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群侠传x台湾:栀子治病验方{栀子的妙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9:32:00
 古方中医认为: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肝、肺、胃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主要用于热病烦热、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等。

      古方研究证实:栀子含栀子素、栀子甙、去羟栀子甙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熊果酸等。栀子煎剂及醇提取液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并能降低血中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对溶血性链球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有解热、镇痛、镇静、降压及止血作用。

  栀子皮(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而清内热。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则入血分而止血。因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软组织挫伤:关节附近软组织挫伤后,局部红肿疼痛,或肤色青紫。

  取栀子粉适量,用食醋或凉茶调成糊状,外涂患处,干后即换。 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肝、肺、胃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血栓性浅静脉炎:局部静脉疼痛肿胀或肌肉灼热,活动时疼痛加剧。

  取栀子粉15克,牡丹皮、乳香、没药粉各5克,凡士林100克,调和均匀,外涂患处,每日两次。古方研究证实:栀子含栀子素、栀子甙、去羟栀子甙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熊果酸等。

  栀子皮(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而清内热。

  Ⅰ度烧伤:局部肌肤发红,灼热疼痛。

  取栀子适量研碎,煎水待凉,湿敷患处,5~10分钟更换一次,或有热痛感即敷。

  古方中医专家提醒:起水泡者,必须请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运用。 

   暑疖又称痱毒或热毒;指发生于暑天的小疖肿。多由痱子搔抓后感染而成。此症以小儿及新产妇为多见,好发生在头面部。

  取栀子粉适量,入新鲜马齿苋中捣烂调匀,敷于患处,干后即换,不拘次数。 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肝、肺、胃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对皮肤病菌有抑制作用。

  毛囊炎:本病好发于头部、项部、臀部、肛周或身体其他部位,且有复发倾向,常多处发生,性质顽固,迁延难愈。

  取栀子粉、穿心莲粉各15克,冰片2克,凡士林100克,调匀外涂,每日两次。

  对于毛囊炎患者,古方中医专家建议: 

  1.生活规律,注意休息,放松心情,减少压力,努力提高睡眠质量;

  2.少吃辛辣、肥腻或含糖量过高的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保持大便畅通。 

  3.注意清洁,对于头部毛囊炎,洗头时不要用力搔抓,洗头也不要过勤,每周3—4次为宜; 

  4.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蜘蛛疮”。

  取栀子粉20克,延胡索粉10克,冰片2克,凡士林100克,调匀外涂,每日两次。

  古方中医专家提醒:患有带状疱疹患者,如果皮肤上出现大疱、血疱,甚至糜烂,但是请不要紧张,经古方中医辩证治疗,10天左右即可痊愈,治愈后不会复发。 

  肛门旁皮下脓肿:肛门旁皮下组织内有约蚕豆大的肿块,色红热痛,重坠明显,坐卧不安。

  取栀子50克(研碎),大黄、芒硝、连翘、五倍子各30克,煎水适量,趁热先熏后洗坐浴。每日两次,每次20~30分钟。 古方中医认为: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肝、肺、胃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主要用于热病烦热、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疮疡肿毒等。

  古方研究证实:栀子含栀子素、栀子甙、去羟栀子甙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熊果酸等。有抑菌热、镇痛、镇静、止血作用。

  结节性红斑:小腿处起散在樱桃大鲜红色结节,灼热疼痛。

  取栀子粉20克,赤芍粉10克,凡士林100克,调匀外涂,每日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