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爱2片尾歌:陈坚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2:29:04


 公元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布面油画 220X600cm  2003年作  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 陈坚
























陈坚和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 

 

   江苏自古人文荟萃,古有金陵八大家、扬州八怪,今有傅抱石、陆俨、林散之等艺术大家。2006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期间,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陈坚的油画作品《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获得首届南京“十大文化精品”称号。为了使读者了解这幅巨型油画作品的创作经历,笔者于近日采访了这位军旅画家。

 

十年凝固一个瞬间

  第一次看到《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是在浏览网页时,很小的图片并没有反映出画作的风格原貌,但即使是这样,我依然被深深地震撼了,我像所有热血年轻人一样,看得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下文简称《公元》)的创作历经十年,可谓“十年磨一剑”,在这漫长的十年中,收集资料,重复修改以及克服重重困难,这幅画作最终能以我们所见的形态展示在世人面前,陈坚付出了超乎寻常的精力。
《公元》横空出世,一时间很多人被震撼了,这个值得全中国人铭记的时刻再次被陈坚以艺术创作的形式定格。“十年”的艰辛只为了真实还原那个瞬间,网络上的《公元》都被标上了“中国人不得不看”这样分量很重的“注解”,因为它唤起了年轻一代中国人心中深藏的那份爱国激情。对于这种轰动效应,陈坚坦言并不是他能够预期的,他认为自己只是想把那个被遗忘的具体时间“提”出来,用客观而准确的角度来刻画那个凝固的时刻。
陈坚对于《公元》的挚爱是显而易见的。漫长的十年,并不是完成一幅油画这么简单,每一次的修改都是一次完善与纠正的结合,更是一次克服困难后的欣慰。在寻找资料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些并未引起人们重视的错误,例如:陈列在南京博物院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复制的受降席桌布边的颜色运用是有误差的。陈坚经过多方查证指出,它的颜色应遵照中华民国国旗的颜色来确定,应该是蓝、白、红,因为蓝、白、红是当年受降大典会场布置所运用的颜色。这样的事情并不只此一件,这些近乎“鸡蛋里挑骨头”的细节,外人没有注意到,陈坚却注意到了,并且把它们一一纠正过来。

 

总书记驻足凝视

   这种责任感为陈坚的作品赢得了美誉,胡锦涛总书记就曾经站在《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画作面前对其大为称赞。事实上,不仅是这幅众人皆知的油画巨作,他的其它作品同样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与欢迎。例如他画过的一幅有关平津战役后押解战俘的油画,一位老画家看过之后很是诧异,因为这幅作品的感觉与情形与真实场景的画面很相似,而这位老画家就是亲历过那段历史的见证人。对于老画家的疑问,陈坚告诉他,自己是查证了很多资料和图片才创作出了这幅作品,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整个人完全进入了角色,进入了历史记忆的那个瞬间。
陈坚能够成功不仅因为他能够严谨地尊重历史真实,同时也得益于他坚实的绘画基本功。1951年,陈坚出生在江南名城无锡,“文革”后期响应号召去农村接受再教育,1970年入伍,197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江南水乡的温婉作用在这位军队画家身上,便形成了专属于南方人的优雅;而多年的军旅生活则给了他过硬的责任感和军人坚毅的气质。在2006年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期间,陈坚的《公元》获得了“十大文化精品”称谓,但获奖后的他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依旧温文尔雅,诉说着他对绘画的热爱。
陈坚从小就酷爱画画,他说,小时候喜欢用粉笔在地板上画各式各样的图案,尤其是各种各样的帽子,“我可以把各种帽子画的很像”,这些应该就是他最早的素描了。在奇妙的帽子空间中,陈坚也构建出了自己最美丽的未来。
军队的生活是简单而严肃的,而陈坚的作品却是华丽而真实的。越是接近这位画家就越是被他吸引,理由很简单,我被《公元》的气势征服了,也被陈坚折服了。

 

严谨就是对历史负责

   陈坚对《公元》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都远非常人能够想像。正像他在自己的创作手稿中写的那样,“画中日军代表的皮靴清晰可见,必须明确描绘我从黑白的历史照片中分析出惟独日军参谋总长小林浅三郎穿得皮靴为棕色(后在一本介绍日军服饰的权威性的资料里得到证实),再有,从照片上模糊地感到日军皮靴上有骑马用的‘马刺’(其海军因不穿皮靴除外)。为搞清这一时期日军皮靴的沿革,翻阅了受降内容以外的资料,结果在平时积累的《爱新觉罗·溥仪画传》的画册中得到大量的佐证,日本在轴心国中属国力较弱,军队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封建军国主义色彩很浓,陆军高级将领在战场上都普遍骑马行军,用‘马刺’”。对于一个人的穿着就查阅了这么多的资料,那么完成整幅巨作要花费十年的时间也就不奇怪了。还有一些关于日军服装的样式、军衔领章、勋表及其钉缀的位置,中方军人的服饰、领章、“中正剑”的佩挂、受降大典时特有的臂章标记等等,陈坚都一一作了考证,有的还亲手将其制成道具供绘制使用。
在交谈中,陈坚说,现在一些反映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在历史真实性的形象表述方面误差非常之大,甚至洋相百出,很不严谨。陈坚是个严谨的人,对于艺术创作同样讲究严谨真实,在他看来,艺术创作绝对不能对历史不负责任。

 

陈坚,油画家,1951年9月生于江苏无锡,1970年入伍,1975年毕业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76年任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创作员从事专业美术创作。后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美术组长。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联委员、江苏省油画学会副会长。

作品以军事题材和历史题材为主,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和全军美展。曾获全国美展金奖、铜奖,解放军文艺奖、全军文艺新作品奖·美术类一、二等奖,全军美展一等奖、佳作奖、优秀奖。主要作品有《公元一九四九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冬雪》(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1949年春·进驻南京总统府》(第十届全军美展一等奖)、《堤》、《X日》、《罢工前夜——陈云同志在商务印书馆》、《跨向大上海》、《霞》(获全军优秀作品奖)等。作品《碑》获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二等奖;(合作)《淮海大战》获首届解放军文艺奖。部分作品陈列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军委办公厅、国防大学、抗日战争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纪念馆、陈云故居纪念馆等。1995年曾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进修学习,并举办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