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春深锁二乔:六经辨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56:21
六经辨证 太阳病】 【阳明病】 【少阳病】 【太阴病】 【少阴病】  【厥阴病】 【合病】 【并病】 【两感】       六经辨证是东汉医家张机(即张仲景)根据外感热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出的一种辨证方法。       六经辨证将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以阴阳为纲,划分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种病证。六经病证反映了脏腑、经络、气血、营卫的病理变化。       六经辨证根据人体正气的强弱,病邪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将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从而确定疾病的部位、性质、病机,为治疗提供依据。六经辨证不但适用于外感热病,也可应用于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  
厥热胜复证     
    本证是外感热病后期阴阳胜复所致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手足厥冷与发热交替出现,既可以先出现手足厥冷,然后再出现发热,也可以先见发热,然后再见手足厥冷,同时伴有烦躁、脉沉等症状。
    
    病机分析:本证以阴阳胜复邪正斗争为特征。阳气虚阴邪盛则手足厥冷,阳气恢复抗邪则发热,手足厥冷与发热交替出现反映了邪正斗争的形势。若先手足... ...详细
寒热错杂证     
    本证是寒热错杂汽机逆乱所致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病机分析:本证以寒热错杂为特征。热邪伤津,则口渴欲饮水(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为热邪停留于上,气机不畅上逆所致;寒邪停留于下,脾胃运化失司测饥而不欲食;脾胃虚寒,蛔上入其膈,故食则吐蛔。故本证为上热下寒,寒热... ...详细
少阴热化证     
    本证是热邪伤阴,阴虚火旺所致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心烦,心悸,不得卧或失眠,脉细数,或发热日轻夜重,咽干口燥,欲饮水,舌红或绿,苔少或剥或光。
    
    病机分析:本证以热邪伤阴,阴虚火旺为特征。
    
    热邪伤阴,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烦,心悸,不得卧或失眠;热邪深入营分,则发热日轻夜重;热邪损伤阴液测咽干口燥,欲饮水... ...详细
少阴寒化证     
    本证是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致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四肢厥冷,下利清谷,无热恶寒,蜷卧,面色苍白,小便清长,脉微细,舌淡,苔白。
    
    病机分析:本证以阳虚阴寒内盛为特征。阳气虚衰,阴寒之邪内盛,心神不振,则精神萎靡,蜷卧;阳气虚,温煦功能减弱,不能温养四肢肌肤,则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脾肾阳虚,不能蒸腾水谷,... ...详细
阳明腑证     
    本证是里热炽盛,肠胃有实热之邪结聚所致的病症。
    
    辨证注意点:本证为里实热证,抓住主要临床表现,尤以日哺潮热,大便不通为主要见症。
    
    阳明病为邪正斗争最激烈的阶段,随着病程的进展,若正气出现不足,病邪亦逐步消退,可向少阳病发展。
     ...详细
阳明经证     
    本证是里热炽盛,热邪充斥阳明经所致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壮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烦渴,脉洪大,舌红,苔薄白或薄黄。也有归纳为“四大症”的,即身大热,大汗出,大烦渴,脉洪大。
    
    病机分析:本证以热邪充斥阳明经为特征。里热炽盛,热邪充斥阳明经故壮热;热盛迫津外泄则汗出;病邪已由寒化热,由表入里且里热炽盛,故不恶寒反... ...详细

共有8条记录,2页,显示1--6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