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骨混凝土柱含钢率:[议论]哈佛校训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41:46

[议论]哈佛校训的启示

  [日期:2004-06-09] 阅读:546 次

   偶在报刊上看到美国哈佛大学的校训:“让你与柏拉图为友,让你与亚里士多德为友,重要的,让你与真理为友”,感触良多。
   众所周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名留千古的大哲人。所谓哲人,就是有智慧之人,与哲人为友,也就是与智慧为伴,可见哈佛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之高。但校训的真正意义在于最后一句“重要的,让你与真理为友。”它正是哈佛人崇尚真理、追求学术自由的最朴素的体现!也许这种氛围正是哈佛享誉全球的真正原因!
   与真理为友,是哈佛人的最明智之举。它使师生与真理之间的距离大大地拉近,也因此,真理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试想,能与真理做朋友,那么师生之间又何以不可为友呢?朋友的关系是双方“平起平坐”,彼此坦诚相待。由此推论,师生间的“争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哪怕是“争”到面红耳赤的地步。我认为,某种程度上,学术的认识不可能高度一致,高度统一的学术不是真正的学术。事实上,他们的争辩恰恰是因为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哈佛精神是什么?哈佛精神就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气度!
    在我国也提倡学术自由,但自由很大程度上属于老师们的“专利”。由于老师掌握学生的“生杀大权”(如学生的成绩、德行评定等掌握在老师的手里),故学生不敢轻易“冒犯”老师。比如,有一些老师喜欢灌输教育,它有两个弊端:一是迫使学生埋头抄笔记,甚为讽刺的是有些学生把老师的咳嗽声也记录下来,这样的学生岂不成了复印机?还有些老师不愿听到、甚至不允许学生发出质疑的声音。他们把学生的质问当成对自己学识的挑战,这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发言权。长期处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容易形成定性思维,缺乏独创精神和挑战权威的勇气,不利于我国创新人材的培养。
    灌输教育往往造成课堂主客体的易位。我认为,老师上课的目的不是炫耀自己的水平有多高,让学生崇拜自己,若真如此也只会适得其反。判断一个老师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是看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多大的人格提升。其实如果老师乐于接受学生的“挑战”,才是学生们真正的朋友和师长!才是他们心目中真正的权威!
   前不久一位美国博士应邀到我校演讲。他边讲边问,力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加到他演讲中来。然而同学们一开始的反映让他感到很失望:“你们中国学生,面对老师提问,老是低着头看桌子,回答就真的那么难吗?不就是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嘛!要是在美国,不知有多少学生举着手抢着回答呢!”经博士的不断鼓励,同学们逐渐活跃起来,先前的拘束消失了。他们争先举手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甚至有些与博士针锋相对。然而他却始终微笑着,与同学们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他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始终尊重学生的想法。博士的学识是何其渊博,其气度又是何其宽广呀!全场爆发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场教育课,虽短尤长、尤深!
    同样一节课,有的死气沉沉,有的热烈激荡,何哉?上好每节课,老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外,还要求老师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乐于和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习惯,拥有鼓励学生反驳自己的魄力,以及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承担责任,不但不失面子,反而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因为学生学到的不仅是学识,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
    我想,我们有必要重读一遍哈佛校训:“让你与柏拉图为友,让你与亚里士多德为友,重要的,让你与真理为友。”当我们理解这条校训的真谛时,我们会感觉到真理是那么的可亲可近!师生们的胸怀将更加宽广,昨日彼此间的隔膜将自动消除;师生间的交流将更加坦诚、自由,因为他们明白往日的争论不是个人矛盾之争,他们是为了更好地捍卫彼此共同的追求——真理和学术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