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合金有磁性么:好个撒谎的晚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4:44:53

好个撒谎的晚冬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如今爱情泛滥的年代,人生缺乏的是相伴永远。愿天下所有的有情人能够相知相伴相扶相携到永远......
时近初春,虽不比叶落悲秋的伤感,却依然叫人提不起精神。  阳光很好,但风很凉,不禁让人产生一种暖洋洋的错觉,以为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于是迫不及待的蜕下棉衣,披上单衣出行,好冷,寒风无情的入骨。 好个撒谎的晚冬!
晚冬的风就像一只受伤的猛兽,狂热地撕咬着,撕咬着它能触摸的一切东西,毫不吝惜。又像一个古代悲情的山水画家,喝足了酒的脸涨得通红,拿笔墨的手在微微颤抖,因为激动而飘飘的衣衫在风里飘扬,挥洒着自己久已封闭的情感。
一天都是晴日里的寒风,冷若寒噤,于是开始便听到松涛,此起彼伏的相互应和,伸手出去探知和触摸,似乎可以触摸到整个晚冬的萧煞和冰凉。积雪已经不再保护干枯的枝草,一星火便可在风的助长下肆意燃烧。站在窗边,看窗外已是暮色沉沉,禁不住脱口而出:“君问归期未有期”,虽不知晓是否符合李商隐当时写这首诗时的初衷,可是分明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愫在漫漫弥漫自己的心。
此时此刻,景不近,情却同!
这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里的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以其动情悲凉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在秋雨绵绵的夜里思念亲人,热切的盼望相见的忧伤心情。短短四句话,语浅情深,含蓄隽永,引人遐思,余味无穷。
据说这首诗是写给他久别不见的妻子的。李商隐一生是不幸的,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党之争中,仕途的不如意,让诗人越发的心境悲凉,好在与妻子感情真挚,不幸的却是妻子早亡,写这首诗的时候,妻子已经故去,人世间相爱的人阴阳两隔,可是诗人却还不知道这些,还在盼望共剪西窗烛的重逢,还在企盼能供相依相偎地共话巴山夜雨的温馨。
世界上最悲凉的事情莫过于阴阳两隔,永生不见,想着爱着念着的那一个永远的去了,这样的心痛,这样的刻骨,这样的悲痛,又怎么是语言能够描述的呢?好在这个时候的李商隐还不知道妻子已经故去的消息,所以还在满怀憧憬爱人能够再次相遇,亲人能够再次回到怀抱的美好,尽管思念是苦的,可是能有这么一个支撑自己活下去的希望,能有一个在远方无论多远和多久都等待的亲人,该是多么大的一种幸福呢?
悲就悲在我们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局内人的相思,一边是人间两隔,一边是不知情的深情盼望,不敢想象诗人在知道这些情况以后该是怎样的悲痛,这样的诗句却在我们后人知道真相以后,显得更加悲凉。
很久以前读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就没缘由的喜欢上了这句话还有这句话带来的意境。  深秋夜凉,残荷听雨,夜雨的凄凉,伴着深秋,伴着已经凋落了的荷花,打在荷叶上,更增加了深秋的荒凉和悲伤。这样的晚秋,又怎么能不让人怀念远方的爱人和感叹世事的沧桑呢?
想想我们的大诗人再也感受不到共剪西窗烛的温馨和企盼了,世事已经换了容颜,几百几千年过去,天没变,地没变,可是我们的世界却已经物是人非,唯一值得我们留恋的,就是人世间的情感,居然穿越了时空,穿过了悠悠岁月,穿透了历史的宏墙,带着那样一种倔强和坚贞,带着那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地感动来到我们面前。
爱情这个神圣的却是再平常不过的字眼,在如今的时代更是越来越多地被人提起,咀嚼,品味,厚待与相携。想来我们是比李商隐更幸福的,我们有了现代化的网络和通信,一个电话就能听到朝思暮想的声音,一个眼神就能通过网络叫人荡漾,一篇动情的文字就能叫人即使不相见,就能抵挡相思。
越来越多的感情可以复制和粘贴,越来越多的话语通过网络肆无忌惮的蔓延,我们说同样的话,讲一样的我爱你,张开手臂做同样的拥抱,闭上眼睛听同样的爱情歌曲,我们正在被爱情同化,我们,就是我们,正在集体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无非就是你和我,我和她,他和你。
所以还是为古人的那寥寥数语所感动。那个几乎没有任何通讯工具的年代,那个山高路远,安步当车的年代,那个饥寒交迫,餐风露宿的年代,那个凄风苦雨,生命无常的年代,想要和一个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在一起相守,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不能倾诉,你能相见,不能逃离,甚至生死两隔都不知晓,这样凄苦的环境,尚且能相知相伴永远,尚且能写出如此动人,流传千古的诗句,怎么能叫人不感动呢?
还是再仔细品味一下这千古的荡气回肠的绝句吧。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