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战车粤语 下载:画道闲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2:38:58

画道闲语

[日期:2009-09-01] 来源:美术报  作者:李云集 [字体:大 中 小]

  大为美

  中国人文的哲学崇尚的是静气,而中国艺术规律的最高体现也是动归于静气的,乱归于治,奇归于正;万归于一。其现实的意义散漫于治国方略、文化经济运营等各个领域。动归于静,生机勃发,是国人所尚,所谓“生而动”,“风而神”即于动势中高扬生机勃发,显示其中生命的活力,艺术的至高点,“菩萨低眉,神功内敛”。静则定,定则安,安则至(知其所止,止于至善),定生慧,正如黑格尔有言说思维的精神是最美好的。

  求自然是大自然中最本质的规律,唯其自然,才能博。画要大气,即精神境界大,山水画尤贵其大,大彻、大悟、大仁、大智、大真、大实、大喜、大悲、大动、大静、大拙、大朴、大统一、大和谐、大则美而伟。

  写似无心,实则重意,“于无心处写画,于无画处求美,坚持真知灼见,独往独来,敢于从一般中求其与众不同的不一般”。

  艺术家的眼睛

  艺术家的眼睛用来观察事物的变化,有深、有浅、有雅、有俗始作审美的形态。

  艺术的眼睛趋于深者,对事物的把握,具有全方位、系统性的认识与裁定,直至灵魂的深处。艺术的眼睛趋于浅者,只识表象。(恐怕表象也难以实现)而不识表象之下,往往是被表面的浮物所迷惑,至于真正的精神,是难以把握和认识的。眼睛深者,带有文化的深邃、奥秘精纯和雅致;眼睛浅者,带有世俗的浮躁、圆滑、粗俗和无赖,如此看来大凡作画者,须不懈地训练自己艺术的眼睛。艺术的眼睛训练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作品品位的高低,那么艺术家的眼睛如何去训练呢,“三人行必有吾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说的好。

  妙语、规矩

  王维语,“妙语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

  所谓造型艺术,直接讲,是通过思维意识而去制作某个具体的形状。这个过程的实施与实现,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造型艺术的创作。至于它的分类,虽则名目繁多,体例复杂,但统归一体,不外乎两种形式。一曰,以自然、客观的生活原型为基础的造型选择。我称它为客观再现的形式。二曰,以客观现实为基本前提,而充分发挥主观性的观念造型选择,我称它为理性观念式。前者的终极目标是以再现客观为准则,而后者,则更讲求形式的构成型、表现性的意义,往往是作者的主观情绪色彩占绝对的高点,讲究和强调造型要素的独立性和纯粹性,把造型要素提高到首要位置。前者更关注客观性、典型性,即同一形象在不同时间、不同气氛下的重叠与积淀,而后者则关注的是不断地寻找不同的替代物,这就是我们常常所讲的符号语言,以它来传递并表达说明艺术的经验和追求。

  从以上两种宽泛形式的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与共性,这无疑给我们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提出了可选择的自由和庞大的艺术创作空间。我以为前者以实践的成分高于后者,而后者的意识感知成分高于前者,但两者不可分割,而互为联系。前者重规、重者重妙,也就是古人所云,不以规矩,何求方圆之语的精妙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