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聚设计:中国历史100件事(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09:07

中国历史100件事(下)

  51、大宋之耻——澶渊之盟:1005年1月,宋辽双方达成了和议,规定北宋每年向辽输银10万两、绢20万匹。历史上把这一次宋辽和议叫做“澶渊之盟”。当和议刚达成时,内侍误传输银绢300万,宋真宗大吃一惊。后来听说只有30万,宋真宗大吃一惊,后来听说只有30万,宋真宗又沾沾自喜,认为这是宋朝谈判的“胜利”,他还写了诗叫大臣们唱和,表示庆祝。由于北宋王朝的软弱无能,澶渊盟后,使得全国人民每年又增加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52、印刷术的重大改革——毕昇创造活字印刷:北宋沈括在他的名着《梦溪笔谈》里,记述宋仁宗宗庆历年间,平民出身的毕昇,首次发明了先进的活字印刷术,毕昇生活在当时雕版印刷业中心之一的杭州。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分制字、排版、印刷和回收活字等四道工序。首先,用胶泥刻成如铜钱一样薄的单字,经火烧成十分坚硬的泥活字,一般常见字,都刻有好几个同样的活字。毕昇创造的泥活字原物和印成的书籍虽然未能留传来、下来,但是他的这套活字印刷方法却对后代发生了很大的影响。毕昇最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世界印刷术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53、乱世变法——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地主阶级着名的改革家。他在政治、经济、军事待方面,曾经提出一整套的“新法”,并一度加以推行。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出身于普通官僚地主家庭。22岁时,通过考试中了进士,从此参加地方行政工作。年轻的皇帝宋神宗赵项上台以后,急于要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于是,破格提拔了积极主张革新的王安石。新法的主要内容有:1)农田水利法;2)方田均税法;3)青苗法;4)免役法;5)均输法;6)市易法;7)保甲法。

  54、全国大一统——元朝的统一:元朝是以蒙古贵族为主体的蒙、汉等各族联合政权,蒙古贵族于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之后,除了发动三次西征之外,同时还派遣军队向南方进军。到1227年成吉思汗病死之前,蒙古军队已经打败了畏吾儿、西辽和西夏。1231年,蒙古军灭金,与南宋王朝仅隔一条淮水,蒙古贵族立即发动了长达40年之久的灭宋战争。忽必烈为了统治全国,决心采用“汉法”,并于1271年迁都燕京,建国号为元,元朝的建立标志着蒙、汉各族地主阶级的进一步联合,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在新王朝被延续了下来。

  55、建省的开始——行省制度的实行:元朝把我国各地划为若干行省,建立了行省制度,“行省”的名称,金朝时就开始使用了。元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设立了不少行中书省,以代表中书省在地方上行使职权,1287年,忽必烈在全国范围内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一级的行政机构。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是秦朝以来郡县制度的发展,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行省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政治,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明、清以及后来的政治制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56、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明代官制改革: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为了强化封建专制主义,加强中央集权,对中央和地方的封建官僚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明初设中书省,置丞相,统率百官,总理政务,大都督府管军事,都察院与大理寺掌纠察、刑法。1380年,朱元璋杀掉丞相胡惟庸之后,即废除中书省,不再置丞相,这样,朝廷的行政、军事与司法人权被分割而隶属于几个独立的机关分掌,以互相牵制,防止专权。这些机构的官员都直接向皇帝负责,重大事件,必须报请皇帝批准才能实行。巡抚之名起于洪武时期,1391年,朱元璋派遣太子朱标以巡抚之名视察陕西地方。1421年,朱棣派遣大臣分巡天下,了解军民疾苦,1430年,朱瞻基派遣御史于谦等6人,分别以侍郎的官衔巡抚山西、河南等省,这时的巡抚,还属临时派遣,“事毕复命”。

  57、新军事制度的创立——卫所制到募兵制:朱元璋统一全国以后,创立了新的军事制度——卫所制。卫所军的来源有四类,第一是“从征”,即原来的农民起义军战士,包括反元群雄各部的战士;第二是“归附”,即投降的元军,第三是“谪发”,即因“罪”而罚充的官吏和士民,称作“恩军”或“长生军”,第四是“垛集”,即征调平民充军,世代成为军户。

  58、法令的集大成——《大明律》:《大明律》是明代朱元璋总结历代法律施行的经验和教训制定的法令条例。《大明律》共分三十卷,篇目有名例一卷,包括五刑(笞、杖、徒、流、死)、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大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八议(议亲、议故、议功、议贤、议能、议勤、议贵、议宾),以及吏律二卷、户律七卷、礼律二卷、兵律五卷、刑律十一卷、工律二卷,共460条。

  59、知识分子千年追逐的梦——八股取士的创立: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袭用唐宋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1370年,朱元璋颁发科举诏令。参加科举考试生员的答卷,其行文格式有严格的规定,就是通常所说的“八股文”。八股文,由破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

  60、皇位争夺战——靖难之变: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推行“削藩”政策,燕王朱棣公开反叛,以“清君侧”的名义,率军南下,号称“靖难之师”,发生了一场明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皇位争夺战,历史上称为“靖难之变”。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1370年,封为燕王。1389年封地北平。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皇帝位,第二年,朱允炆改元建文,朱棣面对诸弟被废,自己权力被削的危机,便借朝贺改元之机,带领世子朱高炽等人,亲往南京,密察虚实,以谋对策。朱棣回北平后,暗中加紧练兵,做篡夺皇位的准备,表面一卜则伪装重病在身,卧床不起。朱棣便乘机起事,一场封建统治阶段内部争夺皇位的武装斗争展开了。

  61、北京成为帝都——明成祖迁都北京: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得皇帝位,北京是他的兴王之地,政治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朱元璋生前,臣僚中也有人建议迁都北京,利用元朝旧有宫殿,可省民力。但朱元璋以为它是亡元旧都,根本不愿考虑。朱棣即位,实现了都城北迁计划,决定以北京为新都。1406年,明令迁都,第二年五月,正式开始北京城的修建,从全国调集工匠、入夫,来到北京。

  62、蒙古族攻占了北京——土木之变:1449年七月,瓦刺部首领也先率众南犯,在怀来县西的土木堡与明朝军队作战,明军大败,英宗被俘,使明朝统治遭到严重的危机。历史上称这件事为“土木之变”。

  63、特务横行——厂卫机关成“冤窖”:锦衣卫与东厂等,简称为厂卫,是明代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办理刑狱衙门之外执掌“诏狱”的特务机构。因为这里恣意缉捕、刑讯“杀人而不丽于法”,朝野臣民,只要“一入狱门,十九生理”,冤狱累累,因此被人们称做“冤窖”。1420年,明成祖迁都北京,立即在东安门北设置了东厂,用它专门刺探臣民“谋逆妖言、大奸大恶”的事,朱棣怕外臣徇情面,不能及时把实况直接向他汇报,于是特命他的亲信太监做东厂的提督,从此由太监提督东厂,就成了明代特役的制度。

  64、皇帝有了田产——皇庄出现:皇庄是由皇室直接管辖的庄田。西汉有“苑”、唐、五代有“官庄”,宋代有“御庄”、“奉宸庄”等等。明代的第一个“皇庄”——宛平县黄垡皇庄,出现在成祖永乐初年。宪宗一即位,就没收太监曹吉祥在顺义县安乐里的土地,建立宫中庄田,取名“皇庄”。当时官员齐庄建议说:“天子以四海为家,何必置立庄田,与贫民较利?”但被接受。到孝宗即位初,皇庄发展到五处,共有地1.28万余顷,武宗即位刚一个月,就在刘瑾等人怂恿下,新建大兴县十里铺皇庄等七处,以后逐年皇庄等七处,以后逐年陆续增加到36处,占地3.7万多顷。

  65、东南沿海的抗日——抗倭战争:日本从14世纪开始,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在内战中失败的清兵败将,以及一部分浪人和商人,在日本西南部一些封建诸候和大寺院主的资助和组织下,从元未明初开始,经常驾驶海盗船只,对中国沿海抢掠,历史称为“倭寇”,东南沿海军民对倭寇入侵英勇抗击,到嘉靖末年,终于将倭寇基本消灭。明朝爱国次俞大猷、戚继光,在抗击倭寇的战役中,领导军民奋勇杀敌,为保卫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搞倭战争胜利后,福建等地日趋安定,商民出海贸易日渐增多,沿海工商业不断得到发展,有利于我国东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成长。戚继光、俞大猷领导抗倭战争,取得光辉胜利,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绩,羸得了当时以至后世人民的广泛称颂。

  66、新赋役制度的形成——一条鞭法改革:一条鞭法产生在明朝的嘉靖年间。1581年通行全国,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项主要赋役制度。一条鞭法的具体内容是,通计一个州县赋役,量地计丁,丁粮全部交官,一年中所需的力役,由官府佥募,付给工食费用,其他杂税土贡等也与税粮合为一条,计亩征银,由官府折办。这就是一条鞭法。

  67、古老的封建社会走到了尽头——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究竟始于何时,多年来众说纷纭,其中,主张16世纪至17世纪前半期,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江南地区稀疏出现的观点,占据主流。包括了明代中期以后的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四朝的100来年,经过明初以来的恢复发展,这个时期我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条件也渐趋成熟,江南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主要是丝织业,棉纺织品加工、陶瓷、造纸等待业中也有微弱表现。与此同时,丝织业生产关系也发生重大的变化。雇佣工人大量出现,机户和机工间的雇佣关系,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棉纺织业是手工业中的一个新兴行业,元代开始发展,明代大大普及,而且商品化程度很高。明代生产瓷器,以江西景德镇最发达。景德镇方圆十来里,人口逾10万,陶户和铺店占十分之七八。这里有朝廷建立的官窑厂,称“御窑厂”,专门为封建帝王烧造御用瓷器。除此以外,大量的是进行商品生产的民窑。

  68、百年之争——“东林党”人与阉党的争斗:159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因和神宗意见相忤,被革职,回到家乡无锡,和原任行人高攀龙等讲学于无锡东林学院。顾宪成认为士大夫要关心朝廷,关心民生,关心世道,也得到朝中一些正直官员如吏部郎中赵南星等人的支持,他们互通声气,志同道合,使东林书院成为一个社会舆论的中心,东林党就是由于东林书院而得名的。东林党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综括起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点:1)主张拥立朱常洛为太子;2)主张重用李三才;3)反对横征暴敛;4)反对太监为非作歹。

  1627年,熹宗病死,崇祯帝朱由检继位,才把魏忠贤等人除掉,为“东林党”的官员恢复名誉,但是,一些阉党残余分子继续为恶,在东北抵御满族入侵的袁宗焕也被他们害死,这样的斗争一直继续到明朝灭亡。

  69、中国开始沦为斗殖民地——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16世纪初,环球航路开辟,进一步刺激了西欧殖民主义者到东方牟取暴利的野心,地大物博的中国开始成为他们掠夺的重要目标,最先从欧洲东航到中国来的是葡萄牙人。1510年,葡萄牙的武装船舰占领了印度的果阿,在那里设置了葡萄牙的总督,1517年,葡萄牙再次遣使到中国,使者安刺德和比留斯率领武装船舰,驶至大门岛,被明官吏阻止,安刺德一面鸣炮示威,美其名为“致敬”,一面强行驶入内河珠江,从广州登陆。西方殖民主义者就在这隆隆的炮声中揭开了入侵中国的序幕。为了扩大对远东的海盗式通商贸易,葡萄牙殖民者千方百计寻求在中国沿海取得一个据点。1535年,又进一步收买海道副使,接着,葡萄牙人汹涌而至,不到10年,澳门已经有“夷众万人”。起初,澳门的行政、税收等权力还归广东地方政府管理,后来这些主权也被侵夺。这是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中国最早的租借地,澳门就这样逐步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

  70、推翻明王朝——李自成大起义:明朝未年,1627年,白水县农民王二,率众反抗澄县知县的苛征暴敛,很快就得到府谷、汉南等地群众的响应。经过几年反复斗争和锻炼,起义军中闯王高迎祥的声望地位逐渐提高,在他部下作“闯将”的李自成,也逐渐成长起来,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从小给地主放过羊,英勇善战,屡建奇功。1636年,高迎祥牺牲,余众共推李自成为闯王,领导农民纷纷加入起义队伍,起义队伍很快又发展到几十万人。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称王,正式宣布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改西安为南京,1644年,李自成亲率百万大军东渡黄河,占领太原,然后分兵两路,直捣北京,三月十九日,农民军攻破内城,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吊死煤山,统治中国276年的王朝,终于被推翻了。

  71、驯服黄河的巨举——潘季驯治理黄河:潘季驯字时良,浙江乌程人,是明代杰出的治黄专家。1565年任右金都御史,总理河道,开始治黄生涯,以后,在1570年,1578年,1588年又三次担任河官,在治黄工程上花了27年的心血,直到1592年告老退休的时候,这个72岁的老翁还对神宗朱翊钧说:“去国之臣,心犹在河”。潘季驯提出和实施了一个完整的束水防患的堤防系统。他所筑的堤包括“束水归槽”的缕堤,离它二三里之外的遥堤,二堤之间的格堤,缕堤之内增加它的坚固性的月堤。缕是关键,遥堤是屏障,格堤是缓冲,构成洪水的三道防线。同时,堤上栽柳,植芦苇,种茭竹,用来固土固堤。

  72、文献汇编的巨着——编修《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时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汇编,据《明实录》的记载,《永乐大典》于1407年编成,全书22937卷,共装订成11095册。这部综合性的大类书,其篇幅之大,搜罗之广,缮写与装潢之精美,在当时世界文化之林里,也是无与伦比的。《大典》共辑有当时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其中包括经史诗子集,以及释藏、道经、医药、戏剧、平话、工技、农艺等着作。收辑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正如朱棣的序文里面所说:“篡集四库全书及购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集群书,着为奥典,”这的确是一个雄伟浩繁的文化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多方搜集整理,到1959年为止,已搜集到《永乐大典》原本215册,加上复制本等,共得730卷,已于1960年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共改装成为202册,这只是《大典》的百分之三的残留而已。但其中仍然保存了不少散佚的珍贵材料,可供学术界作科学研究的参考。

  73、筑造万年寿域的壮举——修建十三陵:在北京北效昌平县境内,大约离城区50公里的地方,有座天寿山,山峦起伏,景色秀丽,这里有着明朝13个皇帝的陵墓,后人简称为“十三陵”。靖难之变后,明成祖朱棣即位,把国都由南京迁到北京,1406年开始营建紫禁城的宫殿,以后,明朝历代皇帝也在这里建墓,总计13座,它们是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和思陵。修陵用的楠杉木料,都采自云贵川的深山老林,那里野兽出没,毒瘴遍地,入山采木的民工,有半数不能生还,地宫所用的巨大石料,采自100多里外房山的大石窝。1644年农民起义军占领了十三陵,烧毁了定陵的地面殿堂,攻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

  74、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引清军进关:吴三桂是辽东大地主,是明未军阀势力的代表人物,他一贯心怀两端,待价而沽。李自成农民军进攻北京时,他延迟观望,不肯及时发兵救援崇祯帝。农民军占领北京后,派人招降吴三桂,并送去4万两犒师银。吴三桂遂决计归附大顺政权,企图保存自己的权势,后来他听说农民军向地主官僚拷问追赃,进行镇压,并且拘禁了他的父亲和爱妾陈圆圆等家口30余人,便勃然大怒,退回山海关。一方面向多尔衮乞师求降。向多尔衮发称臣,献出山海关,同年十月,清顺治帝福临从沈阳来到北京,即皇帝位,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75、满族的“根基”——八旗制度的建立:八旗制度是在氏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来女真人出猎,不论有多少人,各按氏族而行,每十人为一单位,各出一支箭,以一人为头目。这个头目满语称牛录额真,这种组织,满称牛录。努尔哈赤兴起,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把这种世代相传的狩猎组织,改编为统辖300人的基本行政单位和军事单位。后来,在女真各部的兼并战争中,努尔哈赤的势力日益强大,他在牛录基础上设置了固山(汉释为旗),1616年,努尔哈赤一方面准备称汗,正式脱离与明朝的隶属关系,一方面暗中部署兵力,寻衅与明朝开战。为了适应这种需要,他设置了八旗,以五牛录编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共八固山,约有六万人。八固山各有不同的旗帜颜色,即黄、红、蓝、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八种。努尔哈赤是八旗的最高统帅,八旗的旗主都要听从他的指挥。皇太极继位后,增设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共24国旗。

  76、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反剃发斗争:清军占领北京后,迅速南下,占领了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当时,清政权和汉族人民矛盾的焦点,是剃发。1645年六月,清军发布剃发令,命令10天以内,江南汉人必须按照满人辫发风俗,一律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违抗命令,砍头处死。剃发令宣布以后,江阴人民向清朝知县方亨粗暴地拒绝了群众的要求。群众被激怒,反口骂道:“你是明朝进士,头戴乌纱,身穿圆领,来做清朝知县,羞也不羞,丑也不丑!”闰六月初一日,愤怒的群众集合起来,揪出方亨,投进监狱。同时,秀才许用等百余人,也在文庙集合,提出“头可断,发决不可剃”的口号,四乡人民闻风响应,参加斗争的群众达数十万之多。

  77、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7世纪初,荷兰殖民主义者,依靠船坚炮利,称霸海上,进行殖民掠夺。1624年,他们侵占了我国富饶的台湾岛,把占领区的土地全部据为己有,称为“王田”,收纳高额租税。同时开展传教活动,对台湾人民进行奴化教育,1646年,南明隆武政权灭亡后,郑成功原名郑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父亲郑芝龙初为海盗,经常出没于台湾、福建沿海一带,垄断海上贸易,后来投降明朝,官至都督同知。南明宏光政权死亡后,郑芝龙拥戴唐王建立了隆武政权。隆武帝很器重郑成功,赐姓朱,改名成功,封为御营中军都督。1661年,郑成功留儿子郑经守金门、厦门,自己在三月二十三日率2.5万大军由金门出发,第二天到达澎湖,四月初一在何廷斌引导下,趁着涨潮,在台湾鹿耳门登陆。荷兰总督揆一写信给郑成功,表示愿送10万两白银,请求郑成功放弃台湾,遭到郑成功拒绝。十二月,郑成功向台湾城发动强大攻势,并向揆一发出敦促投降书。十二月二十三日,荷兰侵略者被迫签字投降退回巴达维亚去了。

  78、出尔反尔的叛乱——三藩之乱:“三潘”是指平西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个藩王。他们本来都是明朝辽东边将,后来降清,或开关迎接清军进入山海关,成为清廷南征北战,镇压各族人民的反抗。清朝在北京建立中央政权之后,便封他们为王,给予高官厚禄。派吴三桂驻防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驻防广东,耿精忠驻防福建,作为清朝控制南方边远地区性藩篱。清廷获悉吴三桂情竭势绌,于1679年在湖南衡阳即皇帝位,国号周,建元昭武,企图以上稳定人心,鼓舞士气,不久,吴三桂病死,他的孙子吴世璠在衡阳即位,吴世璠是个十多岁的小孩子,不能定攻守之策,于是吴军内部人心涣散。与清军交锋,屡战屡败。清军招降了吴军水师将军林兴珠,并采纳他的建议。因此,康熙皇帝确定了用绿旗剿灭“三藩”的方针。守城将领综城策划逮捕吴世蹯降清,吴世璠闻讯自杀。绿城开门献城。清朝析吴三桂骨骸,传示天下,悬吴世番首于市,这场长达8年之久的战乱被平息了。

  79、中俄东段边界的确定——签订《尼布楚条约》:俄罗斯在16世纪初年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16世纪80年代派遣侵略军越过乌拉尔山,向亚洲扩张,将西伯利亚并入俄国版图,建立了托波尔斯克、雅库次克等侵略据点,开始了侵略中国的罪恶活动。沙俄最早得到黑龙江的传闻是1936年,1643年,沙俄雅库次克统领彼得派文书官率领132名哥萨克越过外兴安龄,侵入黑龙江流域。

  80、中国衰落和耻辱之始——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1840-1842年间,中国军民抗击借口中方销毁鸦片而派兵入侵的战争。清中叶以后,英国等国向中国大量输出毒品鸦片,造成中国兵弱人羸,白银大量外流。1838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次年3月,林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自此开始。鸦片战争是中国军民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第一次战争,广大官兵英勇抗战,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由于清廷和战不定,决策多变,将帅不善指挥,战法呆板,加之武器装备落后,终为英军所败。鸦片战争的实践表明,落后的封建军队已不能战胜初步近代化的资本主义军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奕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英、俄、德、法、美、日、意、西、荷、比、奥11国公使,在最后议定书上签字。1901年是夏历辛丑年,所以最后议定书又称为《辛丑条约》。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为了勾结帝国主义以对付义和团,便任命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从广东进京与列强谈判。《辛丑条约》,共有12款19个附件,是一个性质空前的奴役性条约。

  82、昙花一现的维新运动——戊戎变法: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四月,光绪帝根据杨深秀、徐致靖、康有为等人的奏章和条陈,决定变法。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相继颁布了100多道除旧布新的改革诏令,一时废科举、推维新学,改革政制,革新时局,形成气势。维新派的政治制度改革触怒了慈禧太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八月初一,光绪帝召见了袁世凯,密令其举兵消灭慈禧太后。善玩两面派手段的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帮助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帝禁于中南海的羸台,而维新派的代表人物谭嗣同等6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83、推翻专制的清王朝——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1911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次年初在香港成立兴中会部部,并开始开展反清武装斗争。1905年8月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公举孙中山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12月29日,在南京召开十世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并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法令,成立临时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从此结束了清朝26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84、20世纪中国大地上最伟大的事情之一——白话文运动:着名文学家舒乙说:“20世纪中国大地上最伟大的事情之一是白话文的诞生和成熟。”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有意革新大学学术研究,聘请胡适返国,就任北京大学教授,主讲中国哲学史。胡适于1916年在美国时,曾写《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刊登于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主张改革文学,开始提倡白话文。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白话文学革命达到高潮。第二年,教育部规定以白话为国语,并下令所有公立小学改用白话教学。

  85、掀翻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12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他们是:湖南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的陈公博和日本小组的周佛海,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也列席了这次会议。大会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86、国共合作的凯歌行进——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组织国民革命,于1926-1927年,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而进行的战争。这次战争连同1924-1925年统一广东的战争,统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提出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主张。

  87、中华民族百年反帝的第一次胜利——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中国单独对日作战计有四年半时间,到1941年12月8日,日军袭击珍珠港,对美、英开战,中日之间的战争,始演变为太平洋战争。中国乃与美、英并肩对战,直到日本投降为止。1937年7月7日,日本华北驻军于北平西南卢沟桥事变。8月13日,日军突然向上海的中国守军发动进攻,淞沪会战遂告爆发。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晋北平型关首战告捷,取得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大胜利。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抗民主根据地。随着日本侵华方针的转变,国民党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分子于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组织伪军。1939年1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虽然继续部署对日抗战,但同时制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通过“整理党务”的决定,设立“防共委员会”。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8日,美国、英国对日本宣战;9月,中国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同时声明对德、意两国处于战争状态。1943年11月,美、英两国首脑邀请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共同协商对德、日作战的计划,并发表了《开罗宣言》。由于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中国成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并且是联合国发起国之一。

  88、决定蒋家王朝生死的大决战——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人民解放战争过程中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辽沈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打响。1948年11月6日,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联合发起淮海战役。194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军委为防止蒋介石将平、津地区之嫡系军队撤至长江防线,便更加明确地提出了抑制并歼灭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的作战方针,并决定提前发起平津战役。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142天,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89、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举行,开始了建国的准备工作。19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制定并通过了《共同纲领》,确定了国家名称和性质,规定了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床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会议制定了国旗,规定了国歌,确定了国都。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任命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下午3时,在首都北京天安门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新中国诞生了。

  90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91、统一和规范全社会的交流语言——推广普通话:为了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地进一步发展的利益,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该指示规定,从1956年秋季起,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在全国小学和中等学校的语文课内一律开始教学普通话。这一指示下发后,全国掀起了一上普通话和推广普通话的热潮,以后,党和政府为了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又做了大量的工作。

  92、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政治运动。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两次会议相继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决定》,对所谓“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反党集团和“刘少奇、邓小平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批判。以后,文革小组逐步取代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机构。1968年10月,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对“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作了完全的肯定。全会决定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草案)》规定“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林彪在会上作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政治报告,林彪、江青一伙的骨干分子进入中央政治局,大大加强了他们在党中央的势力。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10月7日,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从根本上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1977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党中央正式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

  93、伟大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重新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94、世界体坛的奇迹——中国女子排球队获得“五连冠”:1981年11月6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3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女排以3:2战胜号称“东洋魔女”的日本队,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1982年在秘鲁举行的世界排球锦标赛上,女排在教练袁伟民的带领下再次夺得冠军。1984年8月,在第23届奥运会的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0的相同比分连续击败日本队和美国队,勇夺魁首,实现了世界大赛“三连冠”。1985年起,中国女排老队员已纷纷引退,世界“第一扣球手”朗平出任队长,她率队前往日本,参加第四届世界杯比赛,以全胜的成绩第四次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两年后,第14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场上,再次夺冠,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五连冠”奇迹!

  95、中国第一次举办大型体育盛会——第11届亚洲运动会:1984年9月28日,经亚奥理事会成员投票表决,中国北京以绝对优势羸得了第11亚运会的承办权。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在中国举行的第一次州际综合性运动会,北京亚运会是一次超大型的亚洲体育盛会。赛前中国举办了办期1个月、分4路跑遍全中国的“亚运之光”火炬接力赛跑。1990年9月22日,来自世界之屋脊青藏高原上的念青唐古拉山脉主峰的亚运圣人,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点燃,从而拉开了亚洲史上空前规模的体坛盛会的帷幕。

  96、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十六届三中全会承前启后,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把新世纪新阶段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又进一步向前推进。

  97、百年的游子回娘家——香港回归:1997年6月30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香港,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6月30日23时42分,交接仪式正式开始,中方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英方查尔斯王子、首相布莱尔、外交大臣库克、离任港督彭定康、国防参谋长查尔斯·格斯里,同时步入会场登上主席台主礼台。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98、中国民族奥林匹克精神的胜利——北京市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2001年7月13日,是一个令中国人兴奋、激动和扬眉吐气的时刻,这一天,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世界贸易中心会场庄重宣布: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8年前,北京代表中国第一次提出申办2000年奥运会,但是以43:45两票之差,输给了澳大利亚的悉尼,在沉默了5年后,中国重提申奥请求,届时有法国巴黎、加拿大多伦多、日本大阪都是发达城市,北京力挫群雄,获得成功!

  99、新世纪的盛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1月14日于人民大会堂,在江泽民同志主持下,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

  100、震憾人心的伟大壮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2003年10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16日凌晨,承载着中国人希望与梦想的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遨游21个小时后安全返回地球。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