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庄理财靠谱吗:蒋经国说: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2:01:01

(2011-07-16 20:17:24)

蒋经国说: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 

1970年蒋经国上台时,台湾人均产值300美元,1988年蒋经国去世,台湾人均6000美元!!     

1979年大陆改革开放人均300美元,到2007年人均才2000美元!!

伟人不是毫无私欲、毫无缺点的完人,不是影响巨大、粉丝众多的强人,不是一人雄起、万众雌伏的独夫,更不是搞得举国若狂、民不聊生的祸害。真正的伟人,必有定国、安民之业,有泽被后世之功。

在蒋经国离世二十几年之后,他却成了海峡两岸为大多数人所公认的“历史伟人”。马英九在蒋经国逝世十五周年的时候写过一篇追思文章,文中说:“15年来,在'谁对台湾贡献最大?’的民调中,蒋经国始终高居第一。”蒋经国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他敢想敢做,有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更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蒋经国则是台湾党权世袭的终结者,是台湾民主政治的奠基人。

1984年,74岁高龄的蒋经国再度当选连任“总统”。蒋经国在古稀之年,竟勇敢地走上了众人都没想到的一条新路,在他身上有许多优良品质,但最重要的是他有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1986年3月,蒋经国下令成立“政治革新小组”,研究政治体制改革问题。9月,蒋经国表示将要解除实行38年的戒严令,并开放党禁,开放报禁。此言一出,令岛内民运人士迫不及待地于9月28日集会,民主进步党成立。反对党公然成立这还了得?情治部门立即呈上反动分子名单,蒋经国未批,他淡淡地说:“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

10月7日,蒋经国接见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行人Graham女士时,告知台湾“将解除戒严、开放组党”。

10月10日,蒋经国在“双十节”发表要对历史、对10亿同胞、对全体华侨负责的讲话后,指示修订“人民团体组织法”、“选举罢免法”、“国家安全法”,开启台湾民主宪政之门。

马英九在听到蒋经国亲口说要开放党禁、报禁时,当即被一股“我们正在创造历史”的电流击中,但国民党要人则纷纷质疑,“国策顾问”沈昌焕说:“这样可能会使我们的党将来失去政权!”蒋经国却淡淡地回答:“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声音不大,语气轻微,但这一句话,分明如同万钧雷霆,振聋发聩。

这些只是为台湾结束党权世袭、独裁提供了法律、理论基础,蒋经国实施的军队非党化、取消学生三民主义的政治考试、剥离政府部门的专职党职人员等措施则是结束党权世袭、独裁的实际行动。1986年9月28日,“民主进步党”(简称民进党)成立,结束了国民党长期“独裁”的局面。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因心脏病逝世。而他所开创的历史性变革以巨大的惯性继续向前。

1991年4月,台湾“国民大会临时会”召开,制订“宪法增修条文”,废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1992年5月,“阴谋内乱罪”和“言论内乱罪”被废止。

1994年,台湾“省长”直选,让台湾公民每人一票选举“省长”。

1996年,台湾举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总统”民选。

2008年6月,台湾扫除党禁最后一道障碍,台湾废除对共产党的党禁,台湾的民众,即日起,可以公开筹组以支持共产主义为目的的政党。

蒋经国:一个埋葬台湾独裁、党权世袭的伟人。

“保钓青年马英九”成为蒋经国秘书。

马英九在《怀念蒋经国先生》一文中对蒋经国的评价也许最为平正:“我们可以说经国先生是一位威权时代的开明领袖,他一方面振兴经济、厚植国力,一方面亲手启动终结威权时代的政治工程。我们崇敬他,就因为他能突破家世、出身、教育、历练乃至意识形态的局限,务实肆应变局,进而开创新局,在这个意义上,他的身影,不仅不曾褪色,反而历久弥新。”

相关阅读台湾大选中的大陆因素
台湾政党的社会基础:族群还是阶级?
过去十多年来,台湾失业率和贫富差距都越来越严重。失业率从1990年代初期的1.5%,攀升到2009年的最高峰5.9%;在贫富不均方面,最富10%人群与最穷10%人群的综合所得差距,从2001年的20.9倍扩大到2009年的28倍,创下台湾历史上新高。从另一个数字来看,在1980年代,经济高度增长,但受雇者平均实际薪资也同步增长;在1990年代,平均每年经济增长率仍维持在6.3%左右,但受雇者平均实际薪资增长率降到3.8%;到了过去十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是3.4%,但受雇者平均实际薪资增长率却是负增长。目前大学毕业生有三分之一的薪水不到台币三万元(约为人民币6300元),如同在大陆一样,台湾年轻人也感觉到知识改变不了命运。

但是马英九阵营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其一直强调他们在两岸开放的政绩,批评对手不认同中华民国,以及绿营的各种可能弊案。大选前两周更每天有一位知名企业家站出来表态支持国民党(这是国民党1990年代以来的一贯策略)。

相对的,蔡英文的竞选口号是“Taiwan Next下一站:公平正义”,针对的是人民的买房、育儿,或者弱势群体照顾等政策性问题。蔡英文批评站在马英九身边的是有钱人,是“马友友们”(意指马英九的朋友),而民进党则通过“三只小猪”进行台湾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小额募款,营造出一般平民对抗金权巨人的形象。偏蓝的媒体和名嘴们不但没有认识到这个社会矛盾,反而用夸张的语言批评蔡英文在进行“阶级斗争”,甚至说蔡英文是在搞“社会主义”。

台湾这十年确实开始出现阶级投票的倾向:以往台湾蓝绿分歧的主要社会基础是族群,但在2000年以后,出现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农工阶级与中小企业主有比较大的比率支持绿营,资方与专业管理阶级则比较支持蓝营。表现在空间上,则是所谓的“北蓝南绿”。

马英九政府积极推动两岸经贸,却忽略了贸易会造成国内的贫富不均,扩大失业,而产生一批赢家和输家。正如《华尔街日报》最近一篇报道指出的:“低收入的工人正在形成一个共识,即与中国大陆的贸易对富人的好处更大。他们的愤怒情绪因台北和其他主要城市飙升的房价而火上浇油。”

不过,民进党的“公平正义”口号虽然不乏某些具体政策,但并没有一套完整的解决纲领,且在某些环保与开发的争议议题上,以及最需要改革的税制议题上,都并没有清楚的表态。只是,至少民进党去积极争取选民对这些迫切问题的认同,但国民党却依然自我感觉良好。

这场选举当然不是真正的“阶级斗争”,但是却宣示了,台湾在民主化与本土化之后,下一个时代政治竞争的主轴。

(本文作者张铁志,台湾知名政治与文化评论人,现任台湾《新新闻周刊》副总编辑,今年于两岸出版《时代的噪音:从迪伦到U2的抵抗之声》,并担任多个NGO的理事与董事。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2012年台湾选举 http://news.qq.com/zt2012/2012tw/event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