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片男 新浪博客:钢笔行书入门教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9:32:47

钢笔行书入门教程

一、钢笔行书的特征

行书之称始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张怀在《书断》中是这样阐述行书产生原因的:行书者。后汉刘德升所造也。既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帮谓之行书。在东汉晚期已有行书了。

从行书的产生。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开成独立的“行法”。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行书无法却有体。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从而达到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的实用目的。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另外,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特点。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 。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南北朝至初唐书坛,是笼罩在二王行书风格艺术氛围之中的。唐朝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此后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均受其影响。元至明中叶。无论是赵孟还是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均在晋唐书风中占据一席之地。明代晚期限至清朝是行书发展的飞跃阶段。其特点:一是出现了带群体性质的具个性化的行草书家。二是在碑学思潮影响下出现了用北碑笔法写行书的风格。前者是一种“尚势”书风。后者是民间碑书体风格。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案。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行草”。

同楷书相比,行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减省点画:为了书写简便,行书对楷书的某些部位作了简化,或减省点画,或并合线条。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只有两画,省去了五画;“然”字的四点水,由四点变为一横,省去了三画;“近”字的游水,由一点三弯折加一平捺,简化为一竖横折,也省掉若干弯曲波捺;“佛”字中间原是变形的“弓”字,现用横折弯勾代替,一下子省去了两弯。减省点画,大都在字的部首偏旁方面用得最多。

(2)笔势流动

A:增加勾挑与牵丝:写楷书要求点画分明,一笔一画地写,写行书则可点画连起来,在点画之 间增加勾挑与牵丝。勾挑是在没有勾挑的点画上,顺势写出短勾,如“古”字的横画,“好”字的撇画;牵丝是在前后不相连的点画之间顺势用细细的牵丝相连,如"丝'宇中间的点画,“心”字的中右两点。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泼。但需要注意的是勾挑与牵丝不能太多,否则用笔就显得不干净,造型也不美观了。

B:改变书写笔顺:行书的书写笔顺,采取的是草书笔顺,同原有的楷书笔顺不同。如“秋、有、戎、半”四个宇,前为楷书笔顺,后为草书笔顺。在写行书时,改变书写笔顺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且要合乎草书的规范。

(3)用笔灵活: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写法不大受约束。如“戈”字,横画写好后,既可以直接从右侧翻笔上去写戈勾,也可以从右侧上去绕个小圈再写戈勾;“也”字的浮鹅勾,由上翻笔向下也行,由下直接写下也行;“木”字旁的“木”,一般是写好横竖画后,笔势从左边写撇挑,但如果从右边翻笔写撇挑,也有道理;至于提手旁的一挑,如果依照楷书写法,由上回锋写一挑固然好,用牵丝把竖勾与斜挑连起来写则更佳。

(4)体态多变:行书是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活动范围广,表现力丰富,往往一个字有几种写法,体态多变。如“是”字的四个字尾,“花”字的四个字头,写得有收有放,有工整有写意,同中有异,多样而统一,饶有趣味。体态多变是行书的长处,是楷书和草书所望尘莫及的。

二、钢笔行书的偏旁写法

汉字的偏旁部首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好偏旁部首有利于写好汉字。行书的偏旁部首来自楷书,但书写更为简便。

单人旁 落笔稍重,向左下行笔,随后回锋翻笔,再顺势落笔写竖,先轻后重,最后回锋向右上趯出。如"任"字。

三点水 落笔轻,露锋尖,触纸后用力顿一下,然后勾出,接着顺势落笔写竖勾,勾时用力向右上趯出。如"沈"字。

左耳旁 落笔写短横,顺势用笔而下写弧,再顿笔勾出,接着写竖勾,竖勾要挺劲,带有一定的弯势。如"陈"字。

右耳旁 落笔由轻而重写横出折,再顺势写弯勾,然后翻笔而上写竖画,竖如悬针,上粗下细.一般来说,左耳收,右耳放;左耳流利,右耳工整;左耳竖有勾,右耳竖无勾;左耳占地小,右耳占地大。如"都"字。

竖心旁 落笔写短竖,再折笔写短横,然后翻笔向左上,顺势写长竖。有时横竖之间有牵丝相连,并形成一个针鼻孔似的小圈,就更显得玲珑剔透,生动活泼。如"情"字。

爿字旁 侧锋落笔,略顿,随即高于写竖画,要挺拔有力,至竖末用力向左上勾出,然后顺势写上点,顿一下提笔写下点,再用力向右上挑出。竖与点之间用勾挑相呼,点与点之间用牵丝相连。如"壮"字。

提手旁 落笔写横,再翻笔写竖勾,然后顺势写斜世无双挑。横画略向右上斜,竖勾挺拔带弧势,挑画由左下而右上,线条由粗而细,点画分明有力。如"推"字。

宝盖头 轻落笔重按笔写点,然后勾出,顺势写左竖点,再连着折笔写横,末了折笔用力向左下勾出.整个宝盖头点画呼应,成上包下之势,字头宽敞,能包括或容纳下面部分。如"宣"字。

趯土旁 落笔先写横画,再翻笔写短竖,然后顺势折笔用力向右上趯出。趯土旁的趯土要写得精悍,同时要与右面部分发生关系,其中特别是趯画。如"城 "字。

直刀旁 落笔斜写左短竖,再折笔向右上勾挑,然后顺势写右竖。行书中的右竖,不妨写得比楷书长些;竖尾一般提笔直接抽出,也可以向左下勾出。如"到"字。

双人旁 落笔先写短撇,回锋折笔写长撇,再回锋向上写竖画,然后顿笔勾出。整个双人旁要一笔写成,虽然用笔有提有按,但笔尖始终没有离开纸面。如"徐"字。

反犬旁 侧锋落笔,随即向右下撇出,顺势另起笔写竖勾,再落笔写撇折挑。反犬旁可以写成楷书似的勾挑,也可以回锋收笔无勾挑;有勾挑的势必从左上落笔写撇或撇挑,无勾挑的势必从右上落笔写撇或撇挑,用笔的笔势不同,因此字的体态也不同。如"独"字。

王字旁 落笔写上横,随即折笔写竖画,再转笔向右上顺势写中横,然后折笔向左下写下横。王字旁的三横,要求长短角度有变化,一般来说,上画较短略向右仰,中横略长比较平正,下横最长由左下向右上挑出。三横有变化又和谐,这样安排就饶有趣味。如"理"字。

广字旁 先写上面侧点,接着提笔就势写横,再折笔写撇。广字旁的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往往由左上包右下,因此要注意空间。如"店"字。

俯点:先轻顿笔,然后向左下迅速收笔,点要轻俏不滞涩.

仰点:侧顿向右上提笔出尖.取仰势.

左点:侧顿笔后迅速向右上提笔,与仰点写法同.

右点:右下略顿笔后再朝左下迅速提笔出尖,写法与俯点同。

撇点:顿一顿朝左下由重到轻过渡,收笔时出尖。

相向点:两点取聚拢之势,左点与右点呼应萦带。

向背点:两点相连接,呈现躺倒的s状.注意写时萦带自然,笔划不要僵化瘫软.

上下点:上下连接,首点与下边的点要过渡自然.

横三点:第一个点取仰势,第二个与第三个点连笔,有时三点也整体相连,第三个点向左下出尖.

下拂横:起笔与横的写法无异,收笔时向左下拉笔并迅速提笔出尖.

上拂横:横画收笔时,略微停顿后向左上斜向出尖,与上一笔呼应.

悬针竖:竖要写直一些,收笔时迅速提笔出尖.一般用于最后一笔.

垂露竖:不是最后一笔时候应用垂露竖,竖画收笔时候挫笔轻回锋,呈露珠圆势.

带弧竖:取势略微有弧度,显得劲健爽利.收笔时候一般用悬针竖.

短撇:顿一顿,驻笔后迅速向左下撇出.收笔时由粗到细过渡.

长撇:顿一顿,向左下行笔,渐行渐提笔,提笔时出尖.

竖撇:顿一顿,先写竖画到快结束时左下转变方向出尖.

斜捺:方向朝右斜向行笔,渐行渐起伏,临近收笔时捺脚要顺势踢出,尾部尖锐似人的脚形.

平捺:要一笔三折,看出平捺的起伏变化,尤其收笔要有小尾巴.

反捺:形同长斜点(反点),略微有弧度,收笔处见轻俏.

横折:与楷书的横折写法相同,转折处要自然婉转.

竖折:转折处要圆转从容,勿尖刻呆板.

撇折:折转处要分明,提画略微向右上倾斜出尖.提成勿写横画.

横钩:横向笔画起笔与写楷书的横的起笔同,收笔时略顿向左下出尖.

竖钩:竖要挺拔,钩要出尖,但尖不要太放纵.

斜钩:斜钩书写要写出斜度与弧度,出尖时迅猛有力.

臥购:形同鹅卧状,钩有弧度,钩有锐尖.

竖弯钩:竖与弯度要自然,出钩时不要写的不加节制,长度要适当.

提:也叫挑,顿一顿向右上由粗到细出尖.

竖提:起笔略顿,竖下行至快收笔处再顿然后出尖.体会用笔力度的轻重变化.

横撇:横较短,折画是锐角角度,出撇要避免写成斜直线,出尖要轻灵.

横折钩:注意转折处与写楷书转折的写法不同.转折要圆转洒脱.

横折弯钩:折与转一方一圆,注意变化.钩要迅捷有锋.

竖横折钩:注意折画的方圆变化.

横撇弯钩:注意折画见角度,弯钩见弧度,衔接要得体,连带要自然.

撇点:撇与点的交接处要呈小于号的形态,点略有弧度.

竖折撇:转折的角度要分明,撇画由粗到细出尖.

钢笔行书偏旁部首

点取俯势与横的起笔有呼应.

立字头:中间的相向点可以写作横划的连笔.中间两点承上启下,过渡有牵丝.

尚字部:先写竖后写连带的相向点,横钩见见笔锋.

宝盖头:注意宝盖头第二个点的方向.

穴字头:撇与捺可以写成相向点的连笔,呼应交待清楚.

学字头:合三点的写法要有技巧,第一点可断,第二三点可连。

雨字头:雨字头的横折钩压缩为横钩,中间的四个点也变化为两个点的连笔。

人字头:撇捺要伸展,要体现开拓之势。

大字头:撇捺长短有致,体现开拓之势。

反文头:撇划较短,横撇与捺穿插而过,捺画要收放自如。

木字头:木字头的竖要短促,撇捺不宜过长无度。

禾字头:与木字头的写法相同,短撇要短小精悍。

病字框:两点的连比形同小2,收笔时见锋.

载字头:注意横向笔画的连笔,车的最后一横连笔是斜横,由粗到细过渡.

草字头:写成相向点与横的连笔.

竹字头:连笔有起伏变化,注意观察连笔的形状.

青字头:选择第二与第三笔横的连笔,注意横的长短.

山字头:先写竖,竖折写时注意略微右上倾斜一点,好与下一个结构呼应.

日字头:连两个横画,注意转折不要太尖刻.

爪字头:与合三点的写法有相近之处.

木字旁:在横与竖的交叉处进行折提的连笔.提画见锋尖.

禾字旁:与木字旁的写法一致.只是短撇要有精神.

米字旁:相向点先与横连笔,然后撇捺的连笔参见木字旁的连笔.

提手旁:竖钩与提画的连笔呈三角形状.提笔见锋.

牛字旁:仔细体会提手旁与牛字旁的区别.

两点水:两点有连带,提画见笔锋.

三点水:体现行书的减笔特点,实际上三点水像点与竖提的连笔.

言字旁:避免把横折提的横画写的短,要与三点水的写法有区别.

方字旁:点和横写完后,接下来要写横折钩,再与撇画相接.

火字旁:把相向点连笔为竖折.

单人旁:竖画取撇画的多少位置有讲究,应该仔细的观察比例位置.

双人旁:两撇连笔,上撇短下撇长.

绞丝旁:连笔时写成斜131,提笔见锋.

金字旁:先写撇后写横,然后两个横连笔,横画有长短.

左包耳:先写耳钩,再写竖画,竖画写成垂露竖.

竖心旁:写成数字4的形状,竖画要高一些.竖折要得体.

反犬旁:弯钩有弧度,第二个撇画连笔写成撇提.

石字旁:横和撇的连笔写成折撇,"口"连笔写成近似1和2的形状

日字旁:日字长形,里面的两横连笔.

慕字旁:目字旁呈长形,里面的两横连笔.

月字旁:月字框里面的两横连笔为斜2,并右上取势出尖.

耳字旁:横向笔画连笔,最后的斜横收笔时见笔锋.

贝字旁:要注意均匀原理在本偏旁的运用,最后一笔是反点.

王字旁:王字作偏旁时最后一笔是提笔,要见笔锋.

虫字旁:注意平均原理的运用,竖画分割扁口1/2.斜提要避免写成平横.

足字旁:口下边呈三角形形状,提画由粗到细过渡.收笔见锋.

马字旁:竖折折钩可以与横连笔.

女字旁:第一笔是撇折第二笔是撇,第三笔应写成斜一点的提画.

车字旁:竖折可以与斜提连笔.

鱼字旁:横向笔画相连,最后一笔是略微向右上倾斜的提划.

反文旁:撇捺要伸展.

欠字旁:撇捺开放之势,形成整个字的核心部位.

页字旁:横和短撇连笔,人字要平均分割竖与横折画.

单包耳:形似字母p,最后一笔是悬针竖.

立刀旁:竖和竖钩连笔,钩可以省略为悬针.

三撇旁:三撇相连,形似"乡"的连笔.末笔出尖.

戈字旁:斜钩见弧度.钩出要有锋.

鸟字旁:钩与点连笔,钩与横连笔.

虫字底:上下结构的字,注意比例的大小.

女字底:横画略微长一些,成为主笔.

马字底:马的横折与竖折折钩宽窄不一样.

四点底:四点相连,有时候可以简略为一横.

贝字底:一撇一点要站稳.

木字底:撇捺可连笔为躺倒的s状.

火字底:撇捺要伸展.收笔有长短.

走之底:平捺有起伏.要体现一波三折的变化.

建字底:写法与走之底略同,横折折撇与平捺交叉.

心字底:第二和第三点可以连笔,成躺倒的s状.

门字框:注意转折的正确转法.不要写的太随意.

司字框:横折钩下的横略长,"口"的连笔可以写为12的连笔.

句字框:注意转折的写法要自然流畅.

凶字框:竖折和竖可以像示例中的笔画连笔.

国字框:不要把笔顺写颠倒,口不要写成扁口,那样会使字变形.

第四章 钢笔行书的书写技巧

独体字:布白均衡,重心安稳,笔画不缠绕拖沓.

左右相等:左右结构的字要讲究避让和谐,宽窄大小合度.

左窄右宽:通常左边约占1/3或2/5的位置.

左宽右窄:左边要宽过竖中心线才合适,字中心处应紧凑.

左长右短:高低变化有秩序,长短要合宜.

左短右长:左偏旁应居中或偏上位置.

上下相等:上下结构均分,重心居中.

上短下长:上部结构比例占1/3左右,下边结构长于上结构.

上长下短:上部结构占2/3左右,下部短促一般有主笔支撑.

倒品形:上部一般两个结构大于下边的单一结构,形成倒"品"的结字特点.

正品形:一般三个重叠结构的字呈"品"字的排列,重心居中.

左中右相等:左中右结构均匀排列,大体均分.

右宽左中窄:左边和中间的结构都比右边的结构小,而右边多呈开拓之势.

中宽左右窄:中间部位比较明显突出,而左右结构一般略小.

中窄左右宽:中间部位简捷,紧密内敛.左右均宽泛.

上中下相等:中间部位要紧收,避免把中间部位写宽或者写长.

中宽上下窄:中间部位宽泛开拓,上下部位相对窄一些.

中窄上下宽:中间部位要合度,中宫紧结.

左右同形:左小右大,体现让右原理.

上下同形:注意上下结构的大小关系,处理好上下避让关系.

三角同形:字外轮廓呈三角的形状,注意大小,疏密的排列.

四联结构:一般左结构稍微小右边稍微大,与左右结构的结字原理有相通之处.

点与点的萦带:写点的时候不可以随意划过,要求点划精美,呼应得体.

点与横的萦带:点的横之间的牵丝走势自然避免牵强.

点与竖的萦带:点的方向朝右上带笔,出现纤丝细线再与竖划连比。

点与撇的映带:点右上取势,与撇画若断或连,形成连贯的行笔。

横与横的映带:横画连笔有长短变化。不可以长度一致。

横与竖的映带:注意转折处的角度变化。横竖交接处要自然。

横与撇的映带:一般在横画的结束部分出撇,也可以如楷书书写一样从横的起笔处出撇。

横与点的映带:横要写成下拂横或者上钩横再与点相连笔。

竖与竖的映带:竖画与竖画的映带要看到竖画的长短参差。

竖与点的映带:竖写的直一些,与点的连笔力求干脆果断。

撇与撇的映带:首撇的尾与次撇的起笔相连,注意长短变化。

撇与竖的映带:衔接处要比例得当,竖画要有提笔的趋势。

撇与捺的映带:一般写成倒s的形状,连接要自然。

钩与点的映带:钩与点连笔时要注意点的方向,勿把点改连成提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