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水洞沟门票免费:说“分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21:57
 说“分茶”
方  健
    
    “分茶”一词,在宋代是一个多义词,其义至少有三:其一,指大饭店或南食饮食店。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2提到的“李四分茶、薛家分茶”、“分茶酒店”;同书卷4又明确指出:“大凡食店,大者谓之分茶”;还说“素分茶,如寺院斋食也”,即今之素菜馆。《冷斋夜话》卷9还记载了一则趣话:作者与时任同知枢密院的曾布在“兴国寺河上食素分茶”,味“甚美”而大快朵颐,却忘了带钱;尴尬之余,只能溜之大吉,还美其名曰“三十六计走为上”。这“素分茶”,就指京师名刹兴国寺开设的斋食店。据《梦粱录》、《都城纪胜》记载,分茶,乃北宋专为南方人开设的特色饭店,其类有三:南食、川饭和分茶,颇类似今北京开设的湘、粤、川、扬等菜系的大饭店。南宋则其规模稍逊,功能也略有改变,“专卖面食、鱼肉之属”。其原因乃“靖康之变”后,大量北人南下,聚居杭州,已无专设南食店之必要。
    
    其二,指始于宋初、盛于宋元时期的一种茶艺。宋徽宗赵佶就是一位分茶高手,其所点茶称“自布茶”,在《大观茶论》中有出神入化的描绘。南宋诗人陆游及其幼子子约均是分茶高手。同时代诗人杨万里有《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真切描述了隆兴元年(1063)在胡铨举办的茶会上行都临安府名僧显上人表演的分茶绝技。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则以“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满庭芳》)而著称。约在南宋中晚期,我国的分茶技艺,通过入宋的留学僧,东传扶桑,演变成日本茶道的主流——抺茶道。我们在欣赏日本茶道之际,可千万别数典忘祖。与南宋割据的金熙宗,也在宋代茶文化的熏陶下学会分茶,乃至尽失“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女真之态”。陆游诗“晴窗细乳戏分茶”,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乃其分茶情状的自况。
    
    其三,则指始于我国晋代,盛于唐宋的一种茶礼仪或茶俗。我国贡茶,始于晋温峤(288—329)。唐韩翃代撰《为田神玉谢茶表》中有一联文称:“晋臣爱客,才有分茶”。晋臣分茶,因史阙有间,已难确考其风流蕴藉;但据韩翃《谢表》“伏奉手诏,兼赐臣茶一千五百串,令臣分给将士”云云,则不难见其端绪。唐代宗大历十年(775),原安禄山部将、魏博节度使田承嗣(705—779)复叛,诏令汴宋节度使田神玉(?—776)等“犄角进军”,“出兵讨之”(《旧唐书》卷141、142);又诏命赐茶以慰问将士。因此,“晋臣分茶”应指得到御赐贡茶的晋代大臣,将当时属王公贵族专享品的名茶分赠僚属或亲友,此在唐宋遂演变成一种茶俗。生在茶乡或在茶乡为官者,或获皇帝赏赐贡茶者,往往在春茶采摘季节,寄赠交游。常附以诗,封缄后,派专人或由驿递送达对方。交游收到后,也以诗唱酬,并附寄当地土产,表示感谢。这种约定俗成,成为古人表达亲情、友谊的一种高雅方式,体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礼轻情义重的情真意挚,对官场的贪墨腐败,也吹进了一股清新脱俗之风。如是交情特别深的朋友之间,还可索茶、丐茶,对方不以为怪。这种茶俗又称寄茶、惠茶、赐茶、分贶、试新等,又可雅称封题或封缄;也称分甘,意为分享甘香的新茶名品。王安石《寄茶与平父》诗云:“碧月团团堕九天,封题寄与洛中仙”,这是指兄弟相赠。韦骧《谢岩起寄凤团茶》:“北苑先春云凤团,封题分寄墨初干”,这是朋友间的答谢之诗。这种缄封又称茶面,实在是很贴切的命名,见彭汝砺《鄱阳集·寄史司理》:“诗编欲乞闲方记,茶面亲题病未尝。”(自注:“尝就史借诗并寄茶,未试也。”)视茶为寄托思念的信物,真乃睹物思人。
    
    欧阳修与梅尧臣,情逾骨肉,堪称金石之交。他在嘉祐四年(1059)写给梅氏信中有云:“辱惠建茗,此诚近所难得,特为珍贶也。然莫妨待客否?恐彼阙,当却;分纳一半也。”欧氏官高位尊,作为前执政,每年有御赐极品贡茶。且门生故旧遍天下,所得交游赠茶及其他物品远较梅氏为多。尧臣为穷而又工的诗人,位卑职微禄少,虽因诗名而享有盛誉,亦偶有交游分茶之惠,但与欧氏相比显然望尘莫及;而且经常得到欧阳修所分赠的各种名茶、美食、名优土特产品,文房四宝等,偶得建茶,亦回赠欧氏。欧却之不恭,心领情意而只收一半,退回一半,留以待客,足见两人相知极深之赤诚。绍熙二年(1191),南宋名相周必大(1126—1204)在致友人开先寺主持宋释师序信中说,“安乐茶荷,分贶闽乳十斤。”即师序先有信来,附寄安乐茶;周必大作为答谢在复书同时亦分赠福建产乳茶十斤。安乐茶,为宋代江西路南康军建昌县(治今江西南城)云居山所产茶,草茶中最为绝品。草茶乃相对饼茶而言的另一类食茶,不乏名品。洪刍有诗云:“曲肱聊寄吉翔卧,缓带来尝安乐茶。”正咏此茶。
    
    必须指出,“分甘”、“分贶”等远不止于茶,凡佳酿、美食、珍稀土特产品乃至文房四宝、书画等均在“珍贶”之列,其例甚夥。宋代贡茶,极为名贵,其包装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赵汝砺《北苑别录》载:“茶之入贡,圈以箬叶,内以黄斗,盛以花箱,护以重篚,扃以银钥。花箱内外,又有黄罗羃之,可谓什袭之珍。”故宋代近臣、两制官、馆阁学士、侍讲官等将所得贡茶分赠交游时往往在包装上也加锁钥,这种封固亦称茶钥、黄封、封缄。这是因为防驿递邮卒加以偷换。隆兴二年(1064),刚除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的虞允文,将新得颁赐两府大臣的龙凤团茶,分贶忘年交张孝祥(1132—1170),张只收到诗而茶却被窃。张有诗记其事云:“先生笔势挟风雷,春色先从笔底回。却笑粗官成漫与,望林止渴竟无梅(自注:茶为邮卒所窃,但诗筒至耳)。”
    
    笔者东施效颦,茶季亦将姑苏名茶“碧螺春”分寄师友尝新。以前付邮,未有疏失;近年为图省事,转交物流快递传送,也偶有茶被偷、换,甚至附寄拙著、书信也被丢弃,则又世风日下矣!书此可发一噱。

文汇报2011-07-23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