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僵尸图片:牧马天山的悟道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2:04:09
 
牧马天山的悟道者 ——访传统文化探索者林清泉先生 2010年8月
        
林清泉,又名常弘居士、常定居士、无极山人。1933年生于广东揭阳一个名声显赫的医生世家,他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认为:国学应是天人合一的,大可以研究宇宙,小可以解决现实生活。
    天山岁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天山自古是修行之人求仙证悟的最佳道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民间传说中,天山天池曾是西王母居住的仙境。也是道教全真派首领长春真人邱处机讲经布道弘扬国教之所。
大漠戈壁,祁连浮云,赋予天山以灵性。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使林老对宇宙、人生、大千世界有了更为深刻而独特的体悟。林老感慨的说:“我这一生的命运完全是自然规律的结果”。少年参军,置身戎马,50年代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开始充分的接触西方科学,而对东方文化了解甚少。60年代文革开始,受迫害,蒙受不白之冤,他同一千多名“黑五类分子”被遣送到天山牧马放羊,进行劳动改造。从此,他成了青天飘白云,雪山映碧草,圣洁而宁静的天山巨幅画卷中一个流动的元素。
一匹马,一群羊,一呆就是一天,一进山就是半年。在这只有传说,却少有人烟的“仙境”中,他慢慢开始渐渐融入苍茫的云海,淡却了往日批斗会的现场,淡却了世间的不公,他把更多的精力转向古老的东方智慧,开始探索大自然的秘密。而一次意外的遭遇,使他对宇宙天地运行大道和凡夫俗子之生死有了更深的体悟。
1975年的一天,在他赶羊出山的途中,遇到了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整个世界变成一片苍茫的雪海。他被冻昏过去,险些魂归雪山,幸运的是一位蒙古族老人把他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经历过生死的他,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劳动的同时,他开始研究、体悟宇宙、自然、生死的规律。在天山的十八年,这原本悲戚的遭遇却成了他参悟宇宙、人生大智慧的绝好机缘。在天山这个大自然的道场,很多人无奈的接受劳动改造,平庸一生,还有一些人因为蒙冤苦闷而死去,只有被当成“疯子”的林清泉在体悟、思索那些超出逻辑思维局限的宇宙奥秘。
行平反以后,他走出深山幽谷,禅定中写下《宇宙沉思录》、《太极之光》、《东方灵魂学》等中华文化奥秘探索巨著。年过古稀的林清泉,在对宇宙、人生规律的探索中,以“天人合一”的思维,把儒、释、道、易、禅、中医、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等东方哲学统在一起,提出一系列“唯易论、唯道论、唯禅论”的新要领和假说,为管理、养生、预测提供了一整套崭新的体系,同时还为人类树立新的宇宙观、人生观提供了独特的思路。
    记者:中国古人讲“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宇宙其实就是一个整体,您对天人合一思想有哪些更深的体会?
林清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人三者是合一的。从理论上来讲,中国古人常说“天人合一”意思就是人和天其实是一个整体,人是大自然的一个因子,人是不可以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为所欲为的,他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自然规律往往是抽象的,古人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实存”的、可以顶礼膜拜的对象,便抽象出了“玉皇大帝”“神仙”“天”“上帝”等形象。所以,无论是被古人赋予了人格的“天”,还是西方讲的“上帝”其实都是自然规律的一种托词而已。“人法地”人在大地上生存,大地是人的栖身之所,什么样的地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动物、什么样的人,“地”是与人联系最紧密的一个因素。而在古人看来,再大的地也只不过是“天”下面的一小块,四季轮回,昼夜更替,风、雨、雷、电往往决定了大地万物的生发,所以地要受到“天”的制约,即“地法天”。而天是按照一种本然的规律在运行的,所以称“天法道,道法自然”。
另一方面,“天人合一”其实也是在讲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命系统。钱学森曾经说“人体科学,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人天科学。”他把人的内部构造与天对照起来考虑。宇宙产生生命,生命是宇宙的缩影。人体自身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小宇宙”,与我们外部的整个宇宙是“相似”的。在人类的感知能力有限的时候,我们只能靠五官去感知自己周围的外部世界,而对于我们自己内部的系统却认知的很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人只不过是在整个宇宙某个层次里面一个小小的细胞而已,天人是合一的。
只有当人的感官系统高度发达,更为成熟的时候(可能是第六感官),我们才可能接触、认识到自身生命和灵魂的许多秘密。只是现代科学,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只有人自身的秘密被更多人接受、承认的时候,人类的文明才更有可能向前推进。
记者:“天人合一”在现代人的养生问题上有哪些启发?
林清泉:明代学者洪应明说“心体就是天体。一念之喜,景星庆云;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严,烈日秋霜。何者少得。”人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天有风霜雨露的变化,大自然变化和人体内部变化是相对应的。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一种比喻。人的生活离不开自然万物,大自然是一个很好的疗养胜地。现代人长期“囚禁”在城市高楼的笼子里,被“关闭”在办公室的小天地,见不到天也踩不着地,身体自然很容易出问题。因此,养生要多接触大自然,达到与天地合一。当然,走进自然,不一定要去名山胜地旅游,一个小水湖,一片绿草地,一棵大树,一座小公园,到处都有“大自然”,重要的是我们要真正的走进它,去摄取自然界的能量。
记者:现在科技进步了,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度丰富。但同时却也引发出了很多问题,人类似乎并不幸福,能谈谈您的看法吗?
林清泉:《易经》中讲阴阳转化,阳旺则阴衰,阴旺则阳衰。阳可以指物质,阴可以指精神,当物质世界很旺盛的时候,精神世界就会处于很低迷或者被动的位置。远古时期,人类没有那么多物质产品,偶尔抓到一只野牛,大家分而食之,会感觉很幸福。这个时期是阴旺阳虚,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十分富足,他们拜天、敬神,满足感、幸福感极强。随着人类逐渐的向现代社会走来,由人力、畜力变为机械力,住的地方由山洞变为楼房,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阳逐渐开始变得很旺,阴却变得很虚。所以现代人越来越多的追求物质享受,很少有人再去真正的关注自己的“心”、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幸福感自然就匮乏了。
不过,这个问题也终究会随着宇宙万物发展的规律调整到正常的轨道上来。《易经》讲“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当“阳”变得很旺,达到极致的时候,自然会转向“阴”。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会慢慢感到对于物质享受的无所适从,他们会去反思:为什么我的财富越来越多,住的房子越来越大,吃的、穿的越来越好,我却并不感到幸福?这个时候人们自然就会把关注点放在精神层面,去修身养性、积德行善,像比尔·盖茨一样寻求精神上的超越。
记者:现代人似乎越来越缺少对生命的敬畏感,所以像富士康这样的自杀现象频繁发生,您怎么看这一问题?
林清泉:不管富士康还是各个高校、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这种自杀事件总有发生,日本就曾有这种集体自杀事件发生,历史上自杀现象也不在少数,只不过没有现在的媒体宣传而已。
从宿命论的角度来分析,每个人的个体生命都会遵循一定的规律,按照自己的生命路线图运行。世界上每天都有人死亡,或是车祸、或是矿难、或是疾病,无论是自然的生老病死、还是其它的死亡都是由他的生命路线图决定的,这是不可改变的。
若抛开宿命论,从富士康现象本身来考虑这个问题,其实它说明了西方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败。西方的管理模式与东方不同,他们往往把员工当做机器,更多的是在管理员工的“形”,而忽略了个体生命的精神需求;而东方管理思维的出发点是“形”与“心”同时考虑。所以,富士康现象其实也在告诉人们必须认真的思考和改变这种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同时,富士康现象也体现了现代社会人心的浮躁和人际关系的复杂。人事的复杂往往让人感到压抑,似乎每天都在疲惫中行走、每天都活在崩溃的边缘。因此,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营造一个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使人有一个轻松的工作、生活环境,即便在困惑、苦恼、忧郁时也可以得到身边人的慰藉而不至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