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类游戏:朱门酒肉,香还是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13:06:38
        我记得小学的时候做寒假作业,有一道填空题--写出"朱门酒肉臭"的下一句,我苦思冥想了半天,最后写下了五个字"让吃也不吃"。我当时这样推理,酒肉都发臭了,吃了要闹肚子,所以还是不吃为妙。

  后来听到一种说法,杜甫这句诗里的“臭”,竟然是“香”的意思。我大吃一惊,心想,语文专家怎么能这样香臭不分?那时我坚定地认为,专家错了。你想,古代没有冰箱冷柜,朱门酒肉又多,放久了难免发馊变臭。另一方面,这也符合达官富人的本性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不是这么教导我们吗?资本家宁可把牛奶倒进下水道,也不施舍给穷人;宁可让楼盘永远空着,也不肯降价卖给工薪阶层。看来,朱门酒肉“香”说不过去,“臭”才臭得有理。

  后来读了一点书,才渐渐明白专家的说法也很有道理。“臭”的另一个读音是“xiu(去声)",泛指一切气味,《易经》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就是一个例证。在本诗中,酒肉发出的气味,当然是香气无疑了。富贵人家,酒肉飘香,与路旁的饿殍冻骨,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但理智上说服了自己,情感上还是有点接受不了。毕竟,这句诗我们都按照"臭(chou去声)"理解了这么多年,况且能也能自圆其说,专家何必给我们纠正呢?

  近年来专家们为古诗“正义”搞上了瘾,不独杜甫这一句,连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也不放过。有学者指出,这句诗里的“床”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睡床,而指“井栏”。专家捧出《辞海》,《辞海》中解释,“床”有一义,为“井上围栏”。例证为古乐府《淮南王篇》中的诗句“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还有人考证,唐代的窗户高而且小,李白躺在床上不太可能看到月光,即使看到,也不会以为屋里的地面上结了一层霜,李白没那么傻。如果李白当时在院子里、井栏旁,沐浴在月光下,疑是地上霜,逻辑上就通了。

  不过,按这个解释,逻辑通是通了,但意境没有了。你想,睡觉的床多么温馨,躺在床上看着月光,多么有诗意。我上大学的时候,有时月光洒进宿舍里,就自然而然想起李白的这句诗。如果换成井栏,那该多么无趣,我又是多么自做多情。再者说,读者也会纳闷,李白深更半夜,没事跑到井边转悠干吗?诗是诗,逻辑是逻辑,用逻辑的铁鞋去规范诗歌的秀足,岂不荒唐?

  我们读古诗,无论正解也罢,曲解也罢,只要能解释得通,根本不必去较真。古人说,诗无达诂,一个字可能有多种解释,见仁见智,只管由它。一定坚持某一解,强求他人也“舆论一律”,实在没有必要。诗人写的时候可能是别的意思,但我就爱这么理解,谁又能管得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