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止水带施工:心长泥短论壶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0 14:36:46
心长泥短论壶艺
马国芳

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在谈到画艺时,曾说过“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幅好的作品要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艺术是相通的。把他这句话用在对紫砂壶艺的评论上,应当说也是言之有理的。
紫砂泥分五色,色彩斑澜,是制壶的上等原料。从明清到现代,紫砂人用他们的聪明和才智创造出世界陶瓷史上独一无二的工艺,使紫砂壶成为了人见人爱的艺术奇葩。从此,最初作为百姓饮茶的陶泥“容器”变成了皇家贡品和文人墨客手中的爱物。这个过程,已经融进了文化氛围和鉴赏标准了。壶艺成为了一种文化,一种艺术,并因此造就了一批艺术大师,象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黄玉麟、杨彭年、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等大师的出现,都体现出了时代造就的烙印。他们在紫砂壶艺的群星中临空闪烁,并与当时的人文思想、文化、观念、情感同步。
我涉足紫砂壶艺,还仅仅算是个新秀。近些年来,虽然我的一些作品已引起了不少壶艺收藏者的关注,也曾让我为此沾沾自喜。每晚当我抚壶孤芳自赏时,却深感艺海无边,深不可测。紫砂壶艺作为一种文化要想继续发展,必然要在艺术理论研究上要有所突破。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可是,我觉得在理论研究方面,我们紫砂文化却远远落后于紫砂技艺。纵观近几十年壶艺的发展,紫砂壶艺犹如长江之水,汹涌澎湃。其中经历了合作社时期至文革时期,特别是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的紫砂热。这种热浪带动紫砂前所未有的规模和产量,涌现出不少好作品,技法上也较前人有所提高,时代意识感也比较强。但是,在艺术的创造活动中,单有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创作性的理论上有所突破。这个问题却一直未能引起紫砂人的关注和重视,以至于理论落后于技艺。这不能不说是当前紫砂艺术发展中的最大障碍。我觉得,在壶艺理论探讨方面比较注重的,当代李昌鸿大师,他近几十年来不仅探讨技艺,更注重对理论的研究,可谓双向收益,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如今,世界陶艺发展很快。外国陶艺家理查德?纳金,借用宜兴壶的外在造型,却在壶的内容上表现了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流行的“怪诞”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主要针对社会、政治、战争的批评和嘲讽。理查德?纳金成功地通过他特有角度和写实形式奠定了他的艺术探讨,取得了较大的收获。阿亮是台湾陶艺家,他运用宜兴的传统技法,在宜兴传统树桩壶造型中寻求变异,在理论研究上也是有所收益的。我觉得,这两位艺术家都是从穿越宜兴紫砂壶艺的长廊走进了自己无限宽广的思维空间。他们很好的学习和继承了宜兴传统技艺,同时又跨越了传统技艺,在理论上有所发展与变化。
应当说,宜兴紫砂壶艺在世界陶瓷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对壶艺文化的研究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在世界陶泥文化史上是有口皆碑的。现在西欧、日本等许多国家在饮茶方式上自成体系。陶瓷茶具生产上也异军突出,表现出工艺先进、品种多样,而且发展势头凶猛。这种形势咄咄逼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可是,悲哀的是,我们有些紫砂人还没有看到这一点。有的人还沉醉在自己的技巧上安然自得。这种技艺滞后于理论的现象是非常危险的。很难说,长此下去,不远的将来,现在对宜兴紫砂壶艺的大量需求的市场也会慢慢消失。这是不容乐观的。
宜兴山灵毓秀,盛产紫砂矿泥。家乡的秀美滋润着我,我深爱我的家乡,深爱着家传的紫砂壶艺。每每夜深,手捏五彩紫泥,不仅心潮涌动,不能自制。紫砂是首歌,我是跳动的音符,紫砂是首诗,我是一句赞美词。我为国之花,暗香自泥来。我自信在紫砂艺术上心高意长。我们的紫砂前辈群星闪烁,后继者将为之骄傲而奋起,并将在艺海中拾得属于自己的更美的贝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