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吧:南澳一号再次证明,中国进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不是自鸦片战争,而是明朝后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4:07:56

南澳一号再次证明,中国进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不是自鸦片战争,而是明朝后期作者:岳琳湾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1067    更新时间:2011-7-22            【字体: 】【复制本文】 【下载本文】  南澳一号再次证明,中国进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不是自鸦片战争,而是明朝后期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从今年五月开始重启发掘,打捞上来文物有很多是青花瓷器,图案都是在以往出水的瓷器中从未见过的。据专家鉴定,这次“南澳一号”出水打捞的瓷器大都是克拉克瓷,产自福建漳州。有专家已鉴定不少瓷器来自漳州。有专家表示,从收藏角度上来说,“克拉克瓷”的价值不高,相对而言比较粗糙,做工不够精细。

这些年考古人员已在东南亚等地发现了较大规模的克拉克瓷器,件的价格在几百元到几万元之间,不属高端藏品。但从学术研究角度看,在“南澳一号”上发现大规模克拉克瓷器有很大的学术意义,证明了早在明代,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已经非常发达。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船上装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产地,欧洲人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80年代中期,阿姆斯特丹举行题为“晚到了400年的中国瓷器来了”的大型拍卖会,拍卖品均是从16世纪至17世纪沉船中打捞出来的中国瓷器,其中不乏被称为“克拉克瓷”的青花瓷器。

近年来发现的沉没于1600年的菲律宾“圣迭哥”,1613年葬身于非洲西部圣赫勒纳岛海域的“白狮号”,埃及的福斯塔遗址、日本的关西地区等均相继发现大量的“克拉克瓷”。考古界根据其工艺、风格、纹饰特点,推测它是明朝景德镇或武昌所产的青花瓷。

明朝后期,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发展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西方对中国瓷器的需求日益增加。据史料记载,仅荷兰东印度公司就在17世纪的80年间从中国运出1600万件。这样大量的瓷器,等级不一,而且仅靠处于困境中的景德镇窑是难以承受的。西方东印度公司的经营者们一方面寄希望于具有一定实力的地方民窑,当然更希望在口岸附近开辟窑场就地生产,以减少运输之苦和搬运过程中的大量损坏。也就在此时,明万历(1573—1620)年中,景德镇制瓷业由于原料危机,和窑工反对陶监的斗争,造成景德镇外销瓷生产的减产甚至停歇。东印度公司的经营者们手持景德镇瓷器样品和西方人喜爱的图样四处寻找供货方。例如据文献记载:仅在1621至1632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曾三次在漳州收购瓷器,数量动辄上万,同时,日本人也从漳州购买瓷器。

南澳一号再次证明,中国进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不是自鸦片战争,而是明朝后期。从明朝后期到鸦片战争,由于大规模的海外贸易,中国社会经济关系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在这期间,封建地主贵族阶级逐步买办化。到鸦片战争时,这个买办化基本完成,所以西方帝国主义才能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占世界生产三分之一的大清王朝打得落花流水。对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来说,中国的对外大门不仅从一开始就开着,而且对于这个体系的最初的形成,和其后二百多年的迅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并不是什么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是至少在此之前二百五十年前这个大门就是开着的。不同的是,鸦片战争之前,这个大门基本上还是由中国统治阶级把守的,而鸦片战争之后,这个大门的钥匙则到了洋人手里。在鸦片战争之前,买办化的封建地主阶级还主要是做买办以发大财,到鸦片战争之后,买办阶级进入了卖国求荣的新历史阶段。

 

关键字 资本主义体系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