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城的卡巴内瑞12集:涛 声 依 旧 爱 枫 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43:20
涛 声 依 旧 爱 枫 桥 点:437   月薪8000高薪职位  跳槽就靠这两句  投票:初吻哪丢的 
 楼主:颜若水    2007-11-26 13:27   引用 回复 编辑 投诉
有些歌,总会让人在生活中不经意的回忆起以前的一些曾经。歌手毛宁那首《涛声依旧》便总会让我想起那桥以诗名,诗因桥传的枫桥,张继那首诗《枫桥夜泊》更是千古绝唱,那一年就在毛宁那首歌正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我寻着先人的足迹,来到了寒山寺,来到了枫桥。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怎能重复昨天的故事。。。。。。

千余年中遭五次火毁的寒山寺,怕早已不是当张继羁旅枫桥夜半闻钟时的模样。与我到过的其它寺庙不同的是,那口午夜时敲响108下的大钟世世代代不知震撼过多少人的心灵。啊?丽日当空,那钟声怎么会不绝于耳?循声来到钟楼,原来,古钟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已变成一摇钱树,付钱等候敲钟的人排成了队,真不知这用金钱撞击的钟声里还有几分吉祥,从中又能司出几分禅意?
走出古寺,登上门前古运河上一座高高的拱桥,只见桥栏上刻有“江村桥”三字,这里与北面铁岭关下的枫桥遥遥相望。当年张继赴京赶考不中,归途正是泊于这两座桥之间的舟楫中。
穿过古寺前长长一段店铺如林人声嘈杂的小街,终于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枫桥。几乎与江村桥相同,枫桥也是用花岗岩石砌筑的半圆形单孔拱桥,桥下通航净孔大,便于行船,桥形秀美雄健。踏上高高的桥面,只见河水静静地从桥下流过,似乎奔流了千余年已感到慵倦。河上没有船行,只有几条供游览用的木舟栓在桥边。远眺群山如屏,近水楼台如画,游目聘怀,心旷神怡。
史料记载,枫桥始建于唐代,明崇祉末年、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均曾重修,咸丰十年(1860年)被毁。今桥建于同治六年(1867年)。乍听枫桥之名,以为这里枫树很多,周围只见垂柳青杨,枝条拂堤,却不见枫树。其实这里本无枫树,清代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载明:“江南临水多植乌柏,秋叶饱霜,鲜红可爱。……枫生山中,性最恶湿,不能种之江畔也。”通常的说法是枫桥由唐时“封桥”演化而来。因为当年通过运河北运的皇粮经过枫桥,为保证安全,夜晚用木栅门把桥洞封住,翌晨启封通航,所以民间俗称“封桥”。又因张继诗首称“枫桥”,宋丞相王郇公居吴时,书张继诗于石碑,枫桥之名才正式取而代之。
漫步枫桥,虽不见霜天、渔火,不闻乌啼和夜半钟声,但我仍从诗的意境去极力感受经张继夜泊枫桥的心境。诗中以自然景色衬托孤舟中旅愁满怀、对景难以寐的游子,含蓄地表现出诗人自身的无限愁思。佛经上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的说法,我想,诗中表现的或许不仅是旅人愁绪的浓烈,这钟声也使他自省自警,从一腔愁绪中得到解脱。或许正是这钟声让他丢掉烦恼,振作精神,刻苦攻读,日后终于考中了进士。
漫步枫桥,也让我想到明代那位爱写讽刺诗,后被朱元璋借故腰斩的高启,他悟出了枫桥出名的道理,曾写《枫桥》一诗:

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

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
枫桥的确因诗而闻名天下。宋代范成大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唐代诗人张祜曾写有清韵高绝、意境深远的《过枫桥有作》: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忆重游岁月遥;

惟有别时因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曾投身军旅生涯,在调往四川途中写有《宿枫桥》诗: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风月未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
在画家的眼中枫桥又是独具风格的。明代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沈周有诗云:

风流张继忆当年,一夜留题百世传。

桥带人家斜倚寺,月笼沙水光澹生烟。
唐寅有首《寒山寺》,诗中写道:

树色高低混有无,山光远近成模糊;

霜华满天人层冷,江城谷曙闻啼乌。
人们都熟知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关他还有一首鲜为人知的《枫桥再泊》诗。据说张继晚年重游姑苏(今苏州),想起当年夜泊枫桥的情景,挥笔写下一首《枫桥再泊》:

白发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寒山寺,依枕尝听半夜钟。
对照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枫桥夜泊》所寄予的是诗人的一腔愁思,那么《枫桥再泊》却是多年后故地重游,浮想联翩,抒发“青山依旧,白发无情”的感慨。
我信步走下枫桥,汇入茫茫的人流,一直默默在想:许多古迹正是有了文化的浸润,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枫桥不仅一座江南特有的石拱桥,它更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桥。枫桥是一首诗,一首千古传诵的隽永的诗;枫桥是一幅画,一幅有独特意境的秀美迷人的画;枫桥是一部大书,基丰厚的文化内涵十分耐读,很难品出个中滋味;枫桥是一首美丽的歌,永远在我的耳边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