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的咆哮3 win10:企业信息化规划应如何制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55:52
编辑:煤炭网【进入论坛】
[网友评论0条]
2005-1-10 14:58:49

信息化也要强调中国特色
信息产业部规划司副司长 刘汝林
“十五”期间信息产业的发展重点是保持超过20%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到“十五”末期,信息产业的总量要比现在翻一番。同时,要重点发展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计算机和网络产品等八类产品,特别要强调推进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和坚持信息化要以企业为主体。
今年春节以后,受中央的指派,信息产业部组织了一部分专家,对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将研究报告向中央领导做了汇报。报告强调了三点内容:
1. 强调推进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
关于信息化、网络经济和新经济大家谈得很多,但是怎么结合中国自己的特点,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呢?我们坚持两点:第一点,由于中国特定的环境(比如:它是社会主义大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等),必须坚持信息化应该建立在自己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第二点,强调应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信息化要跟工业化相结合,要为改造传统产业服务,赋予信息化一些新的内容。
2. 把信息化作为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兴国、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一样的国家发展战略。
我们曾提出信息强国的战略(这个“强”是一个动词),虽然中央没有采纳“信息强国”战略这个词,但是精神却采纳了,信息化已经提到了很高的位置。
3. 信息化要以企业为主体。
以前在“九五”规划时,有一个“十几字方针”,对企业的位置强调得不够,而在信息产业部的报告里,强调了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一定要以企业信息化为重要内容,政府加以引导、创造条件。报告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新的观点,汇报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
国家“十五”规划建议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十五”规划;第二层分几个专题规划,其中国民经济信息化是一个专题规划;第三层是各行业的规划。对于信息产业“十五”规划,信息产业部的基本思路有6点:
4. 信息产业在“十五”期间要保证一定的发展速度,逐步实现在“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速度要超过20%,到“十五”末期,信息产业的总量要比现在翻一番。
对软件业和制造业来说,产值在“九五”末期可能达到1万亿元,到“十五” 末期将达到2万亿元,基本上达到国家支柱产业的规模。如果达到了这一目标,我国信息产业的总量将排在世界第三位。
5. 以改革开放和创新为动力,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提升信息产业的产业层次。
结构调整在“九五”期间我们已经提出来,但只提了三个结构调整,即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结构调整和企业结构调整。在“十五”期间我们更强调信息产业要对整个产业机制的结构进行调整。信息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一些老的机制不能适应这个产业的发展。我们强调改革、开放,大量的企业将要面临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国家只保持少量或者一部分核心的、战略性的企业控制权。
6. 要调整发展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九五” 和“八五”期间,我们也提出了一些重点,但基本上是被动发展,哪个行业做得好,我们就支持哪个行业,发展战略不是非常明晰。而“十五”期间应该从整个电子工业发展的角度去认识,从提高整个信息产业的竞争能力、提高效益出发,对于有优势的产业,要加大发展力度(比如制造业、设备的组装等都是我们的优势)。另外,在整个信息产业关键性、战略性的领域要加快发展,把市场配置向有优势的产业倾斜,这是我们当前的发展思路。“十五” 期间的8个发展重点是: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计算机和网络产品、通信、数字化音像产品、应用和设备。
7.充分利用国内 、国外市场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实际上信息产业早就参与了国际竞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早已形成。“十五”期间我们更要鼓励IT企业,不但引进来、还要走出去,特别是在软件和元器件上应该发挥优势。
8.要把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根本目标。
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技术和服务。
9.基本出发点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一方面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调动各行各业的积极性,把资金、技术向信息产业方面转移。政府也要转变职能做好服务,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信息产业健康地发展。
目前,全世界所有的舆论工具,包括国家的宣传机构对信息化的宣传是很多的,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客观、认真的态度。在中国,实现信息化要和国情相结合,现在IT业内大家都把信息化炒得很热,但是到了基层,信息化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多少人在考虑信息化的问题?这是政府部门、宣传部门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需要突破三大鸿沟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副会长 高新民
目前推动信息化工作存在三个鸿沟:一是IT技术的发展速度与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速度之间的鸿沟;二是条条块块之间的鸿沟;三是东部和西部之间的鸿沟。
最近这几年,特别是1993年以后,中央把信息化提升到很高的位置,这方面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反过来讲,这方面问题也确实不少,不管从微观还是宏观都不是那么简单。主要的问题我认为这里存在三个鸿沟,一是IT技术的发展速度同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速度之间的鸿沟不是在缩小,有可能还在扩大。信息技术在加速发展,但我们的管理水平实在太落后了,不仅仅在应用层次上,产业上也是存在问题。二是条条块块的鸿沟。现在条条块块都非常积极,但这两方面的交叉引起的矛盾谁来解决,这是比较大的问题。可能又会造成一系列的重复建设问题。三是东部和西部的鸿沟。这是我们信息化面临的比较大的三个问题。
现在“十五”规划建议里关于信息化有三大块,一块是应用,一块是基础网络,一块是信息产业。刚才刘副司长已经详细介绍了信息产业的规划,所以我主要谈谈另两方面问题。网络这一块,一方面对网络要有适度的竞争,这是国务院定的方针,另一方面要把这个网络分层次,哪些是要绝对保证安全,哪些需要有序竞争,竞争的程度怎么样等等都需认真考虑。垄断是不对的,过度竞争也是不对的,也是一种资源浪费。现在各行业或企业铺光缆的积极性、特别是宽带网络的积极性相当高。我最近到南方参加一个会了解到,现在这方面投入都相当大,都是上亿元的投资,但想没想过,一个带宽可以提供多少用户服务,哪有那么多用户?
应用方面,国家“十五”规划建议描述比较多。我想强调应用方面应着重抓三件事。第一个是把互联网的普及应用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互联网如何管理才能促进它的发展,这里面有一些方针政策是非常关键的。互联网确实是有利有弊,是一把双刃剑,政府要处理好发展与管理的关系。
第二个问题是抓好电子商务问题,我建议目前阶段确实要防止不符合中国国情的过热举动。我们要营造环境,并鼓励企业探索。现在包括美国在内,电子商务什么模式最好,也没有人能说清楚。投资者一会儿看重这个,一会儿看重那个,还不成熟。所以,鼓励探索,不要排斥哪种好、哪种不好,总结好的经验,营造环境,包括各种各样的法律环境。
第三,政府信息化还要好好抓抓。我们明年要开一个会,内容是网络环境下的经济治理,这跟统计有关系,治理的基础数据从哪儿来?肯定是网络,而且联网不是靠人工。比如银行联网后,银行户头来往的账户是很清楚的。现在海关、外汇局已经联起来了,管理进出口的一些单据就很有效。如果把这些技术用在治理上,用网络治理一些问题,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方面应该在“十五”规划中重点抓一下。
我认为在推进信息化当中最高领导应该抓协调。现在中央一级信息化的协调工作滞后于地方的发展,所以中央这一级的协调应该充分加强。信息产业部做了很多工作,像“十五”规划建议里讲的,信息化是覆盖全社会的一个全球性的事情,光靠一个职能部门做,有一定的难度。现在主要应依靠市场机制推动,政府必要的管理应该降低到最低水平,或者说看清楚之后再管。在没有弄清楚的情况下就要管,一是没管住,二是起了负作用,限制了发展。
国家重视史无前列舆论宣传没有跟上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 乌家培
要特别强调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是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方面面的,这是一个战略问题。
解读“十五”规划建议,推动信息化进程,我认为主要应关注以下五点:
第一点,最新的国家“十五”规划建议提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大”提出国民经济信息化,这次提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有区别的。实际信息化是全面地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哪一方面都离不开。现在有些信息化很难分清到底是国民经济还是社会经济,城市信息化里面有经济信息化的问题,也有社会信息化的问题。比如,教育信息化比较重要,实际医疗信息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特别要宣传信息化。21世纪重要的就是抓信息化机遇,朱基同志特别讲了这一点。中国错过了工业化的机遇,信息化机遇再不能错过了,当然工业化的阶段是不能跨越的,但是信息化机遇不抓将更落后。我觉得宣传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讲抓经营很重要的就是要抓信息化经营。
第三点,特别强调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全局的。现在有的地方提出信息大省、信息强省,这是很好的事情。以前把信息化淹没在高科技里面,其实高科技是以信息科技为主的,朱基总理报告里面非常明确地讲了这一点。一般讲高科技是包括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实际上生物科技也不能没有信息科技, 否则生物科技也很难讲。一定要强调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全局的,这是一个战略问题。
第四点,“十五”规划建议里面特别讲到把信息化放到优先位置。怎么叫优先位置,这都是要贯彻落实的问题,政策不一样,行动就不一样。
第五点,以前也讲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现在提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然后实现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但跨越是有条件的。管理和技术的跨越是有困难的,但是也能跨越,要不然你老跟不上,老落在后面。所以,我觉得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关键是怎么个带动法。
我感觉到,把信息化工作提到如此高的程度,在中央文件中明确,这是史无前列的,因此意义重大。但是遍观媒体的报道,没有在这方面做太多文章,似乎没有跟上。所以《计算机世界》牵头组织研讨,是非常必要的。
不能因噎废食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科技司副司级助理巡视员 陈天晴
中国加入WTO对银行业压力非常大,几年以后国内银行就可能同外资银行在同一起跑线上。目前,不管是中国的商业银行还是中央银行,在信息化方面与外资银行的差距都很大。
安全问题始终是银行信息化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能做到的只是相对的安全,应该在发展中考虑安全,不能因噎废食。
“十五”期间应该做什么呢?最近国内对信息化的呼声很高,尤其对银行的要求更高。另外,中国很快就要加入WTO,对银行方面的压力非常大。根据WTO的精神,中国加入以后就要开放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几年后将可以办理中资企业的人民币业务和可以办理居民的人民币业务,这说明几年以后国内银行跟外资银行就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了。目前,不管是中国的商业银行还是中央银行,不管是信息化还是电子化,我们与外资银行的差距都很大,虽然我们在这方面投了几百亿元,相比之下还是差得很多。
比如,关于“一卡通”的问题,为什么不能一卡全国通用呢?一卡通牵扯了很多问题,金卡工程搞了20个试点城市,每个城市搞一个交换中心,所有的卡搞一个交换程序,但要把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也集中在一块,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认为全国只发一种卡肯定行不通,因为现在后台的商务处理非常困难,所以实行全国一卡通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民银行有三大责任:制定货币政策、实行金融监管、提供金融服务。货币政策就是确定利率,以便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金融监管就是对所有商业银行进行监管,我们要在3年内建立金融监管系统,而且还要建立人民银行统一的数据采集系统。另外就是要建立一个基础数据库。人行肖副行长指示让我们建立一个“金融数据共建中心”,为决策支持提供信息。这些措施将全面提高人民银行统计、会计的监管水平,这也是中央工作会议给我们提出的任务。
从1980年以后,银行系统一直在提电子化的口号,所谓 “‘六五’做准备,‘七五’打基础,‘八五’大发展,‘九五’基本实现电子化"。与其他银行相比,人民银行的电子化相对滞后一点。目前我们提出“一网两系统"的概念,“一网"就是建立计算机网络,“两系统"包括支付系统和经营系统。人民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分几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业务处理系统(如国库业务、货币业务、货币发行及内部统计业务等);另一方面是管理系统,我们正在筹建,还没有真正形成架构。目前正在建邮件系统并准备建立全国的视频会议系统。
对于安全问题,我有点个人的看法。安全问题非常重要,安全工程我们肯定要做,但是不能因为专家认为某些方面安全手段不够就不做工作了,企业的财力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地投资去用于加密。有些人认为现在操作系统是国外的,芯片也是国外的,我们必须做自己的系统、自己的芯片,安全才能够得到保障。我的观点不一样,我们总不能等到自己的芯片做出来以后再实现电子化吧!我们应该在发展中考虑安全,不能先谈安全后谈发展,因为到处都有不安全因素。所以我认为,有什么手段我们就先用什么手段,先把工作做起来,不能因噎废食。
关键是企业唱戏
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助理 王绪君
中国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首先必须从企业信息化入手。没有企业信息化就谈不上中国的电子商务。
朱镕基总理在“十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这为我们推进信息化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企业作为一个主体,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非常重要的生力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方面,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基础,或者说是核心。中国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首先必须从企业信息化着手。没有企业信息化就谈不上中国的电子商务。
信息化的概念应该是信息化程度比较低的国家提出来的。比如,美国就没有信息化这个词,在工业化当中,信息化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只是在不断地加强管理,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而我们提出来信息化概念是想追赶他们,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认识,既不脱离中国的国情,同时也不能偏离世界的发展潮流。不管是IT厂商也好,不管是媒体也好,还是从事信息化工作其他领域的人员也好,不要为了谈信息化而信息化,要把它的起点和目的挂上钩,否则就会误入歧途。企业信息化首先要对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内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如海信、康佳在做电子商务之前就已经把信息化做好了,只是利用互联网做一些商务的电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