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氟龙喷涂加工:曾祥裕接受中央气象频道《风云纪录》采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9:05:38
“ 福寿沟是赣州古城的地下经络、血脉,沟通内外环境水流的平衡......”

图为曾祥裕正在接受采访
“ 福寿沟是赣州古城的地下血脉,沟通内外环境水流的平衡......”赣州客家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
长曾祥裕7月17日,接受中央气象频道《风云纪录》采访时这样评价福寿沟。中央气象频道《风云纪录》栏目编导刘洪浩认为曾祥裕对赣州风水研究颇有造诣,专程采访他。
曾祥裕侃侃而谈:水是城市的血脉,其温顺时就滋养一方人民,其狂暴时就形成水灾。赣州古城当初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也是不断地完善。城市下水道是城市中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一般在建设城市时,同时修建下水道,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赣州市的下水道也经历了开创、形成和完善的过程。
赣州三面环水,是赣江的发源地,章江、贡水在这里合流而成赣江。据考证, 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年)确定在章贡二水间建设赣州城时,开始建设了简易的下水道。当时城区规模很小,东西临江,南部城墙“在秋华坊今古城巷”即今健康路章贡区总工会一带。城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下水道的服务面积在这个范围之内。只有一个出水口,城内“东西南北诸水,俱从涌金门出口,注于江”。
唐末、五代初,宁都洛口人卢光稠入主虔州城,成为第一个本土出身的最高行政长官,开始了客家人真正自主管理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大量的客家人涌入城市。人口的剧烈膨胀,市场的频繁交易,加上卢光稠有意称王的政治企图,城市迎来了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扩张。这次扩张,将城市从一平方公里沿贡江向南扩展为三平方公里,街衢在原有阳街、阴街两街的基础上增加为六街,南面开护城河联通章贡两江,一大片与东面贡江相连的低洼河滩地进入了新城廓的范围,从此赣州城就成了水患之都。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刘彝任虔州知军,主持规划建设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并根据街道布局,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福沟和寿沟两个排水干道系统,服务面积约2.7平方公里,有12个出水口,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排水干道网。从此,赣州城才消除水患。
为什么会叫福寿沟?一个下水道为何取这样一个吉祥的名称。这是不少现代人纳闷的问题。打开福寿沟古地图,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在龟型的赣州古城图上,南北向一个清晰可见地一个古篆体寿”字型结构下水道平布在其上,东西向也是一个古篆体“福”字型结构下水道平布在其上。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受古代城市风水学文化的影响,因主要线路走向形似古篆体“福寿”二字,故沟因形而命名。
排水要曲而有情,不要直来直去。这也是风水的一个观点,赣州古法建宗祠和九井十八厅,地下的排水沟就是设计成曲线排水,以三神排水法闻名天下。
为何说福寿沟是赣州古城的地下经络、血脉?
曾祥裕做了如下解释:古代医学一般把经络看作运行血气通道,维系体表之间、内脏之间以及体表与内脏之间的枢纽。新西兰大学学者托马斯提出了经络是人体内的一种新的网状管道结构的学说。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 人体有十二条经络,把周身720个穴位联成一个精致的网络。
同样,福寿沟的地下管道依山地貌的不同,错落有致地形成蜘蛛网状的经络和血管,把古城内各处的雨水和污水统统收纳,通过十二条大动脉一一从十二个水窗有序排出。这种有序的网络还与古城内的几百个池塘和水井发挥联合作用,共同调节古城内环境气候和排涝的作用。
采访结束后,编导人员都一致认为,曾祥裕把福寿沟比喻为人体的经络和地下血脉,以此阐述福寿沟的排水系统作用,别有新意,视角很新,让人听后耳目一新。(田远)
新闻动态        >>更多
学员勘察风水实例    >>更多
·英魂归故里  宝地赐俊才
·风水佳境护古寺  几度兴废话辛酸
·绩溪龙川人才辈出的风水之功
·选楼房 装修前不妨请风水师为你参谋
·地灵英贤出   读书风水成就“教授村”
·杨公风水学习班正在火热报名中
考察实例        >>更多
·桃花潭上寻古迹
·曾祥裕考察台州章一山祠风水
·大帅府演绎的历史风云
·大连风水内涵解析
·历尽沧桑今逢春   金粟禅寺获生机
·探寻卢光稠身前死后的风水
·西递:风水形法的成功运用
·从崇教寺的盛衰看中国佛教的命运
·转悠赣州古巷看风水
·景德镇风水  养育一方人
·走近婺源江湾村 探寻人杰地灵之谜
·海内外游客纷涌于都  <<杨救贫传奇>>作者热心讲解
·杨仙岭:中国风水文化第一山
·与马来西亚教授杨钦文和师姐张清阳在赣县客家文化
·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