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货方开具红字信息表:可爱之人和圣洁之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6:32:46
肯定自己,做我们自己,对自己敞开心门——这些都可以点燃自爱的光芒,疗愈我们的主要创伤。然而要自无爱感解放出来,还需具备一个条件:我们必须能够让爱长驱直入。    但如果痛苦、不信任和恐惧已经重创我们爱人的心量,爱怎能进得来呢?——从我们想要而且需要爱开始。    我们也许从幼年就学到:需要爱会带来危险。父母若表现冷漠,孩子就必须否认自己向往爱,因为受挫和渴望落空实在太痛苦;父母若过分干涉,孩子就必须说服自己不需要与人接触,方能塑造出专属于自己的独立生命。    这些早年的冲突导致大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批判和否认自己需要爱。虽然我们想要爱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但完全承认这渴望似乎又太危险了。我们不能不渴望,却又不想要这渴望。    如此一来,我们和渴望的关系就出问题了,我们老觉得它会毁了我们。因为我们不曾和需求建立良好关系,所以我们难以干脆、昂然地大声说出想要什么。    让渴望透明    我与夫妻咨谈时,常发现一方或双方无法将渴望表达清楚,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我请他们讲清楚想要什么时,他们说出来的却往往是抱怨、质问、推诿、大道理。他们很容易说出另一半做错了什么或者没给他们什么,但到了要表达真正的渴望时,他们不是不确定,就是犹豫。    为什么抱怨、崩溃、命令或攻击比坦白表示他们想要什么容易?答案很简单:抱怨和质问形成一种防护盾,人可以躲在后面,但渴望让我们暴露出来。让别人看到我们多渴望他们的爱,意味着放下防卫,袒露出灵魂;如果我们的哨兵一直防卫着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可恶之人,就更困难了。    渴望的光谱    我们一旦感受到爱之渴望的全部力量,当然会觉得不安稳、被淹没、被颠覆。然而我们必须了解,渴望本身的力量并没有这么大,只是因为它会黏住一个对象,让我们觉得非拥有不可,才变得那么有颠覆性。这种对外界对象的固着,这种魂牵梦萦,卸除了人的权利,使之被奴役。    当我们的需求黏在其他人或其行为上,我们就得仰人鼻息——他们的心血来潮或突发奇想都会牵制我们的情绪。我们觉得无助,内心不安地狂转,一直努力想知道如何让他们满足我们的所需。    同时,黏着他人,就是把自己从内在生命抽出去,我们无法契入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处和生命中枢,因此产生强烈的无力感和失落感。    渴望的这种上瘾特质——生命力被拴在一个外在对象上——是许多宗教教法都警示过的:渴爱为苦因。    对执迷的对象多有依赖会引发痛苦的迷恋和瘾头,但渴望也含有真正的力量和智慧,驱策我们和生命做亲密接触,迈往我们想去的方向。    渴望可以是无尽的痛苦,也可以是伟大的喜悦。关键在于渴望有一整套不同形式的光谱。    光谱的一端是最粗糙的渴望——佛陀称为贪爱(craving),当它以胁迫要求或最后通牒的形式出现,可以非常具有毁灭性:“照我想要的做,否则……我就离开你……我就惩罚你。”比较礼貌的贪爱形式是充满压力的恳求:“请给我这个,求求你,求求你,求求你。”    比较不极端的,是寻常的渴望——仅仅想要或要求某事。虽然不如最后通牒、质问、恳求那样有胁迫性,但若期盼或需求一个固定、预设的成果,也会造成压力和紧张,因为这超出了我们的控制。    (渴望和要求是近亲,要求是直接、比较强烈的渴望。)    在光谱较精妙的一头,当渴望不再是吸盘挂钩,只许一种特定结果出现,它可以让人感到热情的生命力和纯然的喜悦。    试着将注意力从渴望对象转向渴望本身,驾驭这个能量,有如冲浪者学着站在滔天巨浪上,你和浪头的力量合二为一,感到喜悦。    如果驾驭欲求像冲浪,被渴望带得团团转便如同被波浪抛来掷去。    渴望向外攀附,会产生摄取和紧张;向内的渴望却使你和身体的生命中枢保持同一脉动。    一旦你可以乘着渴望的浪头,它就自然而然消退,你会发现比这起伏的能量更深的东西。就像海洋深处的清澈平静,潜伏在汹涌的浪涛之下,内心对契合的纯洁向往也潜伏在我们的热情之下。     可爱之人和圣洁之你    一旦我们被贪爱牵着团团转,以为某人就是最终带给我们全然满足的那个人,我们就会将可爱之人的形象投射到那人身上。可恶之人的形象被恐惧着色,被过去的伤害和失望所形塑;可爱之人的形象被希望着色,被完美之爱的向往所形塑。若另一个人感到我们将这膨胀的形象投射到他们身上,他们往往会蜷缩起来,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可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若有一个人是你的一切、你唯一阳光的来源、你整个生存唯一的基础,跟他日夜相守,是什么滋味?——自弃、依赖、情感耽溺。    如果我以为另一个人拥有我所没有、我愿倾一切代价去拥有的神奇力量或魔法,那我就陷于无法自拔之地,因为我将会一天到晚魂牵梦萦这个可爱之人可以赐予我什么。但如果我反观自照,我会看出我所爱之人对我的影响:一如聆听一段精致的音乐,它带我进入一个新鲜、未知的空间,在其中可以品尝灵魂的深度。被一段贝多芬庄严的曲子打动之后,我也许会决定每天听贝多芬的曲子,但这并不全然是贝多芬的关系,是的,贝多芬很迷人,像我所爱的人,但真正的影响力和魔力其实来自我内心的波澜。    热情和向往,是我对圣洁之“你”的反应,这个“你”可能以情人、薄暮山色或者《月光奏鸣曲》的形式出现,让我一探自己生命存在的奥秘。    这便是“我所爱的人无所不在”的意思,我所爱的“你”无所不在:在缤纷的雪花里,在情人眼眸流露出的内在光芒里,在生命中枢泉涌而出的美妙热情的波浪里。    只有对绝对之爱,我们才可以理直气壮地宣告:“你是我的阳光,我唯一的阳光。”以及“如果活着没有你,我就活不下去。”    无限的热情    在人我关系中最令人气馁的,就是我们向他人需索的比他人给予的多。即使你努力赢得了你想要的对象,你永远也不会完全满意他或她,他或她不会各方面都合你意。    这完全不是问题,想要更多并没有什么不对。你所爱的人没能满足你的渴望,也没有什么不对。你只有在认识我们渴望的真正对象之后,方能与无限的热情和平相处。    若专注于一个人,渴求永远不会得到完全的满足,因为所爱之人鼓动我们的热情,让我们的渴求超过这位有限之人。克尔凯郭尔称此为“无限的热情”(infinite passion)或“追求无限而产生的热情”(passion for the infinite)。    追根究底,你想要的是你自己——你最真实、最鲜活的内在。你想要感觉到自己生命力的原汁原味。    在不完美的人我关系中寻觅完美之爱,一定令我们气馁,因为走错了方向。既然对完美之爱的渴望,是从完美之爱本身来的,我们只需一路跟随着渴望的金线找到它的源头。    敞开自己来接纳    从你向往被爱或者你想在一些人我关系中得到更多入手,然后逐渐将你的注意力从你想得到的对象转移到“渴望”或“需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