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嘴鱼干:秦始皇是说蒙古话的女真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7:29:50

朱学渊旧文:秦始皇是说蒙古话的女真人

 

很早就有人说“秦”是戎狄。但说第一次统一中国就是外族的武功,

中原百姓会觉得脸上无光。因此,历史多的是在谴责秦始皇的专制,

却很少有人谈论秦部落的种属。

 

西周时,“秦”是一个西戎部落;其它西戎部落作乱时,它总是站在

周王室一边。公元前七七一年,周幽王无道,怨臣申侯引犬戎伐周,

杀幽王骊山下;周平王是靠秦襄公的护驾,去洛阳避祸,从此东周才

起了头。东周王室感激这番效忠,才将秦部落封为诸侯国。然而,这

个迟到的诸侯国却又很有作为,它不断吸取中原先进文化,引进了商

鞅这样的变法人才,移风易俗,富国强兵,战国时成为七强中的最

强,最后一举统一了中国。

 

·秦是月氏的同类

 

秦是一个游牧的部落,《史记·秦本纪》两处说到它的一个祖先养畜

的事迹,一说:

 

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

氏。

 

又说

 

(周)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

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

 

看来,秦部落善长畜牧养马,曾受到夏、周两代王室的重视;至于

“赐姓”之说,也只能姑妄听之了。

 

《后汉书·西羌传》说:“及昭王立,义渠王朝秦,遂与昭王母宣太

后通,生二子。至[东周]王赧四十三年(昭王三十五年),宣太后诱

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因起兵灭之,始置陇西、北地、上郡焉。”这说

的是秦宣后主持并吞邻族,顺便扯出了她年轻放浪的轶事。原来是

“武王”在位四年故世,其异母幼弟“昭王立”;相邻的义渠部落酋

长“朝秦”,竟与昭王的寡母宣后连生二子。昭王是秦始皇的曾祖

父,在位五十三年,他即位时母亲宣后还很年轻。三十几年后她所杀

的义渠王,当不会是过去的情人。

 

说来,中原文化是绝容不得这种“生活作风”的;然而游牧部落性俗

宽松,这位“快乐的寡妇”还握有的大权。商鞅在秦国推行“男女之

别”时说:“始秦戎狄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

而为其男女之别。”(〈商君列传〉)这是明说秦国百姓是戎狄之

人,而“父子同室”又是乱伦之别谓。商鞅强制推行的“男女之

别”,是用中原农业社会进步的性伦理,来教化民众。

 

“义渠”是“讹斥”或“兀者”的谐音;秦与义渠如此密切,必是通

古斯民族的同类。秦部落故地今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汉代属天

水郡略阳道,北连安定郡“乌氏县”和“月支道”。秦混迹于义渠、

乌氏、月支之间,当也是它们的血亲。几百年后“五胡乱华”,五族

中的“氐”是月氏的后裔,出过“临渭氐苻健”和“略阳氐吕光”这

样的人物,苻健的侄子苻坚一度统一中原,建立“大秦”政权,可见

月氏之裔是认同秦部落的。

 

·秦是鸟夷部落

 

《史记·秦本纪》有关于秦部落祖先的传说: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

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费

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

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

鸟身人言。……其玄孙曰中潏,……生蜚廉。蜚廉生恶来

(革)……。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蜚廉复有子曰季

胜。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

衡父生造父。……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

其后也。

 

此中“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鸟俗氏”、“鸟身人言”等

传说,是秦部落崇奉鸟图腾的证据。上述人名中,又以“恶来”和

“宅皋狼”最为怪异。“恶来”是蒙古语“山”字“乌洛”的转音,

今锡伯族有“敖拉”氏,匈牙利有 Olah 氏。而“宅皋狼”必是“它

皋狼”的误抄,“它”应同“陀”音(《说文》谓之即“蛇”,大

谬),“它皋狼”(tu-ghu-lu)是满蒙二语中的“锡”字“托活

罗”,或族名“吐火罗”。

 

青铜时代之前人类就发现了锡,“吐火罗”可能是最先掌握炼锡术的

部落。“它皋狼”又是用族名“吐火罗”做人名和姓氏,今天美国NBA

奥兰多“魔术”(Magic)队里,有一个土耳其籍球员姓 Turkolu,把

它译做“它皋罗”是很恰当的。众所周知,土耳其是突厥民族国家,

而突厥民族和突厥语言又兼容了北方诸族的血缘和语言成分。

 

秦人以戎狄族名为名的现象,就实在太多了。如“胡亥是回纥”、

“樗里疾是女直”、“到满是头曼”、“蒙骜是蒙兀”等,都是极好

的例证。然而,中原古代人名也有同样的特征,如:“句践即女

真”、“夫差即兀者”、“墨翟即勿吉”、“百里奚即篾里乞”等。

因此,要追究秦部落的确切血缘,求证它使用戎狄语言,就需要拿出

更多的证据来。

 

·嬴姓即是“安姓”或“金姓”

 

清代雍正帝“胤禛”与秦始皇“嬴政”同名,它们似读“因正”(in-

zen),实读“安正”(an-zen),即如“英吉利”要读“盎格鲁”。

“按出”(an-chu)是通古斯语“金”字的一种读法,它后面缀一n

音,便是女真人名“按春”,或蒙古人名“按陈”;“嬴政”与“胤

禛”不过是“按春”的谐音和僻字而已。

 

既然“嬴政”就是“按春”,“嬴姓”实为“安姓”也在情理。燕、

颜、阴、允、尹诸姓是“安姓”或“金姓”亦同此理。嬴姓部落名

“秦”,按出虎部号“金”,爱新觉罗建国“清”,是否都是谐音?

也大可考究。

 

《唐书·宰相世系表》因一个西域安息国移民后裔当过唐朝的宰相,

而说过:“安氏,出自姬姓,黄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居于西方,

自号安息国,复入中国以安为姓。”这是用中国传统的“姬姓”话

语,来说“安姓”是通古斯血缘氏族。前说“嬴姓”就是“安姓”,

还是崇拜鸟图腾的,当然更应该是一个通古斯“金姓”氏族无疑了。

 

·秦部落的语言像是蒙古语

 

南京是六朝古都,江南第一州,在现代都会上海出现前,它是长江流

域最大的城市。战国时代,它又是楚国的属地,称金陵邑。秦始皇统

 

一中国后,改金陵为“秣陵”,与丹阳、江乘同属会稽郡。两汉沿用

秦制,三国东吴孙权改其名为建业,晋恢复旧名秣陵,后长期称江

宁。直到为朱明王朝,始谓南京。

 

东魏(五三四—五五〇年)时,河南沈丘地方初置“秣陵县”,辖今

颖水流域项城、沈丘、郸城等县。颖水发源于中岳嵩山,水量可观,

于安徽入淮;是淮河最大的枝流,也是中原的名流;先秦《庄子》有

“尧让天下,许由遂逃箕山,洗耳于颖水”的记载,是说一个厌恶权

力的古人,听了别人要将权力禅让给他的话,还去把耳根洗洗干净。

 

东魏是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汉人将领在其中专权,鲜卑皇帝

只是傀儡。然而,北魏推行汉化政策,东魏却事事效仿鲜卑旧俗。鲜

卑语是蒙古语的祖先,蒙古语的“江河”一字是 moren,黄河叫喀喇

木伦,辽河叫西拉木伦,“秣陵”也是 moren,据说是秦始皇亲自决

定将江边的金陵改名为“秣陵”的,这至少表明他是会说蒙古话的。

 

“大良造”是秦国很高的官职。商鞅主持变法,升为大良造。商鞅被

诛五年后,魏人犀首(公孙衍)入秦,亦任大良造,即〈秦本纪〉记

载的“阴晋人犀首为大良造”一事,看来“大良造”应是文职。然

而,后来名将白起屡建战功,封为列侯,官职却也是大良造;那末它

就该是一个武职了。因此,“大良造”的意义,还得从语言解析着

手。

 

蒙古语“大海”是 dalai,通译“达赖”,尾缀-n即成“大海的”

dalain,音如“大良”。蒙古民族常把“大海”加誉给地位崇高的人

物,《蒙古秘史》说:

 

成吉思合罕意为腾汲思合罕、达赖合罕二词,皆有大海合罕之

意。

 

而“达赖喇嘛”头衔也是蒙古民族赠予的。一五七八年,黄教创始人

宗喀巴的四世传人索南嘉措去蒙古族地区传教,在青海湖边与土默特

部俺答汗相会,俺答汗赠送他一个称号:“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

喇嘛”。这个“达赖喇嘛”就是“大海喇嘛”。

 

“造”可能是突厥语中的“啜”,是酋长或官人的意思,而“大良

造”就是“大海般的官”。北方民族的语言互相渗透,蒙古语中有大

量的通古斯语和突厥语的成分,今天看来“大良造”是蒙古字和突厥

字的复合,但“大良”一字再次传递了一个信息:秦部落语言的确像

是后世蒙古语的。

 

《金史·国语解》是十二世纪金代女真语的一个小字典,它在“物

象”一栏中记载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字:“兀典,明星”、“阿邻,

山”、“忒邻,海也”。对照蒙古语和满语

           

            蒙古语            满语        金代女真语

    odon              兀失哈      兀典

    ulu               阿林        阿邻

    dalain            墨得        忒邻(即“大良”)

 

我们发现“兀典”、“忒邻”二字是与蒙古语一致的。这表明金代松

花江流域的女真语言,接受了较多的蒙古语影响;而且表明满、蒙两

种语言是在互相渗透着的。因此,两千多年前的秦部落尽管有着通古

斯血缘,但可能是以说蒙古语为主的。

 

〈秦始皇本纪〉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民

曰‘黔首’。”因此,“黔首”是秦部落语言中的“百姓”的意思。

南朝著作《史记集解》引东汉人应劭的说法,“黔亦黧黑也”,于是

许慎的《说文》也跟着说“黔首”是晒黑了脸的劳动人民了。我则以

为不必附会汉语的字义,而更须注重语音的线索,突厥语的“人民”

一字“克西”(kesi),可能是“黔首”(拟音 kensu 或 gyensu)

的源音。

 

〈货殖列传〉提到一个叫“乌氏倮”的富人说:

 

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绘物,闲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

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

臣朝请。

 

乌氏倮显然是乌氏(或“兀者”)部落中的戎狄之人,他善于贿赂酋

长,得以便利,畜牧致富,而得到秦始皇的重视;一介牧夫竟与列臣

朝请,一起议论国事。于是看来,秦王室可能是用戎汉双语进行沟通

的;而秦始皇可能是用戎狄语言与乌氏倮交谈的。

 

 

图十  通古斯血缘典型面容

(臧克家、溥仪、陕北老农、秦兵马俑)

 

·结束语

 

从陶制“兵马俑”的面型,也可以悟出秦部落种属的究竟。它们分

长、圆两种,我以为长型脸(如溥仪、康生之相)属通古斯—女真系

血缘,圆形脸(如歌手腾格尔之貌)属鲜卑—蒙古系血缘。秦是赢姓

部落,只是说它的统治家族有通古斯民族的血缘,而它的民众则必然

是多源的。

 

事实上,“民族”可分成“血族”和“语族”两个概念。人类之初,

群体间的接触很少,部落中的血缘和语言都很单纯,血族就是语族。

到了人类大规模迁徙和融合的时代,血缘和语言都变得非常混杂,所

谓“汉族”、“蒙族”、“满族”、“突厥族”都是“语族”而已,

它们的血缘则是“理还乱”了。从上述分析来看,秦部落的语言可能

有较浓重的蒙古语特征。而说蒙古话的秦始皇,则可能是一个长脸的

月氏—女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