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扇公主吧换体内寄生:中国的末代皇帝都是怎么死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18:04

中国的末代皇帝都是怎么死的?

皇帝是人,百姓也是人,因为百姓多,皇帝少,几年几十年才有一个,所以,皇帝的结局当然很让人关注。有人认为,天下最风光之人,非皇帝莫属,但是也不见得做皇帝就很风光,末代皇帝的日子不是那么好过的,甚至死的很难看,不如平民。所以,有时候就想着,风光皇帝且不论,末代皇帝的下场,还是要研究一番的。正好手头有一本柏杨著《皇后之死》,就将这个数字翻了出来。得出中国自黄帝起至满洲亡,帝王绝,前二六九八——后一九四五共四六四三年间,中国境内出现了八十三个王朝,也就是八十三个中央政府,同时也出现五百五十九个帝王,其中包括三百九十七个帝,一百六十二个王。

柏杨写的《皇后之死》,藏书有一本,而柏杨也写了《皇帝之死》,却没有买到,也没读过。不管有人怎么说柏杨,但我对柏杨还是比较尊重的,特别欣赏柏杨的那句“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的座右铭。由此,对柏杨的书是爱不释手的,比如《中国人史纲》,就是柏杨的一本比较客观评价历史的书。没有看到柏杨写的皇帝之死。不过,这不要紧,好在本人看过一些历史书籍,对中国的皇帝之死特别是末代皇帝之死还是可以说的一二三的,然而,数百个皇帝,数十个末代王朝,一个个讲到他们的死的经过,未免有些麻烦,还是挑几个重要的朝代加以叙述。

商纣王之死。商纣王是一个比较聪明的皇帝,多才多艺,但这样的人往往致命的弱点是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却最好听信奸臣贼子的鬼话,荒淫无度,商纣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中国史书上记载,纣王置肉林酒池,日夜饮酒作乐,使美女裸露衣舞之,剖孕妇之腹,看婴儿如何成长以取乐,就是他的叔父比干,贵为丞相,但因听不进规劝,也一怒之下,将其剖腹剜心,其手段残忍让人心惊胆战,后引发周文王姬里起兵造反,推翻了他的统治,将其用火烧死,死地在今河南淇县,而后人为了纪念比干,在河南卫辉建了比干庙,比干子孙姓林,即林姓始祖。

周以后的幽王之死。西周幽王,姓姬名宫涅。生卒年月不详,他统治期间,先是重用虢石父执政,导致剥削残酷,人民不堪重负,流离失所。后期又专宠褒姒,废申后及太子,由此引发西周灭亡的悲剧。“幽王遗恨没荒台,满目苍苍秀作堆,人暮晴霞红一片,尚疑烽火自西来”。这首诗表达了后人对周幽王的憎恨,因为如果没有他的昏庸无道,西周就不可能灭亡。周幽王专宠褒姒,但这个女人从来没有笑脸,唯对烽火情有独钟,长城的烽火台,是防敌入侵的信号台,每放烽火,部队集结,为了博得这个女人的笑声,周幽王令点火,久而久之,部队放松警惕,称为了美人欢心,又用烽火戏我等诸侯,隔了没多久,西戎真的打到京城来了。周幽王赶紧把烽火点了起来。诸侯次次上了当,这回又当是在开玩笑,全都不理他。烽火点着,却没有一个救兵来,京城里的兵马本来就不多,只有一个郑伯友出去抵挡了一阵。可是他的人马太少,最后给敌人围住,被乱箭射死了。周幽王和礁石父都被西戎杀了,褒似被掳走。

秦二世之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以前的王,三皇五帝,就让他统一了称呼,集三皇五帝于一体,叫皇帝,并踌躇满志,想使他的子孙千秋万代永远统治中国,就封自己为始皇帝,他的儿子就是二世,孙子三世,直至万世,可惜,到了二世,一个统一的江山就灭亡了。二世做皇帝,本身出于始皇帝出游死在半路,赵高与丞相李斯密谋,假皇帝诏书,罗织罪名,令太子扶苏自杀,杀功臣蒙毅、蒙恬,赵高再以罗织罪名杀死丞相李斯,二世说,他掌握了天下的权力,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耳朵听喜欢听的,眼睛看他喜欢看的,追求欢乐,到寿终正寝那天为止。可是,在公元前207年,即二世三年,一次朝会上,赵高弄来一只鹿作为礼物献给胡亥,对胡亥说这是一匹好马。胡亥听了不禁笑出了声:"丞相怎么开这样的玩笑,这明明是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仍然坚持说是马,胡亥便问在场的大臣们。大臣们因为害怕赵高的权势,又不知道赵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很多人便随声附和着说是鹿。其他人有的说是鹿,有的装聋作哑。这就有了有名的成语“指鹿为马”。 二世大权旁落,最后被赵高组织人追杀,先乞求给他一个王,后乞求给他一个侯,再乞求只饶他一命与老婆过百姓生活,都不被允许,取二世首级的将军叫左右下手,二世无奈,只得自杀。

王莽之死。王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最大的野心家,阴谋家,白居易《放言二首》其中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躬未篡时,生动地刻画了他的嘴脸。柏杨在资治通鉴白话文中也用了比较大的篇幅来描述了王莽的行为。王莽在外戚掌权中,他表现的很隐晦,他表面上工作勤恳,谦虚谨慎,甚至不近女色,处事非常公道,但心底里却包藏祸心,一直深藏不露,他心狠手毒,连续毒杀两任皇帝,14岁的皇帝只说了一句等我长大了要出这口气,就下手将其毒死。又炮制孺子婴,即怀抱的婴儿当皇帝,在他的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再下毒手,毒死孺子婴,从他的姑姑王政君手中要去那块传国玉玺,他的野心才暴露无遗,这时候八十多岁的姑姑王政君,才看出他的阴谋,可是为时已晚,这真是“王莽谦恭下士时,一生真伪复谁知”。王莽篡政后,尊孔复古,把孔老二的那套周礼全部推出,又推出井田制,凡事都亲自干,批文通宵达旦,朝令夕改,就是流通的货币,也不断的变动,弄得天下不百姓知何去何从,终于引发组织活动林、赤眉军起义,刘秀在南阳起兵,乱军杀入王莽的办公地点,将王莽剁为肉泥,王莽,是新政第一任皇帝,也是最后一任,其阴谋隐藏很深,其下场似乎比任何皇帝都死的惨。

隋炀帝之死。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风流的皇帝,其荒淫无度,无人可比。隋炀帝何为炀,即短命皇帝。隋炀帝的哥哥杨勇,当时为太子,憨厚老实,被派到边疆守边,炀帝杨广博得了他的母后独孤氏的信任,窃取了太子的地位。随后,趁父亲病重,毒死,当天晚上就奸污了父亲的后妃陈宣华夫人。隋炀帝做皇帝,第一件事就大兴土木供他淫乐。淮河即是他为到杭州市游玩修的大运河。当时,隋征用了天下大批民工,修淮河数年,国内动用开支十分的大,修淮河的民工被士兵驱赶,死的死伤的伤,为了将木料运往杭州市,民工身上伤口长着蛆,还不断驱赶。由于隋炀帝的横征暴敛,引发李密、窦建德等多处农民起义,朝廷内部人员也开始分化,大将宇文化及起兵,将还在扬州游玩的隋炀产帝包围,令其解下腰中的白绢,自缢而死,隋炀帝喜爱照镜子,即使是起义军包围,还对着镜子说,他的那颗头颅,会是谁来取呢,到死的时候,还说好歹我也做了十多年皇帝,不得身首异处,可见皇帝的末日,不会很好看,不会比平民风采。


唐昭宗李晔之死。唐昭宗李晔七次改元所置身的这个大黑暗与大崩溃的时代,我们也许就会有一种近乎无奈的顿悟—原来9世纪末的这七个年号并不是年号,它们是七簇血迹、七道泪痕,是一个巅峰王朝临终前的七声呼告,是一个末世帝王在绝境中的七次挣扎。昭宗自幼喜欢读书,熟知历代史籍和儒家经典。即位之初,也曾“少年壮志不言愁”,誓言要振兴大唐。无奈当时的唐朝已是日薄西山,积弱难返,农民起义不断,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民不聊生。“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后,唐昭宗那颗曾经汹涌澎湃的心早就成了死灰,无力回天不说,还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窝囊皇帝,为了生存东躲西藏的,在位16年的血泪史充分印证了活着的艰难。 天祐元年(904年)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朱全忠派左龙武统军朱友恭、右龙武统军氏叔琮、枢密使蒋玄晖弑杀唐昭宗。是夜朱友恭等师兵上百人闯入内门,玄晖每门留卒十人,至东都之椒殿院,斩杀河东夫人裴贞一,昭仪李渐荣在门外道:“院使(蒋玄晖)莫伤官家,宁杀我辈。”昭宗闻讯,身着睡衣绕着殿内的柱子逃命,被史太追上,李渐荣以身体保护皇上,一起被杀,唯独何皇后得免死。是年十月,朱温返回洛阳,得知昭宗已死,故意假装震惊,伏棺大哭说:“奴辈负我,令我受恶名于万代!”,斩杀朱友恭等人。唐昭宗在他即皇帝位以来16年间,一直是藩镇手中的傀儡。昭宗死后,他的第九子李柷被拥立为唐哀帝,但很快就灭亡。

宋帝昺,名赵昺(公元1271-1279年)之死,度宗子,端宗弟。端宗死后继位。在位2年,在元军追击下,由大臣陆秀夫背着投海而亡,终年9岁。墓在今广东深圳赤湾村。 宋少帝赵昺曾先后封为信王、广王、卫王。端宗于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4月病死,他被陆秀夫,张世杰于同月冈州拥立为帝,5月,改年号为“祥兴”,6月,迁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南)。 与此同时,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被元军统帅张弘范的弟弟张弘正所俘,其统领的督军府从此瓦解。 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正月,元将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元军直趋崖山。崖山背山面海,地势险要,张世杰下令焚烧岛上行宫军屋,人马全部登船,然后依山面海,将1千多条战船排成长蛇阵,用绳束连接在一起,船的四周筑起城楼,船上涂上一层厚厚的湿泥,缚上一根根长木。将赵昺的座船安置在中间,诏示将士与舰船共存亡。   赵昺这时正由左丞相陆秀夫守护着,待在一艘大船上。小船来接赵昺,陆秀夫不知这是真是假,又担心赵昺如突围不成而被元军截获,坚决拒绝。他知道君臣都难以脱身了,就连忙跨上自己的座船,仗剑驱使自己的妻子投海自尽。然后,换上朝服,回到大船礼拜赵昺:“陛下,国事至今一败涂地,陛下理应为国殉身。德佑皇帝(恭帝)当年被掳北上,已经使国家遭受了极大的耻辱,今日陛下万万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帝昺则给吓得哭作一团。陆秀夫说完,将黄金国玺系在腰间,背起九岁的帝昺奋身跃入大海,以身殉国。

元顺帝(1320~1370)之死。 中国元代末代皇帝。元明宗和世瓎长子,名妥欢贴睦尔。至顺四年(1333)六月,妥欢贴睦尔即位于上都。任命有拥戴之功的伯颜为中书右丞相。伯颜独秉国政,专权自恣,排斥儒生,废除科举制。为了加强统治,他下令严禁汉人、南人私造私藏兵器和喂养马匹。后至元六年(1340),元顺帝支持脱脱逐走伯颜,起用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复科举取士,开马禁,减盐额,修辽、金、宋三史 ,颁《至正条格》,史称脱脱更化。至正四年(1344)黄河泛滥,国库空虚。他被迫于十年改变钞法,十一年用贾鲁修治黄河。钞法变更,导致物价上涨;修河时紧工迫,官吏乘机对百姓敲诈勒索,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终于爆发了元末农民大起义。二十三年后,朱元璋势力壮大,渐次统一南方,元王朝已无力对抗。顺帝听信谗言,贬脱脱,于是国家大权尽归哈麻、雪雪兄弟。十六年,哈麻、雪雪谋废顺帝,事败被杀。其后,宫廷内分为两派,一派拥护皇帝,一派支持太子。两派矛盾尖锐化 ,顺帝的号令已失去作用。洪武元年(1368)七月,明兵逼近大都。七月二十八日,顺帝率后妃太子奔上都。八月初二,明兵入大都,元亡。洪武二年六月,顺帝奔应昌(今内蒙古克什腾旗西北),次年四月,因痢疾死于应昌。庙号惠宗,朱元璋加号顺帝。

明崇祯皇帝朱由检之死。崇祯在明朝,算得上是一个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皇帝。只是时运不济,他接手的是一个内外交困的烂摊子,衰亡的征兆在他出生之前早已初见端倪。他力图挽狂澜于既倒,他勤于理政,事必躬亲,常朝不停辍,召对时时举行,十七年来未稍懈怠,然而“所用非人,卒至寇乱,身殉社稷”,崇祯致命伤是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用人不专,疑神疑鬼,更调频繁,惩处随意,搞得臣下畏首畏尾,离心离德,及至魂归煤山,陪他而去的只有贴身太监一人,愿为他的社稷殉葬的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崇祯即位之初,以雷厉风行之手段收拾了魏忠贤。民间欢呼不已,《五人墓碑记》称颂他为“圣人”,天下对他中兴明朝抱有极大的期望,然而因为他的多疑和刚愎,亲手的处死了大明的长城民族英雄袁崇焕,亲手的毁掉了大明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崇祯以一己之力除去了魏忠贤显然让他对自己的政治才能产生了过高的估计。这样,他的自信就慢慢变成了自负,进而变成了刚愎自用。所以,他一方面成为明朝最勤政的帝王之一;另一方面,他的事事亲为却没有收到好的效果。正如他自己所说,他虽然不是亡国之君,但事事乃亡国之象。其中错杀袁崇焕更是愚蠢之极。
 

  

  纵观中国皇帝之死,可以看出,黄炎培先生所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真神来之笔,点睛之笔。如,秦朝始皇帝灭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建立了伟大基业,本想千秋万代,仅二世就轰然垮台;王莽先生费尽心机,篡夺权力,乃最大的窃国之贼,十余年时间覆亡;隋朝文帝建立的大统一,文化大发展,科举和法律大完善的体制,结果在隋炀帝十四年就付诸东流;明崇祯虽想励精图治,但刚愎自用,疑心多端,不得不在煤山歪脖子树上吊死。中国虽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十分风光,也有中兴皇帝唐玄宗等,在位风光无限,死时寂寞不堪,善终的不多。有的年老体弱,诸子争位而死,如隋文帝杨坚、唐太祖李渊;有的被俘死在异国他乡,如宋朝徽,钦二帝;有的荒淫无度,精尽人亡,如汉成帝刘骜,死与赵合德淫荡中。所以,皇帝也是人,说皇帝风光,并不见得,皇帝是人不是神而且也是一个大活人,皇帝要走完完美的人生的路程,风险比百姓更大,要善终,也非一件易事,只要还活着,是不是好事,还待盖棺定论,崇祯的明亡时,杀自己的女儿时“不该生在帝王家”的绝命句,真是叹为观止。皇帝要使自己善终,估计还是要重事业,轻名利,即诸葛亮所说,亲贤臣,远小人,恐怕是至理名言。

 

总评:每一个王朝都有自己的兴亡史。水浒传有混江龙李俊在太湖小结义中一句话说的好,世事有胜必有败,为人有兴必有衰,朝代是这样,人也是这样。下面是这些朝代的结局,即收场:  

                秦:皇帝被宦官所杀,皇室向义军投降;天下大乱,群雄逐鹿。

                汉:皇位禅让于权臣;天下大乱,分裂为三国。

                晋:皇帝被外族所杀;中原沦陷,衣冠南渡。

  隋:帝被叛将所杀;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唐:皇帝被叛将所杀;群藩割据,中国大分裂。

  宋:皇帝被侵略者俘虏,另立伪政权;中原沦陷,民族大迁徒。

  元:皇帝逃往草原;民变四起,“分裂”为中、蒙两国。

  明:皇帝自杀;义军攻入京城,异族入关,征服全境。

  清:皇帝逊位,享尊号、皇宫不变;各省纷纷“独立”、大中国版图基本完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