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喷漆多少钱:我们的杨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9:20:59

  因为母校的缘故,当代著名作家、评论家、翻译家杨绛与一所中学结下了近百年的缘分。杨绛做过母校的教师,也做过母校的校长。杨绛说,母校有一种特有的味儿,学生们带着这种味儿离开母校,无论到哪里,干的是什么工作,无论是荣是辱,无论是贫是富,这种味儿一直没有变,会伴随一生。

  7月17日,杨绛的生日。百年杨绛,校友牵挂,读者牵挂。我们祝福杨绛。——编者

  ■柳袁照

  杨绛是我们的骄傲,我们“振华”校友的骄傲。她不见媒体、不见外人,无论是官是商,是名人,还是其他有关无关的人,一概不见。这是她的性格,也是她的心境。但我们几乎每年都去看望她,像亲人见面。

  杨绛轻轻吟唱起来

  2005年12月,我们第一次去看望杨绛,北京振华校友会的几位校友也一起前往,她们自己都是很有建树的名人,也都是70多岁的老人。杨绛住在三楼公寓,老校友登上三楼都已经气喘吁吁了,到了门前,一个个站定脚步不敢贸然进入,说要先定定心,定定神,然后再轻轻地敲门,可见杨绛在我们心中的分量。

  杨绛是苏州振华女学校的毕业生,振华女学校是江苏省苏州十中的前身。如今,我们校园到处有杨绛的气息。校园从西到东,分三个区域,西部是文化区,中部是教学区,东部是运动区。西部即西花园,康熙、乾隆下江南时曾在此驻跸。西北有梅岭,梅岭上有一座己巳亭,与瑞云峰默默相望,俯视着乾隆曾经的正寝宫,那上面就有杨绛的踪迹。杨绛是苏州十全街旧校址老振华女学校毕业的最后一届学生,那届学生毕业后,学校就迁到在清代苏州织造署遗址上改建的新校舍里来了。杨绛来拔过草、捡过破砖。我们每次去杨绛家,她都要说起此事,说己巳亭是他们这届毕业生留给母校的纪念物,如今在校园的最高处,散发着感恩的气息。在我们学校,每届毕业生都为母校留纪念物,这个传统是从杨绛他们那一届开始的。

  2005年12月那一次拜访杨绛,我们说的全是吴侬软语,一片乡音。我们还带去了苏州百年老店采芝斋的苏式糖果糕点和苏州淡雅的丝绸围巾。杨绛似乎回到了少年,我们把围巾围在她的脖子上,给她拍照。一张拍完,拿着数码照相机给她看,问:“好不好?”还没等她回答,我们又不由分说地要给她重新拍。她却笑呵呵的,随我们一一摆布。在去她家之前,她曾与我们“约法三章”:不拍照,不带记者,不写文章。然而这些被我们一一突破了。现在我的办公室里,端端正正放着我与杨绛老校友的一幅合影,杨绛微笑着,我也微笑着,这是上苍给我的最好礼物。照片拍了,文章也写了,出了书,登了报,我也寄给了这位传说中很难见面、很难沟通的杨绛。其实,在我眼里,她真不是传说的样子,她就像我们苏州小巷中常常见到的和蔼、慈祥的祖母或外婆。

  刚坐下,杨绛就向我们回忆起振华校歌,并轻轻吟唱起来。保姆说,我们下午拜访,早晨她就坐在书桌前,回忆当年振华的校歌,把歌词端正地默写在纸上。杨绛唱完当年的振华校歌,还问我们唱得对不对。杨绛说,振华有一种特有的味儿,她说那是可意会而难以叙说的那么一种味儿。学生们带着这种味儿离开母校,无论到哪里,干的是什么工作,无论是荣是辱,无论是贫是富,这种味儿一直没有变,会伴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