧缩越严重。组织间隙越狭窄,滞性越大。当微小血管受寒湿时,初扩张,继收缩,可造成循环不良,供血、供氧不足,代谢产物排泄受阻,可引起组织间缺血性疾病,酸性代谢物质刺激而产生酸胀。寒湿侵袭肌组织时,肌张力升高,引起自主性震颤而御寒,被动性筋膜紧张,因此寒湿又是加剧肌源性筋膜劳损之主要外因之一。易受寒湿的季节以夏、秋为多,因夏秋季气温高,机体为了散热而适应外界,体表外卫组织:皮肤、筋膜、肌肉、汗腺、微小血管均处于扩张状态,即松弛状态,此时人们倘若过于贪凉降温,这时寒湿可乘虚而入侵组织,初时可不发病,日久机体寒湿久留于内,又体质下降,便形成蓄积性发作。特定条件下,超低温、高湿度作用于机体或局部时,体质较差者,可短时间内发病,即急性发作。以四肢远端、掌心、足底为主要受寒湿部位,即寒从足起之说。游走现象:当寒湿侵袭机体外卫组织时,皮肤、筋膜、肌肉等组织均产生紧缩现象。以抵抗寒湿向深层或四周扩散。如寒湿仍不断侵袭,即可由局部向四周、深层扩散,寒湿一般沿筋膜层扩散。但寒湿在关节处有“滞留现象”,因关节处筋膜较紧密,特别膝、肘关节滞留现象最为显著(这滞留现象是保护性机制)。如寒湿仍持续作用于肢体时,可强行透过关节,迅速到达下一关节处,如图:足心?圹踝关节?圹膝关节?圹髋关节?圹骶髂关节。掌心?圹腕关节?圹肘关节?圹肩关节?圹颈椎关节(实线表示寒湿逆传,虚线表示顺传)。4.体位不正:机体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为经常维持在一种特定姿式,日久可产生这个部位肌组织静力性劳损症,即慢性劳损,也称职业性劳损。从而产生肌源性牵拉筋膜劳损。劳损的病变部位与解剖、生理功能及不当体位有密切联系。

肌源性腱性筋膜劳损好发部位:1.机体伸面的筋膜组织劳损大于屈面的筋膜组织。机制:①伸面肌组织大多是运动主要肌组织,做功频繁,付出能量较多,多劳多损。②伸面肌组织、筋膜组织是外卫首当其冲部位,是易受寒湿部位。③屈面肌与筋膜组织在运动中属协同作用,多数是被动性做功,付出能量小,即不易劳损,有些部位可借助自然体位恢复,即可达到收缩做功,能耗低,如头颅、躯干前倾时的自重,即可完成屈颈、屈躯干动作,因此颈椎病病变部位在后颈肩、躯干病变在上背等部、腰部。④血循环屈面比伸面良好,屈面肌和筋膜组织的营养较多、代谢产物排泄较易。故屈面肌与筋膜不易劳损。2.肌组织的起止点:①肌组织的止点为运动点,起点部为固定(相对而言,有时也互换),多动点即易损点。②止点部附着点少于及小于起点部。如股四头肌,起点部有4个头,止点部仅有髌韧带一个头,可谓4:1。如背阔肌,起点部从髂嵴、腰椎部、下部胸椎等处附着,附着面可达50cm以上,而止点部附着于肱骨头小结节嵴处,最大附着面不超过5cm,可谓10:1。附着点越小,活动愈灵活,易受损。3.阔肌、长肌周围筋膜易损。这二类肌组织位于机体浅、中层也易受寒湿侵犯。这二类肌组织跨度大,游离性大,运动量大,是工作主要肌,即易劳损肌。4.支持点的特定部位:(1)各种长肌的中段均有支持点,如腓肠肌外侧头中段有支持点;(2)各种圆肌、扁肌,中央均有支持点,如臀大肌中央;(3)特别是腰L1~5段腰髂肋肌之中段也有支持点,即临床常见的第三横突综合征病因在此。支持点是肌组织收缩时最大应力点,也是易损点。

诊断:1.临床上根据影像检查,排除骨及其它组织的实器质性病理变。另外根据肌组织解剖、形态、起、止部、支持点,症状行走径线等,可以判断出肌源性腱性筋膜劳损症状,传递径线,病变范围,劳损深度,严重程度等。2.有疼痛、酸胀、麻木、肢冷、功能障碍等五大症状。浅层筋膜劳损者,以上五大症状较轻,得热则舒,体表按摩、拔罐、膏贴均能透过刺激反射浅层筋膜层而治愈。有时休息肢体也能自行缓解,一般为早期轻症者。深层筋膜劳损者病变由浅层筋膜向深层筋膜侵袭,引起五大症状较重,伴有深层肌间隔狭窄,滞性增高,其间神经血管受压。肢体运动牵拉组织,症状加剧,当肢体活动明显受限制时,患者出现“保护性肌组织张力低下”现象,即临床常见的肌组织“废用性萎缩”,常误诊为“病理性肌萎缩”。这实则是一种保护性机制,常见于重症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等病症。3.同肌相接(同经相接)按解剖部位和症状表现,肌劳损常呈现出的症状行走特征类似于祖国医学经络分布循行路线。因肌组织上、下肌交接的起、止点均处于同一骨性解剖结构上,如阔肌筋膜张肌起点在髂前上棘等处,移行于股骨外侧止于胫骨上端外侧,而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起于胫骨上端外侧,他们通过浅、深筋膜相接、传递。而典型的外侧型臀腿痛症(包括臀上皮神经损伤),表现为髂翼外侧唇有压痛,在大腿外侧中下段、小腿外侧胫骨与腓骨之间、髁关节前外侧足背、足趾等处均可摸到显性点和隐形点。这一病变区域的劳损传递径线属祖国医学少阳经,相应的穴位有风市——阳陵泉——绝骨——丘墟——侠溪——历兑,即同肌相接,与同经相接雷同。4.找到隐性点,各种软组织劳损的疼痛点(阳性点)多数是病人提供的,有时这个阳性点虽然治愈,但易复发,这就要求找到隐性点,如长肌(或圆肌)往往止点部为阳性点,其相关部位起点部或支持点部的隐性点是靠医者应用肌源性、腱性筋膜劳损机制,去检测出隐性点,关节部位要改变体位,才能检测出真正的隐性点,只有把阳性点和隐性点同时治愈,才能提高疗效和避免隐性点上升为阳性点而复发。

治疗:本人采用特制拨针在局麻后,插入病变区域,在治疗过程中,根据针感反应感觉,判断劳损性质,根据所出现的痛、酸、胀、麻等感觉,可以判断出症状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大小,浅深度等。以上四种反应感是筋膜劳损特别的反应感(祖国医学中叫得气)。反应感的轻重与症状轻重成正比,即症状愈重,拨针进入病变区,针下感觉愈强烈。治疗后如针拨反应减弱,症状好转。如拨针进入无反应区,为无筋膜劳损区。

临床意义:1.本文依据解剖学理论阐述了肌源性、腱性筋膜劳损病理机制,且在临床治疗中获得显著的疗效。这一筋膜组织劳损理论与中医经络学说——“经络理论”相吻合,印证古代“经络理论”沿用千年而不衰。2.根据肌源性、腱性、筋膜劳损病理机制,可得知各种软组织劳损好发部位,提高了诊断水平。3.应用肌组织解剖的起止点、支持点概念,可以找出劳损真正隐性点和显性点,减少误诊、漏诊。4.在临床治疗时,根据“肌源性、腱性筋膜劳损病理机制”,应用新颖“医用超然拨针”、“微创局麻针拨术”合为一体疗法,治疗各种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骨质增生、颈椎病、骨关节病及各种急、慢性软组织劳损,安全、痛苦小、无副作用。特别椎间盘突出经大手术摘除后,又复发者,同样能治愈而不复发,填补了国内、外一项空白。5.“关节滞留”现象,是“保护性”机制,具有阻止寒湿症状上行关节扩散,也防止症状下行关节扩散。6.临床常见重症椎间盘突出症的下肢“废用性肌萎缩”实际上是保护性机制,以降低肌张力而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