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板块:我是如何离开学术的——写给还在上大学的孩子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46:16

This above all: to thine self be true. (Hamlet 1.3) ——W. William Shakespeare

我是比较幸运的,高考的第一志愿就是金融,然后我顺利地读了金融。很多人直到看见自己的录取通知书才知道自己将来命运的方向,这很不合理,却无能为力。虽说我幸运,可是在上大学之前,我真的一点都不知道金融是个什么东西;你现在问我,恐怕我还是答不出来。

每一个人都喜欢把自己的专业说得多重要,可我从来不认为金融很重要。我曾和父亲讨论过一个著名的“世界重建”的学案:如果这个世界即将毁灭,只能让100个人幸存,谁最有资格获得生存的权力?很显然,不是那些半截身子在土里的领导人,也不是那些只会摆弄虚拟物品的专家学者。身体健康的年轻人是最应该活下去的,其次便是手艺人。可是如今的社会,手艺人真的很可怜,过去我们说偌大的中国容不下一张书桌;现在,偌大的中国,被书桌塞满了。国家一再强调保住耕地的十八亿亩红线,可是一再宣扬中国农村的劳动力是剩余的。我查了很多文献,没有一个文献能说服我为什么中国的劳动力是剩余的,可是现在的新闻充斥着这样的声音。我也做过这方面的计量,有时候我自己都觉得好笑,两串数字做个回归,只能说明相关,根本不能说明因果——那因果分析从哪里来?那就是利益的需要了。

不论是亚当斯密还是李嘉图,不论是马歇尔还是萨缪尔森,他们的书能留到今天依然给人们启迪的原因是他们扎根社会,提出的却是“理想国”,不仅告诉我们什么不够好,也告诉我们什么是更好的。这不禁让我想起像郎咸平这样的“经济学家”,他那么早就拿到了这么高的学位,为什么头发都花白了,也没出什么成果,只知道和媒体混在一起赚钱。和媒体混在一起赚钱,本科就够了,不用你一个留洋的博士。我常想,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我更喜欢《开弦弓,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这个名字)若是放在中国的高校里,一定是通不过盲审的。这本书就是个考察报告,通篇都是中国农村俯拾即是的东西,和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也不过就是角度和长度的不同,没什么新意。……可是《江村经济》写得科学而朴实,细腻而动情,建国以来,还真没听说哪本博士论文能赶得上。没有数理分析又怎样?没有经济模型又怎样?没有马克思主义的鞭策又怎样?中国高等教育,休矣。

这么说来可能被其他高校的同学鄙视,但是事实就是事实,我也不怕承认。大学四年,听过不少老师的课,很多老师都喜欢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作为引子,开始一门新学科的讲授。这无可厚非,谁让人家老斯是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呢。老师们总喜欢讲一个例子,就是pin-maker的分工。老师们总是告诉我,这是一个制针行业的故事,甚至有的老师说得更细,说分工要分成拉丝、磨头、打孔等十八道工序。我当时就很疑惑,为什么造一根针要十八道工序,为什么一个熟练工一天也只能造一根?我想问老师,却又觉得这个问题很幼稚,就回家问老爸了。老爸也不知道,这激发了我无比的好奇心,进而去查baidu,baidu也这么说。直到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去看英文的原著,才发现,pin指的是别针。于是我更疑惑了,那个说要打孔的老师看了哪个版本的《国富论》?抑或是,他/她从来就没看过。如今我已然习以为常,将台上讲课的老师当做跳梁小丑,我知道,除了不能给我带来欢乐,他们和小丑没什么差别。

我不是说老师没有水平。有一次我去听了一节中医的公共课,觉得那个老师太帅了,那么多的药方都信手拈来;可是坐我旁边的一位漂亮女生却说,他经常把类似的中药弄混,这样的老师根本不配做老师。我只能耸耸肩,承认我只是和凑热闹的。

我很喜欢看外国人写的教材,因为他们的定义都很短。甲说这是A思密达,乙说这是B思密达,丙说这是C思密达;于是一个中国的经济学家在写书时说,甲、乙、丙的定义都是片面的,我认为应该是A+B+C思密达。这种组织定义的方式你一定不陌生,可是我至今没有想通,外国人都不看别人的书么?丙在写定义的时候难道不知道把A和B加进去么?还是说丙根本就认为A和B是狗屁,和C不是一回事。还记得有几年,只要在雅思托福作文里出现every coin hastwo sides就整歇了...可能是因为外国人不太理解一个词语叫“片面”,因为他们小时候没有一门必修课专门讨论一个叫“马克思”的人。

为了写课程论文或者是毕业论文,我也看了不少的文献,可是这些文献大多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垃圾文献。谁不知道只要花个几百块钱就能在二三线大学的学报上发篇论文呢;谁不知道核心期刊主要看作者的社会地位呢。所以我最怕碰到学弟学妹们问我,本科期间怎么发论文,发什么论文啊,钱留着送礼多好。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些,本科生想发论文是很积极的,是好事情。可是有些专家学者教授博士写出了垃圾文章,我就真的想不通了...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让一个经济学家在政策建议部分写下:一、加强**建设;二、提高**意识;三、大力发展**;四、……连看二十篇都一样,我瞬间崩溃,还不如去看《还珠格格之燕儿翩翩飞》呢。就这样,杂志社还好意思说自己“五审一定”,还好意思收审稿费,天雷滚滚啊。

我发现自己和学术渐行渐远,我看不懂它,它也懒得看我。如果你还在大学读本科,恰好学的是经济学,那我劝你别太把自己的专业当回事,就这样。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740866452&owner=234486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