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奥特曼s分集剧情:尊敬别人是高级健康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41:37

尊敬别人是高级健康态

 


人们常说,要尊敬别人。这是从伦理学道德的范畴来说的。然而,它还有生命科学的意义。尊敬别人,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身心健康状态。
敬人如敬己,尊敬别人的本质是尊敬自己。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你尊敬别人时,会感到很舒服,这是因为这时内心是处于中和之性的状态。何谓中和之性?中和之性是指人的意识活动的自然状态。《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里说的中,是指人在没有喜怒哀乐等情绪与思维活动时大脑呈现的特殊状态,这是一种虚灵明静的自然状态。和,是指人完全按照客观事物的面貌予以反映或反应,没有丝毫的主观臆断惨杂其间。也无太过或不及。中和之性主导了中和之气,促使人的周身气机和畅、气血通畅,使人处于高级的健康状态。
那么,怎样修养中和之性呢?中和之性谈之甚易而行之甚难,因为人的意识已被物、欲所牵,一刻也不得安宁。人类在自身的(种族的与个体的)进化中,在很多方面已使意识扭曲,失去了平衡,形成了习惯,致使中和之性严重破坏,形成了偏颇的性格。因此,首先要对治不良习气与性格上的偏颇。
性格上的偏颇,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偏离了常轨,是体内气机按照特定方向畸形发展的结果。偏颇的性格即使在正常的环境中也难以保持其自身气机的固有平衡。对治偏颇性格是恢复主观上的常态,是健康的基本要求。不良习气与性格的偏颇有关,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都是后天形成的。坏习气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违背了自然生生之性。如傲气、自满、任性、嗔恨、嫉妒、自卑、口舌(自由主义)、猜忌、诡诈、虚伪、两面三刀、险恶、损人利己等,它直接影响气机平衡,对健康的危害很大。懂得了这个道理,只要下决心对治,是能够改变的。
除了用意识去对治不良习气和偏颇性格外,还可以针对不同情况用一定的方法。骄傲自满喜欢表现自己的人,在同别人谈话或处理事情之前,先深吸几次气,多吸气少呼气,就可以少表露自己了。胆怯和有自卑心理的人,要多呼气,可以用力往外喷气,再发个“撑”字音,可以对治胆怯心理。有急躁毛病的人,可以发“嘘”音,以泄肝气,可以对治急躁的毛病。
只要努力去做,就可以改变,中和之性慢慢就可以养成。就可以使自己保持一种恭敬澄明的健康状态。由此可见,尊敬别人是何等重要。朋友,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道德对人的生命活动的影响

人们常说的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主要论述人在社会中应尽的义务、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属于伦理学范畴。伦理学的道德一词,源于拉丁文的“摩里斯”,原意指风俗习惯,引申为行为规范、行为善恶的评判等含义。然而在中华传统文化里,道德的含义要广泛、深刻得多。
《管子·心术上篇》中说:“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庄子》中说:“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道德经》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这些论述表明,道是一种不依赖任何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一种特殊存在。在空间上无涯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它是生成万事万物的根本。什么是德呢?简单说德是道的功能体性,是道外在的体现。《道德经》中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意思是说,万物都是由道化生而由德来畜养的。所以万事万物都尊重道,贵重德。道德所以尊贵,不是谁来强迫命令的,也不是别人封的,而是自然的。《道德经》又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是说道生化万事万物但不占有它,它有很多作为但不以此为功劳而自恃,虽然能长养万物但不去主宰它,是自然的,这种体性,就是最大的德。
那么,道德对人体生命活动有什么影响呢?首先要了解道德在人的生命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的生命运动是人体内的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意识运动的整体表现。其中物理、化学运动是生物、意识运动的基础,意识是全部生命活动的主宰。道德是意识活动中的“深层”活动,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点与发动力,是意识活动导向的规定性。这样,道德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便一目了然了。然而,道德与情绪是相互关联的。当人受了外界刺激后,往往伴有情绪的变化。而情绪的产生则受爱憎取舍的制约,而爱憎取舍的标准是由价值模式、是非善恶等道德意识所决定的。所以,情绪的产生与道德状态有着直接联系。而情绪对人体的气机变化是有巨大影响的。积极、向上、奋斗、进取、乐观等能增强人的身心健康;消沉、悲观、失望、痛苦等可降低生命活力。病态情绪如怒、悲、忧、恐可使人致病。中医认为,“怒则气上”、“怒伤肝”,“喜则气缓”、“喜伤心”,“思则气结”、“思伤脾”,“悲则气消”、“悲伤肺”,“恐则气怯”、“恐伤肾”。历史上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就是诸葛亮调动了周瑜的情绪,使周瑜大怒,气血上冲,吐血而死;范进中举,大喜伤心,心藏神,神乱、心气实则笑不休。我们常见的“大笑笑弯了腰”,即是大笑消耗了中气,导致中气虚极,使上气不接下气,从中丹田(腹部中脘穴深处,属脏腑之气集中部位)那儿断了。上气即心肺之气,属于后天气;下气即肾与命门之气,属于先天气。先天气与后天气接不上了,必须弯腰使之相接,才能保持正常的呼吸,否则,有可能导致窒息而死亡。可见,道德意识对生命活动的影响有多大。
要想提高生命健康度,必须修养道德。从大的方面说,要建立人天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新风尚。从个体人来说,要加强中和之性的修养,提高心性的定力,遇到困境不动心。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引用孟子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可以把这段话作为锻炼意志、提高心的定力的良药。只要时时刻刻积极主动地磨练自己,就一定会有收获,生命活动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朋友,试试吧。


意识对健康地影响

意识对健康有很大地影响,为什么呢?这要全面分析。
意识一词源于佛教,是八识心王中的第六识。“意”指人思量或思考事物;“识”指分辨、区别、明了事物;意与识都是心的功能,是心境作用的体现。道教则有元神、识神、真意之分。心理学认为意识是整个心理活动(情绪、情志、性格、思维、记忆、能力等)的总合,这些心理活动都是在意识的背景下进行的。西医认为意识是人的觉醒状态及能识别处理周围环境关系的功能。古代中医讲意识是整个思维活动,包括人对外界的感知、反映和思维,《黄帝内经》将其分为心、意、志、思、虑、智六个层次。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意识主要是指人的主观世界的一切心理活动的总合,包括意志、思念、认识等,是大脑皮层的产物,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综合各家学说,我们认为,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是人的大脑功能的活动状态。它来源于对人体生命过程中的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的反映,并通过一定渠道主宰着人的生命运动。这表现在:1,人的衣、食、住、行等生命活动都是在意识活动的支配下进行的。2,意识可以改变人的力量的强度,精神高度集中或者强烈的愿望而呈现出兴奋时,可以使力量增强,俗称之急劲、疯劲即是;反之,精神不集中,消极心理、恐惧等,可以使力量减弱。3,意识可以使人体内物质发生变化。如,谈论美味能使人流口水,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等。4,意识可以改变人体感觉的灵敏度。如,集中精神看书时,听不到旁边人的呼唤;“侧耳倾听”时,对周围人较大的谈话声听不清,对远处较小的声音却模糊可闻。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意识活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意识活动对生命活动起着统帅和调节作用,欢快的精神状态能使人健康,紊乱的精神活动能使人致病。如,吵架生气后,会胸闷胀饱,吃不下饭,心口堵闷,头晕脑涨,血压升高。意识活动甚至可以使人无病猝死,《泰晤士报》曾报道:英国一个清洁工人常在高压线下工作,总怕高压线断了把他电死。一天电线落下来,该工人马上死了。经解剖,肝脏、心脏破裂,与电死的人一样。但掉下来的不是带电的高压线,他的死完全属于精神作用。精神稳定能使重病变轻,还可以使要死的人活下来。前苏联某医院曾为一脑癌患者作开颅术,只将中心病灶切除后缝合,院方严令不准泄露病情,只对病人讲手术圆满。病人高兴地出院,后又到处旅游,精神愉快。一年半后又回院复查,医生非常惊讶,该死的病人竟活下来了,并且身体很好,这完全是精神作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使人的生命力最大限度地得到加强。汶川地震,中国人的顽强精神就是最好的证明,出现了多少生命的奇迹。《解放日报》曾报道:秘鲁一个叫柏斯佳的聋哑青年,发高烧打了一针后出现假死,家人不懂,随即葬于公墓。第二年工人修墓时见柏斯佳坐在墓内没死。此事轰动南美。据分析,他能活下来,一是聋哑人善于安静,不着急;二是在黑墓中没有时间观念,不受外界刺激,处于高级的安静环境;三是体内代谢极低。由此可见,意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多大。
怎样才能使意识正确的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呢?第一,要正确地运用意识。从信息论来说,一是要多接好的信息,待人接物要多看好的方面,这样就和好的方面的信息渠道沟通了,好的信息就会对身心产生好的影响,使身体向健康方向发展;二是多发放好的信息,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发好信息,哪怕是对伤害过自己的人,也要发好信息,不要起怨恨之心,因为怨恨之心会使气机紊乱;如果发不好的信息,这不好的信息会首先充满自己的身体,使自己先受到不良信息地冲击,然后才作用到对方,所谓两败俱伤,而伤己更重。第二,要加强意识修养。修养意识是为了使意识更好地按照生命运动规律主宰生命运动,强化生命功能,使人获得生命领域里的自由解放。当今,人类意识还处于偏狭阶段,往往把片面的错误的事物执着的认为是正确的,主观的我先入为主,不能客观地认识客观世界,这就是佛家所说的“我执”。“我执”不破,则生命功能很难达到高层次。怎样克除我执呢?首先,在理论上提高认识。人类不是大自然的尊王,而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是密切联系的整体。其次,在具体实践中破除偏执之性:用损,把意识中不符合客观的观念损去;用忘,意识活动不系念任何事物、概念,要把意识里形成的旧观念都忘掉;用谦用虚,谦为《易》卦之一,艮下坤上,表示山在地下,不露于外;虚则能容能受,没有容不下的事;用顺应自然,按照事物的自然规律办事,作唯物论的反映论者。修养意识的范围包括科学意识、艺术意识、道德意识等。还要加强中和之性的修养,使人的性格、情趣等都符合生命科学规律的要求。如能如上所述,您就能成为高层次的健康人了

 


逛商场为什么累 

                                                                            节假日、休闲时,和爱人一起逛逛商场、遛遛马路,或者带上孩子参观展览,是件十分惬意的事。可是,并没走多少路,也没出多少力,时间也不长,回到家后会很累,是心累,不愿睁眼,可睡觉又睡不着,好长时间休息不过来,心里总是难受,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耗了神的原因。神不足则心累。原来,你在逛商场时,需要用心去看商品,这就把你的神注到商品里去了。当遇到你喜欢的商品时,会更加用心观看、品味:“这东西真好啊!”这就把“真好”这一信息,通过你的信息渠道——意识,发给了你喜欢的商品。从而,消耗你的神就更多了。这时,你就想占有它,会花钱买下它。你想占有它,它就占有了你(你的心、意识),你的心或意识被物所占有,做了物的奴隶,就不再是自由的了。这时你会小心仔细的呵护它。这样,这个物就始终在消耗着你的神。同理,在参观展览时,神就被展品消耗了;遛马路时,神就被马路两边的景物消耗了。神不足则心气就虚了,就会很累,特别是心会很累。这时就需要养神、补气。可短时间不能凑效,会形成神气两虚,严重的会形成气滞血瘀,使身体素质下降,即西医说的免疫功能失常,中医说的外邪(又称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就会乘虚而入,慢慢的可能就生病了。这么说不能逛商场了吗?当然不是。应当是又逛商场又不累。在你逛商场时,应当做到如下三点:一是眼睛不要睁得太大,要含情脉脉,以免眼大漏神。二是精力不要太集中,眼睛视物要似看非看。三是眼神一看一收,看是神向外走,收是把神再收回体内。特别要注意收好的信息。一看这商品真好,把这真好往回一收,最好用鼻尖轻轻一吸,吸入体内,心想:这好归我了。这就要求多发现好的信息。比如,看到一棵大树,枝叶茂盛,把这枝叶茂盛、生命力强的好信息往回一收,心想我也要生命力强;秋天落叶了,不要学黛玉葬花,而是想树把能量收到里边了,涵养住了,你也往里涵养;树死了,要想根还活着,它的能量都收到根里了,涵养更深了,把树的涵养精神往回一收;如果看到根也死了,想它要化为肥料营养大地了,肥料活了,这种活和牺牲自己同大地融为一体的精神往回一收。如果走路不小心被石头绊了脚,要想:它是提醒我走路要小心,心里要说声谢谢,往回一收。看人也是要看别人的长处、优点,把他的优点往回一收。如果你每时每刻总是这样,你身体里的神气就会越来越足,好信息就会越来越多,身体就会越来越好。有了好的身心状态,就会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了。这是笔者练功生活化的一点体会,请您指教。

 

学会休息 

                       
        您会休息吗?处于繁杂的社会,人们忙忙碌碌,太累了。这就要学会休息。“休”字从木从人,即木头人,木然无动于衷,不受外界刺激。俗话说,呆若木鸡,实为养精蓄锐;大智若愚,实为不受干扰,有大智慧。“息”字上自下心,自己立在心上。这个自己是指精神这个我,把这个我放在心里,不受外界干扰,精神就会安宁。这是指精神内守。《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如果总想着名利地位,就会争名争利,精神就向外了,就会耗神,神不足气补充,气就虚了。这样不但累,还会生病。古养生家亢仓子息字诀曰:“息心勿乱(心要安宁,勿乱想),息精勿泄(精指气、血、津、精、液、涕、唾,不要耗损),息神勿惕(精神要安宁,不要害怕、心慌),息汗勿出(不要出大汗),息口勿言(不说或少说话),息目勿视(不要看不该看的),息血勿滞(气血不要停滞,要流通),息唾勿远(唾液要咽下去;痰吐出即可,不要吐远),息涕勿泣(心神安宁,不要悲哀、哭泣),息嗔勿恼(不要不高兴、恼人家),息情勿忧(不要忧愁),息怒勿愤(不要愤怒),息贪勿求(不要贪求),息痴勿迷(不盲目干事,明了不迷了再干),息怨勿念(有了恩怨不要总记住别人对自己不好),息仇勿报(有仇不报,既往不咎),息害勿记(受到伤害不记仇),息事勿竞(遇事不争高低),息我勿争(不要争谁行谁不行,要心宽、神宁)”。如果总是保持上述状态,就是总处于休息中。心静则身轻,就不会感到累了。

 

                                                                                    正确对待练功反应
 
        如何对待练功反应,是每一位功友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大多数功友也都经历过练功反应,我也不例外。

        我是1987年开始练功的。那时只是为了锻炼身体,只把练功作为晨练的一项内容。因为年轻,没病,身体好,所以动力不足。随着学理论,对练功的认识不断提高,从1990年开始,逐渐加大了练功的力度,结果从1992年到1997年,每年的2月底3月初,都要发一次高烧,每次持续半个多月。夫人劝我去医院查查,我说:“没事,不用去”。夫人要给我量体温,我说:“不用”。在我感觉不太难受时,我接受了夫人的建议,一量体温,39.7°,在难受时还不得40多度啊!但我始终坚持练功,站不住就躺在床上练开合。半个月一过,烧就退了。后来我用了“不反应也长功”的意识,从1998年到现在,基本上没有大的反应,偶尔发发烧,2——3天就过去了。体会如下:
       1、顽强的意志力,是过关的关键。来了反应,不去分辨,退一步说,即使是病,练功也能好。是反应,坚持练功,过去得也快,反应过去,周身轻松,就长功了。
       2、要强化外混元的锻炼。外混元练得好,身体同大自然交换的通道就宽阔、畅通,身体里低层次的物质向外排出得就快。如果外混元没练好,就急于转练内混元,内气足了,往外冲,就比较困难,就非闹反应不可,反应得也会厉害,时间也会比较长。庞老师安排得这套功法是非常科学的,千万不要着急,不要违背规律。
        3、练功反应与气场有关系。早年少数人练五元庄时,反应很厉害,因为五元庄的气场还没起来。后来随着练五元庄的人增多,气场起来了,反应就轻了。现在练虎形披气的人很少,虎形披气的气场没起来,所以有反应,也是很正常的了。
        4、要严格遵守练功的16字方针:刻苦练功、练养结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怎样才算刻苦?怎样练?怎样养?等等。要把这16字方针融为一体,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练功要活练,千万不要死搬教条。
        希望功友们以我为戒,祝功友们不反应也长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