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前传易筋经:【金戈铁马】鞠闻天书法到底是什么样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54:23

鞠闻天隶书断想


齐玉新



书法发展到当代,呈现了历史上书体最繁荣的时期。如果说自清代以前,书法的发展都是以书体为主线发展的话,那或许是一条文字发展的历史。诸如秦篆、汉隶、唐楷如此等等。而今天,在当代书坛尤其是展览为主的创作时代,各个书体都被不断挖掘、发展、应用于创作活动中。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秦书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 书,八曰隶书。``````是时,秦烧灭经书,三条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作为一种古文字范畴的隶书体式,在书法史上曾经出现了断代,诸如自魏晋至明代,历史上鲜有隶书大家出现,至少我们今天的资料中没有见到。尤其到了今天,隶书已经完全成为书法艺术中的一个书体被进行着艺术创作所应用。

我一直觉得,隶书是很难写的!之所以难写,不仅仅是因为这种书体历史久远我们很难捕捉、领会那个时代的气息,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很少见到关于隶书的墨迹,基本都是面目斑驳的碑刻、摩崖之类拓片。基于此对于隶书笔法的把握似乎是一个摆在每一个隶书研究者面前的难题。通观当代书坛,以隶书为主的书法家不少,但写的好的尤其是能够正确把握隶书这种文字、书法体式的人则更少。内蒙古的鞠闻天无疑是这些年在国展中通过自己的实力打拼出来的、一个以隶书创作见长的书法家,这一点我想最有说服力的就是他的作品。

最近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闻天的隶书作品,于是对他的创作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从他一些对古代尤其是汉代隶书临摹作品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其深深植根于古代经典碑刻中汲取营养,诸如对于《大开通》、《张迁》、《封龙山颂》、《好大王》等的临写,可见取法走的是雄强、宽绰、恣肆的一路书风,这或许和塞外人骨子中那种泼辣、大气相契合。或许有些人觉得,闻天的隶书创作有着当代人尤其是刘文华先生的影子,是的!对于这一点我也不否认,而且我曾经对写隶书的作者这样讲过:“要想写好隶书,除了研究古人之外,还要研究当代隶书高手,看看他们是怎么解读古代经典的,这是一种借用!”毕竟,我们现在学习书法有了很便捷的一面:资料的丰富、资源的方便,我们何苦要躲进书斋闭门造车而不好好利用触手可及的资源呢?!我们经常会在评论书法的时候犯这样一个偏激的错误----厚古薄今。其实这个大可不必,如果客观的看待当代书法创作的话,窃以为当代一些高手的最佳状态并不比某个时代的某些古人差,而历史上并不是每一个时代的书法家随便一个都比今人好。为啥?我们现在拥有的科技手段、资源、资料都远比古人丰富得多,我们物质生活这么好,连营养都过盛了,智商也不会比古人差。所以我觉得今人,只要是高手,没有什么不可以学习的。就近取法、向上取法,博采众家之长并没有规定只能学习古人。古人不也是看见担夫争路、老大娘舞剑都可取法嘛。对于这一点,我觉得闻天不仅聪明,也很客观和科学,当代很多高手也或多或少取法当代高手,照样得了很高的分数,难道非要分个黑猫白猫?历史上很多书法家也都就近取法,比如看看米南宫某个时期的作品也不时和东坡老夫子碰到一起,为何我们总对自己这么刻薄呢?!还是那句话,看一个书法家要用动态看,看他将来的走势,至于取法什么、怎么取法都不重要,关键看疗效。

从闻天的隶书创作上看,他在不断的变化着,他的体势在逐渐往上靠,通过对古代经典书法的汲取,来不断填充和置换当代人的、那些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年轻的时候总是不断拾捡东西,五谷杂粮都要吃,慢慢的就会找到最适合自己口味的东西,那么就会不断往前走不断扔东西,最后轻装甚至一路小跑的前进,到达自己的目的地,我想闻天自己心里很明白,他也在这样做着,综合的看他的创作脉络会有这种感觉。

隶书这种书体很奇怪,我曾经这样和别人说过:你很容易照猫画虎,也是那么回事,可是你要想写好了可是太难了。似的,高级的东西就这样,比如唱歌,谁都可以哼几句,但是要成为歌唱家那可就难了。观时下隶书创作,诸多人等在隶书体式、文字字法上或多或少有用楷书体势写隶书的问题,而闻天,作为一个以隶书创作为主的书法家,他是一个懂得隶书渊源的创作者,他的每件作品都很严谨,这很难得。

闻天曾经和我说过,他这两年也在努力写行草书,为的就是更全面一些同时也让隶书更加活脱一些。是的,作为一个有才情、有能力的书法家,在壮年时期多尝试一些书体,就有可能把文字的手写体势打通,这样就会对手写体汉字的内在规律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使得自己的创作更加饱满丰富,更富于艺术感染力。比如,我们欣赏他的行草书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写雄强大气隶书的作者,居然小行草书温润儒雅,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转换,这应该是内心一种细腻情感用另外一种载体的抒发。他的小行草书取法魏晋二王帖学一路,线条不温不火之中颇有碑学那种坚硬的骨力存在,于优美之中蕴含着劲拔,北人写帖很难致精微,闻天做得不错,这一点其实很难的,我想要把整个书体的脉络打通,这是每个书法家一生的追求。

闻天的楷书也走的是碑刻一派,雄强恣肆,颇和他的隶书相和。有时候我想,怎么能都把碑学雄强和帖学的温润结合到一起,这或许不单单是技术的问题,而更应该是学养、心性的变化,慢慢的使之逐渐删繁就简的融合。从目前闻天的状态来看,他在努力的去做,以至于将来最终以一个什么样的面目示人,需要时间的历练。

书法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个人一辈子都要慢慢做、不断做、花费心血去做的事情,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得更好。闻天执着于书法,有了这份心性,这个年纪已经有了这样的功夫,他会做得更好的,因为这个厚度不是谁都具备的。

                                                                                                                              2008年12月19日