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积分兑换:揭秘曾国藩纵横一生的养生10大秘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32:50
2011年07月23日 10:28:24  来源: 人民网


有关曾国藩所做的功课,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记载。在1844年的后4个月,他仔细阅读并批注了《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40卷,《诗经大全》20卷,《后汉书》百卷。在他开始军事生涯以后那些忙碌的岁月里,他无法完成如此繁重的功课,但他规定自己每天都要定量学习,为了自己不会受诱惑而放弃学习,他制订了具体的学习计划。他在一封家书中把学习比作烹调。炖肉时如果用持续不断的大火,就很容易炖好,但若所用的火忽大忽小,有时熄灭,肉就永远炖不好。在另一封书信中他告诉我们,哲学家朱熹将为学譬如炖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漫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
一个人无论在哪里,都是学习的好环境。问题不在于地方,而在于内心的目标。你是否真有学习的迫切愿望?其弟曾国潢想当教师,以便获得学习的时间与动机,曾国藩在写给他的信中说:“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在他去世前不久,他给后人写下了4条指导原则,因为他希望曾氏家族的新一代人应该自力更生,发奋学习。“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阅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
曾国藩的身体从来就不健壮,他曾对弟弟们说,他们都从母亲那里继承了虚弱的体质。他不得不非常关注自己的健康。他在北京度过的那些岁月里从未十分健康,1842年他咨询过的人当中有个人告诉他,要治好他的病,静养比药物更重要。看过许多大夫之后,他于1857年左右彻底放弃了他们的治疗,因为其中大多数人都无本领,给他的是七分伤害、三分好处。他在32岁时戒了烟,弟弟们在到了差不多的年龄时也戒烟。但他并不认为有必要戒掉适量的饮酒。[67]他认为早起十分重要,不仅是为了提升事业,也是为了健康。
在曾国藩有关养生方法的讨论中,写于1866年7月16日的一封信中的内容也许是最全面的原则:
余老境日逼,勉强支持一年半载,实不能久当大任矣。因思吾兄弟体气皆不甚健,后辈子侄尤多虚弱,宜于平日讲求养生之法,不可于临时乱投药剂。
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惩忿,即余匾中所谓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也。眠食有恒及洗脚二事,星冈公行之四十年,余亦学行七年矣。饭后三千步今日试行,自矢永不间断。
他从现代的观点出发,强调阳光与新鲜空气的价值。“若湿气太重,人或受之则易伤脾。凡屋高而天井小者,风难入,日亦难入,必须设法祛散湿气,乃不生病。”
在同一封信中,他针对儿子们的学习给他们教授了他制订的6条养生之道,以使他们不会由于健康状况不佳而失败:第一,饭后走千步;第二,睡前泡脚;第三,避免生气;第四,定时静养;第五,定期练习射箭(他认为这是锻炼肌肉的最佳办法);第六,黎明时食用简单的早餐,只吃一碗米饭,不要菜。
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的老眼疾复发了。在天津教案发生时,他的一只眼睛已经失明。阵发的眩晕也时时困扰着他。他在去世前的几天里发作了一次严重的眩晕,令他的朋友们大为警惕。当时他坐在轿子里,被人抬着去河边会见一位客人,却突然晕倒了。这种病状使他更加热心地保留身上残留的力量,并强调他的后人应该学会养生之道,锻炼他们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