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模具生产厂家:大势所趋,天意不卜而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40:19

西歧大军兵屯临潼关下,朝廷上下震动,不得已派邓昆、芮吉前去助战。纣王麾下不乏智能贤俊忠臣,之所以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用上大夫李通的话说:“只因陛下平日不以忠良为重,故今日亦不以陛下为重耳。”

客观的批判比臣下的劝谏(也就是语言的批判)要来得严厉得多。

邓、芮二侯临行前,对微子、箕子表示受国厚恩,惟以死报。邓、芮二人本想有一番作为,但后来却事与愿违。应该说,这个结果,就是连邓、芮二人自己也未必完全想得到。

实践是人最好的老师,它随时都在纠正人的思想及行为上偏差——只要你能够克制人的傲慢与偏见。

请看邓、芮二侯在阵前对武王、姜子牙讲的一段话:“想你西周不知仁义礼智辅国四维,乃擅自僭称王号,收匿叛亡,拒逆天兵,杀军覆将,已罪在不赦;今又大肆猖獗,欺君罔上,忤逆不道,侵占天王疆土,意欲何为?独不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何敢簧惑天下后世之人心哉!”

别看邓、芮嘴硬,却不是那般毫无见识之人。二人一直在思考西歧与殷商之争的问题。阵后,两人私议:“周兴,还是纣兴?”

芮吉认为:“你我如今虽奉旨协同守关,不过强逆天心而已,是岂人民之所愿也。今主上失德,四海分崩,诸侯叛乱,思得明主,天下事不卜可知。况周武仁德播布四海,姜尚贤能,辅相国务,又有三山五岳道术之士为之羽翼,是周日强盛,汤日衰弱,将来继商而有天下者,非周武而谁?前者会战,其规模气宇已自不同;但我等受国厚恩,惟以死报国,尽其职耳。”

邓昆则直截了当点破僵局:“贤弟这一番议论,足见洪谋远识,非他人所可及者。但可惜生不逢时,遇不得其主耳。将来纣为周掳,吾与贤弟不过徒然一死而已。愚兄固与草木同朽,只可惜贤弟不能效古人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以展贤弟之才。”

邓、芮二侯与李通一样,早已对纣王暴政离心离德。他们能做的不过是忠于职责而已。阵前责骂武王和姜子牙,只不过是表面文章。他们何尝不知周武仁德、子牙贤能,只是身在其位,不得不谋其政。

身在其位,不得不谋其政——这是许许多多纣王麾下之臣的共同心理。这其中有忠义之士,也有利欲之徒。象殷破败表面上忠于纣王,实际上只是为利益所驱使,不能以归降西歧与否为判别标准。

表面的语言是说给别的耳朵听的,却不一定是自己心里想做的。

邓、芮二侯真正想做的却是“能担当天下事,为识时务之俊杰”。姜子牙以为对邓、芮二人无计可施,不料彼二人早有归正之心。

但邓、芮二侯也有顾忌:身在其位倒在其次,首先是同僚掣肘,象守将欧阳淳即是。后者对纣王一片愚忠。何况,即使无人阻止,武王与姜子牙就能够接受他们两人吗?

你有你的苦恼,他有他的顾虑。

许多本来可以“玉成”的事情,也许就这样破碎了。

对于姜子牙来说,它意味着:你以为是铁板一块的事情,说不定就有种种机会。你不能轻易放弃——但是,你得给对方一个台阶啊!你不能让人家自己爬上岸来。

潜入地下的土行孙在这时候就起到了别人不能企及的作用。

当邓、芮二侯决心归周,以顺天道之际,天道就为其提供了这个机会。

天下当归大德之士:洞悉天意,这是身在危境之人的责任;提供阶梯,这是客观世界的义务。当然,这其中还需要一个条件。

——危境之人必须有摆脱危境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