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纶属于什么纤维:"7·23"事故车辆清理完毕 埋下D301次车头被挖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15:01

7月26日晚,最后一满载车厢碎片的运输车驶离现场。当晚,最后一批运输车队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车厢碎片运离现场,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全部结束。 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摄
新华网杭州7月27日电(记者冯源)“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车辆经过近24小时的清理工作,26日深夜已经全部移出事故现场,之前埋下的D301次动车车头被挖出运走。
26日下午4点半左右,最后一节比较完整的动车车体蒙着尼龙布用平板卡车运离现场。26日夜9点半左右,最后一批运载动车车头残骸的车队驶离事故现场。这些残骸裹满泥土,许多已成碎片,现场施工人员用挖掘机将它们掘起,再装入十多辆翻斗车运走。
记者看到比较完整的部件有动车车厢的底盘、几片车厢壁和4对车轮组。车队驶离后,事故现场还剩下5台挖掘机继续作业,回填土坑。现场工作人员不愿透露车队去向,记者驱车跟随车队,发现这批车头残骸被送到了铁路温州南站以南的动车车库。
事故车辆移送工作始于25日晚10点半左右。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研究决定,将遗留在现场的事故车辆移送至温州西站,作进一步调查处理。此次事故共造成6节动车车厢——D3115次第15、16节和D301次第1至4节脱线。

7月26日晚,最后一批车厢碎片装车后被运走。当晚,最后一批运输车队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车厢碎片运离现场,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全部结束。 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摄

7月26日晚,最后一批车厢碎片装车后被运走。当晚,最后一批运输车队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车厢碎片运离现场,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全部结束。 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摄
相关报道 最高检确认已派员参与调查"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7月26日晚,最后一满载车厢碎片的运输车驶离现场。当晚,最后一批运输车队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车厢碎片运离现场,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全部结束。 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摄
新华网北京7月27日电(记者陈菲)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部门负责人27日确认,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成立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已派员赶赴温州参与事故调查工作。
23日20时38分,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行驶至温州市双屿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追尾,目前已造成39人遇难。
上海铁路局局长、党委书记、副局长被免职

7月23日20时50分,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D301次列车第1至4位脱线,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脱线。新华社记者 高微 编制

7月23日,救援人员在列车脱轨事故现场抢救伤员。当晚,在杭州往温州方向双屿路段下岙路,动车D3115次车厢脱轨掉落桥下。 新华社发(余根铃 摄)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责任人员受到处理
新华网温州7月24日电(记者朱立毅、齐中熙)铁道部党组24日决定,对发生“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的副局长何胜利予以免职,并进行调查。
“7·23”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伤者名单公布

7月26日,一位护师在重症监护室内为一位重伤昏迷的乘客换药。当日,记者来到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50多名医护人员紧张忙碌在各个病房。7月23日,动车事故发生后,38名旅客受伤旅客被紧急送往这家医院,目前仍有29个受伤旅客住院治疗,其中重症监护室收治了5名重伤乘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长严玲微告诉记者:“从早上7点到傍晚下班,我们就一刻都不离开,轮班值守保证每个人治疗期间都有24小时的陪护。平常有38个医护人员,现在增加到了50多人。”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新华网温州7月26日电(记者 孔晓涵 岳德亮)温州市卫生局应急办26日下午公布的“7·23”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伤者名单显示:温州市11家医院共收治伤者192人,其中14人医治无效死亡,59人已出院,一人转外地医院,现住院人数为118人。
温州市卫生局应急办公布的伤病员救治情况统计表显示,截至7月26日中午12时,在住院的118人中,11人为危重病人,20人为重症病人,轻伤87人。
根据统计表中现有的籍贯统计,救治的伤病员中共有外籍人员三名。其中一名意大利籍女性入院前死亡,意大利籍男性潘约翰重症,美籍华人曹立衡重症。
统计表显示追尾事故的最后一名获救者、年仅两岁零八个月的小女孩项炜伊仍属危重病人。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达成首个遇难者赔偿协商结果

7月26日清晨,工作人员在进行清理工作。经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研究决定,相关部门将遗留在现场的事故车辆移送至温州西站,作进一步调查处理。 7月23日20时38分,甬温线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截至25日23时许,“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已造成39人死亡,其中初步确定身份的有38人。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新华网温州7月26日电(记者岳德亮 张和平)据温州市委、市政府最新消息,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遇难者赔偿协商工作取得进展。经过当地善后处理“5+1”服务小组与遇难者林焱的家属初步谈妥,赔偿金额50万元。林焱是福建省福州人。这是此次事故中第一个达成的初步赔偿协商结果。
另外,根据身份证件、衣着等特征鉴别,39名遇难者遗体已经全部得到认领,但是还有待DNA鉴定的进一步确认。
7月26日,医护人员为受伤乘客护理。
(中国聚焦)“一人一专家、一人一方案”
——中国千方百计救治“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伤者
此次事故已造成39人死亡,近200人受伤

7月25日,护士在病床边对项炜伊进行心理安抚。当日,“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的最后一名获救者、年仅两岁零八个月的小女孩项炜伊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内接受治疗观察。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新华网温州7月26日电(记者 孔晓涵 张遥)追尾事故的最后一名获救者、年仅两岁零八个月的小女孩项炜伊终于能保全双腿了。26日小炜伊的主治医生陈星隆表示由于实施了小腿解压手术,小炜伊的情况逐渐好转,所以目前医院不会考虑为她做截肢手术。
在追尾事故中失去了父母的小炜伊由于在车厢受到20多个小时的挤压,患有挤压综合征,有可能会引起肾衰竭和肌肉坏死,严重时需要截肢。
为了保住小炜伊的双腿,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成立了专门医疗组,研究最佳治疗方案,最后决定对小炜伊的小腿进行解压手术来改善血液循环。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唐疾飞表示,小炜伊的小腿解压手术很成功,小腿血液循环得到了很大改善,目前身体各项指标包括肾脏的指标均已正常。
不仅仅是项炜伊,在“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受伤的每一位伤员都牵动着大家的心。此次事故已造成39人死亡,近200人受伤。

7月24日,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赶赴温州,指导“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这是张德江在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代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看望并亲切慰问受伤人员。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24日赶赴温州,他要求调动一切力量,尽最大努力,千方百计救治伤员、千方百计减少因伤死亡、千方百计减少因伤致残。并要求对每位伤员设立一个医疗组、制定一套医疗方案,尽最大努力,争取最佳治疗效果。
“7·23”事故发生后,在情况不清、伤者不明的情况下,地方医疗救助机构及人员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以救人生命为第一目标,调配医疗资源,迅速将伤者送进邻近的康宁医院、鹿城区人民医院及市区9所医院。
13位从北京、上海、南京抽调的重症救治、神经外科、创伤骨科、普外科、康复科专业的国家级医疗专家24日下午赶到温州,会同省、市专家对所有伤员逐一进行检查评估,对危重患者及有潜在风险的患者逐一进行了会诊,为每一位危重伤员制定了详细的救治方案,并根据病情变化和救治需要及时会诊,密切监护,全力救治。
浙江省卫生厅也抽调省级医疗专家和台州、丽水两市医疗专家40余名,分派到收治伤员的各家医院指导伤员救治工作。浙江省卫生厅已从浙江省和温州、台州、丽水等地血液中心调集血浆10万毫升,并组织志愿者开展献血活动。同时还派出8名心理干预专家,积极开展事故伤员、遇难者家属及有关人员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

7月26日,医护人员在重症监护室内为一位重伤昏迷的乘客翻身换药。当日,记者来到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50多名医护人员紧张忙碌在各个病房。7月23日,动车事故发生后,38名旅客受伤旅客被紧急送往这家医院,目前仍有29个受伤旅客住院治疗,其中重症监护室收治了5名重伤乘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长严玲微告诉记者:“从早上7点到傍晚下班,我们就一刻都不离开,轮班值守保证每个人治疗期间都有24小时的陪护。平常有38个医护人员,现在增加到了50多人。”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据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王谦介绍,每位伤员从急诊开始,就有专门的医疗组全程监护,精心制定治疗方案,负责伤员的治疗。
“因为同时接收的伤员太多,很容易造成混乱,而给每位伤员配备医疗组,可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而且医疗组要对病人管到底,管到好为止。”王谦副院长说。
据王谦介绍,每个医疗组一般有四位医生组成,包括一位主任医生、一位主治医生和两位住院医生。
王谦说,在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美籍华人曹立衡在接受了手术之后,身体状态已稳定,目前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
据温州市卫生局局长朱锦平介绍,事故伤者大多是在追尾事故中头部和四肢遭受重力撞击,内脏受到强烈挤压,肝胆肺破裂,肋骨骨折,颅内出血。
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是此次收治伤员较多的一家医院,事发后共有38名伤者送往该院救治。记者25日上午在该院重症监护室看到,20多名主治医生、护士正在查看病人的最新情况,5名伤员正在这里接受救治。

7月26日,一位护师在重症监护室内为一位重伤昏迷的乘客换药。当日,记者来到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50多名医护人员紧张忙碌在各个病房。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在意大利籍华人潘约翰的床头,一名护士握着豆奶瓶,帮助带着颈托的潘约翰缓慢吸食。重症监护室主任尤荣平说,潘约翰25日早上7点左右摘下了呼吸机开始自主呼吸,今天(26日)还只能吃流食,但一天两晚没进食肯定会饿,医院今早已经提前准备了食物挂在床头,“除了医疗救治,我们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都做了详细准备”。
伤员病情的好转离不开医务人员的辛勤治疗。在事故发生的晚上,第三人民医院的普外科主任潘江华刚从重庆出差回来,就立即赶到医院,为伤者进行手术。手术一直持续到24日凌晨4点。睡了3小时后,潘医生还是按原计划参加了义诊活动。
温州市各大医院的医务人员在得到事故的消息后,主动赶到医院加班。据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孙军介绍,在24日晚上,医院通过统一的短信平台群发了事故消息,就有三四百名医护人员赶到了医院,这在他2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是少有的。
而第三人民医院的护士汪洁汝还没等医院通知就已经赶到医院。汪洁汝说:“我家就住在医院附近,周六晚上我听到救护车的声音频繁呼啸而过,就知道应该有大事故发生,所以就赶到医院来了”。
不仅仅是医务人员,不少病人家属表示,活跃在病房内外的热心市民、志愿者和义工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人间大爱”。

7月24日下午,在温州市第三医院,志愿者苏女士在照顾一位受伤乘客。追尾事故发生时,苏女士12岁的儿子也在事发动车上,当苏女士得知儿子安然无恙后,便马上投入到志愿护理工作中。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温州市数百名志愿者自发来到市区十一个医疗救治点,全力投入对伤员的护理工作。 新华社发(卢春雨 摄)
天津人李振民的右腿骨折绑着固定器,四肢还有些轻微外伤。他握着记者的手说,事发当晚他和家人当时正在经由天津开往福州的D301次列车上,“发生事故是不幸的,但这两天下来却觉得心里特别的温暖,出租车师傅不收钱,血库没血了市民都连夜去排队献血”。
在温州市事故旅客家属接待点,活跃着一群身穿统一的红色T恤的萤火虫义工。义工队成立3年多了,有义工几百人,以前主要是开展助学和敬老的活动。事故发生后,他们主动参与到救援与接待家属中来,开车到机场、车站接前来寻找亲人的人们。
当记者问被采访的义工叫什么名字时,他只是说“我们都是萤火虫”。
7·23动车事故救援:不放过每一寸有生命气息的角落

7月24日,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对小男孩进行输液等紧急处理。当日17:30左右,一名大约两三岁的小男孩被从车厢中搜救出来,小男孩生命体征正常,被救出后还小便了一次,但不幸左腿骨折。目前事故现场清理已进入尾声。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新华网温州7月24日电(记者李亚彪、章苒、张和平)动车追尾,200多人伤亡,几千人参与救援--23日20时38分发生在一场大雨中的事故,让温州市这座因民营经济而出名的城市成了全国瞩目的焦点。
事故发生后,新华社记者日夜兼程380多公里,第一时间赶到温州,并克服重重困难走进事发一线及救治伤员医院,零距离探访救援的经过。
借助事故现场的救援灯光,透过夜幕远远看去,从动车高架桥双屿路段上坠落的白色车厢,一节搭在高架桥与路面之间,还有两三节胡乱地散落在桥下--这是24日凌晨1时45分许,记者赶到事故现场时看到的情形。
大雨刚过,满地的泥水加上被救援车辆反复辗轧的路面,已经把从公路边到桥下事故现场的通道变为一片沼泽。桥下,有两三节从桥上坠落的车厢叠堆在一起,车体严重碎裂,有的甚至肢解。
垂直搭在高架桥与地面间的车厢身上标着“软卧”字样,车窗玻璃破裂。据消防人员介绍,这可能是幸存者逃生时用车内的安全锤敲破的。
“我们绝不放过每一寸有生命气息的角落。”温州市市长赵一德坚定的话语,代表了几千名救援者的心声。
在列车相撞的大桥上、碎石与泥水混杂的小路上、临时搭建的棚子下,各级领导干部、消防官兵、武警官兵、医务人员、铁路工作人员、当地群众等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事故现场的每一个角落里搜寻。深夜里,记者看到无数手电筒的光在事故车厢内外闪动;白天,看到工程车、起重车、救护车、运输车川流不息。

7月24日,参与救援的消防员用摄像机拍摄的小男孩被成功救出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消防干部余作帅是最早赶到现场救援的人之一。据他回忆:“现场漆黑,救援的干部群众很多,喊声一片,中间夹杂着旅客微弱的呼救声和哭泣声。”
余作帅带着20余名消防官兵进入坠落的一节车厢里,看到里面严重变形,必须用切割工具才能进入。他们一点点搜索,直至凌晨,口袋中的香烟都被汗水浸透了。
为把挤撞在一起的两列动车车体分开,救援人员分别采取了牵引、切割、起吊等多种办法。到24日上午,挤压在一起的车体终于被分离。
高架桥上,一位铁路民警说:“这次救援绝非易事,首先是空中作业难度大,其次是车厢体积与质量巨大,再加上路面泥泞、交通不便。虽然救援困难,但所有人都在拼命工作,因为心里装着对生命的尊重。”
温州市民营的康宁医院是距离现场最近的医院,记者24日凌晨3时在候诊大厅看到,这里临时摆起十多张病床,上面躺着的都是事故中的伤员。医院还设立临时接诊处,负责登记送医人员。据医务人员介绍,有54名伤者被送到该院。到24日下午时,有部分伤者转院。
赵一德说,到24日晨,被抬出的受伤人员分别被送往全市8家医院。
除了外部救援外,乘客还开展了有序的自救。坐在D3115次车15号车厢内的一位福建妇女回忆说,事故发生后,轻伤旅客组织自救,大家有序撤退,甚至还有旅客大喊镇静,不要动,担心胡乱走动会导致车厢掉到桥下。当有的旅客不会正确使用安全锤敲开车窗时,就自发组织排成长队,摸到13号车厢打开的车门逐一疏散,没有人争抢和发生踩踏事故。
爱心在这里升华——见证“7·23”甬温线特大事故救援
7月24日,救援人员和施工人员在清理事故现场。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3日,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运送伤员。当晚,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在浙江温州境内发生追尾事故。新华社发(小刀 摄)
新华网温州7月24日电(“新华视点”记者章苒、李亚彪、张和平)23日晚上,两列绝对不该有交集的动车在温州市鹿城区发生剧烈追尾,截至目前,事故已经造成35人死亡,210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消防战士、医护人员、交通警察、铁路工程人员、通信工程人员、刚刚逃生的乘客,在桥下乘凉的居民,在温州旅游的游客,出租车司机,外国游客……成千上万素不相识的人从四面八方汇拢来,通宵达旦不知疲倦的付出只有一个目的:生命,为了营救最宝贵的生命!
在惨烈的事故现场,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温暖、心与心最贴近的一刻。
“英雄村”:数千村民奔向事故现场自发救援
“7·23”甬温线特大事故两列动车追尾并坠桥的地方,位于温州市鹿城区下岙村东北方,村民加上附近鞋业加工厂的工人,有近万人,谁也想不到,正在桥下乘凉、散步的这些老百姓成了救援的第一批力量。
“当时电闪雷鸣,雷雨交加,我刚好站在四楼,看到前面的动车停了一会,缓慢往前开动,刚开了一分钟,后面竟然又来了一辆动车,我看着它不停地变换远近灯光提醒前车,同时慢慢减速,但是还是来不及,只看动车相撞的火花像无数道闪电,眼睁睁地看着后面的车撞了上去。”鼎立峰鞋材厂阮长霄说。
阮长霄马上冲了上去,很快,数千村民从四面八方涌上现场,分散到各个车厢救人。“到处在喊救命,有的人身子被压,有的腿被压,我们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救人。”村民张则文说,我一钻进车厢,就发现一个孕妇,被很多东西压着,一条腿骨折,不能动。张则文一个人试了试,拖不出来,这时另外两个村民也钻进了车厢,三个人小心翼翼地把她抬出来,刚抬到下面平地上,一辆停在路边的面包车拉起他们就走。

7月23日,救援人员在列车脱轨事故现场抢救伤员。当晚,在杭州往温州方向双屿路段下岙路,动车D3115次车厢脱轨掉落桥下。 新华社发(余根铃 摄)
“事后想想都后怕,村民们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救人,因为有一节车厢垂直挂下来,随时可能会翻倒,高架桥上的水泥板也随时会脱落。”一位村民从车里拉出来五个人,但他拒绝透露自己的名字,因为“大家都在救人”。
冒着生命危险救人的村民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这是记者在短短十多分钟时间里记下的名字:吴阿国,当场把新买的T恤撕成碎条,用来结成绳子,光着膀子救人;不知姓名的外地人,一共连续开了五趟车,运出五个伤者;严林志,救出三个;建波和建安两连襟,救出五个;村支书阿乐、村民阿飞、徐贤芬、蔡思武、蔡利益,鞋厂工人阮长霄、帅兵、张则文,每个人都救了两到三个伤者。
“我们村前前后后救出了近百个。”一位村民说。
事实上,除了村民,很多死里逃生的乘客都没有离开现场,D301,D3115,几乎每节车厢都有乘客逃生后又返回车厢救人的故事。
来自福州的8岁男孩小祝,一家7口人趁暑假到杭州旅游,全家人都在车上。他告诉记者,当时灯全黑了,他在车厢里被甩得滚来滚去,最后被行李砸晕。“等我醒来,车厢已经掉到桥下,翻了个底朝天,我拼命扒开压在我身上的行李、铁片、往外爬,好像还踩到了很多人的身体,在黑暗中大概爬了十多分钟,找到了车门,这时候外面一个叔叔一把把我抱了出来,送上救护车。”
伤亡乘客不断从车厢里抬出来,附近的车辆自发组成了运输队。“小面包、皮卡车、农用车、出租车,第一批伤者送来的时候,什么样的车都有。”温州康宁医院是距离事故现场最近的医院,当天晚上值班护士潘晨燕说,“救护车赶过去肯定不如现场车辆送来快,是他们抢救了最早一批伤者。”
温州市120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通宵没有合眼,他们告诉记者:“我们的二十辆救护车都出动了,每辆车拉了两趟以上。”

7月23日,救援人员在列车脱轨事故现场抢救伤员。当晚,在杭州往温州方向双屿路段下岙路,动车D3115次车厢脱轨掉落桥下。 新华社发(余根铃 摄)
“这样救人,看起来像攀岩”
下岙村村民王帅是第一个报警的人,接到他的报警后,温州消防鞋都中队只用了8分钟就到达现场,是最早到达的专业救援队伍。随后,温州全市22个中队,560名消防官兵、51台消防车和重型起吊车辆赶赴现场救援,与此同时,120急救、公安、武警、铁道部调派的大型工程机械等一切可以调集的社会力量集体奔赴到场。
由于出事车组位于高架桥上,救援的支撑点较小,动车受到激烈撞击后,坠落的车厢大量零散部件洒落一地,透过车窗玻璃可以看到很多乘客在等待救援,消防救援人员携带小型救援设备,通过架设消防梯到车厢内实施救援。困难最大的是像蜡烛一样竖在地上的D301第四节车厢,内部呼救声连连,还有“咔嚓、咔嚓”的声音,这是车厢里不断掉落的碎玻璃声。三名消防官兵携带救援包进入车厢,通过原走道扶手向上攀爬,这个时候原本平坦的车厢变成了峭壁,特别是撞击后的车厢,内部结构也变形了,“这样救人,看起来像攀岩,其实就在刀尖上跳舞啊。”指导员陈贵说。
到达第5排时,消防官兵看到有人在抱着坐椅瑟瑟发抖。但是要把这名乘客接出来,就像在悬崖峭壁上救人。陈贵带着安全绳上去,另外两名同志在两边保护。“不要怕,我们是来救你的,放心,都没事了。”可是不管消防官兵怎么安慰,他还是始终牢牢抱着坐椅,不愿意伸出手来。陈贵只好慢慢靠过去,牢牢抱住被困者,耐心安慰他,等他情绪安定后,利用坐膝悬垂装置将他慢慢放下,将他成功解救。
尽管只是短短几个小时的救援,但是由于强度太大,精神高度紧张,再加上车厢内闷热,陆续有多名官兵脱水昏迷,送到医院抢救,其中一名战士由于在救援时肺部吸入过多的废气而导致呼吸不畅,需靠氧气瓶来维持呼吸。

7月24日凌晨,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众多市民自发赶到血站排队献血。新华社发
在温州市中心血站,献血队伍排了整整一个通宵。记者到达血站时,20岁的柳成伟右手臂上缠着绷带,几分钟前他刚刚献完血。“晚上9点不到我在微博上看到了这个事情,就和朋友们一起去现场,然后我们在网吧查看各种相关消息,知道中心血站缺血,赶紧查找了地址,4个人一起到了血站。”柳成伟说。献血者非常多,血站人员不足,每个献血者都在现场默默地排队等待。从凌晨1点多一直等到凌晨6点多,才献上了血。
天亮后,前来志愿献血的人更多了,一波接着一波。领取表格和体检的两条队伍都排起了长龙。南京军区某部50多名士兵集体前来献血,温州四川商会发动近百名会员和员工,为事故受伤者献血。到24日上午7点50分止,已有505人献了血。河北人顾飞是前几天来温州旅游的,因为没能通过献血体检,他就决定在现场充当志愿者。为献血者盖章、发放食品,就这样从23日晚上忙到24日上午9点。他说,本来今天准备离开温州回家了,看这样子,这里还需要我。
23日晚上的夜班出租司机,几乎做了一夜的免费生意:寻找亲人的家属、医护人员、记者、献血者、义工……这些人总是一上车就不停地打电话,出租车司机只要接送的是这样的乘客,下车的时候一律摇摇手不收钱。

7月23日20时38分,甬温线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截至24日11时,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共计35人。发生事故的动车部分车体损毁严重。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4日,一位事故列车乘客的亲属在向一位乘客询问是否知晓自己的亲属的去向和情况。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4日凌晨,在温州市康宁医院内,一位乘坐D301次列车的乘客望着病床上熟睡的孩子。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4日凌晨,一位受轻伤的乘坐D3115次列车的小女孩在妈妈身边睡着了。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4日,部分动车相撞事故受伤乘客在温州市康宁医院内接受救治。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4日凌晨,一位乘坐D301次列车的受轻伤的乘客在温州市康宁医院内搂着自己的孙子睡着了。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4日凌晨,温州市康宁医院的大夫在抢救一名重伤者。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3日晚,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伤者被紧急送到医院接受救治。新华社发

7月23日晚,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伤者被紧急送到医院接受救治。新华社发

7月23日20时30分许,甬温线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事故发生后,为安置未受伤旅客,接待前来寻亲的旅客家属,温州二十三中临时设置为乘客安置点,承担受伤和遇难者家属的接待查询工作,不少旅客家属在这里查找自己亲属的信息。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4日,志愿者王猛(左一)在帮忙登记汇总分流就诊的旅客信息,方便旅客家属查询。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4日,一位志愿者在帮忙查找旅客的就诊信息。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4日,一位从福州前来找寻亲属的男子(左一)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登记亲属信息。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4日,在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胡锦教授(中)、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的陆男吉教授(左)和瑞金医院骨科的吴文坚教授坐在救护车上准备出发赴温州。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7月24日,在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胡锦教授(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的陆男吉教授(中)和瑞金医院骨科的吴文坚教授准备登上救护车出发赴温州。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这是7月24日拍摄的两列动车追尾的事故现场。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3日20时50分,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D301次列车第1至4位脱线,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脱线。新华社记者 高微 编制

7月24日,一位铁路养护人员经过动车追尾事故现场。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4日,救援人员和施工人员在事故动车上准备清理事故现场。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这是7月24日拍摄的动车追尾的事故现场。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4日,救援人员和施工人员在清理事故现场。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4日,救援人员和施工人员在清理事故现场。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4日,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进行清理。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3日拍摄的动车追尾脱轨事故现场。 7月23日晚,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在浙江温州境内发生追尾事故。新华社发(小刀 摄)

7月23日拍摄的受损动车。 7月23日晚,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在浙江温州境内发生追尾事故。新华社发(小刀 摄)

7月23日拍摄的动车追尾脱轨事故现场。 7月23日晚,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在浙江温州境内发生追尾事故。新华社发(小刀 摄)

7月23日,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展开救援。当晚,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在浙江温州境内发生追尾事故。新华社发(小刀 摄)
  7月23日,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展开救援。当晚,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在浙江温州境内发生追尾事故。新华社发(小刀 摄)

这是事故现场(7月24日摄)。 7月23日晚,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在浙江温州境内发生追尾事故。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3日晚,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伤者被紧急送到医院接受救治。 7月23日晚,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在浙江温州境内发生追尾事故。新华社发

7月24日凌晨,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众多市民自发赶到血站排队献血。新华社发

7月24日,救援人员在现场救援。 7月23日晚,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在浙江温州境内发生追尾事故。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3日晚,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伤者被紧急送到医院接受救治。新华社发

7月23日拍摄的动车脱轨事故现场(手机拍摄照片)。当晚,在杭州往温州方向双屿路段下岙路,动车D3115次车厢脱轨掉落桥下。 新华社发(余根铃摄)
  7月23日拍摄的动车脱轨事故现场(手机拍摄照片)。当晚,在杭州往温州方向双屿路段下岙路,动车D3115次车厢脱轨掉落桥下。 新华社发(余根铃 摄)

7月24日,救援人员在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7月24日凌晨6时50分左右,温州社会组织——苍南县壹加壹应急救援中心空中搜救队队长陈斌使用动力伞滑翔至事故现场上空,进行空中拍摄。图为空中拍摄事故救援现场。中新社发 陈斌 摄

7月24日,救援人员在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23日在杭州往温州方向双屿路段下岙路,动车D3115次车厢脱轨掉落桥下。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3日,救援人员在列车脱轨事故现场搜救。当晚,在杭州往温州方向双屿路段下岙路,动车D3115次车厢脱轨掉落桥下。 新华社发(余根铃 摄)

7月23日拍摄的动车追尾脱轨事故现场。 7月23日晚,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在浙江温州境内发生追尾事故。新华社发(小刀 摄)
  7月23日拍摄的动车追尾脱轨事故现场。 7月23日晚,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在浙江温州境内发生追尾事故。新华社发(小刀 摄)
  7月23日拍摄的动车追尾脱轨事故现场。 7月23日晚,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在浙江温州境内发生追尾事故。新华社发(小刀 摄)
  7月23日拍摄的动车脱轨事故现场。7月23日晚,在杭州往温州方向双屿路段下岙路,动车D3115次车厢脱轨掉落桥下。 新华社发(余根铃 摄)
  7月23日拍摄的动车脱轨事故现场。当晚,在杭州往温州方向双屿路段下岙路,动车D3115次车厢脱轨掉落桥下。 新华社发(余根铃 摄)

这是事故现场(7月24日摄)。 7月23日晚,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在浙江温州境内发生追尾事故。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4日,救援人员在现场救援。 7月23日晚,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在浙江温州境内发生追尾事故。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4日凌晨,救援人员在动车追尾事故现场继续展开搜救工作。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3日拍摄的动车追尾脱轨事故现场。 7月23日晚,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在浙江温州境内发生追尾事故。新华社发(小刀 摄)
    7月24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向事故发生时被困在列车上的一位记者鞠躬致歉。当日,铁道部召开“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新闻发布会,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通报了事故情况,并回答了部分记者的提问。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这是车厢内的旅客遗留下的一本杂志和一个餐盒(7月24日摄)。 7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刚从铁轨上被大型吊车吊下的D3115次列车的15号车厢内,车厢的连接处严重变形,事发时列车即将驶入温州站,许多旅客正在车上吃着晚餐。23日20时30分左右,列车被由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追尾,一阵巨响之后,逃生的乘客们纷纷疏散至安全地带,没有吃完的晚餐餐盒散落在座位边。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7月26日,一位护师在重症监护室内为一位重伤昏迷的乘客换胶带。当日,记者来到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50多名医护人员紧张忙碌在各个病房。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7月26日,一位遇难者亲属在事故现场抹去眼泪。她的亲属遇难前坐在最后一节被运走的车厢里,遗体已经认领,他们试图寻找遗体的残缺部分。当日,几位遇难者亲属来到事故现场,试图寻找遇难者遗体的残缺部分。 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 摄

7月26日,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察看一位颈椎受伤旅客的X光片,讨论手术方案。当日,记者来到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50多名医护人员紧张忙碌在各个病房。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7月26日,护士为一位在重症监护室持续昏迷的乘客换装有腹腔引流液的水封瓶。当日,记者来到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50多名医护人员紧张忙碌在各个病房。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7月26日,医护人员在重症监护室内为一位重伤昏迷的乘客换胶带。当日,记者来到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50多名医护人员紧张忙碌在各个病房。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7月26日,重症监护室内护士为一位重伤昏迷的乘客记录最新治疗情况。当日,记者来到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50多名医护人员紧张忙碌在各个病房。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7月23日晚,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伤者被紧急送到医院接受救治。 7月23日晚,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在浙江温州境内发生追尾事故。 新华社发

7月25日,重症监护室内的项炜伊左腿被包扎着,医生需要密切观察其血液循环恢复情况。当日,“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的最后一名获救者、年仅两岁零八个月的小女孩项炜伊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内接受治疗观察。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7月26日,在温州南站,潘先生(右一)正在替他的母亲认领行李。自7月25日起,因“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遗留在现场的旅客行李陆续被运送至温州南站,工作人员连夜将其登记、编号,并通过各种途径通知物主前来领取。目前,已有30余件行李回到了物主手中。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7月25日,挖掘机正在对事故列车车厢进行拆解。当晚10点30分左右,挖掘车开始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列车车厢进行拆解,目前有5台挖掘机正在进行作业。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7月23日20时27分,几乎在动车追尾事故发生的同时,网友“袁小芫”发出了第一条微博,令数万网民在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一信息(7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图为第一条由网友“羊圈圈羊”在出事车厢内发出求救信息的微博,被转发11万余次(7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图为23日晚,温州市民在得知事故后自发开车去血站献血途中造成交通拥堵的一条微博,被网友迅速转发(7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7月25日,温州车友俱乐部的志愿者叶秋(右)在安置点帮助从福州赶来温州的两个人寻找亲人的下落。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一位温州车友会的志愿者开着私家车免费运送需要到多个医院寻找亲友下落的人(7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7月25日,一位失去孩子的家长痛哭流泪。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已造成多人遇难,在温州市殡仪馆,许多列车旅客家属怀着悲痛的心情在这里找寻自己亲人的消息,等候辨认遇难者遗体。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6日,王斌(中)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寻找行李。自7月25日起,因“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遗留在现场的旅客行李陆续被运送至温州南站,工作人员连夜将其登记、编号,并通过各种途径通知物主前来领取。目前,已有30余件行李回到了物主手中。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7月25日,温州市民李玉燕在流动献血车内献血时,6岁的儿子李肖航在一旁仔细观看胶管。当日,大量温州市民冒着酷暑来到各献血车踊跃献血。“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以来,前来温州市内各流动献血车献血的市民人数激增。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7月24日上午,在温州市第三医院,志愿者报名参加救援护理工作。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温州市数百名志愿者自发来到市区十一个医疗救治点,全力投入对伤员的护理工作。 新华社发(卢春雨 摄)

7月24日,部分动车相撞事故受伤乘客在温州市康宁医院内接受救治。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3日,救援人员在列车脱轨事故现场抢救伤员。 新华社发(余根铃 摄)

7月23日22时许,在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现场,救援人员设法进入严重破损变形的车厢里抢救受伤乘客。 新华社发(陈侄辉 摄)

7月23日21时40分许,在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现场,救援人员登上严重破损变形的车厢里抢救受伤乘客。 新华社发(陈侄辉 摄)
7月23日,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运送伤员。 新华社发(小刀 摄)  
7月24日,在温州市第23中学动车事故家属接待处,伤亡人员的家属在询问亲人的信息。当日,温州市有关部门在温州市第23中学设立家属接待处,为伤亡人员的家属提供亲属寻找及善后等一系列服务工作。 新华社发(卢春雨 摄)
    7月23日22时许,动车追尾事故中的几位伤者被紧急送到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救治。 新华社发

7月23日22时许,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务人员对动车追尾事故中的伤者进行紧急救治。 新华社发

7月24日,部分动车相撞事故受伤乘客在温州市康宁医院内接受救治。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4日,一位事故列车乘客的亲属在向一位乘客询问是否知晓自己的亲属的去向和情况。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6日晚,自发来到广场的温州市民在现场点蜡烛,摆出“7·23”的数字。当晚,数十名温州市民自发来到世纪广场,点起摆出“7·23”数字的蜡烛,集体为“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死难者默哀一分钟,并为幸存者祈福。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7月26日晚,温州市民手持蜡烛围成一圈,为遇难者默哀。当晚,数十名温州市民自发来到世纪广场,点起摆出“7·23”数字的蜡烛,集体为“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死难者默哀一分钟,并为幸存者祈福。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7月26日晚,温州市民手持蜡烛为遇难者默哀。当晚,数十名温州市民自发来到世纪广场,点起摆出“7·23”数字的蜡烛,集体为“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死难者默哀一分钟,并为幸存者祈福。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