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缸上过滤系统:胡印斌:能拿“化装”旅游的干部怎么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6 01:25:14

胡印斌:能拿“化装”旅游的干部怎么办?

2011年07月13日 14:29
来源:华商报 作者:胡印斌

字号:T|T
3人参与2条评论打印转发

■胡印斌

四川省峨眉山市符溪镇几名党员干部伪造身份,公款出境旅游,不料,他们与旅行社签订的旅游合同被 “熟人”发现,又被发在网上。这样,峨眉山市纪检监察部门才迅速介入调查,符溪镇这些穿了马甲出境旅游的党员干部才受到了党纪政纪的处理。(7月12日四川新闻网)

峨眉山市纪检监察部门对于网络舆情反应迅速,查处及时,固然值得赞叹。不过,仅仅靠“熟人”偶然撞见,似乎很难堵得住那些公款旅游的党员干部。这样“巧合式”的反腐,只能是一种偶发事件,不可能成为一种常态。若想真正杜绝党员干部滥用公款出境旅游,还需要制度的约束。

其一,党员干部公款出游必须履行严格的申报审批程序,不能过于随意,随便编出一个名目就堂而皇之地出游。惟其程序严格,才可能使得有事没事都想出去转转的官员放弃念想;惟其严格,也才可能逼得那些官员不择手段从而露出马脚。“马甲”可能很容易穿上,然而,财务支出、出差报销等等这些“关口”,一样能够留下作假的痕迹。如果这些制度能够起到应该起到的作用,也就不会仅仅靠“熟人”偶遇堵截官员公款出境旅游了。

其二,对于那些敢于以身犯险的党员干部要实施最严厉的问责,不能轻描淡写。眼下,峨眉山市监察部门对这一事件的处理结果只是追缴违纪款项、书面检查、党纪处分等等,这样的处理不免过轻,很难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难道,采取瞒天过海的做法满足一己之私欲,影响极其恶劣,焉能写个检查就轻松过关?

而且,通报结果也语焉不详,缺乏一些公众最希望了解到的关键信息。比如说,此次“化装”出游的具体都是哪些官员?人数几何?官居何职?再比如,其所支付的费用是从哪里来的?符溪镇的主要领导在不在其中,如果也在“化装”之列,这个决策是如何出笼的?等等,这些信息都应该有一个交代,不能简单通报一下“符溪镇党员干部伪造身份公款赴港澳旅游一事”属实,就完事大吉。

原题:干部“化装”旅游,靠“熟人”堵得过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