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弯箍机使用说明书:经过阵痛,东欧国家已经属于发达国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0:27:58


经过阵痛,东欧国家已经属于发达国家

        

      东欧国家在在过去10年间纷纷走出低谷,成为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国家。东欧国家中转型最顺利且最靠近欧盟的斯洛文尼亚、捷克、匈牙利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爱沙尼亚、斯洛伐克、克罗地亚、立陶宛、波兰、拉脱维亚等国也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预备梯队中。

          
在人均GDP 的下一梯队中(5500-9000美元),有下列国家:
          
     塞舌尔(8,892) 爱沙尼亚 (8,885) 斯洛伐克 (7,963) 克罗地亚(7,764) 立陶宛(6,796)
      墨西哥(6,566) 波兰 (6,373) 拉脱维亚 (6,150) 智利(5,742)
          
如能保持发展劲头,它们有可能在未来10多年内成为新增的发达国家。



人均GDP 10000美元为发达国家
        

     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不是GDP总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按1995年前后的标准,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按名义汇率计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就可基本定义为发达国家。近10年的发展,使8000美元这个标准已经落后了,2005年应提高到10000美元左右。按这个定义,在这10年,有8个国家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这8个国家是:塞浦路斯、巴哈马、斯洛文尼亚、以色列、韩国、马耳他、匈牙利和捷克。
          
      另外,阿联酋、科威特等产油国人均GDP很高,但社会发展程度低,文盲率在30%以上,不能列入发达国家之中;摩纳哥、列支敦士登等微型国家也不列入其中,香港、台湾、荷属安的列斯等未获国家地位的经济体也不列入其中。
          
      2005年世界发达国家新名单(括号里面的是按名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
          
      原有的发达国家(共24国):
          
     欧洲(18国):卢森堡(69,056)挪威(53,465)瑞士(49,246)爱尔兰(46,335)丹麦(45,015)冰岛(44,133)瑞典(38,451)英国(36,977)奥地利(35,861)荷兰(35,393)芬兰(35,242)比利时(34,081)法国(33,126)德国(33,099)意大利(29,648)西班牙(24,627)希腊(18,995)葡萄牙(16,658)
          
            美洲(2国):美国(42,076)加拿大(32,073)
          
            亚洲(2国):日本(36,486)新加坡(25,176)
          
            大洋洲(2国):澳大利亚(29,761)新西兰(23,276)
          
            新增的发达国家(8国):
          
            塞浦路斯(19,008)巴哈马(18,190)斯洛文尼亚(17,660)以色列(16,987)韩国(14,649)马耳他(13,144)匈牙利(10,896)捷克(10,708)
          
            从新增的8个发达国家来看,大多是原有发达国家的近邻,如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匈牙利、捷克、塞浦路斯是欧盟成员国的近邻,韩国是日本的近邻,巴哈马是美国的近邻。只有以色列是例外。
          
            在发达国家之中,卢森堡仍位居榜首,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继续拉大;爱尔兰的人均GDP在20年前只是发达国家中的中下水平,2005年已跃居世界第5名,是过去20年中经济最成功的发达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东欧国家在经历了90年代初转型期的阵痛之后,在过去10年间纷纷走出低谷,成为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国家。东欧国家中转型最顺利且最靠近欧盟的斯洛文尼亚、捷克、匈牙利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爱沙尼亚、斯洛伐克、克罗地亚、立陶宛、波兰、拉脱维亚等国也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预备梯队中。          
在人均GDP的下一梯队中(5500-9000美元),有下列国家:
          
            塞舌尔(8,892)爱沙尼亚(8,885)斯洛伐克(7,963)克罗地亚(7,764)立陶宛(6,796)墨西哥(6,566)波兰(6,373)拉脱维亚(6,150)智利(5,742)




--------------------------------------以上数据均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东欧国家中转型最顺利且最靠近欧盟的斯洛文尼亚、捷克、匈牙利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爱沙尼亚、斯洛伐克、克罗地亚、立陶宛、波兰、拉脱维亚等国也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预备梯队


                               《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现状》


【内容摘要】80年代末,东欧国家以建立适合本国发展的市场化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启动经济体制转轨进程。时至今日,东欧国家大多已经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确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形成了以私有制居主导地位的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及现代金融体系和税收体制。同时,东欧国家经济发展仍面临着有利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东欧国家 经济发展 现状 有利条件



第一,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1990年之后东欧国家开始了从中央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经济转轨,其目的在于建立可行的经济体制,助推经济发展。经过十几年来的改革和发展,东欧国家均已初步确立了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框架,商品价格自由化程度达到80-90%,甚至更高。商品、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基本实现自由流动。在市场的开放度方面,从总体上说东欧国家在国内交易自由化,对外贸易自由化和对企业的开放度等方面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1]具体而言,东欧国家经济转轨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律规范的经济制度,需要一系列法律制度的支持。东欧各国基本上都通过了新的宪法、公司法、商业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预算法、银行法、破产法、私有化法、证券法、外国投资法等,适合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已基本就位。

      二是确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成为主要的经济调节手段。东欧各国在经济转轨初期都实行了程度不同的紧缩的货币与财政政策,试图通过减少补贴、削减开支、提高利率、抑制需求、取消税收优惠等措施来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随着宏观经济的稳定,东欧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走向了正规。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得到了保障,央行独立制定货币政策。政府则制定财政政策,根据宏观经济变动的情况实行扩张性或限制性的财政政策。

      三是形成了以私有制居主导地位的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转轨之初,东欧国家通过放开价格、放开外贸实现了经济的自由化。除匈牙利以渐进方式实现了价格与贸易的自由化外,东欧国家都以激进的方式、一步到位,全面放开了90%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同时取消了进口的数量限制,解除了大部分商品出口的数量限制。迄今为止,东欧国家90%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已放开,价格已成为引导资源配置、影响企业行为的重要信号。价格的自由化、贸易的自由化和经济自由的恢复促进了市场取向经济体制的形成。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和新生私人企业的增长改变了国有制主导的所有制结构。经济转轨以来,私人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有大幅度的提高。而到了2002年中期,私人部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匈牙利为85 %,斯洛伐克为82%,捷克为80 %,波兰为72%,罗马尼亚为65 %,斯洛文尼亚为55 %,保加利亚为50%。[2]

      四是初步形成了现代金融体系和税收体制。东欧国家通过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的分离,建立了二级银行体系。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造在东欧的金融改革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十多年的银行部门转轨中,东欧国家国有银行改造的顺序是首先对国有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清理,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然后进行私有化,并允许外国战略投资者购买国有银行。外国银行的进入不仅改变了东欧国家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也在改变其控股银行的商业行为,为减少内部交易和政府制定的“软贷款”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而且促进了银行间的竞争,有助于为企业和家庭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外国银行将其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知识、经验、产品和技能带到了东欧,促进了东欧银行部门的现代化。


      第二,新时期,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首先,从经济发展的国际大背景来看,冷战的结束、国际秩序的重构及经济全球化为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国际秩序开始重构。东欧国家摆脱了苏联长达40多年的控制,获得了国家的独立与自由,东欧国家面临着在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环境中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发展趋势强劲,各国在经济上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对此,波兰经济学家科沃德克就认为,全球化是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化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这些分离的市场将形成一个统一的全球市场。[3]在此背景下,任何国家要发展经济,开展最广泛的国际经济合作就显得更为重要。而经济发达的欧盟是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在经济合作方面有许多天然的有利条件。因此,在国际秩序重构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东欧国家不同程度地倾向于加入美国支配的欧洲——大西洋联盟的体系之内,并逐步开始了加入北约和欧盟的谈判进程,以搭上西欧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快车,助推自身经济发展。2004年3月29日,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七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向北约正式递交了各自国家加人北约的法律文本,从而成为北约组织的新成员。2004年5月1日,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等10个中东欧国家成为欧盟的正式成员国。此外,其他东欧国家虽未加入北约、欧盟,但也与西欧国家签订了广泛的经济合作协议,在多方面与西欧国家展开了经济合作。由此,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国际环境,这有助于东欧的经济发展,是促进东欧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东欧国家的政治经济转轨为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


1989年剧变后,民主德国随着“加人”联邦德国而邃然消失,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南斯拉夫一分为五,传统意义上的东欧由原来的8个社会主义国家变成12个国家。在过去的十年间,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南斯拉夫联盟、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等12个东欧国家实行政治、经济制度转轨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各国实现转轨的绩效不尽相同。在12国中,波、匈、捷、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5国构筑(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要快于罗、保、阿、克、马、波黑和南联盟7国。前5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运作也明显好于后7国。欧盟认为,波、匈、捷、斯洛文尼亚等国已建立了良好运作的市场经济体制。[4]

东欧剧变的结果即是东欧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全面转轨。政治上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经济上建立市场经济成为东欧国家的共识。从政治转轨的进展看,东欧国家都实现了从一党制到多党制的过渡,确立了多党议会民主制的框架。从经济转轨的进展看,东欧国家已摆脱了中央计划经济,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东欧国家或通过制定新宪法,或对原宪法进行根本性的修改,各国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社会)市场经济。在具体经济领域通过立法,如制定价格法、私有化法、公司法、合同法、税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预算法、银行法、破产法、证券法、外国投资法等法律法规来调节经济机制的运行。同时,东欧国家大都确立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目前,政府的管理职能只限于依据综合经济发展情况对各领域实行政策性指导,利用经济杠杆和财政货币手段对国家的整个经济生活实行宏观调控。这样,东欧国家的政治经济转轨为东欧国家实现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第四   东欧国家从“非主流”,到重新融入“主旋律”  !

        东欧国家由于地理上靠近西欧,是欧洲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与推动力量,也是欧洲一体化的受益最大的国家群体之一。转轨之初,东欧的政治家就已经意识到东欧的重建与发展不可能脱离欧洲的一体化进程。由此,东欧国家成了促进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同时,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欧洲统一的步伐加快,欧盟在20世纪90年代做出了扩大欧盟的重大决策,改革领先的东欧国家成为了欧盟扩大的首选对象。从1998年3月开始,东欧国家有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与欧盟进行了入盟谈判。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在2002年12月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结束了入盟谈判,2003年4月16日上述五国在雅典正式签署了加人欧盟条约。上述五国在2003年顺利完成加入欧盟的全民公决。2004年5月1日,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波罗的海三国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加入欧盟,融入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是东欧国家重新融入欧洲的标志,是对政治和经济转轨成效的认同,也是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欧洲统一的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欧洲在全球经济中的实力将增强。加入欧盟不仅意味着东欧国家从政治上回归欧洲大家庭,而且有助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助于缩小与西欧国家间的经济差距。加入欧盟,融入欧洲经济一体化大潮已经成为东欧国家加快政治和经济改革非常重要的动力来源。

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与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经过实践,东欧各国对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在总结前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东欧国家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理性而稳步地推进改革,进一步明确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模式,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利用目前的有利条件,积极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