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核弹夷平北京:做合格的家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30:08

暑假来临,县城大大小小的街道两边贴满了招收学生补课的海报,恰是一幅别具一格的风景画。出人意料且让人疑惑的是,尽管一些补习班的组织者拙劣,是明显骗钱,是误人子弟,却也人满为患。这些家长啊,有道是“有病乱投医”,你们怎么无病也乱投医呢?

我发现,组织学生补课的大部分是教师,其中大部分又是平时教学不用心、业务不熟悉、言语不规范、行为不检点的教师,他们给学生补课的目的不是体验教育生活、不是开发学生智力、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是为了人民币。试想,家长把孩子交与他们,你想让孩子学到什么?

有教育研究者作过这样一个对比实验:把几十个学生随机分成两个组,这里姑且把它叫做A组、B组。A组按照人们惯用的补习旧知识的方式,每天给学生补习1小时;B组不补习旧知识,而是安排学生每天预习新课30分钟。一年之后,B组学生成绩比A组高出许多,并且,因为有了预习,新课迎刃而解,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而A组学生则认为,反正在课堂上没学好,还有补课,于是产生了惰性,并且长时间学习一些枯燥无味的旧知识,逐渐对学习丧失了兴趣。我举这个事例,是想告诉家长,你如果想让孩子补课,你就要充分了解补课的组织者是个怎样的人,了解他给孩子补些什么,然后再决定补与不补。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诚然,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愿望。但究竟怎样才能让子女成龙成凤,不少家长却是迷惑的。《大学》里曾子说:“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意思是说,从来没有人先学如何养小孩然后才嫁人的。确实,我们的家长,有多少是先有了教育孩子的经验再来做爸爸妈妈的呢?我想多数人都是稀里糊涂做了父母,又稀里糊涂陪着孩子长大。

其实,对曾子这句话,我是有意见的。我认为,如今时代不同了,在生养孩子之前,就要先学会做家长;如果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你最好不要生养孩子。现在,干什么事都要先取得相应的资格,比如当教师的要有教师资格证,当医生的要有从医资格证,开车的要有驾驶证照……2010年11月,上海正在重新外装饰的一幢大楼燃起一场大火,烧死了50多个人,结果责任追究下来,抓了几个电焊工,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竟然没有从业执照!所以,不是合格的家长生养孩子,就好像是没有驾照的人在开车,那是很危险的。

那么,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呢?

一、我们要清楚孩子是什么

孩子是什么?孩子是爱情的结晶(夫妻共有——家庭的纽带);孩子是生命的延续(传承种族——父母的影子);孩子是快乐与幸福(重在过程——家庭的核心);孩子是希望与未来(承载晚年——未来的投资)。

孩子是人不是物!不把孩子当玩具——爱理不理;不把孩子当饰品——随意摆弄;不把孩子看成容器——硬灌知识;不把孩子看成机器——机械指令;不把孩子当作面子——过早教育、过度教育;不把孩子当出气筒——谩骂讽刺、殴打体罚。

二、我们要清楚是什么影响了孩子的发展

我作为从教近30年的教师,我的学生中有不少是出类拔萃的人:除开考上名牌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且事业有成的学生不说,在县内,各行各业都有我学生的影子,并且,大多还是本行业里面的佼佼者。比如说,在教育部门,我的学生当上校长的,现在就有6人,当上主任什么的,有20多人,当上骨干教师的,那就太多了。但我从来不在任何场合说自己如何如何“培养”了许多人才,这不是我谦虚,而是我清楚地知道,对于学生来讲,他的成长,他的成才,学校教育或者说是教师的教育,最多只占四分之一的功劳,还有三个四分之一分别是家长的影响和孩子自身的天资以及勤奋——家长几乎占了两个四分之一的功劳,或者说是责任。

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清楚,是以下四个因素影响了孩子的发展:一是先天因素(遗传素质、孕期、产程差异);二是环境因素(家庭环境、人际环境、自然环境、社区环境、社会环境等);三是教育因素(早期教育状况、受教育水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四是主观能动性(主动性、上进心、成就感、荣誉感、坚持性)。

作为家长,还要正确地、辩证地看待孩子的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先天”是基础、前提:承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同时也承认“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反对“遗传决定论”;充分认识到“环境”是条件:承认“近朱近墨”的同时也看到“出污泥而不染”现象的存在,反对“环境决定论”;充分认识到“教育”是关键:知晓“教育挖掘人的潜能”的同时认同“功能及其有限性”,反对“教育万能论”;充分认识到“主观能动性”是决定因素:看到无数逆境成材“天道酬勤”的事实同时反对“爱拼就会赢”的“主观决定论”。

三、我们要清楚什么对人来说最重要

作为一个人,他的出身、性别、长相、身高基本上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无法选择。除这些之外,还有可以改变的东西,比如,通过锻炼身体可以更棒,通过学习才学可以更高等。有专家将涉及人的属性的选项作如下排序:身体〉人品〉人格〉贡献〉才学〉(出身、性别、长相、身高)——我认为是有道理的。所以,作为家长,在培养自己子女的时候,要根据自己子女的特点来发展特长,不要盲目从众。

再加上,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语言、数理逻辑、音乐、运动、空间关系、人际关系、自我认知、自然认知、幽默等等。别人家的孩子数学成绩出众,自己的孩子有音乐天赋,我就不去硬逼自己的孩子死啃数学,跟人家的孩子拼,而是顺其自然,发展他的音乐才能。要知道: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四、做一个民主的家长

有教育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专制型父母容易使子女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极情绪,产生恐惧或焦虑、敌意或残忍的心理,容易发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强、攻击和冲动行为;还有另一种专制——过度保护,容易使子女产生分离焦虑、拒绝入园、拒绝上学、拒绝与同学交流、拒绝老师教育帮助,形成儿童退缩行为,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易造成挫折感,产生对立、自卑、仇视、嫉恨情绪,乃至采取攻击报复行为,导致人际关系紧张,造成情绪问题。

放任型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与学习不感兴趣,也不关心,很少去管孩子,“小时候交给保姆或祖辈,上学了交给老师,长大了交给社会。”——最终结果是:交给警察。放任和溺爱的孩子:自控力差、自我为中心、道德观念薄弱、缺乏行为准则和规范,对自己的社会责任模糊不清,有放纵骄横、自私自利的品德和嫉恨的心理,与人交往易产生对立、仇视、侵犯,不能学会在欲望不能满足时应有的忍耐,不合理的需求、欲望不断增加,无法适应社会生活。

民主型父母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合理地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

当然,民主教养不等于事事都协商:有民主还要有集中,由于孩子知识经验、社会经验等方面的局限性,看问题不会深刻与全面;对有些重大问题要由家庭全体成员来讨论,父母可以事先统一口径,要求少数服从多数,保证孩子沿着正确的社会规范发展。

总之,如果让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学会的是指责;生活在敌意中,他学会的是打架;生活在嘲笑中,他学会的是难为情;生活在羞辱中,他学会的是内疚;生活在宽容中,他学会的是大度;生活在赞扬中,他学会的是抬高自己的身价;生活在公平中,他学会的是正义;生活在安全中,他学会的是信任他人;生活在赞许中,他学会的是自爱;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中,他学会的是寻找爱。

五、我们要避免走入家庭教育的误区

误区1,舍本求末:重喂养轻教育;重认知轻运动;重物质给予轻精神抚慰;重智商开发轻情商培养;重智力开发轻涵养智慧;重知识技能轻社会适应;重外表技能技巧学习轻伦理道德灵魂塑造;重学习结果成功与否轻学习过程快乐与否;重规范轻道德等。

误区2,把孩子当小大人对待。

误区3,忽视奖赏或惩罚。

误区4,过多指责、否定一切。

误区5,忽视让孩子学会吃苦。

误区7,认为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态度不认真等。

马卡连柯是前苏联的教育家,他对家长说:“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与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你们态度上神色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中都会影响儿童,不过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如果你们在家庭里粗野暴躁,夸张傲慢或酩酊大醉,再坏一些,甚至侮辱母亲,那么你们已经大大地害了你们的儿童,你们已经对儿童教育得很坏了,而你们的不良行为将会产生最不幸的后果。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我们做家长的,应该谨记这句话!

(参考文献:钱志亮、朱永新、李镇西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