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经验分享演讲稿:“状元炒作“害死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4:07:59
   什么算“炒作”?《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定义是:为扩大人或事物的影响而通过媒体做反复的宣传。

    考了状元是件好事,可喜可贺,甚至也可宣传,但不可反复地宣传,反复地、甚至故意夸大“状元”的价值,就是在“炒作”。

   从2004年起“教育部一直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不要对高考考生成绩进行排名,不要公布高考‘状元’,也真诚地希望大家不要炒作高考‘状元’”。可是,每年的高考状元炒作却是一年更比一年火。今年教育部发言人续梅在6月24日又再次强调教育部对“状元”相关事宜的态度,但是,不知是不是现代信息“不够畅通”?各地教育部门没听到“发言”?还是信息“太过畅通”,没等到教育部“发言”,相关部门就已经把状元给“炒”了。现在网上百度一打,有关2011高考状元的相关网页就有5,82万之多,从分数,到学校到姓名,各种“状元”信息应有尽有。教育部的“发言”根本就是母亲打孩子——轻拍无力,对状元的炒作根本就没起任何的作用。这个中原由,其一是“炒炒状元”也不是什么大错误,每年都“炒”,也没见教育部革了谁的职,罢了谁的官?大家都在炒,法不责众也!其二状元炒作不白炒,炒完之后有回报。状元炒作带来的巨大的利益(效益)自然吸引着八方来宾:

     首先是相关媒体。既然大家都关心状元,那我何不顺应“潮流”,炒炒状元既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多卖了报纸,提高了收视率,又可以多揽广告,赚个满盆满钵;

     二是相关教育部门。状元信息可是“抢手货”,攥在手中没用途,出手可就把钱赚,不“卖”白不“卖”,“卖”了不白卖”,为了“赚钱”把本该属于考生个人“隐私”的高考信息,当成“商品”推向了“市场”

    三是毕业生的原学校。培养出如此“人才”,自是教学质量了不得,一吹二擂三呐喊,既彰显了办学者的政绩,又为学校扬名立威,以图招徕更多的学生前来……

    四是高校揽状元。大学办得没底气,招个状元装门面。状元招得越是多,仿佛我的大学就办好了……

     五是商家愿意炒。“状元”炒作催生了“状元”,就连“内裤”都贴上了状元的标签,签上了“状元”的大名……仿佛一沾“状元”二字,内裤都有了知慧……

     六是状元本人及家人,金榜题名如范进中举,仿佛今生再也无需忧虑衣食,亲朋好友面前自是

         …… ……

       如此多人都受益,教育部的发言谁能听得进耳朵中去……

    如果把教育比做种苹果树,那高考成绩充其量只不过是苹果树上开了朵花,状元只不过是所有花中最大的一朵,到底苹果能结多大?甚至大花能不能结出大苹果?那要等到苹果成熟了才能说。没有哪个园丁,苹果一开花就开始庆丰收,也没有那个园丁把最大的那朵花就当成最大的大苹果。因此,在状元炒作的队伍中,媒体、记者、商家、企业他们的作法都尚可理解,唯一不能参与炒作地是我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包括状元原在中学和现录取状元的大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了初等、中等和高等三个阶段的教育。这三个阶段虽然是相互独立,但却有着内在的联系,他们所担负着教育学生成才的共同任务,任何一个阶段的结束都意味着下一个阶段的开始,高考只是其中的一个选拔“人才”的环节,但并不是最终的人才教育终结。高考选拔的“人才”是要继续培养的,而且是更重要的培养。状元只是初等教育的佼佼者,但并非一定是最终的真正“人才”,要把它变成真正的“人才”,一是前面的基础是否扎实,二是后续的培养要跟上。因此,笔者看来,一个中学出了“高考状元”我们要庆贺,但是这个“高考状元”是不是会得到大学的认可?到了大学是不是有发展的后劲?真正要庆贺应该是到状元大学毕了业,走上社会取得出了丰硕的成果,“秋后”有果才真正值得庆贺!作为大学,你要争的不是状元,而是看看是不是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学生,你的“门面”不在于招进了多少“状元”而在于你的大学里走出了多少“人才”,所以,大学里招生不能只看分数的高低,而要看是不是有培养的价值。恢复高考三十多年来,大学里招进了多少的状元,但昔日的状元以有多少被埋没于茫茫人海,而时至今日,我们的某些大学还未觉醒,还沉浸在“状元梦”中不可自拔……

   “炒作状元”的最终恶果就是人们把大学看作“成功的苹果”,把高考作为教育的终结。从而造成了中国特有的教育怪现象,刻苦努力是在中学,大学里面吃喝玩乐。不是现在的教育造就了孩子的“高分低能”,而是人们对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倒置:孩子本该在童年享有的快乐移置到了大学,在该玩的时候不玩,在该学的时候不学,如此一个不健康的教育,怎么会结出一个个硕大的“苹果”!

     状元是花不是果,过度炒作害处多!

   别炒了!别炒了!过度的火气会熏坏了本该结果的大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