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针编织夏凉帽视频:老年健康长寿 一二三四五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16:31
老年健康长寿 一二三四五六                                   喻德声 于 2011-7-17

    近些年来,国内人们日子比以往过得好多了。特别是退离休人员,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老人们在一起,除了娱乐,就是议论怎么多活几年 ,多享几年清福。于是,健康长寿 ,就成了老年人的热门话题。下面是几个老头把七拚八凑的零碎经验,七嘴八舌的议论,编成了顺口溜。很简单,就叫做老年健康长寿,一二三四五六。
 
        一是“一心”,以健康长寿为中心。就是说,老年人的一切生活活动,都要围绕健康长寿这一中心进行。时下,人们借用唐诗人李商隐的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句,把老年人的人生,定性为“夕阳”、“黄昏”。中央电视台还专辟个栏目叫“夕阳红”;老年人找老伴,也称之为“黄昏恋”。人们把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定为“退休”、“退养”,如“退休职工”、“退养人员”。这种定性定位是很恰当的。人的老年期和青壮年期的最大区别在于,年青时身强力壮,精力充沛,目标远大,雄心勃勃。属于向上向前蓬勃发展阶段,来日方长,前程似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而进入老年,年老体衰,力不从心,正在走人生的下坡路。就象行将下山的太阳,来日不多了。因而,老年人的晚年人生使命,就是从各个岗位上退下来后,不要恋栈,让年轻人放心大胆去干,让自己平静过好日子,“颐养天年”。何谓“颐养天年”?按某些生命科学专家说法,每个人都有由各人的遗传基因决定的生命最终期限,叫做 “天年”,也就是老天赐给的寿限。由于种种原因,古往今来,真正寿命达到天年的人并不多。老年人的前大半生在世界上摸爬滚打,苦挣苦斗,好不容易熬过了六十年,用中国话讲,就是过了“花甲之年”,进入了老年期。中国自古以来,对老年人如何度过来之不易剩下不多的日子,就有要注意“颐养天年”的说法,要想方设法把过去浪费或丢失的天年捡回来,而不要继续糟蹋。因此,要求老年人的一切生活活动,都要以健康长寿为中心,也就是为了“颐养天年”。对颐养天年有益的事,就想就做,否则就尽量不想不做。这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意志衰退。中国把长寿老人称为“人瑞”,古代有的帝王还特意举办“千叟宴”,以彰显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现今世界也把人的寿命长短,列为一个国家文明昌盛的一项标识。因此,老人健康长寿不仅是老年人的个人事情,也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的一种贡献。
        
       二是“二点”,即是把钱财看得淡薄点,让日子过得轻松点。根据无数人的经验表明,要真正做到以健康长寿为中心,首先要有健康的心态。健康心态涉及范围很广,大家研究觉得,以下两点,尤为重要。   
       一、把钱财看得淡薄点。意思是说,人老了,不要轻易动钱财的念头,不要老想发财。中国人传统的人生哲学讲究升官发财,成名成家,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许多人一生都在追求禄、名、利,禄是当官,名是成名,利是发财。人老了,既已退休退养,按现行有关规定,升官已不可能。虽也有人不甘轻易放弃,还想重整旗鼓,大干一场,比如弄个什么会长、秘书长当当,继续过过官瘾;有的人抓住手中权不放,美其名曰“扶上马,送一程”。这些都是少数人能办到,多数人是办不到的。有人明白求禄无望,不得已而思其次,就想图名。打算拼老命著书立说,千古留名。可惜的是,精力不济,除非以往已打下了基础,企望现起炉灶新开场,已为时晚矣!求禄、图名没有条件,有些人就想发财。发大财没有本钱,能发些小财也好。有的老人看到别人炒股发了财,也把多年积攒的一些“棺材本”,拿出来凑热闹,落得颗粒无收,有的甚至跳楼。有的看到投资有利可图,也去凑份,结果赔了老本。最近中国湖南吉首,爆出大规模非法集资事件。许多人上当受骗,其中就有老人。据报道,有位83岁的李老汉,把多年积攒的15万元钱,通通投了集资,上了大当,血本无归。老汉当街哭诉:“这是我的养老钱呀!”因此,把钱财看得淡薄一些,不要看到别人发财,心里就发痒,跃跃欲试。   
      二、让日子过得轻松点。意思是老年人过日子心情要放松点,尽量减轻精神压力,不要老背着思想包袱。各人有各人的心事,不能一概而论。但也有一些共同的思想包袱,最好放下,尽量忘掉。首先是忘掉年龄。这点,年青人听起来会觉得很可笑,对老年人却很需要。许多老人老是惦记着自己的年龄,觉得一天天老了,时常有一种末日即将来临的恐惧感;特别是看到周围的老伙伴或听到一些熟悉的同龄人,今天走了一个,明天走了一位,更有“兔死狐悲”的感觉。一些老人常讲,“人过六十,过一天少一天。这句话应改为:“人过六十,过一天赚一天。”抱积极乐观的态度,岂不更好?这样就不会天天在掐指头算日子:“唉!又少了一天!”其次是忘掉过去。老人喜欢怀旧,对当年的 “过五关斩六将”津津乐道;对过去的遭挫折受委曲念念不忘;对在人际相处中的怨恨耿耿于怀,常为这些背思想包袱,增添一些不必要的烦恼。说实在的,这些过去的陈谷烂芝麻,较之钱财,更是身外之物,死了就了了。耿耿于怀,毫无益处,对身心健康都很有影响。所以,不要老记在心上。最后是忘掉老病。老年人生体器官退化,多数都是老病缠身,高血压,气管炎,心脏病,糖尿病,白内障,青光眼等等,名目繁多。一旦罹患,很难治愈。所谓忘掉,不是不管,而是,该看病要及时去看,该服药要按医嘱按时服药,但不要老把它挂在心头,一天到晚惦念,增添苦恼。不如“忘掉”。把这些忘掉,减少思想压力,让日子过得轻松些。对老人延年益寿大有好处。
    
       三是“三少”,即少操闲心,少管闲事,少生闲气。“三少”的关键是少生闲气。生气对身体非常有害,甚至会丧命。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述诸葛亮三气周瑜,活活把周瑜气死,就是一个例子。虽然是个故事,现实生活中并非没有。中国人把发怒叫做“生气”。中医认为,人一发怒,会在人体内产生“气”。这种气爆发出来就成了“发脾气”;有气不发,憋在心里,叫“生闷气”;有气不敢发作,窝在心里,叫“受窝囊气”。不管什么气,都非常伤身体:伤肝、伤肺、伤脾,抑郁日久甚至会导致身体某些器官癌变。有的中医理论甚至宣称:“生气是慢性病最主要根源之一。”“生气很可能是人类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吴清忠:《人体使用手册》)由于生气会造**的身体许多问题,因此,不生气就成了人的尤其是老年人的养生保健要务。老年人生气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操心太多。有些老人,特别是老太太,几十年操心儿女成长还不够,还要操心孙辈;满脑子老经验旧框框,又爱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既然操心,自然就要管事。操心自家家务事还不够,还要插手儿女家务事;管了屋里事还不够,还要管屋外事。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心。不听她的, 就要生气。惹得别人不高兴,自己也不开心,伤了身体。但是,几十年养成的老习惯改也难。要求老年人什么心也不要操,什么事也不要管,也不可能办到。但是,少操、少管一点,应该是能做到的。总而言之,老年人做到“三少”,超脱一点,不要自寻烦恼,对身心健康,还是很重要的。
        
       四是“四有”:有位老伴,有个老窝,有点余钱,有些朋友。这是当代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很重要的基本保证条件。如今,老人越来越多,养老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问题。中国传统是家庭养老,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甚至五代同堂,传为佳话。当今时代不同了。西风东渐,家庭小型化日益普遍。加上一胎化政策实施和人的寿命延长,第二代年轻夫妇上面有四个老人,第三代年轻夫妇上面有十二位老人。靠几代同堂方式实施家庭养老,很难办到。两人父母和成年子女在一起生活的很少,老年人多数是老夫妻住在一起,单身老人居住老年公寓,高龄老人住到老人屋,子孙们到公休节假日来探望老人或接回家小聚。在中国,没那么多的老年公寓和老人屋,也不大可能继续实行三代、四代同堂。因而,许多地方是父母和已成家子女分开生活,双方有事时,喊去帮忙。有些地方,社区开展对老年人的服务,起些补充作用。在这种养老方式下,老年人有个老伴,双方相互照应,老年生活不孤单,的确可以延年益寿。许多老人都有此感受。但现在有两个问题:一是双方都健在的老夫妻,几十年磕磕碰碰习以为常,老了还经常顶撞生气,不珍惜来之不易的老来伴,一但对方撒手西去,懊悔莫及。二是后辈对丧偶老人再婚不理解。这些问题随着时光推移,会得到解决的。既然老年人单独生活,自然需要有个老窝。即使是和儿女生活在一起者,若觉得不方便、不顺心时,也有个退路。有点余钱,以防不备,特别是突然生病,手边没有点看病买药的钱,也是很不好过关的。有的老人对儿孙几十年疼爱惯了,有求必应,那怕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把手头所有的钱给他们。而到自己急需时,求告无门。时下啃老成风,这类例子并不少见。因此,老人们千万不要大手大脚把钱都给了儿孙,不留余钱。除了上述“三有”外,结交几位朋友,对老年人也很重要。人到老年,爱清静、独处,渐渐形成沉默寡言,思想闭塞,对身体十分不利。应该有意识地结交几个兴趣投合的朋友,在一起说说、笑笑、玩玩。对老年生活很有好处。 
      
       五是“五快”:吃得快,睡得快,便得快,言语快,手脚快。这是反映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外观标识和自我观察标准。吃得快,说明食欲佳,口齿没什么大毛病。睡得快,说明神经系统没有什么大毛病,精神状态良好。便得快,说明消化系统运转正常,肠道畅通。语言快,说明思想敏捷,对外部事物反应迅速。手脚快,说明行动能力正常,日常生活可以自理。当然这些只是表象,如发现身体出现不正常情况,要及时去看医生,切勿掉以轻心,小病拖成大病,耽误治疗。            

      六是“六到”,就是要求老年人生活做到:早睡早起,定时定量,戒烟限酒,饮食清淡,坚持锻炼,爱好广泛。这是老年人健康长寿自我保健很重要的六个基本做法。这些做法,报刊杂志、学者讲座,宣传很多,一看就明白,无需多做解释。但这“六到”,看似简单,许多人很难做到。主要是不良习惯长期形成,难改,需要有决心,有毅力,坚持力行,方能奏效。特别是下面需要注意而又经常被忽视的两点:睡眠要早睡早起,饮食要定时定量,对老人身体健康尤为重要。   
       早睡早起,这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生活习惯。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是从远古以来人类的标准作息时间。人们往往把这种习惯归因于过去缺乏照明,不得不尔。现在照明已不成问题。因而许多人随心所欲,任意改变睡眠时间。其实,早睡早起,这是千百万年来,人体生长和天道运行相感应而形成的人体内部的一种规律性运动。是人体生物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意改变,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另外,最近一些学者研究还发现,睡眠和人体造血功能密切相关。他说:“根据我们的经验,人体造血的最佳时段,是从下午6点到午夜一点四十分,而且人体必须达到深度睡眠的状态。”“睡眠时间不对是现代人生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睡眠不正常对人的神经系统也有影响。老年人更要注意。因此,早睡早起并非小事。
  
       定时定量是对老人饮食而言。老年人胃口不好,食欲不佳,容易形成饮食随心所欲,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饿了才吃,不饿不吃;对口味多吃,不对口味就少吃甚至不吃。这种饮饮食习惯对老年身体健康极其不利。人的消化系统运动是有规律的。一天三餐是由人体消化运动规律所形成的饮食生活习惯。任意改变,就会造成消化系统运动紊乱,是人体消化不良、便秘、肠道系统各种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故而,老年人保持饮食定时定量十分重要。此外,老年人饮食不需要刻意忌口,能吃什么就吃什么,要以身体能接受为原则。现在报刊讲座说法甚多,而且相互矛盾。比如,有的说,老年人要少吃肥肉,吃多了摄入脂肪过多,会得什么什么病等等;但有的又说,老年人要多吃肥肉,否则体内热量不够,影响健康。有的说,老年人要少吃鸡蛋,一周不能超过四只,否则就会造成胆固醇升高,血管动脉硬化;最近报纸上又说,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鸡蛋营养非常丰富,吃鸡蛋对人体健康非常必要,并不会增加胆固醇,最好一天吃两个。到底听谁的好?有个老人,一生直至老年,酷爱吃肥肉和鸡蛋,一天都不能缺少。吃面条不放猪油就觉得不香。九十二岁安祥去世。就是个在老年饮食方面听其自然的很好例子。
        
     一二三四五六这条顺口溜,涉及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