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十三五规划:白领求职哪种方式最为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13:30
逾五成职场人将求职者频繁遭遇招聘陷阱的原因归结为求职心切、经验不足,20.3%的人认为劳动力市场不规范是招聘陷阱频现的原因,还有10.2%的人则认为现在的骗术花样翻新,让人防不胜防。  

  【经理人职场-讯】现在求职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除了招聘会、报纸招聘、网上求职之外,还有很多种求职方式。看一下白领求职时的求职方式有哪些吧,这可是根据成功率进行排行的哦。

  1. 利用互联网来看公司网站,中介网站,或者把自己的简历贴在网站上等人来看。(1%)

  2. 随意地挑选报纸,电话簿上的公司,寄出自己的简历。(7%)

  3. 应聘自己行内发行的专业杂志,新闻简报上的招聘广告。(7%)

  4. 应聘登载在本地报纸上的招工广告。 (5-24% 取决于工资要求)

  5. 通过私人的就业中介。 (5-24% 取决于工资要求)

  6. 参加招聘会,和雇主直接见面,当面由雇主挑选。(8%)

  7. 和以前的老师,教授联系,看有没有门路。(12%)

  8. 通过当地政府人力资源部就业辅助中心寻求机会。(14%)

  9. 向朋友,旧同事,老乡,亲戚打听,看他们有没有好介绍。(33%)

  10. 不管对方有没有空缺,有没有登广告,直接找那些你感兴趣的企业,亲自上门看有没有机会。(47%)

  11. 翻开电话簿,找到那些你认为可以的企业,打电话去看他们是否在招你这样的人。(69%)

  12. 和一群找工的人,大家一起看电话簿打电话给潜在雇主。(84%)

  警惕职场中的招聘陷阱

  陷阱一>>>

  盲目崇拜名企宣讲会——不能说的秘密

  3·15”不但要防假烟假酒,还要防假招聘。3月招聘旺季的到来也带来一系列的招聘欺诈问题,据智联招聘推出的为期两周的“3·15”招聘陷阱特别调查中,共有5000余名职场人参与了调查。调查显示,有48.3%的人曾经遭遇过职场陷阱。收取各种不合理费用,如押金、保证金、培训费、服装费等居于招聘陷阱之首,占到70.9%;其次为街头“高薪”广告,占66.9%;再次为黑中介诈骗,占52.8%。

  遇到求职陷阱,人们是如何应对的呢?调查显示,68.8%的人选择“吃哑巴亏”、“忍气吞声”、“以后小心”。只有11.4%的求职者选择向有关部门反映,还有8.9%的求职者选择与不法分子据理力争、捍卫自己的权利。

  逾五成职场人将求职者频繁遭遇招聘陷阱的原因归结为求职心切、经验不足,20.3%的人认为劳动力市场不规范是招聘陷阱频现的原因,还有10.2%的人则认为现在的骗术花样翻新,让人防不胜防。

  调查显示,求职者认为避免踏入招聘陷阱的三个主要因素依次为,选择正规途径求职,对用人单位信息进行仔细核实,认清自身实力不被天上掉下的馅饼所诱惑,分

 

别占到了64.1%、58.2%和55.0%。

  名企的校园宣讲会在进行宣讲时,同学们往往感到企业推广宣传的广告成分要多于实际的招聘需要,企业为招聘而做的校园宣讲会被“注水”了。它们的“虚假招聘”通常会以以下形式出现:1、“校园推广”;2、“网络招聘”。

  陷阱二>>>

  名曰培训,实为骗钱

  一些招聘单位条件诱人:不收任何抵押金,带薪培训等等,一旦上岗却要求求职者购买本公司产品,提出“象征性”的收取费用。求职者交了培训费、考试费、证书费等种种费用,经过了几天像模像样的培训、参加完考试后,就陷入了漫长的等待期。过了一段时间,求职者致电公司询问,可能被告知“很遗憾,考试未通过,不能上岗”,或电话根本打不通,公司不知去向。还有一些求职者拿到了所谓行业从业资格证,却发现不但无岗位可上,而且证书根本就是伪造的,或是早已废弃的证书。这类骗子公司通常会与一些培训机构联手,双方各取其利。

  陷阱三>>>

  黑中介两头吃

  有不法黑中介会冒充招聘单位开出诱人的条件,并尽量隐瞒自己中介的性质,要求求职者交纳建档费、报名费等各种费用,当求职者发现上当要求退还费用时,却推脱这些是中介收费;有的举办非法招聘会,一面收取求职者门票,一面收取用人单位展位费。

  还有的黑中介经常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工作又不清楚体检程序等空子,假装按照正常的招聘程序,依次进行面试、笔试、体检等项目,向求职者收取近百元的体检费,而后串通医院,以体检“不合格”的理由堂而皇之地拒绝或辞退求职者,使得求职者有苦难言。

  求职者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比如某些单位说是招编辑,求职者就可以详细询问这所谓的编辑是具体做什么的,看与自己所理解的编辑是否相符。如果招聘单位“挑刺”来压低薪水,求职者应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求职者即使要交纳费用,也一定要保留好相应票据,以便维权。

  陷阱四>>>

  “注水”招聘信息

  “注水”招聘信息名为招聘会计,实则招聘业务员;新人永远被认为“试用期不合格”而遭辞退;明明只有一个职位空缺,广告上却写招聘5人。

  一些用人单位看准了求职者特别是毕业生就业心切的心理,以试用期为名赚廉价劳动力。据一些学生反映,用人单位在试用期结束后,以各种理由辞退了毕业生,因为试用期的工资低,这些用人单位实际上是在赚廉价劳动力。在不少地方,一些从事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的销售公司借设办事处之名,以高年薪招聘“市场部经理”或“业务经理”,引来众多的应聘者,有的人好不容易熬够试用期,公司却借口考核不过关,一纸通知让其走人,应聘者也是当了一回廉价劳动力。

  有关人士提醒,诸如“本广告长期有效,长年招聘,且报名不受限制”的招聘广告,求职者一定要小心。这类公司不直接以收取求职者钱财为目的,却变相让求职者免费为其提供劳动,或通过招聘向求职者销售产品等等。这类骗局求职者受骗上当后也难以收集证据,相关部门监管比较困难。

  陷阱五>>>

  招聘劳务工,“合同制”作门面

  在发布招聘信息时注明工作性质为合同制,不少求职者由此感到合同制较为正规,单位能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欣然前往应聘。但在面试时却被单位告知该岗位只招劳务工(即协保人员等不需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人员),由此造成求职者徒劳往返。在入职前必须明确自己的工资、相关补贴、保险与福利等等,尤其要明确薪资的构成以及考核标准,写进劳动合同以降低风险。入职后,要注意公司是否按照合同规定来支付薪水及相关补贴并且保证福利,如果有问题,要及时与公司沟通,如果公司抵赖,就要保存证据向相关部门投诉以免更大损失。【经理人职场-office.icx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